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娟,康盈盈,王文节,陈若琨,刘 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郑州 450052
胶质瘤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1],手术是常用治疗方法,但术后易复发,多数患者在术后需给予放化疗以降低复发率。放化疗期间发生的多种不良反应会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导致远期治疗效果不佳[2]。为提高胶质瘤患者放化疗服药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HAPA)认为,健康行为的采取、发起以及维持是阶段性变化的,强调行为计划起到中介作用,可将意愿转化成行为,而行为控制能够维持健康行为[3]。有研究[4]证实,基于HAPA的糖尿病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本研究分析了以HAPA为导向的护理措施对胶质瘤放化疗患者的干预效果,以期为胶质瘤放化疗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胶质瘤放化疗患者113例。病例纳入标准:①术后病理、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胶质瘤,均符合诊断标准[5]。②KPS评分≥60分。③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其他颅内疾病者,术后严重感染者,严重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存在语言沟通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疾病等无法配合研究者,妊娠期以及哺乳期的女性,随访丢失、中途退出者。采用整群随机分组(按病房划分)方法将113例分为对照组56例和HAPA组57例。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9-KY-176。
1.2 对照组干预方法给予常规护理。住院期间每周进行1次床旁访视,包括口头告知患者和家属服药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病情,告知其有问题及时告诉医护人员进行对症处理;叮嘱患者清淡饮食、少食多餐;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给予心理疏导;定期复查血常规;出院后发放健康指导手册,采用电话随访进行健康宣教,每个月2次。
1.3HAPA组干预方法
1.3.1前意向阶段 住院期间,让患者观看相关视频,包括疾病基础知识、注意事项、治疗方法、用药指导等。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床旁教育,让患者主动介绍自身的病情,讨论康复相关问题,护士最后进行总结。让患者重视行为,朝正确的行为改变,并增强其改变的决心。在患者出院前,建立微信群,护士在群里分享胶质瘤治疗及康复的相关资料,如语音、图片、链接以及视频等,强化患者对胶质瘤的认知,并增强其治疗的信心,促进行为改变。
1.3.2意向阶段 制定个性化的针对性行为计划表。①用药行为: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并邀请家属监督。住院期间护士每天核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出院后发放并叮嘱患者和家属使用服药卡。②生理调节:每2 h协助患者翻身1次,按摩受压部位;当患者侧卧时,在两腿间放软枕以增加舒适感;按摩腹部,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环形按摩,3~4次/d,15~30 min/次;提供软硬度合适、整洁干净的被窝(床单位),以及光线柔和的灯光,使患者能够拥有良好的睡眠环境;当发生不良反应时,护士需及时主动和患者沟通,并调整其饮食、生活习惯,必要时遵医嘱并配合医生给予推拿或者针灸。服药后若发生恶心呕吐,可在化疗前0.5 h服用止吐药物,并在化疗前2 h以及化疗后4 h禁食,还可嗅新鲜水果进行止呕。每周进行1次抽血检查,密切关注有无皮肤出血、头晕、尿血、便血等,以防引起骨髓抑制。③心理调节:积极主动和患者沟通,并以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同时让患者家属参与进来,支持鼓励患者,消除其后顾之忧,使其配合放化疗,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1.3.3行动阶段 通过面对面的谈话缓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并告知家属参与的重要性,引导家属监督患者的用药行为和健康行为。在微信群中,每周分享案例1次,鼓励患者与患者、家属与家属进行心得交流。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行为安排,出院后发放行为监督表,嘱家属对患者的行为进行监督,每日完成行为监督表,并将完成情况发放到微信群。护士每周随访1次,对于没有完成行为监督表者,查找原因并给予强化教育[6-7],对于完成行为监督者,提醒家属给予奖励。
1.4 观测指标两组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
1.4.1服药依从性 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8(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8,MMAS-8)[8]评估服药行为。MMAS-8共8个条目,总分8分。8分为依从性好,6~7分为依从性中等,<6分为依从性差。
1.4.2生活质量 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开发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9]评估生活质量。EORTC QLQ-C30包括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共6个维度,每个维度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3不良反应 记录放化疗期间恶心呕吐、腹泻、脑水肿、骨髓抑制等发生情况。
2.1 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见表1。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服药依从性的比较见表2。干预后研究组总体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例(%)
2.3 两组生活质量的比较ORTC QLQ-C30评分见表3。干预后两组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研究组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EORTC QLQ-C30评分的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见表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例(%)
术后给予放化疗,对残余瘤细胞进行进一步的杀伤,是改善胶质瘤预后的有效措施[10-11]。但放化疗会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尤其容易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因此为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个体行为习惯和病情转归密切相关,不恰当或者错误的健康行为会加重病情,影响疾病的转归。HAPA认为个体在不同阶段时,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同,可在行为干预时将不同心理状态的个体划分至不同阶段,对健康行为进行个体化干预。以HAPA为导向的护理包括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前意向阶段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以及对健康行为的重视程度,提高行为改变的信念和决心。在意向阶段,护士会给予行为指导,使患者明确健康行为。在行动阶段,护士会对健康行为进行监督,提高行为的执行力。三个阶段层层递进,促进患者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12-13]。柏乐等[14]的研究表明,基于HAPA的健康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范吾凤等[15]的研究表明,以HAPA为导向的护理措施应用于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运动康复,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服药依从性好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以HAPA为导向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胶质瘤放化疗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以HAPA为导向的护理可有效减少胶质瘤放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以HAPA为导向的护理,通过3个阶段,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使其能够积极遵医嘱用药,进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及时处置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以HAPA为导向的护理应用于胶质瘤放化疗患者,可有效提高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减少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