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鹏,王军宁,张浩,田小鹏,杨宇航
(富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陕西渭南 711700)
1)母羊疫苗注射不到位,抗体水平不足,尤其是羊魏氏梭菌病抗体不够,不能有效保护羔羊。
2)母羊营养过于单一。只是饲喂干草和玉米,蛋白质饲料和维生素缺乏,奶水中母源抗体含量不够,不能有效保护羔羊。
3)母羊患有乳房炎。母羊患有乳房炎时羔羊更容易发生该病。
环境温度偏低,昼夜温差过大。许多发病羔羊所处环境温度偏低,有的和外界温度一样,没有在产羔舍或保育舍生产。天气突变时,冬春季节昼夜温差过大,更容易导致该病的发生。
卫生条件差。发病羔羊所在的母羊圈舍卫生条件较差,没有及时清理大羊粪便,环境湿度相对较大。
寒冷刺激。“不怕狂风一片,就怕贼风一线”,贼风或穿堂风侵袭都对该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母羊没有产房产床,就在漏粪板上直接生产,对该病的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使羔羊更容易发生本病。
羔羊患有其他疾病,如羔羊患白肌病、低血糖、消化不良等疾病时也容易发生本病。
经过11 526 例病例分析,发生本病的羔羊,大多数都是头胎母羊所产的羔羊,约占92%。母羊原因、环境因素、羔羊其他疾病各种原因导致羔羊抵抗力下降时,魏氏梭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的一种或几种趁机增殖,使羔羊发病。
本病多发生于3~10 日龄的羔羊(占90%),个别羔羊15 日龄以上(占6%)甚至断奶后(占4%)也有发生。病初体温稍高,三四天后体温逐渐下降且低于正常体温,四肢逐渐软弱无力(图1),走路摇摆,后半身比前半身摇摆幅度稍大,逐渐卧地不能自行站立,四肢伸出,呈趴卧姿势(图2),无力吃奶,慢慢衰竭死亡(图3)[1]。临床一般见不到咳嗽、流鼻涕或者拉稀的现象。
图2 羔羊吃奶减少、卧地不起
图3 衰竭死亡
该病一般没有特征性病理变化,剖检多数只能看到胃内有未消化的乳凝块。其他变化不是很明显。偶尔见到个别羔羊十二指肠有轻度出血,淋巴结稍微肿大。
特殊的临床症状是确诊的主要依据,结合发病原因和治疗效果来支持诊断。
治疗的原则是扶正固本,补充能量,恢复体能,抗菌消炎,注意保温。
全场使用消毒剂对圈舍和母羊乳头消毒。可选用3%氢氧化钠溶液对空舍消毒后将羔羊移入,再用聚维酮碘和过硫酸氢钾交替消毒。
内服药物: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I 型1.0×108/g)5 g,2 次/d,黄芪多糖粉5 g,2 次/d,连用3 d。对已经不吃奶的病羔,在灌药30 min 后人工辅喂40 ℃的鲜乳20 mL[2]。
注射药物:维生素D2胶性钙注射液2 mL,2 次/d,5%恩诺沙星注射液1 mL,1 次/d,连用3 d。
治疗过程中特别注意保温,可采用地暖、电热板、保温箱、取暖电扇、热炕等模式保暖,减少贼风侵袭机会,杜绝穿堂风,尽可能让病羊暖和,提高治愈率。
建议母羊产前两周注射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四联干粉灭活疫苗,也可以在羔羊出生后3 d 内注射,每只羊1 头份。
供给母羊全面平衡饲料,平时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及时检测治疗乳房炎。
注意羔羊舍卫生和温度,羔羊舍温度应在15 ℃以上,避免潮湿和贼风侵袭。
1)近2 年笔者所在工作室共接诊治疗患软瘫症羔羊11 526 例,治愈11 408 例。通过临诊案例,笔者认为,羔羊软瘫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导致,尤其当母羊和羔羊抵抗力不足时,更容易导致魏氏梭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2)门诊病例多数为头胎母羊所产的羔羊,这与头胎母羊没有及时注射疫苗有关。部分养殖户认为,老弱幼畜、病畜、孕畜不能打疫苗,所以春防时母羊、羔羊均未接种疫苗,秋防时母羊已怀孕怕流产仍未接种疫苗,这就导致部分头胎母羊从出生到怀孕再到产羔一直都未接种过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三联四防灭活疫苗,母羊体内抗体水平较低甚至无抗体,从而导致头胎母羊所产的羔羊多数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当然,经产母羊如果也没有按时注射疫苗,所产的羔羊也容易发生本病。
3)保证母羊营养平衡,确保饲养管理得当,平时饲喂益生菌,提高母羊的抗病力,可较大程度减少该病发生。
4)本病预防可结合当地羔羊软瘫症流行情况,通过注射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三联四防灭活疫苗来加以控制。
5)羊舍过于简陋,卫生条件差,昼夜温差较大时,容易诱发新生羔羊发病。
6)羔羊软瘫症只要发现及时,治疗得当,大多都可治愈且治愈率较高,但做好预防和保健工作减少该病的发生才是最终目的。
在羔羊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软瘫综合征等临床症状,尤其是一些管理粗放的养殖场,羔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这样不仅给羊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影响到养羊业的健康发展[3]。为了防控羔羊软瘫综合征的发生,饲养管理人员可通过对引起羔羊软瘫综合征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正确掌握疾病流行情况、根据临床症状,并结合病理剖检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帮助羔羊尽快恢复健康,同时要加强综合措施进行防控,做好预防工作,改善养殖环境,尽最大可能降低羔羊软瘫综合征给羊群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