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分阶段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2023-12-27 07:12陶媛孙晓俊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医学生

陶媛 孙晓俊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台州学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基于在线交互平台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分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086)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陶媛(1989—),女,硕士,台州学院医学院思政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孙晓俊(1988—),男,硕士,台州学院科技处职员,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摘  要: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集体授课,存在教学阶段局限、缺乏个性化指导、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文章以台州学院医学院为例,对课程进行分阶段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出应从学习者、学习内容及学习环境特点出发,完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加强自主学习,优化个性辅导;强化价值导向,培育职业素养,将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贯穿学生就学期间,梳理针对学习准备期、集中学习期、评估调整期、就业训练期、目标实现期等各阶段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分阶段教学;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2-0117-0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及职业认知,加强理性规划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课程[1]。当前“互联网+”与教学的结合愈加紧密,贯穿全程、分阶段有重点的混合式教学能助力该课程的改革,有利于提供高效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改革课程教学与评价模式,联动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手段,加强反馈评估,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效果,发挥该课程服务学生成长的长期综合效能。

一、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问题探析

第一,教学阶段局限,缺乏长效机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统一安排在大一上学期或大一下学期,以一学期的集体授课形式开展,教学阶段局限于课堂教学期间,缺乏多渠道应用支持与长效跟踪机制;学生对该课程重视不足,自我学习与主动规划意识不强,较少开展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在课程结束后2—3年的大学学习生涯中,极少自主进行相关探索与应用。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有限。教学方法以线下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以小组讨论等现场互动教学手段配合,线上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与拓展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方法未能合理配置与联动;实践教学囿于学时与相关条件,较少较难集中开展,理论与实践相对脱节;以职业生涯规划书作为主要考查评价方式,评价手段单一,缺少长效跟踪应用机制。

第三,师资力量有限,缺乏个性化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公共必修课,覆盖全体学生,课程学时相对专业必修课较少。专职教师力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授课教师基本由思政辅导员、学工或就业部门干事等兼任;多以合班授课为主,每班人数在60人以上,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难以开展个性化指导。

二、课程教学设计前端分析

(一)学习者特点

本课程在集中教学期所面向的学习者,主要为大一医学生,学业压力普遍大,用于通识课程的学习时间整体相对较少,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极少数学生在高中时期接触过相关知识,对医学相关职业认知较为浅显,尚未开展较为深入的实习实践,对职业素质能力等要求不甚了解。医学生专业选择大部分为自主填报,小部分受家庭、师长影响,学习该课程的动机不一;小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不明确自身喜欢或合适的目标专业,希望通过该课程帮助自己完成转专业的选择,忽视了长远的职业规划应用;大部分医学生职业目标高度集中于医疗相关行业,与所学习专业关联度较高,有利于针对性地培养与专业联系较紧密的兴趣、技能,以及工作前景探索,帮助学生明确大学时期的学业目标与发展方向。

(二)学习内容特点

本课程旨在帮助医学生认知并认可专业相关职业,树立初步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相关技能,了解职业发展前景,根据自身及环境做好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大学就读期间不断调整目标、路径。

1. 知識与技能目标。(1)学生了解临床医生/护士/助产士/医学检验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相关的职业角色与发展路径;(2)能说明职业相关的素质、能力标准;(3)能列举求职所需的各项技能。

2.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认同并欣赏专业相关职业,初步形成职业认同,养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2)养成积极主动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并重视对目标、时间、心态、学习、信息、行动等方面的管理;(3)能够确立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态度,具有为追求自我发展而努力的意识[2]。

3.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台州学院医学院人才培养大纲》等文件查找不足,尝试弥补差距;(2)促进学生自我认知、了解并开展职业准备,培育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修养;(3)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初步确定指标并寻找适合自我生涯发展的初步路径;(4)在知识学习、实习实践等不同阶段适时开展规划调整并实施行动。

(三)学习环境特点

结合所在院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等,将所在单位乃至所在地区的精神文化融入课程教学,结合学生管理、思政教育等工作机制,可以使课程改革更加符合实际教学需求。台州学院医学院秉承“知仁尚道,博修济人”的院训精神,以医学本科人才培养为主体,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意愿,具备较扎实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医疗卫生机构的应用型专门人才[3],本课程改革确立教学定位及人才培养定位。医学院设有五个本科专业,设有基础医学部、专业系部和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组织,教学设备先进,实习基地充足,拥有一家直属附属医院,三家临床医学院,多家教学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为本课程理论实践创造条件。医学院重视专业思想教育,确立以执业为导向的学生工作路径,针对不同年级开展始业教育、事业教育、敬业教育、就业教育和执业教育,组织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和高年级学生,通过课堂教育、班级结对、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专业教育和引导,为本课程改革提供教学机制、师资力量与工作环境基础。

三、全程分阶段混合式改革思路

(一)完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

确立分阶段教学理念,将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贯穿学生就学期间,有重点地对不同学习阶段开展针对性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配合线上教学、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资源的协同作用:线上教学通过视频讲解基本知识,提供阅读案例,解放课堂教学时间;依靠网络技术反馈教学结果,对学生个人职业规划进行长期回访;课堂教学针对重难点,组织互动性强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加深理解;实践教学着重专业职业体验,加强见习、实习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向,达成理性的职业决策。

(二)加强自主学习,优化个性辅导

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利用信息技术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在低年级实现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获取适合个人发展的相关职业领域知识;基于个性化发展需求,在高年级通过进阶式的在线测评、规划咨询等形式的自主学习,加强自我认知;通过分专业实习实践,深入体验职业世界,直观获取意向职业的工作性质、内容等相关知识,通过在线定期回访促使学生思考审视,及时评估调整个人职业目标;在求职就业环节,针对学生个人现实问题提供指导支持。

(三)强化价值导向,培育职业素养

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加强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救死扶伤精神,引导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从医的神圣职责,围绕全周期全过程维护群众健康需要,探索个人职业定位。帮助学生认知和掌握职业技能,提升学生促进健康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4]。

四、全程分阶段混合式教学设计

拓展课堂教学,将为期一学期的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延伸至学生整个大学就读期间,对各年级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相关辅助方法,并利用实习实践环节拓展教学渠道,结合医学生专业知识课程与实践学习进程,梳理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手段,整体课程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一)学习准备期——生涯唤醒

各高校生涯规划课的时间安排虽有所不同,但基本设置在大一期间,为期一学期。学习准备期指学生入学后到课程开始前的阶段。大一新生尚不具备生涯规划意识,对专业以及对应职业都缺乏了解。学习准备期的教学目标主要为“生涯喚醒”,主要在线下开展,即通过始业教育,一方面促使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培养计划以及专业前景,注重增强专业认同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引导新生对自身大学生活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生涯理念,树立基本的生涯意识[5],以长远的职业发展指导学业规划的建立。通过本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建立对相关职业的初步认识,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集中学习期——初步掌握

集中学习期指课程正式开展的集中教学阶段,高校普遍允许学生在大一期间申请转专业。将集中学习期放置在学生拥有自主转专业的机会之前,更有利于学生在专业与职业相关的重要选择节点,对课程开展初步应用。该阶段主要教学目标为掌握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学会利用测评工具了解自我,考量人职匹配程度,初步明确职业方向,拟定实现路径以及自我监控方法。在集中学习期的教学过程中,线上教学主要依托录播视频,分章节讲解生涯规划基本原理,并辅以拓展阅读材料,课后通过相关的线上学习任务巩固知识基础,提供在线测评工具;课堂面授讲解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点讨论、互动游戏,以及指导现场测评工具的应用,强化理解与实践,并以考核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拟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三)评估调整期——自主监控

评估调整期间,学生自主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的调整。在该阶段,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以及技能掌握逐渐深入,通过见习实践等拥有职业的初步体验。该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为实现学生自我评估人职匹配程度,定期反思调整职业目标、实现路径与自我监控方法,伴随专业核心知识技能的提升,与职业相关社会实践的深入,基本确定个人职业目标。评估调整期以线上教学为主,通过线上任务,辅以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工具或测评系统,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调整,保留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历次调整痕迹,以供回顾及进一步修改;线下教学遵循自愿原则,通过团体辅导、一对一咨询等面授方式,小范围开展进阶深入辅导。

(四)就业训练期——确定目标

就业训练期主要指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期间,学生已基本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并已通过社会实践和见习教育亲身接触工作世界。该阶段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理念,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目标职业的招聘要求与就业形势,掌握求职技能,确定职业目标与求职计划。就业训练期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通过任务引导完成就业信息遴选、简历制作等上机操作项目,并形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终稿;线下教学通过现场展示、前辈交流、模拟考场等方式,组织经验交流与面试礼仪、面试技巧等关键技能演练。

(五)目标实现期——长期应用

医学本科学制为四年制或五年制,大四到大五期间为职业目标实现期,学生已完成所有在校学习,离校进入实习岗位并开始求职。该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为学生职业目标达成提供指导与帮助,以及自主开展长期职业规划及迁移应用。通过线上提供的重要招聘信息与渠道,根据学生需要,为有升学需求的学生提供考研相关指导等,为求职受挫型学生提供求职指导与心理支持,为多职业选择型学生提供职业决策指导。为提供学生相关职业决策工具,开展长期职业规划,并迁移应用至生涯平衡等长期议题。

(六)全程价值引领——医德培育

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统一,以“生命至高无上的生命观教育,重义轻利的道德观教育,治病救人的责任观教育,无私奉献的服务观教育,潜心发展的事业观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医学生誓言主题仪式明确医德要求,激发思考共鸣。注重人文养成,通过开展结合专业特色的爱心公益服务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与个人就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激励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卫生健康事业中,成为新时代有理想的、有道德的“新医科”专业人才。

五、结语

根据课程评教、问卷调查等反馈,通过全程分阶段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长期运行应注意个体全过程及多届群体数据积累及对比分析;注意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任课老师与医学专业老师、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通过远期的就业满意度、职业生涯规划中长期应用效果等调查,进一步反馈教学效果,不断调整与改进课堂内容、教学目标及进度。

参考文献:

[1] 陈蓝爝. 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高教学刊,2018(07):119-121.

[2] 谭冬霞,杨七平.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校生涯辅导课程设计——以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生生涯发展》为例[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01):49-55.

[3] 台州学院医学院. 学院简介[EB/OL]. (2021-09-26)[2022-01-10]. https://yxy.tzc.edu.cn/xygk/xyjj.htm.

[4] 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 (2018-10-0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7952/201810/t20181017_351901.html.

[5] 岳柳,汤帮耀. “阶段化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探析[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12):39-43.

(荐稿人:胡玲芝,台州学院思政辅导员,副教授)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医学生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