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实践

2023-12-21 09:39黄凌知
天津教育·下 2023年11期
关键词:媒介汉字文本

黄凌知

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筛选辨别和表达运用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锻炼,以及建构学生在数字时代的全新思维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创设媒介资源条件,营造生动的阅读情境,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同时,整合课外跨媒介阅读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空间,形成多样化的过程性学习成果,有效实现信息整合。

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指的是基于小学生阅读特点,根据阅读教学需要,以教师为主导,有机链接教材中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等板块内容,将各类跨媒介“文本”,如文字、图像、音视频等进行整合重组;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开放性更强的媒介平台,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语文素养解决现实问题,其实质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新媒介素养,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筛选辨别和表达运用的语文综合能力,建构学生在数字时代的全新思维模式。

一、创设媒介资源条件,营造生动阅读情境

跨媒介的升级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平台,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拉近了学生认识社会的距离。图片类的视觉“文本”促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音乐类的听觉“文本”引导学生沉浸于歌词和音乐营造的氛围来抒发“听后感”;动态影像类视听“文本”可以准确地“还原”或模拟现实世界,有机地与纸质文本结构脉络结合起来。因此,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类平台获取跨媒介信息,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在解读、利用、组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对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产生深刻体会。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第六册《火烧云》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课前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收集了不同的晚霞照片以及火烧云的动态变化视频。课上,教师利用“天空中的火烧云是鲜艳无比、光亮耀眼的,请大家欣赏”进行教学导入,展示多张晚霞照片,如“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自觉接受美的陶冶,提升审美能力。理解文本后,学生从文字上体会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和神奇,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师播放火烧云形态各异的视频,并引导道:“让我们一起來看看火烧云那姿态各异、瞬息万变的样子吧!”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深刻体会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

又如,在教学统编版第十一册《京剧趣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预习导学单中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介搜集与京剧相关的知识,如“对打”和“刀枪下场”的视频资料,目的是让学生对京剧形成初步印象。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各种“马鞭”的资料,以及不同人物使用的马鞭的不同特点,从而让学生理解“不同人物使用马鞭有其约定俗成的规律”,深刻体会京剧“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艺术之美。同时,在课外,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从网络平台查找脸谱、服装、流派、手势等资料,可以是图文并茂的有关京剧的文章,也可以是配有音频的京剧视频,作为课后延伸交流内容,从而通过跨媒介阅读材料的分享感受京剧的艺术特色,加深对国粹京剧的认识。

再如,统编版第十册第二单元安排了四篇名著片段赏析,《草船借箭》全面展现了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的传奇故事;《水浒传》中无人不晓的经典段落;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孙悟空在《猴王出世》中一出生就自带光环……关于四大名著的影视作品更是多次被改编,成为男女老少都喜欢的节目,这些声光媒体形象、直观,对学生理解文本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片段用于教学,用跨媒介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阅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增强其审美体验。在《景阳冈》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在铿锵有力的歌声中引出文章主人公—武松;教学武松与老虎搏斗这一片段时,为了让学生抓住武松连续的动作描写来揣摩当时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利用“武松打虎”精彩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武松的勇猛。通过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深度解读,再加上直观影视作品画面的冲击,学生能够有效完成“入情入境地复述武松打虎部分”这一教学任务。

总而言之,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有赖于学生在跨媒介阅读情境中进行感悟,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媒介资源,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其审美体验,提升其审美鉴赏力。

二、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丰富学习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跨媒介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充分体现主体性原则,通过多种媒介资源自主收集资料,深入探索、拓宽视野、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活动。

为了更好地落实跨媒介阅读,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媒介元素之间的关系,如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对同一个话题进行拓展解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在不同媒介下进行跨媒介阅读,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遨游汉字王国”是统编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的主题,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历史、特点和发展,明白正确使用汉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文字的热爱之情。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更是培养了学生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策划活动的能力。

汉字历史悠久,关于汉字的历史、特点、发展等内容在网络和报刊等多种媒介都可以找到。活动开始,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梳理本单元脉络,掌握综合实践学习方法,让学生走出课本,进行跨媒介阅读,真正开展实践探究。小组成员利用多种媒介资源查找资料,教师引导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在观看有关汉字的视频后设计理解汉字来源和分析歇后语的问题,或者在阅读配有图片或音频广告时,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媒介元素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活动中,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推选出组长,共同商讨并明确小组研究方向。组长根据小组内成员的能力及个人情况分配相应任务,组员根据计划分工表多渠道搜集、汇总与整合资料。

在成果汇报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体验活动来组织探究学习,如制作卡通谜面猜字谜等。有的小组搜集了汉字起源的故事、汉字演变的过程;有的小组制作了有趣的谐音歇后语、广告、笑话和小故事,让同学在哈哈一笑的同时感受到汉字谐音的魅力;有的小组开展字谜大赛,让大家开动脑筋,在感受比赛乐趣的同时赞叹字谜之妙;有的小组自己书写作品,将汉字的古朴飘逸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的小组展出精彩纷呈的汉字手抄报、汉字飞行棋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汉字文化。

同样,统编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奋斗的历程”也是综合性学习单元,编者意图是让学生深切领会中国共产党经过伟大的奋斗历程绘就的壮美画卷。为了完成了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活动:课前搜集资料、研读交流;课堂上唱红歌、讲红色故事;课后摘抄英雄语录等。在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跨媒介发挥了有利作用,互联网平台上的英雄故事电影、课外红色书籍中的一首首红色诗词……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小组分工,将每个模块的任务进行合理分配,让组员对自己或者小组完成的任务有个明确的目标,对所实施的方法进行探讨,对搜集的多种媒介材料进行选择,从而实现合作、自主探究。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使用跨媒介资源,从不同角度出发,由构思、确定研究内容开始,到提出问题、确定主要研究方法,再到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得出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创作了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研究报告,从而构建合作、探究、发现的自主学习模式。

三、整合课外跨媒介阅读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有语文学习资源。阅读不应局限于课堂上,而应该向生活延伸,让家庭成员也参与进来。因此,教师要拓展阅读形式,开阔阅读视野,用与众不同的方式进行一场跨媒介阅读新体验。

随着我国电视电影技术的发展,以前只能出现在印刷媒介上的经典文学作品跃身光影世界,并绽放出与文字不一样的文学魅力。比如我国四大名著改编而来的电视剧,由于制作精良被奉为经典。又如近年来综艺节目中掀起的“国学热”,《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经典永流传》《见字如面》等节目使学生可以“换个方式学语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主持人大赛》通过参赛者对新闻的分析和评委精到的点评,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能够让学生明白媒介传播的意义在于有物的同时要有理,树立正确的媒介传播价值观念。这些课外跨媒介阅读资源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整合学习,既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感受跨媒介阅读的魅力,又能为学生终身的语文学习和文学品鉴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跟着书本去旅行”这一跨媒介主题阅读为例,《跟着课本去旅行》是一本将知识融入教材,将课堂搬出教室的书籍。教师可以选取部分内容,结合多种媒介资源,指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激发学生进一步观看的兴趣,引领其初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领略文化内涵,将阅读辐射到家庭、延伸到生活,跟着课本中发生的故事与父母一起游览,实现“读万卷書,行万里路”的真正意义。电视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也是一档学生很爱看的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观看中收获乐趣,还能收获文化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节目,欣赏纪录片中的文化古迹,听专家讲古迹的故事,领略节目的文化内涵。还可以让学生化身小导游,开展“跟着书本去旅行”知识大比拼活动,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变成一幅幅图文并茂、妙趣横生的思维导图,形象地展示学习收获,在活动中感受文化带来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在分享和交流中延伸思维,拓展知识。

四、形成多样化过程性学习成果,有效实现信息整合

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仅要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还要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并呈现信息。因此,跨媒介阅读应注重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课堂验收以及阅读水平提升情况,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判,以全方位了解学生的跨媒介阅读情况。

在结果性评价中,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呈现出来,如PPT展示、团队演讲、合作写作、思维导图、小画报、小诗集甚至是动漫作品等形式。教师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掌握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班级展示等方式进行课堂验收,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领会程度。

例如,在《草船借箭》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书中和影视中诸葛亮的认识制作“英雄名片”,记录自己对诸葛亮的评价。《景阳冈》课后题要求学生在把握故事情节发展顺序的基础上,生动具体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因此,学生要梳理清楚文章顺序,绘制一份简易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故事的几个重要节点,完善情节发展的思维导图,为复述故事提供支架。

又如统编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在结果性评价中,学生可以通过“诵读革命诗篇,感受革命情怀”“讲述英雄故事,弘扬红色文化”“绘制英雄简报,传承红色精神”等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将心中对革命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付诸笔端和深情的诵读中。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学习成果呈现的过程中,学生在选择跨媒体信息时候的理解力、选择力、评价力、探究力、逻辑思辨力也一一呈现,提升了学生的判断力、决策力和创造力。依托跨媒介阅读这一新颖的形式,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有效激发,在增强阅读主动性的同时,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更为深入,从而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进行理性判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跨媒介阅读促使学生勇于接受、乐于尝试新鲜事物,使语文学习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更愉悦、更高效。

猜你喜欢
媒介汉字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书,最优雅的媒介
汉字这样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汉字这样记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