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P理念指导下基于BOPPPS模型的《护理研究》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12-26 03:04苗宇宽孟亚慧方海雁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护理研究能力课程

王 翔,苗宇宽,孟亚慧,方海雁

(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012)

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是高层次护理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1]。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护理研究》是培养我国本科护理人才科研实践与塑造科研素养的基础课程[2]。但因该课程内容广泛、理论性强、结构复杂、抽象难懂,加之传统教学模式与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缺乏对事物系统思考的习惯与能力,使得当前护生普遍存在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水平不高、无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上等问题[3-4]。因此,构建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主体性,又能搭建理论与实践之间桥梁的教学模式是护理科研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程的改革需要教育模式的支撑,作为有关行为改变领域相对成熟的教育理论模式,“知-信-行”理论可引导思维认知到行为转化,有利于人的健康行为管理及护理人才培养[5-7]。而以将教学过程分为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6 个部分的BOPPPS 教学模式[8]可为教师提供教学环节完整的理论框架,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与学的交互[9]。为提升《护理研究》课程在护理本科生进入研究领域的引导作用,本研究以知识、信念与行为(KAP)理论作为课程改革教育理论模式,采用BOPPPS 教学模型,并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学习通”进行《护理研究》课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以期为本科护理研究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校2020级护理学专业两个教学班共11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为58 人,观察组为56 人,两组学生在入学成绩、已完成的课程成绩(如大学英语、预防医学、基础护理学等)、参与科研活动、撰写发表论文、计算机水平等基线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所用教材、教学大纲、授课教师均相同。

1.2 方法

1.2.1 课程一般情况:选用由胡雁和王志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五版《护理研究》作为教材。主要内容共计8 个主题,32 学时,包括概论、选题、科研设计、研究计划书与论文撰写评价等,其中科研设计涵盖了护理科研的基本要素与原则、设计类型、抽样方法、资料收集分析等。

1.2.2 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授课,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中采用线下课堂教学,课后布置相关思考题,通过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观察组依据BOPPPS 原理,将每个主题的教学过程划分为6 个教学可循环阶段,并由授课组按照主题划分,经头脑风暴编写知识点教学设计,具体授课方法为:①导入(Bridge-in):于授课前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课件、预习的要点;针对各主题的内容选择将护理领域科研前沿、精选文献、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医学科研故事、护理专利集锦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进入核心内容教学环 节。如在讲述伦理原则及学术诚信时以“某高校老师发表的SCI 论文中利用字母‘T’来代替误差棒”为例导入主题内容凸显诚信为学术之本。②学习目标(Objective):基于教学设计中的知识点,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确每个主题内容的学习脉络与重难点,以及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如针对“选题”这一内容,其知识目标为对选题概念、原则、来源等的理解;能力目标为能提出一个研究问题,能评价某一研究问题重要性与可行性;情感目标为体会原创性科研选题对护理学科及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③前测(Pre-assessment):在学期开学第一堂课授课前,借助“学习通”软件发布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整体的评估,通过评估的结果适时调整教学的计划。针对每个主题的内容于每次授课前3 天在“学习通”平台发布1~3 个问题,如“抽样方法”部分,请同学们说出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抽样?如何进行分组?根据前测的结果,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调整授课的重难点,为参与式环节提供交流方向。④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建立参与式学习的路径:将学生分成6 个小组(每组8~10人),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前测结果选择小组报告、反思日记交流、案例研讨等方式进行交流。以“研究计划书撰写”为例,每组完成1份课题计划书,并选派1 名护生作为代表汇报选题、研究目的、研究设计方案等,本组其他护生补充相关内容,其他组的护生针对所汇报的内容展开讨论与分析,根据课前“Bridge-in”环节所展示的历年本校护生创新创业优秀计划书,各组剖析自身计划书的不足之处,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⑤后测(Post-assessment):本课程的后测由复习思考题、自主学习及问卷调查3 部分组成。其中复习思考题为基础性知识如“护理研究中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自主学习为进阶性知识如“围绕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构建不同数据库的检索策略”、“围绕阿尔兹海默病照护者照护经历这一研究主题提炼结构式访谈提纲”等;问卷调查为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谈下学习本课程的收获,对本门课程有何建议,未来撰写毕业论文需要哪些帮助等。⑥总结(Summary):教师总结围绕3 个方面开展:各主题知识要点、学生在问题讨论交流时的表现、后期学习时需关注的知识领域,从整体上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加深记忆与理解。

1.3 观察指标

1.3.1 理论知识掌握(Knowledge):理论知识掌握,采用期末闭卷考试与随堂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采用自制的综述得分评分表于授课结束后,邀请学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对两组护生的综述撰写质量进行评分。

1.3.2 科研认知与态度(Attitude):于授课结束后采用自制的学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该表内容包括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参与意识、自学能力、沟通能力、信息获取能力6 个方面,每个方面包含较小、一般、很大3 个等级。采用由潘银河等[10]修订的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对两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由6 个维度(问题发现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资料处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30 个条目组成。采用Likert 5 级评分,0 分表示“无法做到”,4分表示“完全能做到”,总分为0~120 分,所得分值越高表明科研能力越强。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

1.3.3 科研行为与实践(Practice):比较两组护生本学期大学生科研活动参与率(器物大赛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及论文投稿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 3.1 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管理,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知识掌握

观察组护生期末成绩、随堂考核成绩和综述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护生课程基础知识、综述撰写掌握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课程成绩评价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生课程成绩评价比较(±s)分

2.2 科研认知与态度

观察组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中对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意识、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增强沟通能力、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方面的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比较[n(%)]

观察组护生科研能力自评量表总分和问题发现、文献查阅、科研设计、科研实践、资料处理、论文写作能力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生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分

2.3 科研实践与行为

观察组有15 名护生参与科研活动,6 名护生投稿文章;对照组有8 名护生参与科研活动。观察组护生科研活动参与率和文章投稿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研究》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旨在探索护理学的内在发展规律,从而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本课程不仅可为护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基本的方法与技能,更可以提升其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护理领域中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不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是要求其具有将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大量知识概念的单一灌输,很难形象地将冗繁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系统化,教师不易将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机的融合,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兴趣与动力,难以实现课程的目标。

KAP 模式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 个连续过程,其中知识为行为改变的基础,信念与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11]。就护理研究而言,“知”代表对护理科研知识的掌握情况,“信”代表对待护理科研的认知与态度,“行”代表对待护理科研的实践与行为[12]。BOPPPS 模型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模块化教学模型[13],强调“以学生为中心”,6 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围绕“明确且可行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三个核心要素[14],通过引入吸引学生专注于即将讲授的内容,通过目标、前测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的深度与进度,使学生能聚焦学习目的,通过参与式学习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度,通过后测、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15-16]。

KAP 理念指导下基于BOPPPS 模型的《护理研究》课程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划分为8 个主题,通过学习目标、前测、后测、总结加深学生对护理研究知识的理解;通过导入不同题材如科研者励志故事坚定学生科研信念,通过参与式学习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运用,完成知识的内化,认可护理科研的思维方式,建立端正的科研态度。有了“信”的支撑学生课内在参与式环节踊跃互动,课外积极开展护理创新实践。本研究发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观察组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考试成绩、综述成绩)、信念(自我评价、科研能力)、行为(科研活动的参与率、文章投稿率)上均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提示KAP 理念指导下基于BOPPPS 模型的《护理研究》课程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科研意识、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因该方法融合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与手段,在实施时应保证师资、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的充沛性与多样性。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护理研究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耻骨上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插入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临床护理研究
耳穴埋籽加中药穴位贴敷干预中风后焦虑的护理研究
心血管护理工作的危险因素与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