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水平评价
——基于122 个县市区2020 年调度资料分析

2021-11-22 09:15刘胜轩黄振国肖景峰詹祎蕊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县市区市州收入水平

邓 文,刘胜轩,刘 英,黄振国,肖景峰,詹祎蕊

(1.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2.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 长沙 410005)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重要构成部分[1]。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新时期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有效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共同致富的重要保证,也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动乡村振兴、着力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的重要路径[2]。抓住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项重点工作,就抓住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牛鼻子”[3]。

近年来,湖南坚持政策引导、改革驱动,强化扶持保障、监督管理,大力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据调研,2014—2018 年,湖南省财政每年安排6 000 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专项资金,先后奖励扶持集体经济强村、重点培育村、进步村2 643 个。2016—2018 年,湖南省财政累计安排中央资金5.11 亿元,在全省78 个县市区390 个村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奖补试点。2018—2021 年,中央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按照每个村不低于50 万元的标准,累计投入14.27 亿元,中央财政拨付8.56亿元,省级财政配套2.83 亿元,市县配套2.88 亿元,共扶持了2 853 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经营性收入是度量一个村集体经济的创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为直接的指标[4],也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收入来源,一般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2017 年全国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52.63%,数据来源于2018 年《中国农业年鉴》,下同)。据相关部门统计,2020 年全省26 291 个村级(含涉农社区)集体的经营性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不含补助收入、其他收入,下同)总额26.03 亿元,村平9 万元,比2019 年增长21.67%。

基于全省122 个县市区(不含管理区、经开区、高新区等)2020 年调度资料,开展湖南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水平评价,旨在探明省域、市域、县域收入水平及分布特征,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提高经营性收入水平、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5]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湖南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

为便于比较和分析,分别将年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5 万~20 万元、高于20 万元的村定义为薄弱村、一般村、富裕村,村平年经营性收入比全省均值低20%的市州(县市区)为薄弱市州(县市区),比全省均值高20%的市州(县市区)为富裕市州(县市区),其他市州(县市区)为一般市州(县市区)。

对相关部门调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2020 年湖南14 市州122 个县市区的25 918 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总额24.67 亿元,仅占2017 年全国总额2 435.71 亿元的1.01%,村平9.52 万元。薄弱村、一般村、富裕村数占比分别为39.53%、52.19%、7.55%。其中,年经营性收入为0 的空壳村、高于50 万元的明星村数分别占全省总村数的0.71%、1.94%,后者比2017年全国水平低4.62 个百分点。

2020 年各市州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情况见表1。薄弱市州、一般市州、富裕市州数分别为4个(怀化、邵阳、衡阳、娄底)、8 个(岳阳、益阳、株洲、永州、郴州、常德、湘西、张家界)、2 个(长沙、湘潭),占市州总数的28.57%、57.14%、14.29%。薄弱市州的薄弱村、一般村、富裕村数占比分别为48.30%、46.86%、4.83%,、一般市州的三类村占比分别为33.21%、59.13%、7.67%,富裕市州的三类村占比分别为37.87%、38.65%、23.49%。薄弱市州、一般市州、富裕市州村平经营性收入分别为6.24 万元、9.14万元、32.99 万元。富裕市州村平经营性收入均值比一般市州高237.65%,比薄弱市州高406.06%,一般市州比薄弱市州高49.88%,差异均极显著。

表1 2020 年各市州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情况

分析2020 年各县市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情况,薄弱县市区、一般县市区、富裕县市区数分别为50、34、38 个(见表2),占县市区总数的40.98%、27.87%、31.15%。薄弱县市区的薄弱村、一般村、富裕村数占比分别为46.46%、49.33%、4.21%,一般县市区的三类村占比分别为33.97%、59.00%、7.03%,富裕县市区的三类村占比分别为26.31%、53.17%、20.52%。薄弱县市区、一般县市区、富裕县市区村平经营性收入分别为5.57 万元、8.92 万元、24.78 万元。富裕县市区村平经营性收入均值比一般县市区高486.16%,比薄弱县市区高822.29%,一般县市区比薄弱县市区高57.35%,差异均极显著。

表2 2020 年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薄弱县市区、一般县市区、富裕县市区

2 湖南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水平评价

关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资产、区域位置、党员数量、干部素质、运行机制、相关政策等方面[6-8],对农民人均收入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的关系研究较少。囿于资料可得性,分别对50 个薄弱县市区、33 个一般县市区、28 个富裕县市区的2020 年村平经营性收入与2019 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012 1、0.435、0.272 7,呈不显著负相关、显著正相关、不显著正相关,说明在一般县市区和富裕县市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村平经营性收入水平往往越高,而在薄弱县市区则不一定。进一步分析三类县市区排名差(在111 个县市区中的2019 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减去2020 年村平经营性收入排名)分布情况(表3)发现,薄弱县市区的排名差均值为-23.52 名,其中正值、0、负值的个数分别为13、1、36 个,占薄弱县市区总数的26.00%、2.00%、72.00%;一般县市区的排名差均值为13.30 名,其中正值、负值的个数分别为20 个、13个,占一般县市区总数的60.61%、39.39%;富裕县市区的排名差均值为26.32 名,其中为正值、负值的个数分别为21 个、7 个,占富裕县市区总数的75.00%、25.00%。可见,排名差为正值的占比高而且差值较大,是一般县市区、富裕县市区的明显特征,而排名差为负值的占比高而且差值较大,是薄弱县市区存在的突出问题。

表3 三类县市区排名差分布情况

3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湖南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存在“双低”特征(即占全国总额低、高收入村占比低)。一方面,各市州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水平发展不平衡。薄弱市州、一般市州、富裕市州数大致呈“361”(30%、60%、10%)占比分布。薄弱市州的薄弱村、一般村、富裕村数分别大致呈“550”(50%、50%、0%)占比分布,一般市州的三类村分别大致呈“361”(30%、60%、10%)占比分布,富裕市州的三类村分别大致呈“442”(40%、40%、20%)占比分布。薄弱市州、一般市州、富裕市州村平经营性收入差异极显著。另一方面,各县市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两极分化明显。薄弱县市区、一般县市区、富裕县市区数大致呈“433”(40%、30%、30%)占比分布。薄弱县市区、的薄弱村、一般村、富裕村数分别大致呈“550”(50%、50%、0%)占比分布,一般县市区的三类村分别大致呈“361”(30%、60%、10%)占比分布,富裕县市区的三类村分别大致呈“352”(30%、50%、20%)占比分布。薄弱县市区、一般县市区、富裕县市区村平经营性收入差异极显著。

研究表明,在一般县市区和富裕县市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村平经营性收入水平具有正向作用,而在薄弱县市区则存在“反差”现象,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并深入探究其原因。

为缩小各类市州(县市区)差距,提高湖南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总体水平,应该认真总结推广近年全省各地在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模式,分类谋划、因村施策,实现结构多元化、模式多样化、路径差异化发展。几点建议如下。

(1)稳固富裕县市区。富裕县市区大都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好、园区企业多,股份合作制改革村数占比较高(2020 年达到30.15%,比一般县市区、薄弱县市区分别高20.42、15.24 个百分点),应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主体共同组建混合所有制经营实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如岳塘区霞城乡五星村,参股湘钢集团经营煤码头,村集体年经营收入超过400 万元。应支持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人口密集、企业聚集的地方建设或购买物业项目,为园区企业外来员工提供公寓出租和生活配套等服务。

(2)提升一般县市区。一般县市区大都农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生产基础良好,应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功能布局,推动特色产业、休闲观光、农创文旅、农耕体验、康养基地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利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产地直销、网络直销等方式降低流通成本,借助网络新媒体,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文旅资源知名度。如临湘市羊楼司镇龙窖山村,利用瑶族文明发源地、国家文物保护“龙窖山堆石文化遗址”优势,成立龙窖山旅游开发公司,通过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创收50 万元以上。

(3)主攻薄弱县市区。薄弱县市区大都水资源或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应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立足实际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项目,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农村生态农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拓展农业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如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种、养、游融合发展格局,2020 年旅游产业、生态农业、餐饮等经营收入达到160 万元以上,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80%。

猜你喜欢
县市区市州收入水平
2017:市州报社长在谋划什么?
收入水平、学历层次对餐饮方式的影响
法学院哪家最强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