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2023-12-25 12:18:40彩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23年22期
关键词:牛巴杀性败血症

文│彩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畜牧兽医站)

牛巴氏杆菌病又叫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在牛群中传播的由败血症引起的感染性传染病,其发作非常突然,极易导致牛只死亡。此病可分为急、缓两种,尤其是以急性为主,牛巴氏杆菌感染遍布全球,并无特定的感染季,但在闷热、潮湿的天气中感染率最高。该病通常呈零星分布,也有局部暴发的倾向,尤其是水牛、牦牛、黄牛等都容易感染。

一、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为一种多散在、无活动、无芽孢、两头钝头、中间略为突出的小球。革兰氏染色阳性,多杀性巴氏杆菌在碱性亚甲蓝,瑞氏染血及器官涂片均呈双极型浓染。巴氏杆菌是一种对外界环境,对消毒液及抗生素具有很强耐受力的细菌。在干燥环境中巴氏杆菌能生存3天以上。在血液、粪便和尿液等粪便中生存时间长达10天,病死牛尸体里生存时间最长为180天。多杀性巴氏杆菌在阳光直接照射和高温等条件下几分钟之内就会死亡。一般的消毒剂如酒精和新洁尔灭对多重杀伤力较大的巴氏杆菌都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的耐药性较强。

二、流行特点

牛巴氏杆菌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多以散发或区域性流行为主。在寒冷潮湿、长期高温高湿、拥挤、通风差、疲劳运输、饲喂条件变化、营养不足的条件下会导致其对外部环境的抵抗力降低,易被多杀性巴氏杆菌侵入,通过淋巴进入血液,造成败血症,产生“内源感染”。多杀性巴斯德杆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被蚊子叮后的皮肤传染。感染病牛的尿液、粪便和鼻涕中都含有巴氏杆菌。

三、发病原因

牛巴氏杆菌感染与环境密切相关。通常,牛的身体对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有某种程度的抗药性,也就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入侵的时候,牛的身体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在寒冷、阴暗、潮湿、长期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会引起牛巴氏杆菌病的大范围流行。除上述环境因子,还有一些情况如不合理的饲料配方、不合理的饲养方法以及疲劳运输都是引起牛巴氏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

四、临床表现

该疾病的潜伏时间通常为2~5天。从症状上看,这种疾病有3种类型,分别是急性败血型、浮肿型和肺炎型。

急性败血症以体温上升、精神沮丧、反应迟钝、肌肉震颤、呼吸和脉搏加快、眼球发红、食欲不振和呕吐为特征。病牛的腹壁有明显触感,其排泄物起初是软烂的,后来变成液体,同时伴有黏液和血迹。发病时间为12~36小时不等。

肺炎型以纤维性胸膜肺炎为特征。发病时病牛出现发热、气喘、咳嗽、鼻腔充血、鼻腔充血等症状。在肺内可听到支气管的呼吸音及气泡状的声音,眼球充血。在牛巴氏杆菌感染中,肺部感染是最多的一种,通常持续3~7天。

除了以上的全身性表现外,鼻咽部及咽部肿胀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牛的眼睛红肿、流泪,有时还会出现严重的结膜炎症。有很强的气短,而且有很深的皮疹和很深的紫色,经常会因为窒息或者腹泻而死亡。

五、诊断方法

确诊牛巴氏杆菌感染时需要从高热、鼻腔里流出黏液等方面进行判断,一般来讲,败血症主要表现是多处出血,喉咙肿胀,如果肺部有两个部位同时出现纤维性肺炎,或者是有胸膜炎症的就是肺结核。巴氏杆菌感染牛具有高热、局部肿胀、快速致死等明显特征,极易与炭疽、气肿疽、恶性浮肿等多种传染病混杂,需加以区别。黑死病牛种:黑死病牛种,以肌肉震颤、眼结膜潮红、流泪为主,部分病牛种甚至在排泄物中夹杂着黏液性、凝结性等。通常患有炭疽的牛只在死亡前通常会有自然小孔流血,其血颜色为深紫色,并未凝结。病情的持续时间通常为1~2天。气肿疽:多发生在4周岁以内的牛身上,肿胀部位多集中在腰、臀、颈、大腿等肌肉发达的地方,呈炎性、气性肿胀,用手轻轻一推有清晰的揉搓声。随着肿块的逐步扩展,患病牛开始气短。当患病牛病情加重时,心跳变得微弱而急促,温度低于37℃时,这种牛在1~2天内就会死去,自我治愈的概率很小。剖开病牛肿块可以看到刀口是黑的,有腥味、污红、泡沫。急性浮肿病牛:多见于创伤、分娩或阉割后,表现为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创口附近有炎性肿胀,1~3天后有致死的危险,病变部位呈白色,肌体呈暗红色,在肿块处可触摸到轻微的摩擦声。

六、治疗方法

处理病牛时要有一定的目标,要从发病角度研究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对发病时间较短、病情较轻微的牛可以采用肌内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头孢三抗、氨乃近、硫胺素等为主,每天2次,每3天1次。其次,对病情比较重的牛进行肌内注射,每天2次,每3天1次。最后,对于有二次传染的左肋骨肿大的病牛应为其注射鱼石脂。

七、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措施。牛巴氏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重点是隔离,发现有感染的及时将其清除,并对其进行常规消杀。防止因打针或操作而引起交叉感染。在健康牛养殖区域要严防带病牛及患病牛的引入,如需引入新牛要经过隔离,经检验后方可进入饲养区域。阳性牛一律不准销售,但也要经过3~6个月的检疫后方可混合饲养。对牛进行一年3次以上的血样检验,并做好隔离。如果有牛巴氏杆菌病毒,而且有大量的牛患病,就应该把所有的牛都处理掉。如果病原牛由于某些原因无法进行及时扑杀,则应进行分离和放牧,使之得到有效治疗。如母牛可以培育后代,牛犊出生后也要隔离;肉牛可以肥育后进行屠宰;用健康牛哺育阴性小牛,阳性犊牛不能留作种用。

2.饲养管理。在牛养殖地区要严格控制肉牛放牧,防止肉牛聚集,冬天要注意保暖。注重饲养环境的清洁,定时进行杀菌。在屠宰病牛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病菌传播,深埋病牛的内脏,牛皮要消毒后才能出售,牛肉要进行高温灭菌后才可食用。

3.使用抗生素。给发病牛注射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每天1针,共3天。重症牛除了对其进行磺酰胺嘌呤类药物的注射以外还要对其进行肌内注射。使用头孢抗生素时需要进行稀释,剂量是小牛1瓶、大牛2瓶,每天1次,需治疗2天。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牛棚的空气流通,对牛棚内部、饮食器具等进行火碱消毒,对牛粪进行发酵处理。

4.强化饲养质量,提高牛的免疫力。牛的饲养以饲料为主,因此提高饲养效率也就减少了许多可能导致细菌传染的不良影响。所以饲养者应饲喂干净的饲料,这样才能稳步提高牛的身体素质,并且增强抵抗力。牛巴氏杆菌感染也是一项有效的防控措施,定期免疫可以有效减少牛巴氏杆菌感染的发生,春季和秋季是最好的疫苗接种时机。

5.及时消除、隔离发病因素。

养殖期间发现感染巴氏杆菌的牛要尽快将其隔离,并使用石灰乳(10%)、漂白粉(50%)等对牛舍及工具进行全面消毒。饲养期间用高免多价抗体进行免疫,并对其进行一周的监测,若无任何异常才能进行免疫,进而根治巴氏杆菌感染。

6.疫苗防治。在牛巴氏杆菌感染的地方对其进行预防,春季每头牛只需5毫升的出败血症病毒即可持续9个多月。

八、结语

总之,牛巴氏杆菌的确诊和防治工作对养殖户来说非常关键,尽快治疗巴氏杆菌感染的病牛可以有效保障牛只生长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健康。因此,科学、合理地处理牛巴氏杆菌感染,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将会为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和今后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牛巴杀性败血症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以败血症为主症禽病的鉴别诊断
肉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当代水产(2019年8期)2019-10-12 08:57:56
牛巴氏杆菌病发生与治疗
一株猪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