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媒体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為小学劳动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数字媒体的出现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工具、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开设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小学劳动教育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评价等方面具体阐述数字媒体视野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数字媒体对小学劳动教育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数字媒体逐渐成为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媒体形式,不仅对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对劳动教育的认知。
(一)数字媒体丰富了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
传统的劳动教育多以实操为主,形式相对单一,数字媒体的普及使小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如通过多媒体资源、虚拟现实技术等方式让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各种职业领域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从而对劳动形成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此外,数字媒体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在线课程、虚拟实践等学习某种手工制作的技巧,或者通过模拟软件体验工作的过程,使劳动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二)数字媒体提高了劳动教育效率和质量
首先,数字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可以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数字媒体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精准的学习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再次,数字媒体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各行各业的人士进行交流,分享劳动体验。这种互动性较强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最后,数字媒体使小学劳动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方式。数字媒体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数字媒体视野下小学劳动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数字媒体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小学劳动教育面貌,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教师角色需要进行转变。首先,教师需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在数字媒体的世界中,学生可以自主获取大量信息,因此,教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筛选、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其次,教师需要从单一的教学者转变为多元化的辅导者。在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学生进行辅导,包括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
(二)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
为了适应数字媒体对小学劳动教育的影响,教师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转变:
第一,更新教学理念。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在数字媒体的世界中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第二,提高信息素养。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掌握数字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数字媒体进行教学辅导。第三,加强多元化辅导。在数字媒体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学生在数字媒体的世界中可以接触到更广泛、更深入的信息,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筛选和理解这些信息,指导他们进行有效学习,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同时,数字媒体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教学工具和资源,使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包括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第四,增强合作精神。教师需要增强合作精神,与其他教师、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三、数字媒体视野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创新
(一)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1.问题导向学习。
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强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数字媒体背景下的劳动教育课程。
第一,选题引发思考。通过精心选择与劳动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比如,让学生思考数字媒体如何改变劳动成果展示方式,以及数字媒体在促进跨地域合作中的作用。第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媒体工具自主查找和整理信息,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让他们搜索与数字媒体在劳动中的应用相关案例,并从中总结经验。第三,跨学科融合。创设跨学科问题,将劳动教育与数学、语言等学科相结合,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分析数据,撰写报告,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第四,讨论与分享。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展示,分享他们对问题的见解,促进了合作和沟通技能的培养,同时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够借助数字媒体创造更具互动性和合作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体验。
第一,团队协作项目。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数字媒体相关的劳动项目,如制作一个关于劳动的小视频,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技能,共同解决问题。第二,虚拟合作平台。利用数字媒体平台,学生可以远程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例如,通过在线协作工具共同编辑一个劳动主题的维基百科页面。第三,角色分工。在合作项目中,分配不同的角色和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例如,一个学生负责策划,另一个学生负责设计数字媒体内容。第四,反馈与评估。学生可以互相给予反馈,提供改进意见。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媒体工具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评估,鼓励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二)创设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
基于核心素养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并设计小学劳动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以及知识整体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学生所学知识之间的“结构”“联系”和“迁移”等引导。为学生创设如“经历体验”“情境对话”“问题解决”“人际交往”等不同的学习任务,积极倡导学生利用智慧解决真实问题,习得核心素养。
第一,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二,利用数字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多元化的劳动实践活动,如编程、创意手工制作和多媒体作品制作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第三,通过模拟软件、3D打印等技术,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加深对劳动的理解。数字媒体的普及为小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数字媒体视野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更新
(一)劳动价值观培养
劳动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劳动的认知、评价和取向,是人们价值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劳动价值观包括尊重劳动、崇尚勤奋、倡导创新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劳动实践等形式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
(二)劳动技能掌握
劳动技能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生活自理技能、简单家务技能和初级职业技能等。通过课堂教学、生活实践和劳动课程等多种形式,可以让小学生掌握日常生活所需的各项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劳动精神领悟
劳动精神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包括勤劳、奉献、创新、协作等方面的精神品质。要想让小学生领悟劳动精神,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榜样示范、劳动实践等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奉献精神。
(四)劳动习惯养成
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一,包括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个人物品、参与家务劳动等方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劳动计划、加强家庭教育、开展班级评比等活动,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参与劳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五)劳动安全教育
劳动安全知识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包括安全操作规程、职业卫生防护、紧急救援措施等方面。通过开展安全演练、组织专题讲座、观看宣传片等形式,让小学生了解更多的劳动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升其自我保护能力。
(六)劳动文化鉴赏
劳动文化鉴赏是指对劳动历史、劳动者权益、劳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了解。通过组织参观博物馆、开展主题讨论、邀请专业人士授课等形式,让小学生了解更多的劳动文化,提高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和评价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七)创新性劳动体验
创新性的劳动体验是指引导小学生尝试新颖、有趣、具有挑战性的劳动形式和内容,如编程、创意手工制作、农业科技创新等。开展创新性的劳动体验活动,可以让小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八)社会实践劳动参与
社会实践劳动参与是指组织小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社区建设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参与社会实践劳动,小学生可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数字媒体视野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转变
(一)教学评价内容
第一,劳动观念评价。在数字媒体背景下,应通过多种方式评价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包括对劳动的意义、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第二,劳动技能评价。劳动技能是指学生掌握的劳动技术和能力。在数字媒体背景下,应通过评价小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网络使用和信息处理技能,以及创意手工制作、编程等创新技能,了解他们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第三,劳动习惯评价。劳动习惯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劳动行为和习惯。在数字媒体背景下,应通过评价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意识和坚持精神等,了解他们在数字媒体使用方面的自控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情况。
(二)教学评价方法
第一,觀察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和作品展示,了解他们在数字媒体应用方面的能力和表现。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了解他们在数字媒体使用方面的自控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情况。第二,问卷调查法。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字媒体使用的态度、习惯和认知情况,同时可以了解家长对数字媒体使用的态度以及对学校劳动教育的看法。第三,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评价,了解学生在数字媒体使用方面的能力和表现。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或实践活动进行案例分析,以了解学生在数字媒体应用方面的能力和表现水平。
(三)教学评价的实践意义
1.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字媒体背景下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劳动观念、技能和习惯等,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2.探索适合数字媒体时代的小学生劳动教育模式。
数字媒体背景下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可以探索适合数字媒体时代的小学生劳动教育模式和方法,这种模式和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高小学生劳动教育质量。
3.为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数字媒体背景下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这种跨学科的评价模式可以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六、结语
数字媒体的发展为小学劳动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小学劳动教育的定位、目标和方式。引入数字媒体技术,创新课程设计,转变教师角色,可以推动小学劳动教育改革,使其更符合时代的需求和学生需求。同时,教师需要关注数字媒体可能带来的问题,如信息筛选、网络安全等问题,确保学生在使用数字媒体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指导和保护。
注: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数字媒体背景下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创新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ZDJ2020B20)主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