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省审计厅《2023年度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方案》以及市审计委员会2023年度审计工作计划,A市于4至6月派出10个审计组对下辖的10个县市区2017~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通过近3个月的深耕细作,共揭示问题近三百个、促进增收节支五千余万元;移送有关机关处理问题线索七十余条,移送处理共追责问责近四百人,其中向纪检监察部门移送近四十条,向公安部门移送近十条,向其他相关部门移送三十余条。
一、项目概况
该市下辖10个县市区和3个功能特色区,截至2022年底,常住人口496.97万人,是全省产粮大市,8个县市区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据农业部门数据显示,全市耕地面积六百余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五百余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近五百万亩。2017年省级统筹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以来,全市累计投资80余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近三百万亩。
二、主要做法
1.聚焦粮食安全,高位谋划
(1)紧盯政治站位,心中有策。俗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民生工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22年10月,市审计局对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前期摸排,初步拟定将该项目列入2023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上报市委市政府,在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充分肯定后,2023年4月,市审计局由各分管领导带队派出 10个审计组对下辖的10个县市2017~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为保障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护航。
(2)抓实学习调研,行动有方。审前组织人员专门赴四川眉山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大量收集市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的业务数据和相关政策法规,向市纪委、市检察院问询高标领域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整理中央、省有关粮食安全的领导讲话以及论文专刊、评论文章等。在此基础上围绕“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明确建设规划落实、资金管理和使用、项目建设、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建后利用等七个方面的重点审计内容。
(3)创新组织模式,肩上有责。此次审计人员首次采取“市局人员+县市区审计人员+内审人员+银龄团”的组成新模式实行,通过以老带新,建立科学可接续人才梯队,带动年轻干部学知识、强业务、增本领,使其尽快掌握审计所需的技能和本领,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在项目分工上结合市审计局“争、查、评、奖”的工作方案,挑选两个地方采取公开竞选的方式来竞聘审计组长,干部比学赶超氛围进一步浓厚、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项目质量进一步提升。在项目总结上首次开展项目复盘评估工作,对每个子项目从项目实施、目标实现等六个方面进行复盘评估。在出具正式报告后,由审计组开展复盘,最后法规和审理科评估。通过这种方式,对高标准农田审计报告中定性不准确、法规引用不恰当、审计建议不合理等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有效提升了审计质量。
2.聚焦问题导向,精心组织
(1)创新模式,各司其职。此次审计首次尝试性的开展“点面结合+条块结合”的审计新模式,采取10个县市区点面分工+10个专题领域条块分工的审计新模式,分别指定专门的点面组长和条块负责人,将高标准农田现场审计和高标准农田专题领域相互结合,融汇贯通,既分工又不分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为助力推进研究型审计探索新路子。
(2)整合优势,各尽其责。部门联合上下联动,进一步强化同省审计厅、省国土厅和省农业厅的上下联动,加强与市人社局、市农业局、纪检及检察部门等单位的左右协调,有效实现了纪审和检审的全面联动、数据共享。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除张贴纸质审计通告外,在进点前要求10个审计组通过各类媒体对外公布审计项目信息及举报路径,并对收集到的举报线索实行每周统计调度,扩大审计影响力。加强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首次开展审计现场座谈会制度,各审计组在审计现场结束前组织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项目座谈会,邀请被审计单位及部分群众、企业代表参与座谈,充分提取对方单位的意见及建议,为客观全面准确评价被审计单位、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和推动后期审计整改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3)统筹数据,各守其位。此次审计大量开展了大数据审计应用,牵头科室统一采集上图入库图斑、基本农田图斑、土地报批图斑、设计施工竣工矢量图等,由数据组统一对图斑、数据进行清洗整理,通过多维度关联分析,充分运用GIS等新技术将图斑与二调数据、地理国情数据、卫片图斑等进行叠加比对分析,同时叠加跨行业数据分析,创新将招投标、工程结算数据与工商注册登记、社保缴费等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共下发各审计组三批高标准农田建设疑点核查数据近十大类30万条、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数据近4万条、社保人员查询数据1 000多条等,以大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减少各组工作任务,并在审计期间针对各组提出的政策性问题予以解释交流,帮助各组进一步理解政策,准确把握审计目标。
3.聚焦成果运用,狠抓整改
(1)总结经验,夯实成果。审计专门成立了综合协调组,负责及时收集、归纳、总结各组审计现场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编印工作简讯供各组学习,印发并且及时向省审计厅报送审计工作简讯12期,工作经验和做法得到了省厅高度肯定。撰写审计专报11篇,着重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映审计发现的典型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整改建议。11篇审计专报获市领导肯定性签批,促进本级党委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和县(区)制定完善相关制度规范近百个。
(2)多方联動,凝聚合力。针对高标准农田关键领域出现的问题,向不同行业主管单位分别发出转送函,要求他们对这些方面进行行业监督,促进主管单位对部分重点事项下达督办函或督办通知,同时加大了对移送案件线索办理的督促力度,真正形成监督合力。
(3)高位推动,破解难题。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经常听取审计情况汇报,对审计部门提交的综合审计报告、审计专报专题均作出批示,并指示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督促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高位推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专门组织召开审计整改推进会,安排落实整改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审计整改工作分别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求、落实责任,推动深入整改。审计查出的8个方面近三百个问题,全部按期整改到位。
三、审计成效
1.问题揭示有份量。此次审计揭示了一批制约我市粮食生产安全的堵点难点问题近三百个,促进增收节支金额五千余万元。审计期间市农业农村局针对审计现场发现的问题专门抽调发改委、财政、水利等成员单位人员对2021、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开展明查暗访行动,并将结果予以通报。
2.简报专报有成色。撰写工作简报8期,撰写一系列审计专报、转送函,着重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映审计发现的典型问题,并获市领导肯定性签批,促进本级党委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和县(区)制定完善相关制度规范近百个。
3.审计整改有实效。此次审计有效促进了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在规划落实方面,各地分别开展高标准农田规划的落实情况“回头看”,对需要提质改造的纳入新规划分年度实施,尤其是对各县市区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设计评审由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进行统一评审,严把规划关;在资金监管方面,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资金运用和监管,依法依规收缴和归还原资金渠道资金合计五千余万元;在工程质量方面,对部分偷工减料、未按要求实施完成的进行了补建,并且强化了质量监管。在建后利用方面,市农业农村局针对审计提出的监督不到位问题专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群众监督机制的通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同时各地政府均开展自查自清工作,对本地范围内“非粮、非农和撂荒”情况进行摸底,并组织相关单位再次清理;在审后整改方面,市高标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召开整改工作部署会,牵头整改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相继制发了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专项审计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明确问题整改责任分工,倒排时间,进一步强化审计整改工作。
4.战果丰硕有亮点。此次审计有效梳理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运行中存在的疑难杂症,一是提升了粮食产能。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加强行业监管和部门间沟通协作,有效的增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让“农田”真正意义上变成“良田”,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力。二是提高了管理水平。通过揭示高标准农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各地政策落实力度,提升了各行业部门建设管理水平,有效的实现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土壤质量的全面提升。三是规范了制度运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共计出台和完善制度性文件近百个,有效的实现制度约束权力运行,进一步提升了建设能力水平,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作者单位:宜春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