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80 年代靖江优抚安置工作改革创新的回望与思考

2023-12-27 19:43夏艺萍
档案与建设 2023年10期
关键词:优抚靖江退伍军人

夏艺萍

(靖江市档案馆,江苏靖江,214500)

20世纪80 年代,我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各行各业经历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为了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让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军队转复(退伍)人员更好地融入地方,靖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推进工作改革创新,率先提出并坚持实行创办以退伍军人为主体的福利工厂、“先安置、后入伍”的征兵办法、“荐贤式”安置军队转复人员等系列新政策新举措,频获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通报表彰和推广,双拥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回顾这段历史,对新时代有效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以“四敢”精神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 优抚安置工作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

1978 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新的变局中,靖江也经历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靖江的优抚安置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新的问题,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

个私经济日渐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相应启动,个私经济得到支持与鼓励,社会商品经济日渐活跃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发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一部分人开始先富起来。这为优抚安置工作创造了新机遇,既调动了转复(退伍)人员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又提供了其创新创业的大环境。

社会福利工作出现新问题。部分优抚对象特别是四残人员(盲、聋、哑、肢体残疾人员),由于缺乏劳动力、资金和技术,不能主动适应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生产方式。国家拨付的优抚经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靖江人均耕地少,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农耕劳动力逐步向工副业转移,优抚对象、四残人员获得安置岗位的机会相对减少。如何让这部分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被落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军队精简整编的现实需要。198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尊重、爱护军队积极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通知》[1],对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希望各地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地为军队和优抚对象多办实事,以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的实际行动支持军队的改革和建设。同时,为适应军队革命化、现代化的建设需求,源源不断向部队输送优质兵源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新兵征集、退伍安置的新形势给优抚安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二、 优抚安置工作改革创新的成功实践

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新形势,20 世纪80 年代,靖江积极研究优抚安置工作的新情况,大胆探索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新路子,率先创办了伤病残退伍军人福利工厂,实行“先安置、后入伍”的征兵办法,采取“荐贤式”安置军队转复人员的措施,在军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多次获国务院、省政府(省军区)表彰、推广,为军队建设、国防建设作出了靖江贡献。

(一)创办伤病残退伍军人福利工厂

1983年8 月,靖江县团结乡在优抚工作的基础上,组织4 名退伍军人办了两个勤劳致富点,一个点修理汽车、自行车,一个点焊接加工农机具。为了能使更多的退伍军人就业,同年10 月,乡政府将两个组合并,筹资创办福利厂,使乡里20 名退伍军人得到安置,包括6 名伤病残人员。福利厂不但解决了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困难,且当年即有盈利积余。县委从团结乡创办福利厂的经验中得到启示,认为福利工厂的创办,是解决当时优抚安置工作痛点难点的有效途径,随即组织学习,研究推广。一年内,靖江各乡(镇)伤病残退伍军人福利工厂实现了全覆盖,成为全国较早普及福利工厂的县。当时兴办福利厂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新办,即在无现成厂房、设备和乡办工业基础较差的乡(镇),创造条件办新厂。属于这一类型的全县有12 个,占福利厂总数的48%,县乡两级支持这些厂的资金达200 多万元。二是代办,即在办新厂条件不具备、急需安排的伤病残退伍军人不多的乡(镇),在现有乡办企业中划出一个车间为福利厂,产供销由原来的厂负责解决。三是联办,即组织勤劳致富点的退伍军人联营办厂。四是改办,即由乡(镇)统一调度,经县计委批准,把一些撤销、停办厂创造条件转办为福利厂。

靖江各乡镇普及伤病残退伍军人福利厂的做法得到了广泛认可。1984 年6 月,江苏省政府、省军区联合召开现场会,推广泗洪县创办退伍军人两用人才介绍所、靖江县创办伤病残退伍军人福利厂、镇江市创办民兵青年业余综合学校经验(即“一所一厂一校”现场会)。会议认为,靖江的做法改变了过去优抚工作长期存在的被动局面,让伤病残退伍军人获得稳定的长期的经济收入,是治本的好办法。“部队退伍难送,地方工作难安”的情况,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安置工作状况的转变,对于鼓励战士安心服役起着很好的作用。

(二)“先安置、后入伍”的征兵办法

为开拓征兵工作新局面,靖江积极探索优抚工作的新路子。1984 年春,靖江相关部门在调研时发现,如果在入伍青年离家前就把名单挂在工厂里,再适当给些报酬,能有效调动优秀青年参军的积极性。靖江县委从实际情况出发,经充分调研论证后认可这种做法的可行性。1984 年10 月,靖江率先在农村推行“先安置、后入伍”的征兵办法。应征青年入伍前与所在乡镇企业签订安置合同,入伍通知书和进厂通知书一起颁发。1986 年,城镇应征青年与县属企业签订安置合同,也实行了“先安置、后入伍”。同时,政府和所在部队签订了《军地共育“四有”革命军人公约》。战士服役期间,享有同等职工70%的工资、福利、奖金等待遇;退伍后,即可按合同到所安置的工厂上班。“先安置、后入伍”的全面推行,充分调动了应征青年的积极性,入伍兵员的数量、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三)“荐贤式”安置

在安置军队转复人员的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经常碰到一些人为转业、复员军人打招呼、提建议、做举荐。一段时期内,工作人员对这种“人情风”是抵制、排斥的。后来,他们发现,虽然少数人确实是想通过“关系网”谋求“好工作”,但更多人还是希望找一个适合自己专长和才干的位置。于是,从1985 年开始,组织、人事、军转等部门大胆改革过去“封闭式”的安置分配方式,实行组织、亲友推荐,转复人员自荐与接受单位人才需求对接的“荐贤式”分配方法,克服了过去安置分配中存在的某些“乱点鸳鸯谱”的弊端,基本上做到本人、家属、部队、接收单位“四满意”。

三、 优抚安置工作改革创新的经验成效

20 世纪80年代靖江优抚安置工作连续的改革创新举措,具有广泛的示范意义,为靖江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城(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挖掘群众中初见端倪的新生事物。从伤病残退伍军人福利工厂到“先安置、后入伍”的征兵办法,再到“荐贤式”安置,涉及优抚安置工作的方方面面,其来源或基于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或出自实际工作的分析研究,都是及时发现和挖掘初见端倪的新生事物的产物。

以伤病残退伍军人为主体的福利工厂就是新生事物,及时地挖掘与推广,打开了优抚安置工作的新局面,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伤病残退伍军人的生产生活,而且发展了商品经济,温暖了现役军人,促进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先安置、后入伍”的征兵办法,来源于应征青年的真实愿望,在福利工厂乡镇全覆盖、乡镇工业不断发展、应征兵员数减少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率先推出无疑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荐贤式”安置则是分析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变堵为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结果。

坚持改革创新,在顶层设计的框架内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伤病残退伍军人福利厂是在贯彻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国家战略部署下的创新之举。靖江把握历史机遇,抢抓政策红利,集中各方力量,实现了福利工厂的乡镇全覆盖。至1987 年,靖江县伤病残退伍军人福利工厂已成为乡镇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总产值约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8%,产品达160 余种,其中不乏省、市优质产品和国际紧俏商品。伤病残退伍军人实现了全部安置,年收入不断增加,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先安置、后入伍”征兵办法是在贯彻执行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过程中,基于政社分设以后优抚经费改革为基层统筹使用的相关政策,于全国率先提出的新做法。先在两个乡进行试点,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一套完整的优待、安置改革办法,并确定了优待、安置合同书的具体条款。1984 年10 月,靖江印发《关于应征青年服役优待问题的通知》[2],附《服役青年优待安置合同书》,全面推行“先安置、后入伍”的征兵办法,将服役、优待、安置通盘考虑,并加以规范化,实现了退伍安置工作的新发展。

“荐贤式”安置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尊重、爱护军队积极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通知》精神,以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的实际行动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创新实践。靖江从服务安置好转复人员的本质需求出发,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变不利为有利,创造性地实施“荐贤式”安置,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方需求。

坚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形成了利于复制便于推广的示范效应。普及福利工厂时,因为各乡镇条件不同,靖江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比如柏木乡企事业单位多,劳保用品需求大,便在原准备解散的服装厂的基础上,办起了劳保用品福利厂;新丰乡新建了食品饮料厂,便创办了为其产品配套的木箱加工福利厂;土桥乡民政福利厂开始设在废弃猪舍,后借用生产队公房坚持生产。1984 年6 月,江苏省政府、省军区联合印发《“一所一厂一校”现场会会议纪要》[3],详细介绍推广靖江举办伤病残退伍军人福利厂的经验做法。

应征青年实行“先安置、后入伍”从根本上解决了入伍青年的后顾之忧,但也有少数战士产生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想法。靖江根据新发现的问题拟定了相应的奖惩规定,优抚待遇直接与部队个人表现挂钩,奖惩分明,既促进了战士安心服役、献身国防,又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后备人才。1984年12月,国务院有关安置机构《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简报》[4]推介了靖江“先安置、后入伍”的征兵办法,全文转载靖江《关于应征青年服役优待问题的通知》供各地参考。

“荐贤式”安置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好方法。部队移交组向地方政府部门推荐,转复人员递交“自荐书”,地方政府部门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和考察后,根据相关部门单位岗位需求进行安置。20世纪80年代,靖江物资局转复退军人占全体员工的50%以上。该局充分发挥转复退军人政治素质高、身体素质好、吃苦耐劳等特质,加强培养与任用,使其成为物资战线的中坚力量。1986年,靖江物资系统销售总额冲破亿元大关,在全国两千多个县级局中位列第21位,获省长授奖。

四、 结语

20 世纪80年代靖江优抚安置工作改革创新的探索实践,在推动优抚安置工作改革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国防建设,发挥了经济、社会双重效益。连续的改革创新举措反映了靖江人民在重要的历史转折期,拥护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攻坚克难,敢闯敢干,抢抓历史机遇和政策红利,兼具出色的执行能力和宝贵的创新精神。回顾和总结这段历程,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精神,应对新征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优抚靖江退伍军人
靖江马桥镇把牢“安全第一关”
阅尽王城知桂林——独秀峰·靖江王城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困境与对策
马洲警侨联动——情暖海外靖江人
桂林靖江王陵遗址博物馆宣传教育探析
新形势下优抚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优抚安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优抚制度
中国优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