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汝杰
律动主要是指人体跟随着音乐节奏做某种有规律的动作,通过身体动作的方式体验音乐节奏的韵律。音乐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体验其艺术性和节奏韵律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借助体态律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更高效地完成重难点知识讲解,实现多学科的有效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体态律动法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节奏,开展音乐鉴赏活动以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同时也可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编写体态律动舞蹈,实现音乐舞蹈这两项艺术才能的融会贯通。
一、利用体态律动法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对一首音乐曲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全面把握一首曲子的音乐节奏对学生顺利开展这首曲子的学习至关重要。只有准确把握了一首曲子的节奏,才能够有效地理解曲子的旋律并充分体会整首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便能认识到音乐节奏教学是整个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体态律动法,让每一名小学生都能有效掌握最基本的体态律动技能,进而理解音乐节奏,形成节奏意识。
以《小雨沙沙沙》这首歌曲的教学为例,整首歌曲的一、三两句完全相同,在节奏方面也完全一致,歌曲演唱速度适中且活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播放了这首曲子的乐谱版本,学生通过先听乐谱的方式初步熟悉了歌曲的节奏。而后,教师播放纯音乐版本,在播放的同时主动带领学生一起拍手,特别密切注意每一次拍手的节奏。等到学生都已经适应拍手的节奏,教师再带领学生演唱这首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一起拍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通过这种身体律动的方法掌握了这首歌的节奏,为后来的演唱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体态律动法引导学生掌握气息变化
柴可夫斯基说:“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要想用歌声很好地诠释一首歌曲,歌者控制气息的能力就是关键。只有学会控制歌唱气息,才能运用平稳的声音进行演唱,顺利地完成歌曲表演。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整首歌曲的气息变化,而体态律动教学对学生准确把握整首歌曲的气息变化能够发挥非常突出的作用。
教学《义勇军进行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入体态律动,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把唱歌的气息和体态律动有效结合起来,使之气息调整时间能够得到有效延长。学生个人气息的延长对运用不同的律动方式控制聲音的强弱变化是极为有利的,这也有助于在接下来的演唱练习过程中合理控制气息强弱,从而取得更加完美的演唱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科学掌握气息变化的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为学生调整个人气息变化设计科学的体态动作。每一个气息强点要对应体态动作的舒张点,气息弱点要对应体态动作的收缩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性,以取得更加理想的练习效果。
三、在音乐鉴赏活动中提升学生欣赏水平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也有着非常充分的必要性,此方法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鉴赏一首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整首音乐作品形成更加立体化的感知,进而更深入地鉴赏音乐作品的内涵美,获得更加美好的音乐学习体验。
《金蛇狂舞》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首重要作品,欣赏这首作品也是四年级学生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整首音乐表现了端午节时人们兴高采烈地赛龙舟的情景,有着非常浓郁的节日氛围。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这首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其中的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建议学生做出动作。乐曲的高音部分来临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身体向上倾斜,低音部分来临时将自己的身体微微向下倾斜,当整首曲子进入平缓阶段时,学生需要将自己的身体平缓舒展开。乐曲中的每一个音节变化都和身体动作产生有效的对应,如此一来,学生对整首曲子所渲染的氛围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对这首曲子的专业理解和分析编写舞蹈动作,而后带领学生到学校的专业音乐教室内播放这首曲子同时配合舞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舞蹈动作和乐曲音节变化之间的关系,更在教师的舞蹈表演完成后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两种教学形式都是非常典型的体态律动法,前者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体态律动,后者则是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体态律动。两种律动方式都有助于学生对整首音乐形成更加专业的鉴赏意见和心得。
四、编写体态律动舞蹈巩固学生的舞蹈基础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体态律动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过程中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考虑到音乐和舞蹈这两种艺术形式有着非常强烈且稳定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编写体态律动舞蹈,进而充分参与到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培养起一定的舞蹈意识和创造意识,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充分融合了音乐元素与舞蹈元素的曲目。从整体效果来看,以歌舞的形式学习这首曲子,要比单纯演唱效果更好。在明确这一点后,教师将全班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划分成若干小组,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小音箱播放这首歌曲的纯音乐版。播放纯音乐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歌曲的整体节奏和韵律,小组内的学生一起讨论交流这首曲子的节奏和韵律并设计初步的舞蹈动作。而后,教师将这首曲子的歌词版播放一遍,这一遍播放时,小组内的所有学生需要结合歌词进一步理解曲子的内容,对舞蹈构思做进一步调整,特别是丰富舞蹈的细节动作。而后反复播放,继续调整。最终,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建议学生表演舞蹈,男生穿上道具服扮演小熊,女生则是扮演洋娃娃……边唱边跳的表演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助于学生音乐专业素质的强化和舞蹈能力的初步培养。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重难点知识,也能实现学科融合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高新区神道口小学)
责任编辑: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