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梯”,助推新校高质量生长
——以东莞市大岭山镇实验小学为例

2023-12-27 12:59吴龙海
教育观察 2023年29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实验

吴龙海,文 琰,2

(1.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6;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2022年4月,在大岭山镇人民政府、松山湖园区的统筹推动下,东莞市大岭山镇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小学)以“名校+新校”的托管模式加入全人教育集团。托管一所新校不同于托管薄弱学校,托管新校需要考虑如何实现高起点开局、高质量发展。托管多所成员校又不同于托管一所学校,如何建构高效的教育共同体,帮扶、助推各成员校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全人教育集团仅用一年就打造出可借鉴、可辐射的“松岭范式”。本研究通过分析“以术载道”模式新校新策,探索“以术载道”模式的迭代升级,探讨“移动电梯”影响下的创新实践路径。

一、由托管弱校到托管新校,“以术载道”模式新校新策

实验小学是高标准建设的新校,不同于托管弱校的“危楼抢修”或“病重救治”,托管新校在于塑造新样态、培育新生命。全人教育集团针对新学校采取新策略——“四维”赋能,营造出高质量发展的“山湖胜景”,积累了集团化办学“以术载道”模式的“名校+新校”托管经验。

(一)“岭月松风”——深层次的文化赋能

1.有形的空间场室赋能

(1)楼宇场景命名

实验小学的场室命名源于《诗经》,几大楼宇分别命名为风美楼、雅善楼、颂真楼、赋仁楼、比义楼、兴礼楼。《诗经》的“风、雅、颂”对应现代社会的“真、善、美”,“赋、比、兴”对应中国古代的“仁、义、礼”,实验小学的命名诗意盎然。此外,场室命名也有童心立意,即场室命名儿童化,如玩泥吧、乐淘淘、萌学园……趣味盎然。从儿童视角与认知出发,建立一所全新的儿童化学校。

(2)空间场室布局

萌味十足的萌学园、趣味十足的感统训练区、清新雅致的清涟园……一处转角、一条廊道、一个场室、一处空间,或坐或卧,或行或思,均蕴含温馨诗意,让学校成为生态温馨的家园。

实验小学将一至四楼的专用场室进行科学规划,将原来点状分散的布局重新分板块分区域地整合,形成联通式、互动式的区域空间。四间科学探究室全都安排在一楼,便于学生到室外观察动物、植物,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二楼是美术功能区,共有六间美术室,集专用教室和展览室于一体,成为学生的“童画世界”。三楼是音乐功能区,六间音乐室根据每名教师的专业特长进行布局。四楼是三间信息技术创客室。另外,在各楼层还设置了智慧谷。作为数智融合中心,智慧谷呈散点分布,用数智赋能,让学校成为数智融合的学园。

自由是儿童的本质,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实验小学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分别在二楼和四楼设置了充满童趣的低段图书馆和雅致舒适的高段图书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徜徉。此外,实验小学还建设了个性飞扬的梦想空间、魔幻奇妙的科创空间、神奇有趣的拼搭世界……让学校成为自由探索的乐园。

2.无形的学校精神塑造

学校精神是在某种意识形态及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而来,是全体或多数学生或教职人员追随的文化精神理念。[1]实验小学当下的文化定位是“岭月松风”。“松风”,即集团化办学吹来的松山湖教育教学改革之风,意在点燃、孵化、托举;“岭月”则代表着实验小学崛起的内生力量。“岭月松风”也是实验小学恒远的学校精神——岭之德、月之智、松之体、风之美,松风拂过,岭月永恒。实验小学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和谐丰满的全面发展的人。“岭月松风”又是实验小学的校园文化品牌,“岭月松风”校园文化在岭之德、月之智、松之体、风之美四大主题下设若干栏目,统领学校空间文化。

(二)“山湖胜景”——高品质地创生谋划

成员校西溪小学和江南小学是老校,在原来学校的基础上开展集团化办学,提升学校办学品质,进行全新的顶层设计耗时耗力。而实验小学是新校,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根据具体校情做高品质的创生谋划。

为实现实验小学高起点开局和高质量发展,办成大岭山镇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全人教育集团对实验小学进行了顶层设计,以“四维”赋能,营造高质量发展的“山湖胜景”。“四维”赋能,即文化赋能、课程赋能、课堂赋能、评价赋能。高质量发展“山湖胜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建立生态化校园,以森林学校顺应自然天性。实验小学坐落在大岭山森林公园脚下,一楼清涟园、二楼空中花园等生态化设计,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使校园里的每一株花草树木都成为学校教育理念、课程实施的载体,为学生成长赋能更多场域空间。二是充分利用智慧化技术,以数智融合构建学习中心。实验小学处处可见智慧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技术探索,形成“学生体验—兴趣产生—践行创造”的人工智能融合教育。三是打造多元化课程,以全人课程融合五育发展,通过教育集团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共同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四是开展问题化教学,以深度学习驱动实践创新,实行“问题+”教学范式,从关注学科的学习目标转向关注学生的成长。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范式,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组建个性化社团,以专业师资培育学生兴趣特长,秉承全人教育理念,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特长。社团主要由音乐、美术、体育、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负责,既保证了素质拓展服务的落实,又促进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由托管一校到托管多校,“以术载道”模式迭代升级

(一)“移动电梯”的内涵与价值

“移动电梯”是全人教育集团“以术载道”集团化办学托举模式的3.0版本。从西溪小学的“组织再造”到江南小学的“外挂电梯”。再到实验小学的“移动电梯”,托举模式不断优化,办学效果不断提升。

“移动电梯”指集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其职责主要是进行集团教育教学核心技术的研发与传播,通过“以术载道”,帮助成员校进行课程、课例孵化,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集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是集团化办学的教育大脑。在生物学中,大脑是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是思维的器官,主导机体内一切活动过程,并调节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教育大脑如大脑一般将教育内部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进行有效连接,多方位指导实验小学的学校建设,是课程、课例和教师成长的孵化器。“移动电梯”的构成简称为“135N”,其中:“1”指1个资源库,即深度学习新样态智慧云平台,全人教育集团将教学经验、成果等上传至智慧云平台,为教师提供学习平台;“3”指3个集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驻点导师,导师驻点实验小学,专职负责“全人课程”及“问题+”教学范式等核心技术的植入孵化;“5”指5个集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的飞行导师,导师不驻点实验小学,而是专职负责“全人课程”及“问题+”教学范式等核心技术的植入孵化;“N”指N个集团特聘专家,集团内部分有内聘专家与外聘专家,内聘专家主要由松山湖中心小学、江南小学、西溪小学等省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组成,外聘专家为国内知名课程教学专家,每学期不定期到校诊断指导。

集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对集团化办学的“全人课程”体系和“问题+”教学范式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形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之松山湖中心小学实践智慧系列报告。在课程体系层面,构建“全人课程”体系;在学科内容层面,整合音体美“1+X”课程;在教学模式层面,创新“问题+”教学范式。“全人课程”获评广东省十大优秀教育案例,“问题+”范式创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系统地将松山湖中心小学实践智慧系列成果应用到成员校,并辐射到其他课题组成员校,能够进一步提升“移动电梯”的辐射能量,对推动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产生积极影响。

(二)“移动电梯”的主要工作

1.两个团建:导师团队建设与教师团队建设

师资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集团化办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组成新的跨学校组织,而在于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学校与新建学校之间师资资源的共享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促进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2]由此可见,师资力量是影响集团化办学的关键性因素。没有好的教师队伍,教育将无从谈起。为整体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推动实验小学课程文化建设,全人教育集团重视导师团队建设,通过专家引领、导师内训、飞行指导、案例孵化四大策略,提升飞行导师团队的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孵化能力和课堂领导力,使之成为传播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力量。为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验小学开创了创校研修营与翌年研修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飞行导师对实验小学教师进行一对一、手把手地指导,从课程理念、实施策略、教学技能和实操案例等方面进行细致讲解及实践带练,实现由模仿到内化再到创生的独特的教学样态,帮助教师成长,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2.两个孵化:课程孵化与课例孵化

全人教育集团将孵化核心技术作为集团化发展的重要策略,以课程孵化与课例孵化为重要抓手,植入课程体系,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经验,在此基础上培育实验小学的文化自觉,创生出具有集团化办学特色的“岭月松风”文化。

为提高孵化效率,全人教育集团提出了两条孵化路径。第一,通过“导师示范—学徒模仿—学徒内化—师徒创生”的课例孵化路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课例孵化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在实验小学建校100天教学开放日活动中,专家、同行和家长观摩了语、数、英、音、体、美、科学、心理等多个科目的课例孵化成果并给予肯定,认可了这一新团队、新模型和新力量。第二,通过“课程认知—技能习得—课堂实践—内化创生”的课程孵化路径,完善并丰富了实验小学的课程体系。课程孵化依托松山湖中心小学“全人课程”体系中最具学校特色、最受学生喜爱、最被同行借鉴的课程——聚焦习得思想方法、习得阅读智慧、习得硬笔好字、体育“1+X”教学、音乐“1+X”教学、美术“1+X”教学、科学现象教学和英语TBLT教学,树立宣讲人人过关、物色种子教师培育课程领跑人的目标,帮助教师实现从课程认知走向课程认同,从课程实践迈向课程自觉,最终形成实验小学独特的课程文化。

三、“移动电梯”影响下的创新实践路径

实验小学自建设到投入使用,始终朝着高质量的办学目标前进,不断植入并践行全人教育集团的先进理念,整合全人教育集团教学资源,走出一条独特的实践路径。

(一)“四维”赋能:引领学校文化建设

全人教育集团在西溪小学采取的是“二维”赋能,在江南小学升级到“三维”赋能,在实验小学创生出“四维”赋能,即文化赋能、课程赋能、课堂赋能与评价赋能。文化赋能是指以松山湖中心小学“松湖之约”文化识别系统为基础,从理念文化、行为文化、视觉文化、环境文化四个方面为学校文化建设赋能。课程赋能是指植入基于生命意蕴的“全人课程”体系,以“情知互动”的学科基础课程塑造精神生命,以“技趣互促”的学科拓展课程开琢自然生命,以“道行互通”的主题活动课程构建社会生命,为课程文化建设赋能。课堂赋能是指植入核心素养导向的“问题+”教学范式,进行学习重构和场域重构,为教学文化建设赋能。评价赋能是指引入育人为本位的“三值”评价方式,重视判断价值、促成价值和创生价值,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

(二)“三值”评价:探索全新评价模式

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评价正转向为以育人为本位,以数智为特征的评价。“三值”评价方式是松山湖中心小学自集团化办学以来就在不断探索的评价体系,具体指判断价值、促成价值和创生价值。判断价值,即主体的目标行为发生与否,程度如何;促成价值,即激励期许的达成,是主体被激励,行为逐渐达到期许目标的过程;创生价值,即意料之外的收获,主体在达成目标过程中,自发创生了期许之外有价值的内容。虽然“三值”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已成为全人教育集团及成员校认同的核心评价理念。

实验小学在“三值”评价理念引领下,与龙头学校同步探索“三值”评价实践,以期将“三值”评价方式系统化,形成完备的评价体系。目前,实验小学的“三值”评价实践做了以下尝试。一是基于信息技术进行数智化评价探索,共享全人教育集团创建的“三值”评价的智慧云平台,运用数智化方式将学生、家长和教师联系起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创建电子版《学生素质报告册》,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建。[3]二是基于“课堂观察模型1242”新技术进行反刍式评价探索,对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三值”进行细致观察并记录,通过反刍式交流和即席式汇报,交流观察结果,用学生学的效果反观教师教的方式,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三是进行家校合作式的协同评价探索,将家长作为重要的评价对象,通过实验小学与松山湖中心小学共同研制的《智慧型家长修习手册》进行“三值”评价,从学习陪伴、家校共育和家庭和睦三个方面进行判断价值的评价,从家长和孩子两个角度进行促成价值和创生价值的评价。协同评价方式促进了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的协同互动,使评价充满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对家长的行为进行积极引导,凸显“三值”评价。

(三)两个衔接:促进幼小衔接、家校衔接

以人为本是实验小学的建校初衷,校园文化与课程等方面无一不体现育人为本的理念。为帮助刚入学的学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实验小学提出了幼小衔接与家校衔接两大行动方略。一是关注幼小衔接工作。儿童能否从幼儿园平稳、顺利地过渡到小学,影响着他们未来几年乃至长期的学习与发展。为此,实验小学开设了四大定制课程,分别是学前生活调适课程、班队家园建设课程、校园活动通识课程和课堂文化习养课程,并辅以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幼小衔接。例如,学前生活调适课程下设心理调节、作息调整、习惯准备等重要课程,让学生在心理、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实现从“玩童”到“学童”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与学习力,让学生更快适应小学生活。二是关注家校衔接工作。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实验小学为促进家校合作,实施家校衔接三大联动策略,从“三性课程和三值评价”“爸妈故事和匠人精神”“志愿兵团和影子校长”三个主题入手,旨在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及学校的建设工作,努力将家长培养为智慧教育合伙人。

综上所述,随着集团化办学的不断深入,全人教育集团“以术载道”模式发展至3.0阶段,实验小学作为第三所主动融入全人教育集团的学校,在“名校+新校”托举模式的带动下,取得了办学短期内教育管理走向正轨、教学教研运转机制趋于成熟的成功。实验小学集团化办学之路呈现出两点重要特质:一是实行“一校一策”“新校新策”,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利用优质资源赋能学校建设;二是实行“移动电梯”,利用集团校前期积累的集团课程教研室优势,扩大帮扶和辐射范围,将教研成果输送至成员校,帮助成员校教育教学提质发展。近期,全人教育集团总校长主持的“大湾区背景下珠三角镇街小学的孵化提质实践研究”立项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孵化提质共同体”的发展思路,并与广州多所学校联合开展实践,旨在将“移动电梯”的实践经验惠及更多学校,实现从“托一所”到“托一群”的转变和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

集团化办学是实现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径。集团化办学坚持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与共用的办学理念,不仅能有效帮扶薄弱学校,实现薄弱学校由弱转强,还能有效支持新校建设,实现新校快速成长,朝着将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打造成家门口的好学校的目标前进。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做个怪怪长实验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