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历史建构与价值内核

2023-12-22 03:07郭玉琦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摘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包含了回应时代之问的历史逻辑,为党诞生以来就不断推进的伟大斗争史延展了时空边界。“伟大斗争”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党史范畴,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建构过程。“站起来”的斗争实践为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创设了革命性起点,并使其铺开脉络。“富起来”的斗争探索为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拓展了形式,厘清了边界。“强起来”的斗争飞跃为党在新征程上的伟大斗争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相融合的未来路向。贯穿这一历史建构过程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一脉传承的斗争品格、使命初心与时代荣光。

关键词: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历史建构;价值内核

作者简介:郭玉琦,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邮政编码 200433)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3)05-0063-05

“伟大斗争”作为新时代被纳入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重要概念,在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理论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总结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要旨,从精神谱系中提炼出我们党与生俱来的“英勇斗争”精神标识,[1]从而明确了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的逻辑起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敢于斗争”的历史经验,[2]进一步延展了伟大斗争的时空边界;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发扬斗争精神”的实践要求,当前我们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样态,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续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3]这意味着必须将“伟大斗争”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整体的历史过程中,深入探究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沿革、主题主线及时代价值,必须同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奋斗史作深度结合,全景还原“伟大斗争”的历史建构过程,提炼中国共产党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内在逻辑和价值遵循。

一、“站起来”为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

创设了起点并铺开脉络

“伟大斗争”是历史生成的复杂系统,是党的百年奋斗史承载的实践内容、精神样态、思想积淀、政治意涵的总和。伟大斗争宏大脉络的展开是具有连续性的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革命起点的创设

100多年前,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亟待发起强有力的民族反抗的特定历史情境,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决定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要推动改写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车轮向正确方向前进,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主轴承”,牵引凝聚起伟大斗争的全民族动力。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4]中国革命的面貌自此焕然一新。所谓“新”,就新在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带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走向“站起来”的伟大革命斗争。“站起来”为党的宏大斗争谱系创设了革命性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伟大斗争的历史脉络也在“站起来”的历史过程中得以展开,其中各个斗争基点串联成庞杂交错的枝叶脉络,每一处均带有革命性的根本特征。

(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斗争情形的认识深化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比较科学地分析了中国政治经济形势,中共二大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为党的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承袭了马克思、列宁对中国近代社会“半封建”或“半殖民地”的概括,提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范畴。[5]毛泽东结合斗争时局、权衡各阶级生存样态与相互关系,科学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两大主要矛盾,并将这两大矛盾提升至理论高度,确定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中国近代以来各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更为科学的表述,其中“资产阶级”作为完整的历史阶级概念得以正式提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得到正视,由此延展出新的斗争手段;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主力军的地位日益凸显,无产阶级作为大工业的产物被视为革命斗争的“最基本的动力”。[6]中国共产党通过对社会矛盾和阶级成分的科学分析,为进一步明确民主革命斗争的对象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党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在理论上得以确认。因此,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性质“不是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得到了历史定性。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脉络铺展,是与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对革命斗争基本情形的认识深化过程高度契合的。

(三)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斗争思想的阐发与实践推演

在“站起来”的历史斗争阶段,毛泽东对党的斗争思想的阐发以及斗争实践的推演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毛澤东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制定出相应的斗争策略:大革命失败后,要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建立散状分布的红色政权,以保存、巩固和发展革命力量;全面抗战打响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革命的必然选择和法宝;抗战胜利后,毛泽东鲜明提出“我党应主动采取一切合法斗争的方法、团结一切积极因素”,在政治上夺得有利站位。正确灵活的斗争策略为党最终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胜利准备了重要保障,为伟大斗争的历史构建书写了辉煌一笔。另一方面,毛泽东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斗争逻辑同我国特殊的斗争情形整合起来,创生出蕴含具体革命关切的党的斗争思想。其中,最深刻的实例就是毛泽东运用“矛盾论”的观点塑构了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哲学”,创造性地区分了聚焦于不同对象和内容的斗争的性质,拓新了“对抗性”与“非对抗性”两种斗争形式,在实践层面形成了以斗争促进团结的策略主张,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历史建构与时代解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与新时代伟大斗争的主题不同、任务有别、方式各异,但其构成了伟大斗争的源头。“站起来”不仅从“斗争”最原始的概念意义上定性了历史建构起点,而且还初步铺开了伟大斗争在革命年代鲜活的内容体系,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深蒂固的斗争品格、斗争精神提供了革命的涵养土壤,为坚守人民立场的初心使命浇筑了革命血液、锤炼了斗争本领。

二、“富起来”为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

拓展了形式及厘清边界

随着主要矛盾的根本性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启了为“富起来”而斗争的曲折探索,最终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斗争方向,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斗争方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集中概括了斗争目标及方式的转变,这一奋斗历程为我们党拓展了斗争形式、厘清了斗争边界。

(一)伟大斗争现实样态的更新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一个明显转变。首先,在短期内仍表现为广大人民与敌对阶级残存势力间的矛盾,此时主要的斗争任务是解决好革命时期未能全面解决的问题,快速重振国民经济,确保国家财政收支平稳、整体经济境况转危为安。因此,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适当限制成为过渡时期我国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7]这种阶级间的“斗争”是通过“非对抗性”的形式开展并完成的,如“和平赎买”。无论是土地改革还是社会主义改造,都在新时期的斗争探索中重塑了以革命为起点的伟大斗争现实样态,实现了斗争形式的初步拓展。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已经解决了”。[8]

(二)伟大斗争合理边界的厘清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对“一五”计划的实践经验作出总结,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提出探索建设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着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代目标与任务,为党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如何“富起来”的斗争内容与斗争对象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对斗争形势的科学研判,将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立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完成了党自我斗争的伟大转折。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对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进行了重新认识与肯定,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对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规律有了更为充分全面的认识,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斗争大局,在法治范围内采取合理的斗争形式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斗争实践,厘清了伟大斗争的合理边界,引领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实践。

(三)伟大斗争形式的多元拓展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富起来”的历史进程中,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斗争主线,擘画小康社会新意涵、新图景,开创了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丰富拓展了伟大斗争的形式与内容。第一,在意识形态方面,邓小平坚持推进思想解放,提出要固牢党的正确思想路线;江泽民提出要时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领域的指导地位;第二,在改革开放方面,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稳妥前进的改革斗争策略,为改革开放的伟大斗争找准了战略基点;江泽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了斗争立足点;胡锦涛全面阐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价值遵循。第三,在国际外交方面,中国共产党长期致力于推动各国和谐共处、掣肘霸权恐怖主义蔓延的斗争。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9]的外交斗争策略,为改革开放赢得了长时间的和平环境。

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围绕“富起来”的主线而进行的伟大斗争,实现了“富国”大业。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回应时代主题,因时制宜地对斗争形式和内容进行了调整与拓展,既促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诞生,也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斗争思想、斗争实践、斗争领域等新元素有机融入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历史进程的蓬勃发展,为向着“强起来”目标而进行伟大斗争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前提和理论经验。[10]

三、“强起来”为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

建构了新时代发展路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拉开新时代序幕,“强起来”是我们党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更加自由全面的发展为价值追求的崭新奋斗历程,充满了带有全新历史特点的斗争任务、斗争要求。“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不仅延续了中国共产党对伟大斗争的历史建构,还为其提供了多元化、系统性的时代发展路向,使其成为一个更加完整鲜活且在前后相续中不断飞跃的系统。

(一)伟大斗争的新时代话语构建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极力主张将“进行呈现出新样态的伟大斗争”的重要论断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重点阐明了伟大斗争的整体性和时代性特征。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底线思维、化解矛盾风险时又着力提出了伟大斗争的重要意义。2017年,“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以及伟大梦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四个伟大”的使命框架被系统性提出,“伟大斗争”作为“四个伟大”框架下的一部分被正式编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领导干部必须要增强斗争意识和本领,把握斗争规律”,全方位阐释了伟大斗争的理论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的“关键词”。

(二)伟大斗争的新时代内容拓展

“任何斗争都是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展开的,都有其特定的时代内涵和历史特点”。[11]一方面,“伟大斗争”作为一个政治理论词汇,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背景下正式提出并阐发的,从而使其历史发展获得了新时代最高的目标追求,即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懈奋斗。另一方面,“伟大斗争”作为一个历史实践范畴,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背景之下历经它的新时代建构过程的,这就构成了其鲜明的时代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统领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深入开展新时代斗争实践:一是以“壮士断腕”的胆魄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走向纵深,锻造党健康强劲的战斗肌体;二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维持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平衡,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性成就,向人民递交了厚重的历史答卷;三是依靠“眾志成城”的精神群像团结应对自然生态领域的风险和灾害;四是以“能打胜仗”的要求做好军事斗争的万全准备,重塑人民军队的灵魂和肌体;五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坚持合作共赢、包容普惠的外交理念,重塑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可见,新时代伟大斗争是在全方位、各领域系统化开展的,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为伟大斗争赋予了丰富的内容,形成了新的实践场域。

(三)伟大斗争的新时代方法路径

进入新时代,党领导的伟大斗争在意识形态建设、从严管党治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应对外部风险等多个实践场域全面展开,斗争的多样性、艰巨性要求进行伟大斗争必须掌握具有方法论高度的斗争策略,锤炼具有认识论层次的斗争本领,贯彻具有价值观意义的斗争精神。首先,新时代伟大斗争更加强调斗争手段的艺术性与斗争策略的技术性、灵活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12]既要处理好长远斗争和当下斗争的相互关系,也要处理好斗争过程和斗争目标的联系;其次,新时代的伟大斗争要求斗争主体,即中国共产党要具备扎实的斗争本领,斗争的本领内含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和实践能力三个层次,这些要素都是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形成的;最后,斗争本领的发挥和斗争策略的贯彻都有赖于斗争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内在的精神基因、信念之钙。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引领的伟大斗争实践生动诠释了斗争方法和途径的丰富性、机动性,为新时代背景下党带领人民克服各种风险挑战赢取伟大斗争,并有力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行稳致远指明了新的实践路径与发展路向。

四、百年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价值内核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事实总括、精神凝练、思想积淀、实践经验以及使命追求,与拓展了新的理论内涵的“伟大斗争”有机融合,构成了一个具有历史传承性和发展性的动态系统。伟大斗争标志了百余年来党在不同时期的斗争沿革,又承载了每一时期共同的价值本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坚持人民至上、画好中华民族最大同心圆的价值内核在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得到了鲜明昭示。

(一)伟大斗争涵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斗争品格

《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檄文,在伟大信仰与科学理论的概括统一中,呈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特质:“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3]斗争品格在不同历史阶段、国家地域、目标情境中有多元繁杂的表现样态,但都共性地凝练为勇于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人民生活状态、解决实践中矛盾问题的内核与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斗争谱系历史性发展的价值取向和遵循。中国共产党在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同中国特殊斗争样态的生动结合与演绎中,发扬了这种斗争品格所表达的最本质价值内核。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为亿万人民衷心拥护的大党,也是在为人民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实践中发扬斗争品格、凝聚斗争力量、照亮斗争理想换取而来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一系列斗争中接续构建了伟大斗争精神与实践谱系,在其历史深处涵养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解放全人类、创造美好社会制度的斗争品格。

(二)伟大斗争蕴含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使命追求

自成立之初,党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有着最具革命性的斗争意志,同时也拥有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锐利的科学理论武器。唯有“人民”,才是历史上所有伟大斗争最根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斗争中都必须坚守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潮流中凭借着昂扬的斗争意志和坚强的斗争力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时代,用铁一般的事实和成就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大党,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并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史全过程的价值主线,是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最深层次的使命追求和价值内核。

(三)伟大斗争释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

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赢得了历史主动,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是民心所向、使命所然。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延续了中国共产党的斗争血脉,继承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斗争品格,深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立场,为伟大斗争镌刻上了中华民族之理想和党的使命荣光。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是党自诞生以来所有伟大斗争的价值凝聚,是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精神旗帜,是萦绕其历史建构全过程的愿景目标。

斗争是实现理想目标的内生动力,只有始终如一地不懈推进伟大斗争,我们才能在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14]适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交织并存,我们遇到的时代之问越多,事业越吃劲,就越要发扬顽强斗争的精神,不断提高斗争本领。必须持续推进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的伟大斗争,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应对新的风险挑战、谱写新的篇章不断提供精神力量和实践路径,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9.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

[4]蔡和森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7.

[5]李张容.毛泽东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运用与阐释[J].党的文献,2019(4):62-69.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6.

[7][8]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15.219.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1.

[10]訾阳.中国共产党斗争思想的百年演进及其当代启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9-26.

[11]王公龙.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历史形态与实践逻辑[J].科学社会主义,2020(1):58-63.

[12]習近平.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04(1).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42.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83.

(责任编辑 何爱云)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