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英语教学中的路径研究

2023-12-26 03:12:53娜布其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预科英语课程课程思政

娜布其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明确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的要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课堂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树立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以上规定和纲要内容都要求高校教师在完成本专业课程和相关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在讲解本专业内容的同时“加点盐”,既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兴趣又积淀学生的行业情感,在弘扬专业精神与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从而培养能够接续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的“火炬手”,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的“接班人”。本文在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预科英语“课程思政”开展现状,对思政元素融入英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实践路径进行了讨论,以期努力为全面深化预科英语“课程思政”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不仅是高校思政教育和课程建设工作的新理念,也是我国目前高校最重要的使命之一。“课程思政”最初是在2014年被上海市委、市政府所提出,把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互相协同,从而实现大学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课程思政”明确了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想课程一样都有育人责任,每一门课程,每一位教师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向立体化育人转型,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全过程育人”。高校“课程思政”是指高校开设的所有教学课程及开展的各类教学活动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是把课程承载思政、思政融入课程二者有机结合,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辩证统一[3]。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可解读为: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4]。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所谓“课程思政”,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服从专业发展和培养目标塑造专业人才的同时,不仅要培养学生个人的小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胸怀国家的大爱,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二)民族预科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

语言教育是文化教育,更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是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主要是为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能够更加顺利的学习。民族预科英语作为预科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课程开设时间跨度长、教学对象特殊,教学内容多等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场所。民族预科英语课程在培养预科生英语运用技能的同时,还融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培养学生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与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提高竞争能力。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内容较大学通用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更为丰富。民族预科英语的教学对象多为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有着独特的文化和生活背景,因此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在授课过程中还要不断增进少数民族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价值观。

(三)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预科英语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丰富且有独特的思政功能,探讨如何将其融入教学进行“课程思政”意义重大。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当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实现民族预科英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根本目标。因此,民族预科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

1.增强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必然要求

文化差异,是不同民族间最基本的区别。“民族文化”既包含了少数民族学生本民族的文化也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价值观难免不自觉地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面对教材或文献中隐含的各式西方思潮,少数民族学生在缺乏辨别经验的情况下,往往会不知所措、失去自我、盲目崇拜,造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信心和自觉性,却带着“有色滤镜”看待西方文化过度追捧。因此,民族预科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引导预科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

当下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聚集在文化领域,其目的“不是征服国土,也不是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心”[5]。“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6]加强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关系到课程是否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还关系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价值导向、课程评价等自身要素,更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边疆稳定氛围的营造,影响着学生对国家安全、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大局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在民族预科英语教育中加入“课程思政”的“盐”,以隐性教育的方式能与思政课程形成合力更好地达到育人效果。

3.讲好中国故事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飞速发展,面对中国全方位的腾飞与崛起,国际上还有很多不认同和不理解的声音,还有很多因误会带来的偏见和误读,甚至是恶意中伤。这倒逼着我们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巨大成绩,向国际社会展现一个饱满的、丰富的、立体的中国。每个人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和传播者。加强预科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在学习和思考中对比中西文化内涵、充分认识文化差异,发现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从而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学习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讲好中国故事,跨文化交流中扮演好“翻译官”“引路人”“讲述者”的角色。

二、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与大学通用英语教学改革同步,笔者所在高校民族预科英语已经尝试了诸多教学改革,包括:蒙-汉-英三语教学、分级教学、分模块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民族预科英语“课程思政”进展缓慢、成效不显著的现象,深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材缺乏丰富的思政元素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当前,各高校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大都是基于语言知识点进行编写,主要侧重语言知识的讲授与传播[7]。同时,教材多为英语本语作者编著,内容以介绍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科技、经济、道德等为主,尤其以英美国家为主。而涵盖中华文明的内容和素材相对缺乏,仅仅在课后练习中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内容略有涉及。这种情况会直接导致学生缺乏用英语描述中国文化的能力,很难用英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核心理念进行确切的翻译和解释。这使得“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的教学目标成为空谈,甚至会打击民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二)预科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弱化

现阶段,部分预科英语教师虽然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将一些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但这种渗透不够深入,也欠缺系统性,以致弱化了预科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是由于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存在局限性,欠缺系统化的思政理论学习和相应的知识储备,难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学的高度融合与统一。另一方面预科英语课程的培养方案中“课程思政”的理念没有充分突显出来,从而无法发挥其对英语课程的导向作用。导致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然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应对专业考级等为主,缺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爱国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引导学生。

(三)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尚有欠缺

目前,客观存在的情况是部分教师自身的母语文化储备尚有不足,传统文化素养不高,对培养学生中国文化传播力的认识不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学重心出现偏移,往往片面地强调了英语语言的输入,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文化输出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表达不了解、不清晰、不自信,从而造成跨文化交流的障碍或失败[8]。

(四)英语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全面

英语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考核与评价。笔者所在的大学,课程教学评价依旧根据传统固定方式核算学生总成绩。例如,民族预科英语课程考核测评中,过程性评价共占整体评价60%,终结性评价共占40%。具体而言,过程性评价涵盖学生课堂出勤率(10%)、课堂笔记或课后作业(20%)、语言实践及日常测试(30%)。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期末考试成绩(40%),试卷内容涵盖英语基础知识、翻译、阅读理解与写作。此考核评价体系仅反映了学习英语知识与技能层面的成绩,无法呈现和评估思政元素在英语课程中的育人效果。这种教学评价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思政元素嵌入英语课程,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三、“课程思政”融入民族预科学生英语教学的对策

作为一门基础通识类课程,预科英语课程具有教育涵盖面广和学习时间长等特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哲学等广泛内容,它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传播能力、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预科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要基于英语语言学习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激活预科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有机嵌入思政元素以完善英语课程教材体系

民族预科生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主要是英语本语作者编著,其中涵盖的内容大多缺乏能够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现有教材的文章和资料,大力挖掘和补充思政元素,来实现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内容上,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注重选取准确、丰富的思政素材融入预科英语课程内容当中。讲授内容时,帮助预科学生开阔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在中西文化对比中培养学生的中外文化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引导预科学生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内容的理解与输出,潜移默化地对预科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有意识地从中国角度出发,以中国视角来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预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对教材体系的不断完善,既能培养学生的外语核心技能,又能训练学生恰当、准确地使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进而完成预科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在教学资源建设上,教师在总结和完善“课程思政”已取得的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预科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新时代改革与发展变化等内容相关的英文资料库、视听资源库、双语纪录片,借助“学习强国”(外文)等平台提升预科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二)突出“课程思政”理念以强化预科英语教学育人功能

一方面,通过经常性、针对性、系统性的讲座、研讨和工作坊等方式,来逐步调整和改变英语教师“重技能、轻人文”的旧教学理念,增强英语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在此基础之上,使教师更加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积累相应知识储备,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课程教育的核心,强化育人职责。另一方面,要突显和增强预科英语课程培养方案中“课程思政”的理念,发挥其对预科英语课程的导向作用。促使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对预科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爱国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思想政治层面的教育。

(三)加强师资培训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素质。首先,在培训中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加强教师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和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提高道德情操水平,做到言行一致,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最终,通过“身教”来“润物无声”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其次,在培训活动中学习如何去挖掘、提炼关联度高、适配度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和资源,用真情实感把这些素材与资源同教材内容有机融合为一体,并传递给广大学生,最终达到传授知识、提升技能和改善人格的目标[9]。此外,英语教师也要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四)改善考核评价机制以促推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预科英语课程的考核评价不应局限于语言教学效果的层面,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纳入其中,主要对思政元素和语言教学相融合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这就要求在多样化评价方式中丰富评价内容。那么,评价内容要适当增加课程思政的占比,以过程性评价方式为主的同时,结合终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中展示出来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记录和打分。在终结性考核部分,可在试题中植入一定比例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通过词汇、翻译、写作等主观题型来考核思政内容与语言知识融合的学习效果。

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一定的契合度,两者互相促进、协同育人的效应较强。在预科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的意义甚大。在预科英语教学中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将思政元素嵌入教材体系、突出“课程思政”理念、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改善考核评价机制、优化教学模式等,最终目的都是要强化英语课程建设,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高校应积极加强预科英语教师思政教育意识,丰富教材内容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提高英语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更好地把“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课程教学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预科英语课程课程思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跟踪导练(二)(6)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新疆高校“后预科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语言与翻译(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5
留学生预科教育的管理——以北京大学预科教育管理经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