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明?服务学术

2023-12-22 01:17葛艳聪
出版参考 2023年11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数字出版传统文化

葛艳聪

摘 要: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采取了创新的发展策略,发展思路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服务方式。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互为协同,数字化内容提供了更多形式的呈现,扩展了应用场景。该出版社的数字出版架构包括中国历史文献总库、四大骨干数据库、专题库和知识库,通过平台化策略实现资源整合和发现。经过多年的积累,建设了多个古籍数据库。此外,以深入挖掘古籍内容为抓手,积极融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数字出版 融合出版 古籍数字化

古籍数字化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籍转化为数字格式的过程。通过数字化技术,古籍可以被永久保存并广泛传播,不再受限于物理条件的限制。同时,数字化也使得古籍的检索和使用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研究和使用效率。因此,古籍数字化对于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是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中央级出版社。作为国内最大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最早的馆藏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珍品特藏包含敦煌遗书、西域文献、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等280余万册件。共收藏古籍15万部,其中善本古籍直接继承了南宋缉熙殿、元翰林国史院、明文渊阁、清内阁大库等皇家珍藏,以及明清以来许多私人藏书家的毕生所聚。“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被誉为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为了进一步发掘整理这些珍稀文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建社四十余年来,以“传承文明、服务学术”为宗旨,积极开展珍稀历史文献的影印整理出版。出版内容以国家图书馆馆藏为基础,涵盖国内外各收藏机构珍稀馆藏,出版了《中华再造善本》《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永乐大典》《古本戏曲丛刊(六、七、八集)》《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等大型丛书,影印古籍数量近3万种。

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内重要的古籍存藏单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作为专业古籍出版单位,承担着新时代古籍数字化工作的重要使命和责任。20世纪90年代,国家图书馆开始尝试古籍特藏文献的数字化,2007年为抢救、保护珍贵文献,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图书馆策划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2016年,作为重要成果之一的“中華古籍资源库”正式上线,目前在线发布的古籍影像资源总量超过2.5万部1000余万页。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坚持传统古籍影印出版特色的同时,也对古籍数字化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在古籍数字化的过程中,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协同,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古籍数字化的路径选择

在当今的出版领域,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古籍数字出版也不例外。不同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具有其独特的特性,包括规模大、投资高、时间长等。这些特点使得在选择古籍数字出版的发展思路时需要更加谨慎。一旦选择错误,不仅会造成经济效益上的损失,还可能会错过发展的最佳时机,从而产生更大的损失。因此,为了选择正确的发展思路,需要深入分析整体的环境以及自身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考虑各种关键因素,从而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

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古籍数字化,支持古籍数字化重点单位做强做优,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管理和开放共享;推进古籍专业数据库开发与利用;加速推动古籍整理利用转型升级。

(一)自身优势分析:资源、学术与渠道的结合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古籍数字出版方面拥有以下显著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依托国家图书馆丰富的古籍资源,以及与海内外众多收藏机构的紧密合作,具备了在获取古籍资源方面的显著优势。通过与这些文献存藏机构的长期稳定合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建立起独特的合作关系,为古籍数字出版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二是学术优势。古籍整理出版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拥有一批优秀的古籍编辑人才,他们在长期从事出版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和专业知识。此外,通过与学术界的紧密合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古籍数字化整理工作中的学术优势,为高品质的出版成果提供了专业学术保障。

三是渠道优势。作为中央级出版社中唯一专门出版图书馆学著作的机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图书馆业界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职能包括为其他图书馆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等,这使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与图书馆等文献存藏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古籍数字出版领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为其拓展市场和提升品牌影响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市场现状分析:数字化古籍库的崛起

古籍作为历史文献,其大部分内容已进入公共领域,因此在古籍数字出版领域,初期以民营企业为主导。这些企业在古籍影印图书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原始底本,并以《四库全书》为核心,早期便采用了OCR技术进行古籍识别,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积极的反馈。他们通过不断扩充古籍数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产品。然而,这些数据库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是原始底本质量欠佳以及识别精度有待提高。

随着出版社对古籍数字化的投入增加,他们与民营企业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近年来,出版社在质量控制和技术改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出版社在质量控制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出版社不断提高和完善古籍数字化的技术水平。由于出版社的品牌优势,其品牌的溢价远远高于民营企业。目前,两者的总体水平接近,因此在古籍数字产品上的竞争非常激烈。

除了商业数据库之外,国家对古籍的重视也促使了越来越多的公益性古籍数据库的出现。这些公益性数据库包括海外的机构、国内的公共机构、商业团体甚至个人。这些公益类的数据库极大地丰富了古籍资源,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取和使用古籍,降低了文献获取的难度。目前,这些公益类古籍库主要以影像为主,包括一些元数据内容,许多内容采用彩色图像。

总的来说,尽管古籍数据库市场已经发展了二十余年,产品众多,商業市场竞争激烈,同时又存在大量的公益数据库,但要在这个狭小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具备某些方面的优势。

(三)商业模式的选择:以专业服务为引领

古籍数字出版作为专门出版领域,与大众出版的区别在于其用户群体主要为高校、研究机构、图书馆等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单位和个人。因此,尽管在绝对数量上相对较小,但这些专业研究者和机构对研究资料的需求却非常特定和深入。这也意味着,在某一研究领域内的研究者数量往往较为有限,这使得面向广大消费者(C端)的商业模式在古籍数字出版领域难以实现。相反,图书馆、高校和研究机构等专门机构的服务对象具有明确的专业需求,且这些机构能够为古籍数字出版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因此,这些机构成为古籍数字出版的主要服务对象和收入来源。这也为出版社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能够更好地投入古籍数字化所需的昂贵成本。综上所述,古籍数字出版的主要用户群体为专业机构和个人,而非广大消费者。这种特点使得古籍数字出版市场与其他出版市场存在显著的差异。

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具体架构与实践

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系统的过程。目前,出版社通过平台化策略,将数据整合,实现了既可以数据相互关联,也可以任意分割,满足了用户对于数据的不同需求。实现平台化是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的必然要求,如果数据间没有办法实现有效的统合,没有办法在不同系统之间实现共享,就形成了一个个的孤岛,数据会缺乏复用性,会造成系统维护、开发、存储成本大大增加。国图出版社前期也存在这种情况,因此目前正在以平台为基础进行出版架构重塑。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

2019年是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中提出国家图书馆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国图出版社在数字出版发展思路中,始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这是建社的初衷也是目标,在这点上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没有区别。因此在数字产品建设过程中首先重视产品的社会价值,坚持传统文化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在项目中尤其重视其是否符合国家政策,特别是国家古籍规划等宏观政策。例如,2020年,中央文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建设路径和主要思路,通过仔细学习《通知》精神,国图出版社将古籍中的插图与文化大数据传统文化素材库相结合,建设“图典资源库”参与到国家大数据文化体系建设当中。

创新服务方式是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的关键。国图出版社的创新服务方式主要有几个方面:①内容的创新。针对个性化的需求,结合数字技术,在原有的内容服务之上,深入整理和挖掘。②服务方式的创新。进一步在数据库以外探索新的服务方式,特别是针对移动端提供新的服务方式。例如在印章识别APP中,利用手机的拍照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将拍摄的照片上传后利用云端进行印章的图像检索,扩展了应用场景。③商业模式的创新。在商业模式上,通过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将传统的古籍插图进行内容创作,从而由内容传播者转变为内容创作者,拥有了知识产权,将这些内容通过文化产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扩展了商业模式。

(二)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互为协同、互为支撑

融合出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融合出版不是简单的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并存,而是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特有的属性是利用数字技术为内容赋能。在国图出版社的发展思路中,二者并不是简单的并存,而是互为协同的关系。一方面传统出版除了提供数字出版选题和资源以外,更重要的是给数字出版提供项目。国图社承担了很多地方文献的出版工作,在出版完成后,通过前期的合作还可以进一步将其扩展成数字化项目。另一方面数字出版通过数据为传统出版提供支持,并利用数据库中的资源为传统出版提供出版资源。二者之间通过合作的方式,充分挖掘选题的最大价值。具体而言,二者之间分工协作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相同内容不同呈现

相较于传统的纸质出版,数字出版的优势在于数字化内容的表达形式更多样,因此,在数字出版的时候,可以对纸质内容进行更多形式的呈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对于图的需求要比文字更多,而传统出版受篇幅和成本以及媒介的限制,很难在这些方面适应时代的需求。而数字出版则在这些方面有更多的优势。例如国图社在建设“《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时,为了更好地向公众展示永乐大典的历史,就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可视化叙事,网站结合多种时空可视化轨迹,利用出版社出版的《〈永乐大典〉史话》内容,将永乐大典历史轨迹数据进行可视化叙事,讲述《永乐大典》六百年来聚散离合的坎坷历史。通过整理永乐大典从产生到现在的时间、地点、事件、叙事线索,将永乐大典的历史脉络紧密串联起来,应用了图像、动画、音效等多种媒体,以多样化的形式,沉浸式的体验,为用户呈现出一个立体的永乐大典历史脉络。

2.纸质求精,数字求全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之间在出版内容上不可避免地有所重复,有些内容必须进行合理分工才能保证二者之间不产生冲突。因此,对于内容如何划分上,国图社采取了“纸质求精,数字求全”的原则。从商业上讲,传统出版仍然是主要收入来源,因此首先要保证传统出版的稳定。而古籍出版中,内容的稀缺性是古籍价值的主要判断依据,而在出版过程,往往会搜集大量的内容,传统出版由于体量和成本的限制,只会选择其中最精华的内容进行出版,很多具有价值但又受限于纸本出版的内容就可以采用数字出版的方式,因为数字化的内容在存储、流通环节成本较低,而尽量全面的文献又可以满足读者查全的需求。

3.纸质为本,数字延伸

古籍是以纸为基础的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传统出版在传播这些内容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在传承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将文化从物质中抽取出来进行新的创新,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将文化传播到更大的范围,这些内容是对原有纸质出版的一个延伸。通过深挖纸质出版的内容,以纸质出版为基础萃取元素,通过一系列数字化处理可以开发出新的数字出版产品。如“图典资源库”将古代插图中人物的服饰图案进行标注,然后通过矢量化的方式提取为元素,这些图案元素可以应用到很多现代商品当中。通过数字延伸,拓宽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路径。

(三)总库平台与大型数据库的建立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建立了中国历史文献总库这一总平台,涵盖海量的古籍资源。还开发了多个大型数据库,如《中华再造善本》《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等,为学者提供全面丰富的学术资源。

1.一个总平台:中国历史文献总库

中国历史文献总库为数字出版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它不仅提供了底层的数据管理和基础功能,还采用统一的标准,使得所有数据都能通过资源描述进行管理。这有效降低了不同系统之间进行专门数据管理的需求,同时,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获取数据,进一步降低了不同系统之间的耦合度,从而显著降低了开发时间和成本。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数据发现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平台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资源发现,它需要能够提供对不同类型资源的统一检索入口。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之间的共享。

目前,该平台收录了多种类型的历史文献,包括古籍、民国图书、民国报纸、民国期刊、民国档案以及照片等。这些丰富的文献资源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该平台采用了微服务的架构,只提供资源发现、提供、管理等基础功能。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开发不同的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任意扩展。这些系统与平台之间通过调用接口进行交互,从而降低了每个系统的开发难度,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耦合性,使得开发更加灵活和高效。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文献总库及其平台化策略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数据的获取、管理和利用更加高效和便捷。同时,通过灵活的架构和接口设计,降低了系统的开发难度和耦合性,为未来的扩展和升级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2.四个骨干资源型大型数据库

中国历史文献总库平台目前主要包含四个大型历史文献数据库: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民国图书数据库、近代报纸数据库和近代期刊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具有数据资源丰富、涵盖面广的特点,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其中,民国图书数据库收录了民国时期的21万种图书,涵盖了超过60%的民国时期图书资源,是研究民国文献的重要来源。这些数据库以文献资源的丰富性为主要优势,尽可能满足对同类文献的所有需求。这些数据库面向全体读者,主要功能是提供原始资料,以资源发现和提供为基础。在功能上,它们侧重于提供资源,以便用户能够方便获取所需的历史文献资源。

3.面向专门用户的专题库、知识库

在四个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资源来为用户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专题库和对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知识库。这些专题库和知识库不仅在功能上比资源数据库更加丰富,而且能够满足用户更加复杂的需求。通过对全文进行识别,出版社可以利用各种技术进行深度开发。例如,在永乐大典中就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些数据库虽然体量相对较小,但功能上却更加丰富,能够满足用户对于特定领域或主题的需求。目前,国图社已经建成了多个数据库,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传记资源数据库、永乐大典数据库、皇家园林建筑图档数据库、古籍图典资源库等。这些数据库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的历史文献资源,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四)融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专网

建設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是重要的文化战略,其中,国图社通过安装部署“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底层关联集成系统”,利用歌华有线网络渠道,将古籍中的传统文化素材资源上传至文化大数据专网。数据经过底层关联系统的处理后,获得ISLI标识符,并自动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交易平台,进而进入国家文化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超市”进行资源展示。2023年,随着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发展,国图社开始尝试利用通用人工智能来解决数字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技术赋能的方式提高效率,促进古籍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置身于一个崭新的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国图社依然坚守在古籍出版的领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深知古籍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与深厚的历史价值。因此,国图社将继续致力于挖掘古籍的版本及内容价值,通过古籍知识关联的方式,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资源。在国家文化大模型的建设中,国图社将积极参与,以数字与传统出版相融合为目标,让传统的文化瑰宝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的生机。我们相信,通过立体、多元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图社始终坚守“传承文明,服务学术”的初心,以出版人的责任与担当,为学术界提供高质量、全面的学术资源。我们期待与整个出版行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为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贡献当代出版人的力量。在这个充满变革与发展的时代,国图社将继续扎根于古籍出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出版行业的繁荣发展,共同书写新的篇章。

(作者单位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数字出版传统文化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