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3-12-27 13:35彭贱秀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课文思维

彭贱秀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因素。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1]可见,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深刻性、批判性。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多维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以下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初步探索。

一、立足课堂教学,精当提问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效率最突出的教学形式,是促进师生互动的重要方法。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顺利进行,把一个个问题抛给学生,有的问题设计得较简单,有的根本没有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就匆匆夺回话语权。一节课下来,始终是教师在讲授,看上去把课文的内容分析得很透彻,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中,缺乏自身的体验和思考,自身思维的主动性被忽略。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素养得不到培养,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

课堂教学应该是互动型的,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引领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形成主动的建构。所以,问题的设置要精当。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問题设计要适度

教学不是知识的填压,大量的问题只会让学生的头脑处于被“轰炸”状态,“满堂问”挤占学生思考的时间,抑制学生对于知识的欲求,何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激发的前提和推力。为了在课堂上追求与学生有效的交流,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充分思考。删繁就简,控制问题的数量。围绕教学目标,依据文本的重难点,设计主问题,进行有效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层层引向深入。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刷子李》一课时,笔者紧扣主问题“你从哪感受到刷子李技艺高超”开展教学。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圈画词句、说一说、同桌合作画一画,来感受刷子李的动作娴熟,来品析曹小三心理活动变化,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正、侧面描写来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通过学生的思考、合作、交流等深度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问题设计有广度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方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直接”提问方式,转为“间接”提问,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更大、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已去发现问题,学会探究,在互动中灵活运用知识,发展他们思维的广阔度。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阅读链接和课外资料四人合作制作一份威尼斯的旅游攻略,然后上台分享旅游攻略并说明理由。学生在讨论“在威尼斯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出行路线”等问题中,了解威尼斯的独特风情,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法。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极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三)问题设计有深度

在教学中,为更好实现分层教学,教师还可以设计递进式的问题,即契合课文环环相扣地提问。这样在难度上照顾学情,在思维上层层递进,步步联系,有效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自觉主动进行探究。学生的思维由此及彼,由浅入深,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结合教学内容,言语实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课标指出:“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2]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思维发展及口语训练同步推进,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思维与口语统一训练、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鼓励学生质疑,激活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学生的质疑,能激活思维,促进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质疑,进而促发深入思考。如在开课时,可针对课题质疑;在文本学习中,可对内容质疑,对课文的特殊表达质疑;甚至还可以站在作者、编者的角度质疑,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问”策略单元,通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蝴蝶的家》《呼风唤雨的世纪》一个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从而激活学生思维。

(二)加强语言训练,发展思维

思维发展与语言训练难以分割,离开了语言,儿童的智力活动是无法进行的。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年龄,可通过扩大词汇量、学习各种句式、开展片段训练等方式,日积月累地发展语言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

1.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组织不同形式的言语训练。第一学段的学生主要是词语、句式的训练,第二学段可以进行语言片段训练,第三学段则进行篇章训练,发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口语交际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表达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路有条理地讲出来,适当给予一些帮助和指导。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巡视时关注学生思维状态。是否表达清楚了自己的想法?是否听明白了他人的发言?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小组内想出了多少不同的方案?能否在大家意见不统一时开展辩论?还要对后进生进行个别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习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乐于表达。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多进行情境教学,通过开展活动、回顾场景、启发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做到“我手写我心”,鼓励张扬个性“差异”,从而发展思维的独创性和情感性。

(三)发挥想象说话,创新思维

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原有知识进行加工,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能打破思维定势、思维惯性和思维封闭,对创新思维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想象是语文阅读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技能。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在文本的空白处补充,在结尾处续写,对文本进行改编等,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特别是童话故事的学习,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王国”单元,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那一定会很好》《一块奶酪》,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为学生编童话、写童话打好基础。

(四)进行概括、复述,训练思维

在小学第二、三学段,重视培养学生的文本概括和复述能力。依托课文内容练习概括和复述,可以极大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创造性。

概括要求对文本进行精要的提炼。首先,要抓住文本的脉络,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教学中,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好的方法。如写事的课文,可以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来概括;写景的课文,可以抓住作者的写作顺序及景物特点来理清;写人的课文,可以抓住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来概括。其次,要学会借助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来概括。

复述是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不同学段的学生,复述的要求不同。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课文插图等进行简要复述;第二学段要求围绕课文的关键内容,有条理地进行详细复述;第三学段则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联想和想象,创造性地复述。当然,“创造性地复述”是在不改变故事原意的前提下进行创作。例如在练习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的复述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如孩子会怎么把织女被带走的事告诉牛郎;还可以补充人物的对话,如牛郎和织女在天桥上相会时会说些什么。为设置悬念、吸引听众,还可以变换顺序,如先讲结局,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其思维能力。

(五)开展交流讨论,增强思维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就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围绕文本的疑难处、思维的开放处开展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在这种集思广益的思维训练中,学生畅所欲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通过比较、对照、切磋,使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得到提高。

三、拓宽学习空间,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素养

思维的训练,仅仅依靠课堂40分钟的训练显然不够,语文更要走向生活。我们要将思维训练与课外阅读、课外活动相结合,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平台。

(一)从课内外阅读中发展思维。书香校园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养成了读课外书的好习惯。教师会结合教材及学生年龄特点,推荐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各种思维能力得到训练,第二、三学段的同学还会做好读书的相关摘记,积累好词佳句。书籍类型多样化、内容理解多角度、阅读方式多样化,从而全方面地锻炼、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在课外活动中发展思维。我们在校内也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第一学段主要有“你说我猜来识字”“成语接龙”“故事表演”“古诗诵读”等,第二、三学段可以在课前三分钟开展“讲故事比赛”“每日新闻播报”“同学,我想对你说”“课本剧表演”等。每日的活动一般以班级为主,主要安排在每天的课前;每月,学校可定期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各类语文主题比赛,全面提升学生思维素养。

教育大计,立德为本。作为新时代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当以“语”为媒,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釋: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页,第5页。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万科城小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课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培养思维能力
背课文的小偷
培养思维能力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