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2023-12-24 06:47李志雄
今日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猪只病猪红细胞

李志雄

(怀集县蓝钟镇农林水综合服务站 526400)

猪附红细胞体病也叫做赤兽体病、黄疸性贫血等,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于骨髓、血浆中或者红细胞表面寄生有猪附红细胞体而导致。同时,猪附红细胞体病由于病程相对较长、致死率不高等原因,在日常养殖中很容易被猪场人员忽略,但本病危害性不小,且容易继发其他疾病,因而,必须提高警惕、强化监管。

1 流行病学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隐性感染猪,且病猪的鼻液、唾液以及血液中都存在病原体。通常来说,任何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能感染该病,临床上主要是体重20~50 kg 的生长猪易感。该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叮咬进行传播,因此通常每年8~10 月吸血昆虫(如蚊子、螨虫、吸血苍蝇、蚋、虻、跳蚤、虱子等)旺盛活动时为发病高峰。另外,该病也能够经由口鼻接触或者各种器械(如阉割、打耳标、保定以及人工授精等所用器械)而进行血源性传播。此外,该病还能够进行垂直传播[1]。

2 病原

附红细胞体病主要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虫体通常在红细胞表面寄生,置于普通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能够在红细胞周围看到镶嵌有一轮类似淡蓝色的宝石状虫体。虫体大小在0.1~2.6 μm 范围内,且具有多种形态,如逗点形、哑铃状、卵圆形、S 形、环状或者杆状。没有细胞壁,也没有明显的细胞器、细胞核,没有生长鞭毛,无法自行运动,是一种原核生物,置于2800 倍的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能够看到不均匀分布的类核糖体。虫体可通过二分裂法、出芽以及裂殖法进行增殖。一般来说,主要是在骨髓部位进行增殖,但还没有完全确认。虫体往往在红细胞表面单独或者呈链状存在,也能够在血浆中游离。另外,附红细胞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大小和形状都会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与动物种类、机体抵抗力等因素密切相关。虫体具有较弱的抵抗干燥环境和化学药品的能力,但能够耐低温,一般在温度为5℃条件下能够存活15 d,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能够生存活31 d,在血液中(添加15%甘油)放于-79℃条件下能够存活80 d,在冻干条件下甚至能够存活长达765 d。

3 临床症状

就发病紧急程度来看,可将本病分成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诊型三种,具体症状如下:急性型病例在体温变化上表现为稽留热型,最高体温可高达40~42℃,病猪状态消极,不喜进食,可视黏膜黄疸或苍白,便秘、腹泻问题轮流出现,便秘通常多集中于发病初期,病猪肢体末端、耳朵、尾巴等处长有小红点;慢性型病例在其背部毛孔有不同程度的点状出血,病猪形体消瘦、较为虚弱,若是患病猪为母猪,还会导致一些繁殖功能障碍;亚临诊型病例在感染之后通常未见显著病症,若是遭遇一些外界的应激性影响,才会导致一些病猪发病[2]。

一般而言,病猪发病后大部分表现为隐性感染,且由于猪体体质的差异,在具体症状上也有显著差异:哺乳期仔猪多表现为萎靡不振,猪体皮肤苍白,食乳量大减甚至废绝,体温变高,肢体抽搐、颤抖,腹泻问题突出,排泄物呈黄色且较为黏稠,散发恶臭异味,致死率大概在20%~90%左右,有些短时间内便会直接死亡;成年病猪发病后体温可达39.5~40℃,状态消沉、咳嗽不断、进食量减退,皮肤除了变白之外,还会出现干燥、脱皮问题,排泄物干燥,偶尔也会腹泻,病程继续推进后,尿液开始由最初的淡黄色逐渐变深,猪体越发消瘦,眼圈处变黑,耳部、肢体处长有若干斑点或斑块,颜色呈蓝紫色,在斑点显露后病猪往往短时间内便会衰竭至死;患病母猪在遭遇急性感染之后,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食欲大减,产奶量变少,母性变弱。

4 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发现猪体各处皮肤黏膜、脏器、脂肪存在黄染,血液很是稀薄呈现为水样状,皮下组织出现水肿问题,胸腹腔及心包积水,心外膜以及心冠脂肪也出血性黄染;肝脏部位肿胀异常、质地脆弱,颜色上呈黄棕色,表面还有一些黄、灰、白色的坏死灶,胆囊部位肿大,其中包含比较浓稠的胶冻样胆汁,脾脏部位肿大、变软,颜色为暗黑色,部分病猪脾脏还长有针尖甚至米粒大小的坏死性结节;肾脏部位同样肿大,质地柔软脆弱,膀胱黏膜处能发现一些出血点,软脑膜处充血、出血问题突出,存在一定数量的白细胞堆积,小脑是最明显的部位,脑实质较为松软,还有一些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脑室内存有积液。

5 诊断方法

5.1 实验室诊断

基于具体的病症表现及病理上的诸多变化一般可就病猪的患病情况进行最基本的诊断,要想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还需借助于实验室诊断方式来进行:

第一种是直接镜检法,也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检验手段,又可细分为鲜血压片和涂片染色两种方法,以吖啶黄加以染色能大大提升检出率,可以看到形态不一的红细胞表面附着有球形或杆形的病原体。在镜检血样的选择上以发病初期病猪的血液为最佳,这一阶段病猪血液中含有丰富的附红细胞,更便于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虫体检出,对于检验工具一般选择600 倍和1000 倍油镜,以期观察到形态各异的红细胞。

第二种是动物试验法,以本病可疑猪只血液注射给健康的试验动物,诸如小白鼠、小鸡等,之后就其具体表现加以观测,并采集其血样检查其中的附红细胞体,这一方法虽然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可以起到较好的辅助诊断效果。

第三种是分子生物学方法,为避免以上诊断方法的弊端,上世纪90 年代便有科学家尝试以DNA 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检验,直至今日,借助于分子生物检测附红细胞的RT—PCR 技术逐步发展成熟[3]。甚至已经应用于诸多地市级检疫站的日常检测工作中,并以其所呈现出的检测速度快、所得结果准确、特异性更强等优势成为各基层养殖人员比较喜爱的诊断方法。

第四种是血清学试验法,这一方法同以往固化的诊断方法比较起来,优势颇为明显,除了检验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外,其在敏感性、特异性上也有更好的表现,因而不仅可以用来诊断本病,也可以用来进行流行病学诊断及监测。现阶段应用比较常见的试验方式为补体结合、间接血凝、荧光抗体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其中又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临床应用频率最高。

5.2 流行病学诊断

本病在国内早已有二十多年的发病史,最近几年发病趋势愈发复杂,不少猪场因为本病遭受严重损失,附红细胞体在宿主的选择上没有太多要求,猪、羊、牛等牲畜皆容易受到感染,且有很大的感染概率。但是除去猪只外,其余牲畜的发病率较低,猪只在不同生长阶段皆容易发病,特别是新生仔猪以及那些长势不错的架子猪,不但拥有较高的发病率,病发后的致死率同样很高,患病猪只与隐性带病猪只是最为普遍的传染源。传播渠道可以归类为接触性传播(猪只在食用了已经被污染的血液或者血液制品时便容易发病)、垂直性传播、医源性传播以及节肢动物传播,在这些传播渠道中,节肢动物传播无疑是最为主要的渠道。本病在发病原因上很是多元,应激刺激是主因,除此之外,猪体抗病性不足、母猪分娩、天气条件、养殖密度低、养殖维护不当、突然调换猪圈或者饲料类型等因素,亦是重要原因。

6 防治策略

6.1 把握好治疗重点

6.1.1 对症治疗

用于治疗本病的药物不止一种,但是可以起到显著疗效的却是少数,这些药物对于患病时间较长、症状明显的病猪疗效都不太显著,考虑到本病在发病之余还会伴随另外一些继发性症状。所以,在实际治疗中要结合一些措施,可保证最终疗效。在临床诊治中,对于本病有较好疗效的药物主要有三氮脒、复方三氮脒注射液、土霉素等,实际用法如下:三氮脒,以肌注形式给药,具体剂量为5 mg/kg,1 日用药1 次,持续给药3 d,土霉素也是以肌注形式给药,剂量为0.2 mL/kg,1 次/d,持续给药3 d[4]。另外,对于病情严重的病猪还应使用右旋糖酐铁、维生素及抗生素等药物进行强心补液。

6.1.2 给以支持疗法

感染本病的病猪抗病水平将大幅度下降,使得其遭受其他疾病侵袭的可能性大增,病猪在患有本病的同时很容易并发其他疾病。也正因如此,在实际治疗中除了要进行基本的对症治疗外,还要另外进行一些诸如抗菌消炎、强心输液之类的支持性治疗。

6.1.3 中药疗法辅助

考虑到本病本质上属于温热症的一种,基于病症施以针对性的中草药方剂能起到清热解表、凉血祛毒、滋阴生津等功效,因而,应适时采取中药疗法作为辅助手段,助力病猪免疫机能的强化。将天花粉、黄芪等药材混合于猪只日常食用的饲料中可以大大提升猪体红细胞的免疫水平,还可按如下方剂治疗:取水牛角120 g,桔梗、黄芩、赤芍、生地、鲜竹叶、丹皮、紫草各30 g,黑栀子、玄参各90 g、连翘壳60 g、生石膏240 g,加5 L 清水煎煮20 min 便可,去渣留汤,按照10~20 mL/kg·bw的剂量给药,每日按早、晚两次让病猪服下,药渣也可以混合于饲料中让病猪食下。

也可以取当归、常山各100 g,青蒿、黄芪60 g,川芎、天花粉各30 g,苦参、地榆各70 g,将药材粉碎后,以开水加以冲调,待到药液温度适宜后给病猪服用,按照10~20 mg/kg·bw 的剂量给药,每日用药2 次[5]。

6.2 加强饲养管理

猪只饲养过程中,必须确保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合理选择和搭配饲料,确保饲料含有全面且均衡的营养,促使体质增强,确保健康。加强环境卫生消毒,猪舍环境要确保干燥、卫生,保持通风良好,控制温度适宜。气候炎热的夏季,要特别注意加强对体外寄生虫的杀灭。另外,手术器械、注射针头也要经过严格消毒。猪群进行称重、转群、换料以及免疫接种时,必须合理安排,禁止集中进行,并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尽可能避免发生应激。发现病猪后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已经没有治疗价值的则要立即进行淘汰处理。对病死猪要求采取无害化处理,如深埋、焚烧等。

6.3 把握好防控重点

第一,在猪场日常的繁育管理中,必须强化种猪的筛选事宜,确保引入的种猪是健康猪只,引入后先将其置于专门的猪圈中隔离饲喂,直至明确问题后再继续混群养殖,以免将病猪或者隐性病猪带入猪场;第二,紧抓卫生清洁管理,每日皆要按部就班做好清扫、除粪、通风、消毒事宜,维系一个干燥卫生、气流畅通、舒适温暖的舍内环境,最好把猪场设置在同居民区相远离的区域;第三,在养殖期间还要尽可能地防范不必要的应激刺激,控制好猪只转群、转栏频次,不要临时更换饲料类型,如果必须要更换,注意按部就班进行,让猪只能够及时适应过来,降低应激带来的刺激影响;第四,对于猪场的员工,建议施行封闭式管控,一定要配备1~2 名后备养殖人员,若是其中某个猪圈的养殖人员必须出场,后备人员便可以及时顶上,需强调的一点是,其养殖习惯需同常规养殖人员保持一致[6];第五,要为生猪提供洁净、卫生的饮水,并注意水温调控,尤其在低温时节,要适时提高水温,减少对生猪肠胃的刺激,水槽也要定期清理,以防其中残留病菌、污染物。

7 结语

除此之外,在紧抓日常防控管理的同时,适当的药物预防也不能落下,在本病步入多发时段前,可以提前以四环素类药物做好必要的预防性投药,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治,尽量将本病的危害降至最小。

猜你喜欢
猪只病猪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