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方晓梅(1978—),女,学士,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钢琴教育、歌曲弹唱。
摘 要:美育是通过审美教育陶冶人的心灵与感情,培养学生没有“人我之见”和“损人之念”的人格。音乐是美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陶冶情操、寄托情感、愉悦身心的功能。学校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音乐素养的重要阵地,钢琴课程则是音乐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艺术鉴赏能力,实现个人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文章简要分析了高等院校钢琴教育课程中渗透音乐素养的积极作用,在探究了高等院校钢琴教育课程教育教学中现存问题的同时,指出了在钢琴教育课程中渗透音乐素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育;音乐素养;美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2-0071-04
音乐素养是学生学习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基础,越来越多的高校在美育课程中,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开展音乐文化活动,在活跃校园艺术氛围的同时,也在履行培养大学生完整人格的教育使命,真正朝着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迈进。当前,钢琴教育在各大高校中成为热点课题,钢琴教育已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能培养学生的听力、读谱等方面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知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与表现能力不断增强,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断提升。
一、高等院校钢琴教育课程中渗透音乐素养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钢琴音乐技巧水平
高校钢琴教育过程中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集中培养,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钢琴演奏技巧,使学生可以演奏出优美的钢琴音乐,这是提升高校学生钢琴音乐素养最为突出的价值体现之一。钢琴演奏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演奏能力,尤其是把握演奏节奏的能力,如果学生无法精准把握钢琴演奏过程中的节奏变化,就有可能导致钢琴演奏的整体效果。在积极有效的音乐素养培养下,学生的钢琴演奏节奏将更具多变性,乐曲演奏的节奏将更加稳定,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音符弹奏精准度,让学生的音符弹奏转换更加准确。
(二)有助于丰富高校学生钢琴音乐乐理知识
学生是否具备扎实、丰富的乐理知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更会对高校学生钢琴音乐素养的整体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高校钢琴教育中全面培养学生钢琴音乐素养,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丰富、多样的乐理知识,当学生的乐理知识储备量不断提高,学生便会对钢琴演奏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的钢琴学习之路变得更加顺畅、快乐。学生牢牢掌握了丰富的乐理知识,便可以建立起良好的“钢琴音乐感觉”,帮助其更好地“阅读”钢琴音乐作品的情绪,使其的钢琴音乐演奏能力、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同样得到全面增强。在扎实乐理知识的支撑下,还可以提高学生钢琴音乐作品演奏的自信心与表达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价值体现。
(三)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钢琴音乐创新能力
对于高等院校接受钢琴教育的学生来说,是否具备较强的钢琴音乐创新能力,是评价其音乐素养水平、钢琴音乐理解与实践能力的关键要素。在钢琴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让学生可以在钢琴演奏中展现突出的钢琴音乐想象力与创新力,不断创新钢琴音乐作品。钢琴音乐演奏类似于“讲故事”,有时缓慢,有时欢快,有时抒情,有时伤感,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婉转低回,只有让学生具备足够强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才能更好地向听众展现钢琴音乐作品中蕴藏的情感,结合当前的心境、环境、时代背景等元素,创作出更加优美的钢琴音乐作品。
除此之外,通过钢琴教育提升高校学生音乐素养,还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钢琴音乐审美情趣,懂得如何欣赏他人的钢琴音乐作品,积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势与长处,从而让学生的钢琴音乐作品鉴赏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在音乐素养的积极影响下,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和演奏,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钢琴音乐逻辑思维能力,让当代高校学生能够在钢琴音乐学习中获得更高的造诣[1]。
二、高等院校钢琴教育课程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钢琴教育理论知识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
部分高校钢琴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的时期,学校对钢琴教育的重视度不高,致使学生还不能充分认知钢琴知识,尤其是钢琴中富含的理论性知识。许多教师也未能意识到钢琴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只要学好文化课程就大功告成,学习音乐只能作为闲暇时期的辅助科目,无需将关注点放在上面,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对钢琴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致使学生学习钢琴只流于表面,无法深入地理解钢琴知识,以致无法形成较好的音乐素养。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还会发生理论性问题,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强化钢琴演奏能力[2]。
(二)钢琴教育教学手段有待丰富和创新
当前许多高校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时代教育脱轨,教学模式仍然保持单调枯燥的特点,使学生无法形成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教师在钢琴教学中未能树立有效的教学目标,难以开展系统化、标准化教学任务,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钢琴知识,制约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在开展钢琴教学时缺少专业设备的辅助,只能依靠教材内容与简单设施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教师无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降低了学生学习钢琴的质量。
钢琴教学由传统的一对一教学到现在的群体教学,教学模式经历了不断创新与变化。“一對一”教学可以及时有效指导学生,这种教育模式浪费资源,非音乐专业类高校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此模式的需求。“群体”教学的模式虽然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但若是采用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则不能适应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3]。
(三)钢琴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融合有待深入
钢琴教学作为一门需要动手实践的课程,具有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演奏水平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最好途径,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重点放于理论部分,重复机械地讲解音乐理论知识,丝毫不关注实际操作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讲解理论无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在机械式的讲解中丧失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在课程中重点对知识点解读、乐理讲解,虽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会偶尔示范,但示范性演奏只是对讲解的短暂阐述,学生虽然也能在讲解中获得钢琴演奏理论知识,但无法将讲解应用于演奏中,学生不进行实际操作会逐渐忘记理论知识,或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无法对应,学生难以开拓自身艺术想象力,建立自身独有的音乐思维。因此,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没有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脱离教育初衷。多数教师不重视挖掘学生的兴趣,忽视了对学生爱好的了解,只追求学生是否能学习到知识和技巧,这种教育方式将会严重影响学生长期发展[4]。
(四)钢琴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有待增强
高校钢琴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音乐素养,但部分音乐教师即兴演奏能力不足,导致教授的大多数学生只会关注于练习钢琴曲目,局限于看懂乐谱,即兴演奏能力都较为薄弱,学生在声乐即兴表演中容易出现错误,甚至是出错之后缺乏临场应变能力,这些问题都降低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实际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出现授课问题: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抓不住教学难点。教师不做音乐分析也不做示范,全程只靠学生自己参悟。部分教师专业能力较强却缺乏经验,难以透彻讲清重点、难点,还有少数教师无法有效开展此教学任务,真正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即兴伴奏的师资较为匮乏。许多高校学生不具备即兴伴奏的基本功,在实际学习中非常困难,部分勤奋刻苦的学生可能会获得知识技能,但大部分学生则会产生厌倦心理,甚至更加排斥对即兴伴奏的学习。
(五)钢琴教育课程的教学氛围有待优化构建
学生的学习能力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由于我国教育领域对音乐素养的重视起步较晚,缺乏对音乐教育学习氛围的塑造,学生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与“考试成绩”的压力下,在学校通常会以主科课为学习重点,更不用说音乐氛围的营造,学生在学校中除了上课之余较难听到音乐演奏,学校长期致力于培养学生优秀成绩,较少举办音乐相关活动,即使举办也难以做到全员参与,缺少音乐素养的熏陶,在此氛围中学生无法潜移默化的培养音乐素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钢琴素养。
三、高等院校钢琴教育课程中渗透音乐素养的基本路径
(一)增加理论知识教学深度和广度,拓宽音乐素养知识覆盖面
钢琴教育是一门让学生获得钢琴演奏能力的应用型学科,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与实操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保障学生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正确运用理论、结合理论,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钢琴素养,具备丰富的乐理知识使学生更加轻松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运用乐理知识更加快速地理解教师传授的钢琴曲目,不再机械化地练习,找到正确的突破方向。丰富的乐理知识可以提升学生的钢琴学习成绩,避免在学习中原地踏步。
(二)做好课堂教学手段的优化创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课堂,无法提起对钢琴学习的兴趣,也就无法形成自身的音乐素养,钢琴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才能够在激发并维持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加深学习的动力,当前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灌堂式”教学模式,改变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模式,为钢琴课堂注入生机活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用兴趣点吸引學生的学习注意力。始终如一的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无法满足学生培养艺术素养的需求,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方式改善单一课堂。例如教师可以随机演奏一首曲子,在学生欣赏过后引发学生讨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相互交流,并在讨论过后根据音乐带给自己的触动进行讲述,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加深对曲目的理解,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可以碰撞出新的思路,从他人的分享中迸发新的灵感,这种教学方式是比传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有目的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印象与了解。
(三)让理论教学呼应实践练习,培养学生钢琴音乐素养
钢琴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钢琴教育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性、实践性,学生在学习钢琴前就明确知道学习钢琴是为了演奏,钢琴教育的直观目标就是“学生能够流利地演奏钢琴乐曲”。钢琴教学中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知识并加以实践。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引导对象,需要加强自身的演奏示范,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开展钢琴学习,实际弹奏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将自己的教学风格融入其中,灵活把控整个课堂,将理论与知识相互融合推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对钢琴学习的热情,积极发挥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主动投入钢琴活动[5]。钢琴教育过程中,练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是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个过程,学生需加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自主练琴意识,为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奠定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练琴的过程中应当制订规划,合理安排练习时间与内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练习中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在练习中熟练掌握乐谱技巧,依据乐谱演奏动听的乐曲,教师需掌握学生的实际操作习惯,增加学生培养乐感的环节,在积累与练习中培养乐感。
(四)透过钢琴即兴演奏表演,培养学生钢琴音乐想象力与创新力
学生对钢琴曲目的熟悉程度取决于即兴演奏的水平,学生在经历了不断的日常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锻炼手指的灵活程度,进行强化手指能力的动作与技巧训练,更好地保证学生演奏时的灵活性、流畅性,钢琴演奏对于演奏者手指的要求较高,手指的力量与灵活性是演奏好钢琴曲的关键,严重影响学生演奏乐曲的流畅度。因此教师在教授钢琴课程时,要着重关注学生的手指训练,加强对学生手指灵活度与力量的训练,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小动作加强训练。例如:玩有助于训练反应能力的游戏,或者采用滚硬币的方式锻炼其灵活度,按压平面集中力量反复练习,以此来增强手指力度。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督促学生,在日常训练中重复练习钢琴曲目,将已经学习过的钢琴曲目进行温习,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通过不断地积累知识达到提升自身钢琴能力的目标,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教师还需要将钢琴中的重点难点相结合,在锻炼手指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情绪的控制,在演奏过程中把控弹奏速度与演出效果,以上是完成一场优秀钢琴演奏必不可少的元素[6]。高校钢琴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教师应积极开发锻炼方式,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塑造,使学生走出校园成为全能型人才。
(五)做好钢琴课程教育教学氛围创设,构建钢琴音乐艺术环境
若想要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需要为其营造良好的艺术环境,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例如俄罗斯是众所周知的艺术国家,其国家拥有多名优秀的音乐家,普通的俄罗斯人民都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而俄罗斯之所以能够得到这样的艺术肯定,是因为俄罗斯很注重艺术氛围的营造,在多处建造了音乐厅与戏剧院,并且剧院与音乐厅会经常性提供免费服务以供人们欣赏,俄罗斯的家长会经常带着孩子去感受音乐氛围,观看音乐会与话剧,让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提升音乐素养。高校钢琴教育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为校园学习注入音乐美元素,定期开展艺术活动,如举办音乐会、乐器比赛等,将学生置身于艺术氛围中,每个班级还可以凭借意愿组织节目,引导每位学生都能在音乐表演中呈现自我,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结语
对个人来说,美育有益于陶冶活泼敏锐之心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对社会而言,美育关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只有加强人才的综合性培养,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钢琴教育是高校音乐教育中尤为重要的环节,钢琴教学有助于学生陶冶艺术情操,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赏水平,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找到表达“美”的方式,加强自身个人修养的提升,提升學生在社会中成长的能力。高校钢琴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的艺术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导向意义,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奠定根基,教师应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中获得灵感,更好地掌握表演内涵,真正地感受到音乐对于人类发展的魅力所在,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学投入实际表演中,将音乐传递于教育之中。今天种下的一粒粒美的种子,明天必将绽放无数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高亮. 新时期高校钢琴教育的现状与创新路径——评《新时期高校钢琴教学体系与发展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2):3706.
[2] 陈华. 高校钢琴专业学生音乐素养提升路径——评《钢琴教育教学与实践问题探论》[J]. 中国教育学刊,2021(01):110.
[3] 曹源. 高校钢琴教育与学生音乐素养的思考[J]. 艺术评鉴,2021(03):87-89.
[4] 朱晶婧. 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J]. 北方音乐,2020(06):103-104.
[5] 李希珏. 高校钢琴教育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J]. 当代音乐,2020(07):34-35.
[6] 刘红梅. 基于音乐素养提升高校钢琴教育研究[J]. 中国文艺家,2020(12):183-184.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