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2023-12-24 06:47董文
今日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初乳哺乳病原

董文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畜牧兽医服务站 223851)

仔猪的健康是规模化猪场保障存栏量的基础,仔猪具有生长发育速度快、免疫力低下、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等生理特点,仔猪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当饲养管理水平低下或受到应激时更容易发生疾病。其中仔猪腹泻病是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当猪场出现仔猪腹泻病时,应当积极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避免疾病在猪群内扩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原因

1.1 饲养管理因素

1.1.1 初生仔猪初乳摄入不足

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乳清蛋白等营养成分,初生仔猪的免疫机能尚不完善,需要通过摄入初乳来保证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1],因此,当初生仔猪没有在出生后2 h 内摄入足量的初乳,可能会导致病原微生物侵袭机体,造成仔猪腹泻病的发生,特别是弱小仔猪在初乳摄入不足时可能发生死亡。

1.1.2 日粮配制不科学

仔猪的机体代谢十分旺盛,生长速度快,为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通常在第7 d 对仔猪进行早饲,使其能在21 d 前适应全价配合饲料,但由于消化系统的发育不完善,消化机能不成熟,因此在配制仔猪日粮时应当综合考虑饲料的营养水平、消化率、适口性和体积,哺乳仔猪日粮中粗蛋白的含量应为19%±1%,赖氨酸含量为1.2%,断奶仔猪日粮的可消化能量饲料应≥14 MJ/kg,当日粮中营养不均衡或可消化饲料偏低时,可能会造成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刘冠辉等人的研究发现,B 族维生素具有保护胃肠道,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当仔猪缺乏B 族维生素时,可出现呕吐、腹泻、生长缓慢等症状[2]。由此可见,日粮配制不科学是发生仔猪腹泻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由于仔猪的消化功能不完善,当摄入的饲料过多时,无法及时进行消化,饲料会随着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发酵,消化道也会因聚集大量食糜而发生渗透压的改变,消化道中的病原微生物也会随着饲料发酵而繁殖,病原微生物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毒素,对肠壁细胞造成刺激,引发腹泻,因此在饲喂的过程中应当防止仔猪一次性采食过多的饲料。

1.1.3 环境温湿度不适宜

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差,因此当环境温度不适宜时,容易对仔猪造成应激。1~3 d 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30~32℃,4~7 d 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8~30℃,8~14 d 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5~27℃,15~30 d 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2~24℃[3]。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仔猪都会因无法很好的调节体温而产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可引发仔猪腹泻病。尤其是秋冬季节,环境温度较低,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仔猪的消化机能会下降,消化道的抗病能力变低,进而出现腹泻。与温度同等重要的是环境的湿度,当环境湿度大于75%时更容易滋生蚊虫和细菌,而仔猪的抗病力较弱,细菌容易侵袭引发疾病。

1.1.4 管理水平低下

仔猪出生后不同的阶段需要进行断脐、断尾、断齿、免疫、断奶等一系列的操作,这些操作如果不规范就会对仔猪造成应激,导致其免疫力降低,抗病力下降,严重时还可引起死亡。在环境卫生控制方面,圈舍和运动场环境脏乱,没有定期清扫和消毒也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引发仔猪腹泻病。另外,一些养殖场在饲养的过程中随意使用药物,特别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预防性用药,抗生素容易导致仔猪肠道菌群紊乱,从而诱发腹泻。

1.2 疾病性因素

1.2.1 细菌性疾病

导致仔猪腹泻病的细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1.2.1.1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是仔猪腹泻病的最主要病原,该病原可导致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的发生。其中仔猪黄痢主要侵害1~3 d 的仔猪,感染后发病较急,死亡率较高,患病仔猪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口渴,有明显的腹泻症状,排出黄色的水样稀便,肛门及其周围皮肤发红,由于机体脱水表现出眼部凹陷,机体极度消瘦。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可见,其肠道内有急性卡他性炎症,胃中有腥臭的黄色凝乳块,胃底黏膜发红。而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 d 的仔猪,仔猪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腹泻症状,排出黄色或灰白色的腥臭粪便,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喜欢趴卧,可视黏膜苍白,畏寒,当同一窝仔猪同时发病时,可见到仔猪抱团取暖。解剖病死猪可见靠近幽门部的胃黏膜颜色潮红,黏膜肿胀,有出血点,黏膜表层部分脱落。

1.2.1.2 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感染仔猪后可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表现,急性沙门氏菌病常发生在仔猪断奶前后,此时的仔猪受到断奶应激的影响,抵抗能力较弱,患病仔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食欲不振或废绝,发病初期表现为便秘,而后出现腹泻,排出的粪便中有血液,有明显腹痛和呼吸困难,患病仔猪的耳部、腹部、四肢皮肤也逐渐转为深红色或青紫色,随着病程延长体温逐渐降低,出现咳嗽和痉挛的症状,约1 周后死亡,剖检患病猪可以看到解剖切面为蓝紫色,淋巴器官肿胀、瘀血、出血;慢性沙门氏菌病的主要表现是坏死性结肠炎,患病仔猪的体温稍高于健康仔猪,精神不振,采食量降低,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排出的粪便中有血液和坏死的组织,机体常因脱水而消瘦,皮肤上出现湿疹,最后因机体衰竭而死亡[3],剖检病死猪可见盲肠、回肠、结肠等处呈坏死性肠炎病变,肠道中有灰黄色乳状物,肠壁增厚,黏膜坏死。

1.2.2 病毒性疾病

导致仔猪腹泻病的病毒主要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

1.2.2.1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可以发生于各个阶段的猪,但成年猪感染后仅表现为呕吐和厌食,断奶猪、育成猪感染后可在5~7 d 自愈,但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由于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的发育不完全,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后的死亡率高达80%,7 d 内的仔猪感染后表现为腹泻,3~4 d 后呈现严重的脱水,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剖检患病猪可见小肠扩张,肠内有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绒毛萎缩,肠系膜淋巴结水肿。绒毛长度与肠腺隐窝深度的比值由7︰1 降低到3︰1,在腹泻发生2 h 后,上皮细胞就可能发生脱落。

1.2.2.2 猪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能够感染各个生长阶段的猪,其中以仔猪的发病症状最为严重,10 d 内的仔猪感染后致死率约为100%,患病仔猪的主要表现是呕吐、腹泻,粪便多为乳白色,其中混有消化的凝乳块,体温升高至40.5℃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剖检病死猪可见胃、小肠、直肠中有出血点,胃肿大,内有未消化的食物。

2 防治措施

根据导致仔猪腹泻病的不同原因,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在仔猪发生腹泻时,常常伴随着机体脱水的现象,当脱水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死亡,所以,仔猪腹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补液,对于轻微脱水的仔猪,可使用口服补液盐,让其自由饮水,起到改善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作用,对于脱水较为严重的仔猪可采用静脉补液的方式扩充血容量,为下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

2.1 饲养管理因素导致的仔猪腹泻病的防治措施

对于这一类的仔猪腹泻病,应当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降低发病率、治愈发病仔猪。首先,初生仔猪应当在1 h 内吃足初乳,前3 h 应当每小时饲喂一次,而后改为每间隔2 h 饲喂一次,对于摄入量较少的仔猪应当采取人工饲喂的方法以保证仔猪摄取足量的初乳,3 d后可由母猪带仔哺乳。初次哺乳时,要保证弱小仔猪在前几对乳头,健康仔猪在相对靠后的乳头,哺乳前应当对乳头进行仔细消毒,保持乳房的卫生。对于产奶量较大的母猪,可将初乳挤出,置于无菌袋中保存于-20℃环境下,用于弱小仔猪的人工哺乳,人工哺乳前要先将初乳在室温下融化,再用45℃的温水隔水加热后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加入初乳的水温不得高于60℃,高温水会破坏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乳清蛋白,使其丧失提升仔猪免疫功能的能力。其次,为了促进胃肠消化机能的完善,提升仔猪的断奶体重,应当在第7 d 开始对仔猪进行开食,可在保育箱外放置少量的新鲜、优质牧草或开食饲料,让仔猪尽早熟悉饲料,为早期断奶做好准备,在配制仔猪日粮时应当注重营养均衡、充足,在蛋白质、能量饲料配比合理的同时,要注意钙、磷、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补充。提高哺乳仔猪的免疫力还可以从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入手,提升母猪的日粮营养水平,哺乳母猪的日粮中应当添加1%的钙和0.8%的磷,以保证仔猪的生长发育需求,按照防疫流程定期接种疫苗,母猪的抗病力得到加强后,其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最后,应当做好环境的控制,根据仔猪日龄的不同调节圈舍的温度和湿度,让仔猪始终处于较为舒适的环境中,定期对圈舍、运动场进行清扫,使用广谱、高效的化学消毒药品进行消毒,定期展开杀虫、灭鼠工作,降低仔猪疾病的发病率。

2.2 疾病因素导致的仔猪腹泻病的防治措施

不同疾病在治疗方法上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仔猪发生腹泻病时,应当积极的寻找原因,确定病原,而后针对不同病原选择合适的用药。

2.2.1 大肠杆菌病

发生仔猪大肠杆菌病后,对于有条件的规模化猪场,应当无菌采集病死猪的肠道组织,进行大肠杆菌的药敏测试,如果无法进行药敏试验,可选择阿莫西林或新霉素等药物,通常治疗效果明显,但大肠杆菌非常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在兽医的指导下用药,不得盲目加大药量、缩短或延长治疗周期,当大肠杆菌已经产生耐药性时可以选择林可霉素、硫酸新霉素等。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中含有的多糖、甙类等免疫活性物质可以提升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缩短治疗周期的目的,因此在治疗仔猪大肠杆菌病时可以选择党参、白术、甘草、山楂、麦芽等药物起到补血益气、化温运脾的作用,减轻患病仔猪的临床症状。

在本病的预防方面,张玉强研究了几种药物在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中的效果,结果发现阿莫西林、整肠生、恩诺沙星、白头翁散对于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均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对产后母猪进行白头翁汤剂灌服的预防效果最佳。笔者认为,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抗生素类药物不宜应用于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中,容易使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的同时也不符合国家“减抗、禁抗”的养殖政策。此外,做好免疫接种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怀孕母猪在产前15~30 d 注射大肠杆菌K88、K99 和987P 三价灭活疫苗,新生仔猪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抗体,也可以选择给2 d 仔猪口服8 联免疫球蛋白,以起到预防大肠杆菌病的作用。

2.2.2 沙门氏菌病

在沙门氏菌病的治疗方面可以使用复方磺胺甲恶唑或阿莫西林,也可以采用丹参、金银花、丹皮、土茯苓等药物浸泡、水煎后灌服,药渣也可与饲料混合后饲喂,使用1 周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在预防方面,定期进行免疫接种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可选用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对仔猪进行注射,可提升其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2.2.3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尚无特效药物可供治疗,当发生本病时,可采用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来缓解腹泻症状,但这类药品使用不当容易造成畜产品中药物残留,相比于抗生素类药物,中草药具有无药物残留的优点,真人养脏汤、白头翁散等组方加减后治疗效果显著,也可在后海穴内注射黄连素配合口服蒙脱石散,能够很好的减轻仔猪的腹泻症状。

在本病的预防方面,可以选择益生菌或植物精油作为预防性用药来提升仔猪的免疫力。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在管理方面尽可能全进全出,定期接种疫苗才能很好的控制本病的发生。

2.2.4 猪传染性胃肠炎

在中兽医上,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应采用清热解毒的疗法,可选择黄连、枳壳、乌梅等药物水煎后灌服,每日一次,每次25~29 mL,连续使用3 d,可达到治疗效果。

在预防方面,可通过疫苗注射防止本病的发生,通常35 d 进行首免,间隔30 d 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免疫后也应当做好抗体的检测工作,以保证免疫效果。

3 小结

对于规模化猪场的工作者而言,应当对仔猪腹泻病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深入学习和掌握此类疾病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根据仔猪的不同临床表现进行有效的诊断和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防治,避免出现疾病范围扩大的情况,切实降低仔猪腹泻病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初乳哺乳病原
基于品管圈的多学科联合干预策略在早产儿初乳喂养中的应用
会哺乳的树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