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永 姚蓓蕾
摘 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调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提出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研究乡村振兴视角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进一步充实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进一步落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要求。
一、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一)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与效果
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中指出“国家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通过调查发现,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生中被广泛认可和重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高。高校基本上每月都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常见的形式有: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组织观看相关爱国影视作品、参加重大节庆日活动,组织开展讲座、分享会,到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等。88.9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在良好以上,84.65%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参加,80%以上的学生认为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仅能学习到爱国主义相关知识,而且能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政治观。
(二)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内容不够新颖,需进一步提升感染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部分高校仍沿用传统的课堂灌输等教育方式传授知识,教育方式陈旧,形式比较单一,教育手段和方法重复,缺乏实际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反思不够。爱国主义教育在各个学科专业中结合度不够高,缺乏时代感,没有引起大学生的强烈共鸣。
二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教育不够。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实施的重要战略之一,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发现,有58.61%的同学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只知其名不知其内容。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度,也影响了大学生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作用发挥。
三是存在形式主义现象。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针对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通过调查发现,有近50%的学生认为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忽视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对活动的意义缺乏深入剖析和解读,导致部分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
四是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系统性不够强。通过调查发现,有33%的同学认为目前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缺少激励机制,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大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学阶段的内容体系相差不大,高校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没有形成相应的教育体系,相应配套的制度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承担起历史使命与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一)乡村振兴战略赋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的歷史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大学生积极参与“三农”建设和发展,承担起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需要大学生更加关心农业农村的发展,并积极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乡村振兴战略赋予大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弘扬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农耕文化、劳动精神、家国情怀等。大学生应当学习和传承、理解和尊重这些优秀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农村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乡村振兴战略赋予大学生推动社会公平的责任
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实现城乡协调和融合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的提升。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当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投身到农村基层,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发展,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四)乡村振兴战略赋予大学生引领绿色发展的责任
乡村振兴战略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生态建设。大学生应积极学习和践行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三、新时代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大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阶段,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开拓性思维。他们乐于接触新事物,对不同领域的知识都保持着较强的好奇心,并愿意不断学习和尝试。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可以迅速获取各种信息,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思想观点和文化,对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参与。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鉴于以上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要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通过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丰富第二课堂、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形式,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一)与时俱进开展思政课程改革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初心和使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我们的青年学子要面对多元社会思潮的暗流涌动,这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与时代相结合,与国家现有的方针、政策和战略相结合,教育学生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作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除讲授形势与政策等基本知识外,加强课程教学设计,增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环节,提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理解。还可结合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重大、热点问题,让学生深刻领会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要性,统筹推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背景及重大意义,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引导和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积极投身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二)将专业课程“开”到乡村振兴第一线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更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有力举措。各高校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多元教学平台,将“课堂”搬进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第一线,以解决乡村振兴中的现实问题,构建“乡村出题、高校答题、真题真做、助推落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大学生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热爱乡村、服务乡村。让大学生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农村,感受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信心。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设计学等专业结合起来,在日常的专业学习中培養学生的爱国情怀。如经济类的电子商务,设计类的品牌策划与推广、包装设计、景观设计、产品设计等课程,教师都可以带学生深入乡村进行调研,对接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用专业知识助推乡村经济发展,用设计赋能新农村建设,用创意赋能共同富裕、点亮美丽乡村、激活乡村文化,为解决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提供落地见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第二课堂是高校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融入社会、锻炼才干、增长能力的好渠道,是树立服务社会意识的有效途径。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是新时期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了解国家政策,增强爱国意识。可通过组织师生参加乡村实践活动、参加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组建学生社团开展对口服务、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寒暑假的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他们亲身体验乡村的生活和发展变化,增强对乡村的认识和热爱之情,营造积极向上、爱国奉献的校园氛围,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乡村、研究乡村、建设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四)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挥榜样的力量作出重要论述,他特别强调,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模仿意识和从众心理,在这个阶段,榜样的作用尤为重要。各高校可以邀请投身在乡村振兴一线的优秀工作者、优秀的乡村企业家、基层干部、乡村教师、深入欠发达地区开展“两项计划”的优秀校友,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创业经历或者服务乡村的经验和感悟,让广大同学感同身受,激发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爱国热情,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五)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乡村振兴战略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开设相应的课程,让大学生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和广阔前景,了解农业农村是有奔头的产业,了解把农村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需要更多的大学生的参与。引导他们将个人职业规划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树立服务乡村的意识,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积极投身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结语
知是行之始,增进大学生对国家战略的了解、认同和热爱是教育的第一步。高校有责任与义务,将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让大学生明白在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自己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充分激发个人学习积极性,投身到伟大的时代与伟大的事业中。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2019-11-12)[2019-11-12].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EB/OL].(2023-10-24)[2023-10-24].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8300713767543635748&item_id=8300713767543635748.
[3]刘嘉圣.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27-31.
[4]满宠.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2):10-12.
[5]时伟.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J].人民论坛,2021(19):104-106.
[6]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18-09-26].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责任编辑:王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