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书英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与新课改的推进,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环境和生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基础理念到根本目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较之以前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关于单元整合,新课标曾明确指出教师要“设计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和“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数学知识之间原本就存在一定的关联,而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就是推进结构化教学和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更方便教师综合课程内容中的关键要点来设计具备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的教学活动。就目前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教学实践来看,无序性、浅显化和碎片化的教学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而这些问题无一不会割裂数学知识原本的整体性,进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建构的知识体系始终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单元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出发,探索小学数学构建单元整合教学模式的意义,探究构建单元整合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单元整合教学概述
单元整合指的是对单元内部知识进行横向或者纵向整合,以便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单元整体思维。而单元整合教学实际上就是将一个单元看成一个学习整体,并以单元为最小的教学单位,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来设计融合听、说、读、写训练的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对单元知识的整理,完成知识体系的搭建。综合理论与实践来看,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在于对知识、思维、方法等的系统性整合,强调的是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实现,其课型大体可以分为单元导读课、整合精读课、整合自读课和拓展运用课四种。
其中,单元导读课承担的功能性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让学生对本单元要学什么有一个大致了解;整合精读课主要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强调的是借助有教学价值的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单元知识;整合自读课的核心关键词是“举一反三”和“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在完成课程内容教学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性的学习和探究来感悟单元知识;拓展运用课通常被安排在课程单元教学之后,强调的是对单元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主要借助各种拓展性的练习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素养的锻炼。
二、小学数学构建单元整合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课程标准中,单元整合教学与结構化教学是一组互相关联着的教学元素,而无论是基于单元整合的结构化教学还是指向结构化的单元整合教学,其核心都是依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能够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用具备条理化与纲领化特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思维结构层次,或者站在整体视角整合独立知识点,用系统性和整体性更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单元整合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更强,更加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规律,能够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展现主体地位和发挥主体作用的需求,对学生自身认知和思维的发展以及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小学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思维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站在发展的视角来看,单元整合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满足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推动学生认知发展。结合实际来看,单元整合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性整合,而这种整合通常围绕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来进行,因此整合出来的课程内容更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能够满足学生的客观发展需求,同时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助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偏向理科的学科,知识之间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联,要想学好数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理,学习数学有助于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单元整合教学是一种尤其强调不同知识内容间逻辑关联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构建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数学知识的整合教学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之间同样存在着一种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在单元整合教学理念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实现思维发散,并在反复的发散思考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整合是新课标与新课改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思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通常围绕重难点知识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尤其重视对重难点知识的细致讲解与巩固练习,虽然能够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记忆更多的重难点知识,但是学生对这些重难点知识的记忆是碎片化和零散化的,课后还要花费更多时间去整理大脑中的知识,以形成知识体系。而单元整合教学是一种站在整体视角下开展的系统性教学活动,教学之初就先为学生构建好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学生可以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将这些新知识填补进知识框架,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四)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知识教学以外,单元整合教学也能够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复习指明方向。参照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曲线理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之后,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复习,就会很快遗忘,因此教师在构建单元整合教学体系时,需要考虑其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层面的功能性。单元整合教学的前提是对单元知识整合与重构,而整合后形成的结构化知识内容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提升课后复习效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消化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达成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在教育领域,任何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都是为了弥补旧的教学模式的漏洞与缺陷,以适应新时代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和社会人才培养需求。而在基础教育理念创新变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根本性与综合性目标已然变成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强调的是在知识、思维、能力与素质等多个层面对学生展开全方位培养,单元整合教学模式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内容零散化、教学方法单一化和教学过程形式化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系统性和综合性更强的学习指导,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实现知识、思维、能力与素质的全方位提升。结合当前阶段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单元整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来看,为了构建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先探索总体方向,再确定结构划分,并完成教学方法的归纳和教学体系的完善,最终通过强化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实现单元教学深度和广度的拓展。
(一)从教学现状出发探索单元整合的总体方向
与人文类学科相比,数学这种科学类学科有着一个极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的逻辑关系使学科知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中又包含各种围绕不同核心知识点构建的小的知识整体,这种小的知识整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被看作单元整合教学中最核心的单元。结合教材来看,新时代的数学教材虽然也以单元为单位对课程知识进行了划分,但教材的编排同时考虑了其他多种因素,对同一模块下的部分知识点进行了拆分,因此教师在构建单元整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从教学现状出发来探索更能适应学生发展的单元整合路径。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信息就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就是学情前测,即针对将要整合的知识内容来设计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数学知识点的已有认知基础。
(二)从核心知识出发确定单元知识的结构划分
在单元整合教学模式下,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教材来提炼单元核心知识,并围绕单元核心知识来确定单元知识的结构划分,重新组织每个单元的知识主题,整合每个知识主题下的具体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为例,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加、减、乘、除法各自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掌握计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的技巧,那么教师在教学前就可以先将本单元中的一些知识点罗列出来,包括加减法混合运算、乘除法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等,然后以“混合运算”为核心来整合单元知识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将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更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混合运算相关的知识,保证运算的正确性。
(三)从课程标准出发归纳单元教学的方式方法
基于单元整合教学理念,教師在围绕核心知识点完成单元知识点的整合以后,还需要依据整合后的课程单元内容来确定整体的教学目标,并结合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最终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都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关,教材中用直线的平行和垂直进行引入,得出平行四边形由两组互相交叉的平行线组成,梯形有一组平行线和一组与之交叉但不平行的直线。而在完成对单元重难知识点的整合以后,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学生之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垂线等知识,通过对图形平移、旋转等运动的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这种化抽象为具象的演示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借助不同知识之间的相关联系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整体思维的发展。
(四)从思维导图出发完善单元整合的内容体系
思维导图是一种外显的思维模型,以文字、图形和颜色为主要构成,引入教学以后主要用于零散知识点的整理和外显知识框架的构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大都没有发展完善,很难在脑海中构建出系统的知识体系,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对应的数学模型,并借助这一数学模型完善学生脑海中的思维体系。
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教师在课前完成对单元知识的整合以后,需要利用思维导图将整合后的单元知识点之间的各种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以便向学生直观呈现完整的知识框架。或者说,教师可以在遵循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整合单元知识点,与学生一同完成中心主题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思维导图的绘制,以此实现对学生数学整体思维的培养,同时帮助学生完善脑海中的数学知识体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亲身参与整合单元知识点的过程,而这种参与能够培养学生站在整体视角整合知识的能力。
(五)从课堂互动出发拓展单元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在新课标与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成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尤其能够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拓展课堂教学深度这两个层面发挥作用。对此,教师在构建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时,需要从课堂互动出发引导学生展开更深、更广的探索。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为例,这两个单元的内容都围绕分数的运算展开,且主要是乘法和除法这两种运算。在四种运算法则中,乘法和除法对小学生来说更难理解,那么在整合完课程知识,并完成对整合后课程知识的教学以后,教师便可以引入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就“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展开探究,并在适当的时机为学生提供指导,一方面通过互动实现对单元教学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另一方面借助互动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知识间关联性的把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单元整合教学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一种适用于小学数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单元”为教学单位,以“整合”为教学核心,应用于教学实践后除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多维理解和完整认识。而在将单元整合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出发,围绕课程单元的重难点知识为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并定制差异化的学习目标,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以便引导学生展开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深入性探索,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与共性,从而推动学生数学结构意识和数学整体思维的形成。此外,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强化数学知识间的整体性与关联性,帮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