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工作视域下的幼儿入园适应问题

2023-12-25 12:30郭昱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适应期入园幼儿教师

郭昱

导读:对幼儿来说,入园产生适度的焦虑反应是正常现象,但如果焦虑情绪时间过长会影响身体机能及心理健康。家长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行为、情绪管理、焦虑水平、认知观念都会对幼儿的入园适应产生影响。所以在入园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包括物质准备,更重要的是心理准备。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幼儿的入园适应,帮助家长做好入园适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第一步,幼儿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的这一过渡阶段就是“入园适应期”。幼儿入园适应是指“刚入园的幼儿在从家庭到幼儿园这个转折过程中能逐渐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要求,从而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出调整以达到接纳幼儿园生活的过程”。它是幼儿亲社会化的第一步,可以保证幼儿情感的良好过渡,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也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一种教育方法。研究表明,如果幼儿能顺利度过这一适应期,将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相反则会产生一系列情绪及行为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入园焦虑。

在幼儿入园前,家长不仅扮演着养育者的角色,还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入园分离时,家长和幼儿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焦虑情绪。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和及时干预,这种焦虑情绪会从入园前一直延续到入园后数周甚至数月。幼儿的入园焦虑不仅会带来大哭大闹、紧张拘束、乱发脾气等情绪问题,还会导致拒绝合作、行为倒退、物品依恋等行为问题,严重的焦虑甚至会造成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自身抵抗力下降、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等问题。

研究表明,主要抚养者的情绪和对入园焦虑的认知影响着幼儿的入园适应。基于过去已经有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幼儿的入园适应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家长工作视域下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对策分析,旨在为幼儿教师提供另一种视角,更好地帮助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提高家长信任度。

一、家长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

(一)家长的焦虑水平影响幼儿的入园适应

就像如果有个人在旁边打哈欠,身边的人会很快被传染一样,幼儿与家长之间通过镜像神经元的作用,往往也存在着这一神奇的“共鸣(共情)”。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关系亲密的人,共情和同理心就会越强大。一般来说,大部分幼儿在入园一到两周后入园焦虑现象就会有所缓解,但如果家长的焦虑情绪比较严重会严重干扰幼儿的入园适应,增加其焦虑程度。我曾遇到过一位家长,第一天入园时,因为埋怨幼儿哭闹时教师没有第一时间给予安慰而直接抱进教室,便对教师产生了不信任,连续一周在教室外徘徊不肯离去,甚至要求进班陪伴幼儿,打乱了幼儿正常融入班级生活的轨迹,导致幼儿出现严重的适应问题,最终不得不转园。

(二)家长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的入园适应

家长是家庭中的教育者,轻松、和谐、健康的家庭教育气氛是培养幼儿健康情绪的关键。原生家庭的意义在于身体力行地成为幼儿的榜样。在冷漠、自私、放纵、霸道的家庭氛围中,幼儿容易变得情绪不稳定、骄纵、缺乏信任感和沟通困难。家长的教育行为起着规则示范的作用,如果家长营造积极宽松的氛围,幼儿就会潜移默化地模仿家长对自己的爱去关心别人,促进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的良好发展,反之则会加深入园适应问题。我们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相较于很少花费时间进行亲子活动的家庭,经常进行亲子活动的家庭中幼儿更不容易出现情绪、行为问题。家长的教育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世界观的塑造,经常刷手机的家庭中幼儿更喜欢接触电子产品,有阅读习惯的家庭中幼儿更喜欢阅读探索。

(三)家长的认知观念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

家长对幼儿园的认知观念也会影响幼儿对幼儿园及教师的态度。如果家长仅将幼儿园当作“托管”机构,将幼儿教师看作“保姆”,将很难在育儿理念上达成一致。久而久之,家长对幼儿园及教师就会产生不信任感,幼儿也很难建立信任。所以,在择园或入园初期,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师的了解非常重要,如果双方观念有差异,也会影响幼兒的入园适应。此外,有些家长担心幼儿在幼儿园受到同伴“欺负”,忽视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和同伴交往的作用,影响了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自我建构和自我修正。

(四)家长的心理暗示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

部分家长对幼儿过分依恋,有时会因为特别关心幼儿在园情况导致言语的消极暗示,提出“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老师对你好不好?”“是不是挨批评了?”这类问题。还有一些家长会因为幼儿入园时的哭闹给幼儿贴上“不爱上幼儿园”的标签,一旦幼儿情绪反应比较大会立刻答应幼儿回家的要求。久而久之,这些心理暗示会激发幼儿的不良情绪,促使其将幼儿园理解为一个不好的地方,加大入园焦虑,让适应期变长。

(五)家长的情绪管理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

家长作为幼儿的主要养育者,其情绪表露风格(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健康。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地控制焦虑、不安、烦躁等情绪,幼儿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产生严重的焦虑问题。比如,家长上班快要迟到了,幼儿却在幼儿园门口哭闹,不听劝说,如果此时家长显露出不耐烦,或对幼儿有责备甚至打骂行为,就会加深幼儿入园恐惧感。幼儿很擅长模仿,如果家庭成员经常使用不文明用语、随地吐痰、摔打东西,一些缺乏正确是非引导的幼儿很容易接受并模仿这些行为。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当出现令人不开心的事情时习惯通过打骂、摔东西等方式宣泄。

二、从幼儿教师的视角出发引导家长的策略

了解了家长的焦虑水平、教育行为、认知观念、心理暗示、情绪管理对幼儿入园适应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后,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帮助这些家长扭转错误观念,习得正确的育儿方法,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显得尤为重要。

(一)帮助家长树立对角色的积极期待,提升教养能力

家长的每日言行都在影响着幼儿,这种影响不是灌输式的,而是浸润性的。所以,对幼儿教师来说,家长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帮助家长。年轻家长更容易接受新的理念,老年家长在育儿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教师要展开针对性指导,在肯定其教育优势的同时,帮助其树立积极的角色期待,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知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通过观察挖掘幼儿哭闹、抵触行为背后的真实需要,使用正面积极的语言教育、引导幼儿。同时,不以成年人自居,而是通过提问、模仿、对话等方式与幼儿沟通,提高幼儿独立动手的机会,培养其自理能力。

(二)引导家长重视同伴交往的作用,拓展幼儿活动空间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3—6岁幼儿的主要任务是在游戏中建立主动性,学会自我控制。幼儿园作为一个特殊的环境,幼儿在其中会产生很多互动,包括与成人(主要是教师)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和与环境的互动。我们需要引导家长重视“幼儿园”这一环境的作用,不仅将幼儿园当成专业托养机构,还要重点关注幼儿在环境中的互动。同时,要积极与社会构建联系,引导家长了解对幼儿的教养行为不能仅限于家庭环境,要为幼儿提供更多交往与发展的机会,促使幼儿尽可能走出家庭,与其他环境中的人和事建立联系。通过与环境及环境中人的互动,让幼儿察觉、了解不同环境,发展其问题解决能力,增长其见识与信心。

(三)指导家长认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幼儿的负面情绪对家长来说是家庭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很多家长不善于处理幼儿的负面情绪,甚至当自己出现负面情绪时都会采用消极的态度处理。绝大部分家长会将负面情绪这一棘手的问题抛给教师。在帮助幼儿处理负面情绪的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家长处理幼儿负面情绪的能力。对新入园的家长,可以引导其关注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当幼儿出现入园适应问题从而产生负面情绪时,需要告诉家长不能防止幼儿经历负面情绪,要将负面情绪引导视为教育机会,运用共情的方式帮助幼儿面对问题。当幼儿有了负面情绪,不要采用否定、说教、责备的方式解决,要将关注点放在幼儿的主观感受上,让幼儿相信自我,感知情绪。同时,需要妥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积极应对幼儿的情绪。当幼儿出现入园适应问题时要避免急躁,循循善诱,如在出门前就开始营造轻松的氛围。

三、在具体实践中帮助家长的方法

足够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是家长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的前提。研究表明,入园前两个月是家长陪伴幼儿学习生活的最佳时机。有些家长有了思想认识后仍然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教师在幼儿入园前后的一段时间,在支持策略方面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积极的亲子互动可以提升幼儿入园适应能力

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亲子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的入园适应能力。

音乐律动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感知旋律,培养音乐素养,还能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增进亲子关系。教师可以建议家长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律动游戏,如跳圆圈舞、扭动、行走、蹦跳等,让幼儿在音乐中培养愉悦的情绪,提升交往互动能力。

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动作和增强体智能。对家长来说,更多的选择是将幼儿交给辅导机构或简单地在公园、广场进行追逐跑、骑车、玩球等活动。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亲子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制定适合幼儿运动发展的游戏,如爬、走、跳、抛等。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同伴游戏的快乐和完成自我挑战的满足感,有利于幼儿培养自立、自理的能力,入园后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交往互动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这一能力是幼儿园着重培养的部分。家长可以在平时的户外活动中鼓励幼儿多与同伴打招呼或互动。对语言能力发展较好的幼儿,可以引导其主动向别人问候,或在集体面前自我展示。

(二)重视与教师的有效沟通

新入园的家长普遍存在对幼儿教师能否满足幼儿基本生理需要,以及处理分离焦虑能力的质疑。教师需要帮助家长提升科学教育能力,传授入园适应小技巧,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送园、帮助幼儿产生上幼儿园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等,尝试引导家长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气质类型与需要。同时,对出现的实际问题,不要用经验论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时及时求助。家长要善于与教师沟通,主动帮助教师了解家庭教养方式和幼儿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设计家庭教养策略。

(三)重视特殊节日的教育意义

将不同的主题活动和五大领域相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大特点。教师需要引导家长重视特殊节日的教育意义。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可以引导幼儿通过与家长一起通过制作手工、演唱或弹奏音乐作品等方式进行情感交流;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幼儿通过动手包粽子、登高、品尝月饼等方式与他人产生互动,发展积极的同伴关系,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升环境适应能力。

(四)重视绘本的引导

教师需要引导家长认识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除了周围环境和人的作用,家长需要相信幼儿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入园前后的一段时间,开展亲子共读很有必要。教师可以帮助家长挑选有利于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绘本,如《魔法亲亲》《爱上幼儿园》等,帮助幼儿从故事中了解到其他幼儿也会对幼儿园产生恐惧,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這些恐惧的。家长在阅读中可以向幼儿抛出问题,如“奇奇是怎么样克服上幼儿园的恐惧的?”“我们明天也试一试奇奇的方法好不好?”等,引导幼儿探索克服恐惧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情绪,转移其注意力,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循序渐进、分步适应

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离开朝夕相处的家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产生焦虑是在所难免的。家长一定要意识到适应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帮助幼儿分段、逐步适应,不可操之过急。比如,有些幼儿园会将入园适应期分为四周(四个阶段):第一周不在园吃饭,第二周吃饭不午睡,第三周吃饭和午睡交替,第四周全天适应。这一过程是人性化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过程,对入园适应有着积极作用。家长要理解并配合教师顺利度过这几个阶段,在思想上引导幼儿,在言语和行动上鼓励幼儿,看到幼儿的进步。

四、结语

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在思想和理念上帮助家长厘清入园适应的重要性,还需要在实践上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这不仅会对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产生积极效果,更有利于提高家长对教师及幼儿园的信任度,促进后续家园合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适应期入园幼儿教师
免票入园
缩短进城农民的“适应期”——千阳县抓党建引领进城农民融入城市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如何应对中职酒店专业学生实习适应期当中存在的问题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零适应期教育模式对双语师资培养的启示
女教师产后返岗适应期的“危”与“机”*
60天适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