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变变 李真儿
(1.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2.郑州市区域档案工作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推出了系列重大举措。2021 年4 月,文化与旅游部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与其他领域融合互促,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1]2022 年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培育以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创新呈现方式,推动中华文化瑰宝活起来。”[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3]文旅融合已经成为赋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新时代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依托,同时也为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尝试思路和实践路径。
当前国内已有档案文旅融合的成功实践。例如,2021年6月,江苏省张家港市档案馆与乐余镇永利村联合打造了全国首个果园里的“档案忆空间”农村档案文化体验馆;2023年3月,江苏省泰州市档案馆与市红色文化协同研究中心通过挖掘利用泰州独具特色的档案文化遗产,针对青年学子需求设计红色旅游主题线路……除此之外,关于档案文旅融合的理论探讨也初有成果,主要涉及档案馆“文旅场所”新定位[4],档案馆研学旅行[5-6],红色档案[7]、地方特色档案[8]、少数民族文化档案[9]、历史文化名人档案[10]等档案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开发等主题。相较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其他公共文化机构,档案领域对文旅融合的关注及档案文化资源旅游价值的深层开发还有一定差距。
笔者认为,档案文化资源是档案文旅融合的重要基底,盘活其中所蕴含的特色档案文化资源有助于更好凸显地方旅游特色。而提升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的传播效果是盘活档案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的有效路径。2019 年,浙江省档案馆与浙江广电集团联合推出了一档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和以浙江文脉为依托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专题电视节目——《跟着档案去旅行》,通过“外景主持或画外配音+亲历者或关联者的讲述”的形式深入挖掘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的时代内涵,宣传浙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档案文化积淀[11],旨在赋活浙江各区县的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基于此,本文以该节目为例,结合相关访谈和报道,对文旅融合背景下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传播进行分析与探讨。
文化是旅游的内核。通过开发、利用和传播文化资源来提高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包含了遗迹、建筑、风俗等多种元素,其独特性和稀缺性能够增强旅游活动吸引力。《跟着档案去旅行》以“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赋予景观更多的历史文化韵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和体验当地文化,进而带动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的资本转化。以新昌县为例,该县2020年旅游产业增值占GDP比重虽受新冠疫情影响降至6.6%,但仍对全县经济起显著带动作用,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526万人次,同比增长 44.32%。[12]2022年,新昌县成功获评省级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富有试点县和文旅产业融合优秀试验区。[13]旅游业已经成为助推新昌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作为集体验性、互动性、文化传承性为一体的活动形式,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文化展示和文化创造等多种方式为游客提供地理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双重体验,推动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以旅彰文”赋予了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新的转型与发展契机。在《跟着档案去旅行》节目中,许多富有档案文化底蕴的乡镇通过开发文创产品或打造旅游小镇、民宿、景点等,有力提升了当地特色档案的影响力。例如,2020 年播出的《芳溪堰:传承治水精神 融合水旅文化》一期,通过对松阳县档案馆珍藏的22 件芳溪堰档案原件的展示,将藏在芳溪堰档案背后的水利故事生动地呈现给观众。2022 年5 月,松阳县松古灌区成功入选《2022 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芳溪堰水利档案为其入选提供了最关键的史料证明[14],充分展现了档案的文化影响力。
旅游业竞争激烈的当下,建立独特的文化品牌也是吸引游客和提升当地旅游竞争力的关键。通过档案文旅融合,凸显自身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和品牌形象,从而吸引游客与媒体的关注,进而提升当地文化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例如,2021 年播出的《松阳:探访江南秘境中的一抹茶香》一期,通过馆藏档案《处州府志》和《兰雪集》引出松阳茶的发展历史,显著提升了松阳茶品牌文化影响力。2021 年以来,松阳县共出版了《松阳茶韵》《银猴飘香》等20余部书籍,形成了“松阳银猴”和“松阳香茶”两大区域茶品牌,共打造了精品茶主题旅游路线8条,培育了茶主题民宿60 余家。如今的松阳茶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文化品牌影响力日渐提升。
文旅融合背景下,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的传播者主要涉及档案管理、旅游文化、传媒等部门。具体到《跟着档案去旅行》节目,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的传播者主要为各级档案馆以及浙江广电集团,虽然也涉及当地人民政府、旅游集团、文化研究会、文史专家等传播主体,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跨界协同,但是协同范围仍不够广泛,少有图书馆、博物馆参与其中。
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的传播内容,既包括不同载体形态的档案实物,还包括其中蕴含的档案文化。《跟着档案去旅行》旨在“根据当地现存的各类档案史料,重现档案背后的历史故事”,但实际播出的部分内容中档案元素含量并不高,节目内容与档案的融合度较低。究其原因,为了吸引更广泛的观众、提供更轻松的体验,节目以旅游元素为主,而档案元素被简化或删减,导致其缺少“档案味”。例如,2021 年播出的《常山江:奔腾不息的“宋诗之河”》一期,完整的视频时长为12分01 秒,但关于《常山县志》等档案内容的总时长却不超过3 分钟,其余内容涉及常山、常山江、渣濑湾等地诗词的展示,诗词作者和背后故事的讲解,常山县的景观变迁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的简单介绍等,与档案相关的部分大多只起到线索和过渡作用。
《跟着档案去旅行》节目在电视台播出的同时,还支持在浙江省档案馆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抖音以及学习强国等平台同步播放。但是,只有浙江省档案馆微博与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了第五季内容,其他平台只同步了部分时段视频,没有上传全部视频,且大多未能将视频整合成便于观看的系列合集。此外,通过百度、Bing等主流搜索引擎检索该节目名称,得到的检索结果中新闻类信息居多,视频链接较少,且在优酷、爱奇艺等主流视频播放平台上也检索不到相关视频内容,存在传播平台利用不完全等不足。
文旅融合背景下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的传播受众,理论上几乎囊括了社会中所有的人,包括观众、读者、听众和网民等,而实际受众往往局限于省内观众和档案圈内人士。《跟着档案去旅行》节目每周五晚21:42 在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每周六晚17:45 在浙江电视台教科影视频道重播,主要为本地区观众所关注。此外,据笔者对本校档案学专业教师和同学的随机调查询问后发现,该节目虽然已经开播四年之久,但在档案圈内的知名度仍然较低,遑论档案圈外受众。与此同时,由于该节目未开展全平台宣传推广,造成潜在受众的流失。
传播效果是衡量传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文旅融合背景下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的传播效果,主要包括赋活旅游产业、助力档案宣传、构建文化品牌等三个方面。《跟着档案去旅行》在第五季拍摄工作启动后,全省各地纷纷积极响应,上报有100 余个取景文案,反映出节目在省内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但根据电话访谈以及网络检索,虽已完整播出了四季120 余期,但《跟着档案去旅行》播出后对各个取景地产生何种影响的相关反馈却很少,仅找到松阳县这1 例以文字形式将《跟着档案去旅行》的播出效果整理出来的例子。可见,目前开展的档案文旅融合传播实践对于传播效果的评价不够重视,导致传播活动缺乏反馈,影响传播实践的持续优化。
档案文化资源传播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其他参与者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跨界协同的重要性。其一,多渠道征集线索。关于档案文化资源传播的素材及创意征集,不仅可以鼓励各区县档案馆报送,还可以面向文化旅游局、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机构征集,或是通过网络热议话题来寻觅线索,在更大范围实现档案资料和旅游景点信息的对接与碰撞。其二,建立跨界合作伙伴关系。例如,与图书馆或博物馆合作,将档案文化资源与图书或文物进行价值共创;与文创公司合作,引入优秀创意人才创新文创产品等。其三,增强创作主体之间的交流。除了安排专人负责档案文化资源传播的选题立意、具体制作、传播宣传等环节,还要提高创作主体的协同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深入沟通和努力解决各方的热点、难点、痛点、盲点,共同讲好档案故事。
档案文化资源在文旅融合中的优势主要在于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因此,要充分挖掘和开发馆藏档案资源,为档案元素的增强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围绕档案展开叙事表达。例如,可以在具体策划时参考《国家宝藏》的故事演绎形式、《跟着书本去旅行》的线索串联模式以及《如果国宝会说话》的第一人称叙事模式等,充分凸显档案的内在魅力。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档案的二次创作及编研开发。原始的档案形态和内容较为单薄和碎片化,与旅游元素的直接融合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广泛采集市民、游客甚至少数或弱势群体的需求偏好[15],并以地域特色为切入点,将馆藏档案资源中具备文旅开发价值的特色主题进行合理的二次创作和编研,并将成果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大众,确保档案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有血有肉、有声有势。
档案文化资源传播的效果与其所依靠的媒体平台密切相关,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轻松的观看体验。其一,发挥不同传播平台优势。注重宣传推广,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等多个平台开通专门账号并注重实时更新;也可以在档案网站甚至优酷、腾讯、爱奇艺、B站等主流视频播放平台上进行宣传。其二,整理相关主题合集。创建专门的档案文旅融合主题合集,并按时间顺序标识每一期的名称,为用户提供自主、完整的观看体验。其三,优化搜索引擎检索结果展示。突出显示档案文旅融合成果,将制作好的档案文旅融合内容的链接置于检索结果靠前排列,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
档案文化资源传播的内容和形态是影响传播受众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创新,增强传播互动性和开放性,才能吸引到更多省外、圈外的受众。一方面,可以将档案元素与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等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沉浸式体验。例如,通过VR还原历史场景,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利用AR技术,通过在实地旅游中扫描特定地点的标识,展示与该地点相关的档案信息及其背后故事。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档案资源利用服务。例如,为学生设计档案研学旅行方案,为学者提供专业的档案研究支持,为旅行和探险爱好者提供旅行攻略和地图等。
加强调查评价是解决档案文旅融合传播活动缺乏反馈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注重前期调查工作。例如浙江省档案馆为选点工作赴各地开展的专题调研,有助于拍摄主题遴选、地点选择、档案文化定位等工作的开展,尽可能做到优中选优、能融尽融。另一方面,加强后期跟踪评价。对开展过档案文旅融合实践的地区展开持续跟踪,获取其关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相关数据和案例等,形成可观的实绩图表或手册;对用户满意度和参与度进行调查,鼓励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档案文旅体验,通过照片、游记和评论等形成口碑效应。
随着文旅融合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的传播实践也被赋予了重要意义。《跟着档案去旅行》作为全国首个档案文化类宣传节目,坚持发好档案声音、讲好档案故事,其探索与实践有助于为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通过多方跨界协同、突出“档案味”、全媒体联合、以创新跨省出圈、加强调查评价等优化策略,我国档案文化资源传播的文旅融合实践能够不断破除“重旅轻文”“合而不融”“融而不实”等误区,实现档案与旅游的协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乡村旅游、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