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红,王彤彤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 650000)
本文在CNKI“高级检索—期刊”中以“中小学教学质量”为主题,以2010—2020年收录的核心刊文为研究样本。研究方法如下:首先,通过CNKI高级检索,得到58篇核心期刊论文,剔除与主题无关的文献,最后得到有效文献54篇;其次,借助Cite Space软件,参考关键词,并结合人工全文阅读,进行主题归类,对54篇论文做文献综述。
通过阅读文献,笔者主要从推进教学改革进程、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倡导中小学教学学术、推动网络教学质量提升、促进教师的主体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主题论述。
教学改革试验是指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本部分将对2010—2020年的教学改革研究进行总结归类,明确教学改革在教学质量提高方面的重要作用。
1.运用优质科研成果推动教学改革
为响应国家教学改革及课程改革的号召,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全国各地区从实际出发,在符合全国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下,积极制定符合本地区的教育发展政策,鼓励教学课题研究,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山东省的“当堂达标教学模式”,催生著名的了“宁津现象”[1]。
2.强调中小学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在教育目标方面,提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质量观方面,倡导真正提升全民的素质;在人才观方面,不仅要培养大量的有文化的优秀劳动者,还要培养一定数量的高级人才;在教材方面,更加注重教材知识的逻辑性,并增加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方法方面,注意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创造性;在学习方式方面,注重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注重学思行的结合,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评价方面,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以及目标与评价结合[2]。
3.国外教学改革成功案例
以韩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韩国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教育部门对本国的英语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另外,美国一直重视教学标准建设,其运动发展对美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深远影响。国外的一些成功案例对我国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3]。
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可以规范和引导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1.中小学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评价监测、追踪问责研究
中小学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思路包括理念的构建和要素的构建。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理念包括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多元智能观的评价、实施学科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监控工具等;教学质量标准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教学质量标准构成要素和学生学习质量标准构成要素[4]。其次,按照质量标准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监控。监控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以及学校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对教学中的成效做出及时肯定并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诊断,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5]。针对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的缺陷,需要在教学质量评价的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善[6]。最后,强调加强中小学教学质量问责机制研究。对于教育质量问责机制与观念确立的必要性、现状、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与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等问题还有待教育专家学者们的进一步探究。
2.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的比较研究
所选样本主要对香港中小学全港性系统评估、美英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发展概况以及德国中小学教育标准与教学质量监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倡导从中借鉴有利于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有效措施。例如,对卓有成效的反思能力与改进措施的追求、对操作性较强的教育循环改进系统的积极构建等,都是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启示[7]。
所选样本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的可能性、发展路径以及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我国中小学教学学术的可能性分析及路径探究
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是有效教学深入开展的价值诉求。教师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展开相关教育教学研究,也让教学学术在中小学教学中成为可能。关于其路径探析,大致可以分为理念路径、实践路径、中小学教学学术的保障机制构建三个部分。理念路径包括转变学术观念,坚守理论与现实相依存的价值取向;树立“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学者”“教师即学习者”的观念;在问题导向的指导中培养教学学术自觉,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学术自能[8]。实践路径强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开展教学学术的基本行动方略。保障机制构建:构建教学学术导向的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小学教学学术的“基础设施”,为其提供发展平台;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教学学术发展机制,增强教学成果的学术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9]。
2.我国中小学教学学术的意义研究
所选样本中,有关发展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的意义研究仅占1篇,但研究少不代表其不重要。中小学教学学术强调扎根实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仅在“教知识”,而且在“生产知识”“整合知识”“应用知识”和“传播知识”。因此,发展中小学教学学术研究对教师的成长而言,影响可能是深刻的。
针对如何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的问题,教育研究者们尝试给出了一些策略。
1.提升中小学在线教学质量的“三维学习支持”
所谓“三维学习支持”,即从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学习组织三个维度构建学习支持模式。即研发导学单、测学单、问学单、拓学单四种助学工具,建设知识解析资源包、学习方法资源包、认知工具资源包三个资料包,构建亲子学习圈、伙伴学习圈两个学习圈[10]。此设想在实际线上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及其应用价值和应用效果方面究竟如何,还有待实践的考量。
2.推动网络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整和优化,以保障中小学网络育人实效
中小学网络教学质量评价的改进主要从推动同行评价、全程评价、突出教学效果靶向、从严评价过程、强化评价结果等方面着力,提高其评价的权威性。同样,关于中小学网络教学质量评价的路径探究还处于理论层面,还没有足够的具体实施的案例和充足的可行性证据,其实践价值有待进一步验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研究者们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1.调适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强度
首先,针对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结构不合理、非教学工作过多等问题,倡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使教师在相对自主的教学空间中,在更多教育资源的支持下,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教师的核心工作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研修,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
教研能力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必备能力。教师应强化和端正教育教学问题意识和研究态度,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寻找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研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从而为改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提供坚实支持。
3.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
“无德无以为师。”师德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先决条件,教师要立身修德,践行教育公平,关心弱势学生群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促进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另外,应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落实师德建设。
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针对如何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的问题,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基于对2010年—2020年CNKI核心刊文的研读与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反思与展望,以期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对样本进行研读后发现,54篇刊文对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倡导性意见较多,而操作性强的意见较少。例如,在“美国中小学教学标准运动的启示与借鉴”的阐述中,样本提出要强化学校标准建设,转变教学改革哲学,强调以人为本等建议,但对于“怎么做”的可操作性措施,研究者们并没有给出。同样,在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主题研究中,对于中小学教学评价的应然走向,研究者们只是给出了一些倡导性的意见,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可操作性意见。更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有关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建议和措施的提出,对中小学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将具有更加明显的参考价值,这是留给教育教学研究者们的任务,也是需要教育教学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方面。
梳理样本发现,54篇核心刊文中,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术研究的样本仅有3篇,篇幅较少。此外,样本作者多为高校教师、高学历(硕士及以上)学生,以及教育科学研究院(所)研究员,一线中小学教师很少,54篇刊文中仅有3名中小学一线教师作者。此外,样本中有关中小学教学学术研究路径的探讨,大多也只停留在倡导层面。更多强调教师树立此观念的重要性以及教师的“应然”行为,而对教师如何树立“研究者和学习者的观念”,文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措施。开发一线教师的研究潜力并引领其教学学术发展,是今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努力方向之一。发展中小学教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更有助于教师扩充和创新知识,促进其专业发展,帮助其走上研究型教师的道路,最终实现由“教书匠”到“专家型教师”再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样本中有关我国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研究的文献一共2篇,反映了研究者们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研究关注度不足的现象。加强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研究,发展民族地区高质量教育,不仅需要政府 从政策层面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机制,也需要教育研究者们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发展民族地区高质量教育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