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2023-12-27 21:58赖晓妹
学苑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人情感

赖晓妹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崇和实验小学,福建 三明 365000)

当前对语文课程的要求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熏陶,在教学中注意价值取向的嵌入,同时尊重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并形成独特的学习体验。其中就包含对美育的要求。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古诗词向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更有利于使其人文素质与审美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和了解民族文化。

一、基于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价值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其文化自信心。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古诗词作为文学的精华,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古诗词的语言之美、形象之美、意境之美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使他们对美的认知和体验能力得到提升。通过鉴赏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妙之处,学会欣赏美的作品,从而逐渐形成对美的敏感和追求。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鉴赏,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把握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艺术,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通过参与古诗词的相关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修养。通过与古诗词的接触,学生可以提高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力,加深对文学艺术的体验,并培养出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和敏感性。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对人生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古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怀和道德观念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建立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鉴赏古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学生通过接触古诗词,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二、基于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路径

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古诗词作品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美。通过挖掘古诗词中的内涵和底蕴,并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去引领学生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

(一)重视诗词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古诗词尤其益于推动学生形成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提升审美素养。因为古诗词最富于内涵美、韵律美、情感美和文化底蕴之美,小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古文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对于仍属于孩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古诗词大多含蓄内敛,富于艺术性,在阅读时应让学生感受到其内涵与核心情感,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诗人在重阳节日登高望远,于是思念起远在家乡的兄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既含蓄深沉,又曲折有致。在古诗词学习中,学生也能通过不同的作品感受到不同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语言风格,比如陶渊明擅写山水之乐,辛弃疾的怀才不遇之词十分动人,诗仙李白飘逸,诗圣杜甫雄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作出适当性的引导,学生跟随自己的想法,主动去品味其中的“美”,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教师要灵活引入诸如泛读、精读、解读之类的多种阅读方式来开展审美教学。当示范阅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展现断句、语气、音调等调整对古诗词作品内容的表现,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词作品的阅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展现着高超的审美情趣。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学习这首诗歌就要用到多种阅读方式,教师首先介绍“凉州词”在盛唐时是一种曲子的唱词,而不是诗题,自然而然将话题引到对《凉州词》的诵读上,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凉州词》的理解,思考如何进行诵读,要求学生熟悉每个字的读音,把音读准,在此基础上再注入感情和自身体会,还可以让学生轮流把《凉州词》读给同桌听一听、评一评,看看自己是否将诗歌的情感表达到位了,如果没有,可能是哪里产生了问题,比如读得不够流畅,或是对诗歌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读到不能理解的词语可以标注出来,接下来教师逐字逐句带着学生精读《凉州词》,体会其中的内涵与情感,最后再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多管齐下,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相关的诗词理论知识,还能从语言和情感多个维度掌握诗歌的内涵。王之涣在《凉州词》中通过荒凉戈壁、寂寞边塞、哀怨羌笛等典型意象,抒发了士兵内心的无尽苦痛,由此展现了竭力的呐喊,极具情感张力。教师应当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同诗人达到一定深度的共情,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从而提升阅读的效率。在变换阅读方式的过程中,实现情感、节奏、技巧的多端变化,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进而实现审美教育的渗透。

(二)结合诗词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自觉

在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不只是渗透审美教育,还能对其内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进行高度的升华。在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融入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鼓励学生能够成为像项羽一样具有骨气的、顶天立地的人。李清照在这首诗中直抒胸臆,语言通俗易懂,情感强烈,但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其精神层面的价值,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审美映射,启发学生思考,并在思考中培养自身的高尚情操,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古诗词中蕴藏的深刻道理和人生启示往往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因此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学习阶段,更要让学生学为己用。教师可以将古诗词的这些深刻内涵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既品味了古诗词的美妙,更能在读完之后指引自己的人生之路,了解要怎样思考问题,怎样学习和生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也正是国学教育所发挥的启蒙作用。

辛弃疾放马南山仍不忘“醉里挑灯看剑”的壮志,杜甫在山河破败时发出的哀呼正是他为国家、为人民发出的铿锵之音。诗词中蕴藏着丰富多样的情感,教师要让这些情感充分浸润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诗人的伟大人格魅力,并在学习这些诗人、词人优秀的人格品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自己的情感升华,发展心智。教师可以从提升审美素养的角度出发,将古诗词向现实生活进行迁移,进而展现诗歌中所蕴含的韵律之美和情感之美,让学生不仅热爱古诗词,更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也是从小学古诗文教学升华到国学教育境界的一种本质跨越。

(三)品味诗词音韵之美,提高文字审美能力

古诗词在我国最早是用来搭配舞蹈及音乐的,古诗词的语言节奏是可以配合古典的舞蹈和吟唱而表现的。众所周知,古诗词的语句通常具有押韵的特点,古诗词的创作甚至是有格律要求的。其实,古诗词也像学生们平时喜爱的流行歌曲一样,具有突出的音乐性,可以说是所有文学作品最能贴合节奏与音乐的一种形式。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音乐性这一特点开展教学,丰富课堂形式,调节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更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到古诗词的韵律特点,通过诵读古诗词充分体会诗句中的押韵字,由此体会古诗词作品的语言节奏,品鉴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在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一诗时,教师就可以领着学生对这首诗进行反复地诵读,让学生在多次诵读的过程中有效把握字词发音,让学生充分感受《四时田园杂兴》中所具有的不一样的节奏感。《四时田园杂兴》是宋朝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所写的一组田园诗中的一首,课文中选取的是第二十五首,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一首。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务劳动的忙碌,对辛苦又充满了乐趣的乡村务农活动与田园乡村生活的真挚美好等展开了细致而又生动的描写,诗歌语言富于韵律,而意境十分优美。

古诗词讲究“炼字”,即作者在创作诗歌作品时,往往对其中每一字、每一词都倾注以十分的精力,极尽巧妙构思之能事。正是这些优秀的创作者对文学形式的追求,才使得千千万万的佳篇能够诞生并流传千古。因此,古诗词中具有十分独特的语言规律及语言特征,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规律,比如在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这两种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让学生找寻其中的规律。又如,在学习不同流派及其风格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各流派古诗词的特征,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之处,深入体会古诗词多元化的美。例如,《四时田园杂兴》中首句的“梅子金黄杏子肥”和“麦花雪白菜花稀”两句的格式是对称的,格式十分工整,而且同句中结构也十分清晰,接连引出了“梅子”“杏子”“麦花”“菜花”四个意象并表现了其突出的特点,既富于格律美,又使诗句更具有画面感。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诗人、词人所运用的一些格式上的“小花招”,比如数字、色彩等等,让学生对这些元素产生一定的敏感性,另外,大多数诗歌是末字押韵,因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每句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的拼音,让学生发现音韵的规律。同时,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加强学生对古诗词节奏的掌握,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韵律及整体内涵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四)深入领会诗词意象,提升学生精神境界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一首古诗不仅是一首歌,同时也充满画的意境。读了白居易的《暮江吟》,我们仿佛就能看到残阳余晖在江面上好似描摹一幅绮丽又壮阔的画卷,一半江水碧色深沉,另一半江水却又红得惊心动魄,又好似九月初三那如珍珠般圆润可爱的夜露和如弓般弯曲的一轮初升月就在眼前;读过《元日》,学生便可以从诗句中体会到农历新年除旧迎新的热闹情境,体会作者对政治革新的美好愿景和昂扬斗志。古诗词的教学如果只是就词论词、就句论句,学生就很难感受古诗深层次的意境,更无法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想象能力。每一首古诗词其实都是诗人生活的再现,更是诗人真实的情感表达,所以每一首古诗往往都包含一个特定的意境。如学习南宋诗人雷震的《村晚》一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样闲适安逸的农村晚景,接着再同“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相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农村中的生活情趣,感受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然后指导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身临其境,仿佛耳边正传来牧童的信口曲调,充分感受古诗那独特的意境美。又如杜牧的《清明》一诗中就描绘了细雨纷纷的清明节日,“路上行人欲断魂”更是生动深刻地描绘出行人的神态。通过学习以上的诗歌作品,体会诗歌意境,能够极大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古诗词作品的同时,使自身的创造能力也得到锻炼,感受创作的奥妙。品味诗歌中的写景佳作,更令学生可以居课堂之一隅,却一览高山险峻、云门雾景之绝景,处一室而遍历江山。这把学生带入古诗的意境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吟诵古诗、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每一位苦吟的诗人、词人,都将其真情感受、志向追求与人生境遇融入了所创作的作品,无论有意或无意,都为这些经典的诗词作品打上了更加独特的底色。因此,在古诗词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抓住不同诗人、不同作品的这种独特底色,结合其创作背景,对创作思想和诗人的自身性格、心境展开更加细致、联结广泛的分析,使学生更加准确地体会到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把握诗人的精神情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可以从诗人的人生经历和人物性格出发,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时更容易带入情感,形成共情,强化学生对诗词的认知和感知,提高学生的审美效果。如王昌龄的《出塞》一诗,诗人通过对自秦汉以来边关多战事、烽火连绵不休以及将士久戍不归的这一情形进行联想,既向征战在外的将士的经历表现了深切的同情,也对此表面现象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思考,表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军事边防之困境在于将领无用,正是因为“国无良将”,所以才会使得边境战事难以停息。由此还表达了人们渴望和平安稳的生活、希望平定边境战患的真切愿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感受自己现今生活的社会多么和平,以自身的经历与诗词相呼应,体会和平的来之不易,形成热爱和平与珍惜当下的良好品质。又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这一诗歌作品的表达形式就是借之祈祷天神的语气,向“天公”表达自己对于朝廷的真实诉求,希求变革能够如同风雷一般,突破朝廷束缚思想、扼杀人才所导致的死气沉沉之局面,借以表达出诗人希望能够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迫切愿望。教师应当在学习此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忧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古诗词的学习在小学阶段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促进他们文化自信心的建立。因此,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当抓住教学设计这个重要环节,不断丰富古文教学中的审美意蕴与内涵,提高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素养,让学生既能发现古诗词之美,又能在欣赏古诗词之美的同时训练自己感知美和理解美的能力,实现审美情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精神境界。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人情感
踏青古诗词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人猫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