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吴加凤,朱莹莹,耿扬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镇江 212200)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课程教学理念一直建立在传统中以单一学科理论教学思想为基础的层面上,形成了一个所谓的“知识本位”的教育行为模式,对全体学生均缺乏知识系统能力要素的基本培养内容和能力训练。在新改革的课程体系的倡导下,更加凸显以劳动者全面能力素质训练为主要基础,以动手能力开发为育人本位目标的现代教学理念。在现代机电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构架下,“电机与电气控制”课是一门学科理论性要求很强的现代专业电工技术课程,主要的内容项目有:变压器、异步控制电动机、基本工业电气及其控制的电路等。在具体实施的课程与教学实施过程设计中,为了保证使所学课程内容知识点的系统设置及与现实企业岗位技能训练的紧密对接,对专业理论内容知识的课程教学设置以“必须够用”为度,并以项目教学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对接的重要举措。
当前高校,由于自身受到社会教学培训资源水平的瓶颈限制,无论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总体培养层次规格、课程体系设置的学科设置、实训与教学时间安排,都无法在根本上摆脱传统单一的专业教育办学模式,造成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学生缺乏基本的动手实践素质与动手能力,工作能力较差。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学时太少。由于高校采用“2+1”办学模式,而“专业示范性教学方案”不变,存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二是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理论教学加适量实训实习课程,在知识讲授中,只追求教学结果,忽略了教学过程,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效果较差。三是课程内容与相关企业岗位技能培训脱节。由于学生受到当地办学基础条件水平的严重限制,专业理论课程环节的教学内容设置明显与相关企业岗位实践脱节,专业实践性课程内容设置与相应企业岗位技能实践脱节。四是生源整体素质逐年明显地下降。当前各地学生生源逐年减少,高校、高职对口教育院校连年扩招,学生被免试及推荐后入学比较困难等原因综合了诸多因素,导致了我国高校学生整体素质也越来越差,学习及自控能力较差,就业成才观念越来越淡漠,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厌学意识,不思上进的不良行为[1]。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在融合了“电机与拖动”课程、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两门课程内容后所形成出来的一门更为完整系统的课程。只有选择合适的教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与实用性。教材也要尽可能充分地满足就业市场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教育的基本需求,达成课程综合化教学的目的,突出职业素养培养、岗位需求培养,全面介绍各种电机、电器用途及原理等。考虑到课程综合后实践性大大增强,需要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减少计算与公式推导,降低学生计算负担。达成提高高校生实践能力,夯实专业基础。此外,教材还需彰显先进性,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保证教材技术与市场无缝对接,避免出现学而无用的情况,不能满足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带动学生学习,提高成绩的目的。
首先,利用模型、实验法来进行新课目引入。教师则可根据需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自己动手制作展示与教学相关问题的小教具图片和教学模型,从而形象、直观有效地展示,并为学生进行新课题引入思路和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同时,通过这些小教具图像和教学模型生动的直观展示,能充分吸引学生兴趣,提升每个学生课堂注意力,活跃课堂的良好气氛,还有着一定的正面积极效应、正向教育引导和示范效应作用。
其次,课前播放视频、音乐可进一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整个应用教学与设计开发环节中,应结合一些具体生活实例,利用教学视频法形式向学生集中地展示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应用教学案例,进行了典型实际问题案例的延伸。能广泛地吸引学生共同学习及探究兴趣的前提下,让每个学生学会怎样从一些日常或者实际的生活场景中主动寻找相似的应用案例。明白学习这个问题之后能够产生类似结果背后的一些深层次原因,通过学习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就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一些思考的任务和解决办法。
最后,分解的教学内容,层层推进有序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及探索兴趣,以完成初中学生任务为主体,每个学期完成基本单元课程后还可完成自我思考探索空间和学生课外自主拓展学习思维空间。这样安排教学环节既能够最有利于促进初三学生迅速了解加深高三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课程以及所学知识基本概念知识的初步掌握理解,又能最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高三学生勇于自主尝试和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研究性课程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自主思考分析与发现问题的能力。
这里的实验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使用实验设备和材料进行直接教学的一种方法。实践表明这门课程实践性、应用性极强,高校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学生专业课开始前很少接触与之相关内容,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与认识事物,导致学生对课程中的很多简单知识都不能理解,即便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辅助,学生也会产生很多疑惑。
例如,在学习电机结构这一部分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只能为学生展示整个电机的外观和造型,对其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就无法直观展示。但如果将这部分内容和实验结合起来一起学习,教师直接对一台电机进行拆卸和组装,对学生进行逐一讲解,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度,学生也能很快掌握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为了更好地方便教学,教师可以从实验室中制作多种具有透明外壳的电机或低压电器,确保其能正常运行。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对其进行观察、了解这些机器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使“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有大量实验内容,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推进教学改革,增加实践课时与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研究涉及有大量设计内容且实践难度都较大,仅单纯依靠补充课堂时间就显得远远不够。因此要积极采用各种开放式设计实验进行教学并补充、丰富课堂内容,不再仅将设计实验教学时间完全局限在课堂学习上。当然也绝对不能要求马上就可以开展这种开放式的实验,而是更应该在实践中逐渐地引入。
首先,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应抽出课外活动时间并及时备好实验设备及预习好实验学习内容,高校学生应该尽量地利用好课余的自由学习时间并主动地完成实验课外资料的搜集及材料收集实验与其他知识的交叉学习,并及时主动地做好实验准备电路图绘制分析及设计实验准备与教学其他相关理论课程教学准备和教学课外活动的安排;其次,要求每次实验课教师开始实践教学过程前提出学习基本任务要求、实验设计工作目标要求等并作出科学且合理适当的任务分组、安排与教学实践讨论活动总结;最后,强调每个课程实验学习工作进入结束准备阶段后教师要积极完成案例分析或讨论,对实验的电路图步骤安排与实验计算工作程序要求及时进行修改并合理补充修正,认真做好教材后续各章实验设计研究和结果进行汇总或分析,巩固知识点。
实验评估是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研究的一大研究重点,是办学至今一直都在坚持科学测试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采用了一系列科学实用的和合理而规范的实验测试的考核及评估体系方法,帮助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成绩,激发他们自身学习的科研创新兴趣,有助于指导老师及时全面和客观地评估高校实验类学生及自身教师综合科学实验的技术素质,评价提高其整体教学的科研工作效果。强化实验室科研实践过程质量规范化考核管理,可有效打破目前学校传统实验室所有重要实验与科研操作环节质量统一标准量化的考核或评分办法的旧模式。基于学院本科的教学实践目的,选定带有可验证研究性实践研究意义的重要实践性课题内容,给出了综合性选题范围,控制教学内容和教师自主开展科研而设计新的研究课题方向,开放校内公共实验室,培养该专业学生科技自主创新素质及综合实践工程应用开发能力。
单一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讲,学生在台下听。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的基础差,理解力有限,学生更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听。而且这门课程实操也强,讲完理论再讲实操一般学生都把理论抛掷脑后,效果不理想。针对于该特殊情况,教师也认为必须彻底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学思维模式,以引导学生兴趣为研究中心,结合他们好动的特点,配合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1.有效利用好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
由于该门课程本身是一项实操性较强并复杂的技术学科,电机、低压电器、变压器元件的内部结构、电机原理、电气及控制电器的机械动作方式等重要知识点学生难完全理解,如依靠“黑板+课本”这样的一些传统手段也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些电路元器件的内部控制过程。因此,采用现代多媒体视频教学技术手段,利用专业PPT动画及电脑仿真教学软件就可以做很真实直观完整地演示电路器件的全部过程,让学生直接通过多媒体图像视频、动画演示进行学习理解。
例如,在讲到双重联锁正反转电路时,通过教学仿真软件,可以很清楚地对比原理图与连接图之间的关系,当按下自动布线按钮后,软件会在连接图窗口中演示元器件间每条线路的连接,并通过短暂的闪烁灯提示此时连接的线路在原理图中的位置。另外,在软件的操作窗口也会提示此时正在进行的步骤。经过这样的演示,学生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实际器件与控制原理图之间的对比关系。通过仿真软件也可以让学生手动布线,让他们清楚地看到线路的连接是否正确。布线完成后,通过点击“运行演示”按钮,模拟电机真实的运行过程,学生自己动手仿真后更易理解控制电路的运行及各低压电器的动作。
2.改变教学角色,培养自主能力
利用行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过程转换成一项活动,教师不再是讲授者和主导者,而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以课本基本控制线路为例,以往老师常用的方法是画出控制电路图,再对照课本讲解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学生在听完后主要还是以模仿为主,缺乏自己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把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每个小组根据电路的功能和要求,自行设计线路。在操作中,小组都会遇到问题,这时老师再参与进来进行指导,提供方法,引导小组讨论,使他们能自主地进行探索。在完成设计任务后,各小组进行对比分析,评选出最佳方案,这样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各组成员间也团结协作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在活动中积极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乐趣,增强了自信心,也促进了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知识点的学习也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2]。
总之,机电专业本科教育与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努力培养适合学生的现实社会需求,具备掌握专业基本技能要求的高等技术人才,并真正把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的各项综合专业素质水平和专业能力要求作为课程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出发点所在和归宿。在课程教学工作中更注重如何提高本科学生分析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形成对理论知识教学与工作实践学习的全面贯通,缩短专业岗位适应期,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