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
摘要:体育舞蹈是一项集体育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运动。青少年学习体育舞蹈不仅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可以对形体进行塑造,培养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仪态。体育舞蹈训练具有艺术美的特点,但是训练难度大,需要专业的指导和练习。文章主要就体育舞蹈训练对青少年形体塑造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探究体育舞蹈训练策略,为青少年塑造健美的形体奠定基础。
关键词:体育舞蹈训练;青少年;形体塑造;作用;训练策略
体育舞蹈是一种新型的运动形式,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各种舞蹈动作可以对学生的肌肉、关节进行训练,在提升学生技艺和情感的基础上,加强形体塑造。体育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气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使学生的肢体更协调、舒展,达到更好的塑形效果。
1体育舞蹈的特点
体育舞蹈是一种全身运动形式,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上肢、下肢、腰部及头颈等各个部位的关节、筋骨肌肉等方面的锻炼,提升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通过参与体育舞蹈训练,可以在音乐的带动下,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同时,曼妙的舞姿可以更好地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更轻松的体验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舞蹈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实现健康与艺术美的融合。舞蹈中体现的是一种力量美,具有较强的艺术特点。体育舞蹈运动中的拉丁舞及国标舞都可以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提升艺术修养。体育舞蹈与其他舞蹈种类相比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形体。
体育舞蹈可以将运动与艺术有效结合,达到健身和塑形的效果。结合音乐、风度和服饰等,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体育舞蹈的不同风格体现出不同的美。例如,华尔兹舞姿优雅大方,动作行云流水;伦巴舞蹈情感表达细腻、缠绵委婉;探戈舞蹈动作洒脱、奔放,刚柔并济,舞者在舞蹈动作中左顾右盼,头部闪动幅度大;狐步舞蹈悠闲、大方,步伐优雅、轻松。
青少年一般指13-18岁的人群,大部分处于学生阶段,是社会比较关注的群体。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身体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并无限趋近于成人,神经系统发育良好,可以保证动作的协词性。因此,对青少年时期的体育舞蹈训练尤为重要,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2青少年形体美的特点
2.1形体美的分类
形体美是人的形体呈现出来的外在美感,包括令人赏心悦目的身体姿态和仪态等。形体美的构成元素比较多,包括身体的姿势、比例、柔韧度、协调度,以及运动过程中动作的协调性和舞姿的变化。因此,在形体美的分类中,可以分为静态美和动态美两个方面。
2.1.1形体的静态美
静态美指的是体形的匀称性,包括身高、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及体重等,要保证身体各部分在粗细、长短方面的匀称性。体形的美与丑取决于肌肉和骨骼的结构形态。骨骼的长度关系着纵向的评价标准,骨骼的宽度与圆度则是对骨骼横向标准的确定。这些因素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后期改变难度比较大。围度指的是骨骼的粗细,后天的影响效果更明显,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进行调整。此外,肌肉关系着身体的结构曲线,体育锻炼有利于肌肉体积及形态的改变,可以弥补先天纵向骨架的不足。
2.1.2形体的动态美
动态美指的是身体在运动中体现出来的姿态美。人的姿态可以通过静态、动态及行动等不同方面进行展示,并融人整个运动中。动态美指的是身体各部分间的协调性。例如,在人体美的认知中,站应如松挺拔、行应如风飘逸、坐应如钟稳重,这也是对形体动态的审美标准。相对于人的容貌和身材,姿态美对人的气质影响更大,可以有效弥补容貌的不足。
2.2形体美的标准性
形体美的标准针对不同的人群表现的特点不同,受不同性别、年龄以及社会和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体美主要体现在身体外在的美感。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形体美的标准要求主要体现在皮下有肉、肌肉匀称、头身比协调等。
3体育舞蹈训练对青少年形体塑造的作用
3.1促进青少年生理功能的发展
体育舞蹈运动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通过有效的训练,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生理功能的发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有氧运动形式。体育舞蹈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体代谢,改善心率变化。通过对体育舞蹈训练中学生的生理指标的统计可以发现,女生的心率可以达到197次/分钟,男生的心率可以达到210次/分钟。心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心肌收缩,加快血流速度,促进神经细胞的发展,提升身体的兴奋性,达到更好的身体机能。大量研究发现,青少年进行体育舞蹈训练超过10分钟,摄氧量会减少,心率明显提升。体育舞蹈与游泳、长跑等体育运动强度相似,同时具有其他运动所不具备的优势,可以结合音乐有节奏地运动,对促进青少年心肺功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2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
体育舞蹈的种类比较多,且每种舞蹈的身体运动幅度都比较大。部分舞蹈的舞步虽然不大,但是跨步的幅度变化和小跳、碎步都比较明显。此外,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要求较高。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加强对青少年肌肉能力的锻炼,提升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保证青少年的肌肉更富有弹性,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青少年相对于成人来说,肌肉发育不够完善,肌肉的伸展性、耐力和力量等不足。同时青少年的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群发育缓慢,因此对精细化动作的掌握速度比较慢。特别是神经细胞发育缓慢,导致爆发力不足。体育舞蹈对锻炼学生的大小肌肉群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升青少年的肌肉力量和身体柔韧性与协调性。
3.3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青少年正处于吸收知识、增长阅历的关键时期,面对学习、升学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青春期是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青少年的成长中需要加强其心理素质建设。体育舞蹈的节奏感和音乐可以使学生的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使其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舞蹈和音乐中,缓解疲劳,获得更轻松的体验,同时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体育舞蹈是一种有氧运动,对调节学生心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等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青少年暂时从压力中解脱出来,构建健康、乐观的心态。此外,舞蹈对解决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舞蹈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运动形式,需要舞伴的互相配合,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而且体育舞蹈本身带有社交性质,有利于疏解人的情绪,提升青少年的交往意识,使其更好地融人集体,建立自信。
3.4促进青少年的形体塑造
青少年在体育舞蹈练习中需要保持端正的身姿和挺拔的身形,在整个舞蹈训练过程中都要持续保持,而且要求严格,是锻炼形体美的标准。具体来说,青少年要保持收腹挺胸,肩膀平直,腿部和臀部上提。这种体态能给人以端庄、舒展的感觉。体育舞蹈训练还可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线条美。在动态及静态的表现中都可以形成点与线的组合。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各个部位都可以得到锻炼,保持形体优美。
4体育舞蹈训练的策略
4.1规范体育舞蹈的站姿
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站姿的标准非常重要,其关系着人的姿态和精神面貌。标准的站姿可以给人一种积极向上、挺拔的感觉。在标准站姿训练中,初学者可以先进行把杆练习,保持重心的稳定性;然后加强对重点训练要领的掌握,在脚下的练习中,可以以芭蕾舞的脚位训练方式进行站姿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对腿部具有重要的影响。青少年通过把杆练习,可以完成擦地、起踵、站位、弹腿及控腿等方面的练习、美化腿部的姿态,提升小腿弹性和柔韧性,保证小腿线条的流畅性。在中间姿态的练习中,可以以舞姿与步伐练习为主,包括弹簧步、华尔兹、波尔卡等训练模式。步伐训练可以更全面地展现身体的动态美,并通过与上下肢的协调,保证身体姿势的生动性。
4.2选择合适的音乐
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舞蹈动作选择合适的音乐,保证音乐与形体动作的一致性,表现出形体动作表达的意境。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情感,提升舞蹈动作的感染力。在教学组织中,要用语言情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内涵,应用音乐可以在节奏、旋律方面激发美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音乐的表达能够真正体现内心的情感,感染周围更多的人参与到舞蹈表达的情感中,并能够跟随美妙的音乐,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增强学生的形态美意识。
4.3灵活应用语言艺术
在青少年形体训练中,教师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美,用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通过诙谐幽默的活动形式,营造欢快的氛围。在课堂上可以采用纵向比较的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成长档案。如果学生有所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注意表扬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自身的动作方面,感受自己的魅力。
4.4带领学生领悟音乐节奏
体育舞蹈可以将青少年快速带到体育舞蹈的情感表达中,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美的感受和享受。音乐可以帮助青少年感受舞蹈动作的速度、风格和节奏等,并结合音乐的变化情况进行舞蹈强度调节,保证舞蹈的节奏感和乐感,提升青少年的形体美意识,发挥丰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体育舞蹈可以实现健康与美的结合,通过精湛的体育舞蹈技术和舞伴之间的默契配合,优化舞蹈编排,从而达到更好的身体素质锻炼效果。
5结语
体育舞蹈对青少年的形体与气质的影响比较大。体育舞蹈集健身、娱乐及艺术于一体。体育舞蹈训练比常规的运动更激烈,又比体育运动更柔和,是介于体育运动与舞蹈运动中间的运动模式。长期坚持体育舞蹈练习,有利于青少年姿态、形体等方面的优化,保证身體的协调性和匀称性,及时纠正不良身姿,形成健康的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