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丽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信息技术不断优化,社会对信息获取和识别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人才的重要技能。基于此,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逐渐凸显。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身心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逻辑,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项目式教学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项目式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为学生分配项目,使其扮演生活中常见的角色,通过任务探究逐渐完成项目问题的处理,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主要的教学载体,教师根据教学活动设计合适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融合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为项目形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确保教学活动凸显课程特色,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获取相关咨询、设计有效的探究方法、贯彻执行项目过程并做好结果的评估工作建构知识能力体系。项目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使学生围绕核心项目探究解决方案,融入学科知识,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鼓励其积极表达自身想法,展现能力素养。可以说,项目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呆板、单一的壁垒,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探索、总结、反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二、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的实践要点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包含丰富的课程内容,知识点相对繁杂,且高中教学阶段信息技术学科课时占比相对较少,教学任务繁重,因此,要想保证项目式教学效果,必须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从目标出发,严格把控课程节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程教学的内涵。项目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多个教学项目,进而从多个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基础,更是必备前提。教师应加强教学资源研究,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根本目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控制项目重难点,使学生获得切实收获。
(二)培养自主学习素养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评价教学开展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是學生的自主学习素养。在以往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的开展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不能真正领悟信息技术内涵,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在项目式教学实践中,教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素养的培养,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课堂教学构建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自主学习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其不断创新,形成优秀的自主学习品质。
(三)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主要依赖实践活动,学生要想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当通过项目式学习重点关注知识的可实践性,不断提高其操作能力。在项目式学习中,制定学习任务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围绕学情出发,设置合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构建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脉络的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总结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三、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
(一)提供多元项目教学环境
在新课改背景下,项目式教学模式不断发挥重要作用。要想保证项目式教学质量,必须在良好的环境下实行,教师提供多重项目环境,有利于学生进行沉浸式探究学习,辅助项目活动的开展。在信息技术项目活动中,教师应尽量贴合学生兴趣和实际需要创建可行性和创造性的项目环境。比如,在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项目式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传图识字”程序引导学生对书本文字进行电子档转换,通过相应的花草识别软件,帮助学生认识教室中的各类盆栽,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由于高中阶段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往往安排有限,课时不足,一旦由于课时问题导致学生思考探究过程不连贯、思路不集中,都可能影响项目教学的开展。对此,教师可以多利用社团活动时间或申请连堂课,增加项目活动时长。此外,在项目活动设计安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整合教学内容,尽量使一个项目包含多项核心内容,实现活动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提高操作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跨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学优势,实现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环境的拓展。比如,若某个主题项目涉及欧姆定律相关数据,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物理实验探究相关内容,获取数据,在有效保证学习效果的同时,拓展信息技术项目活动环境,促进项目式教学高效进行。
(二)构建项目学习情境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所涉及的知识点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只有跳脱以往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使全体学生都能更有兴趣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提高主动学习探究能力。项目式教学的开展应当基于真实且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为了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降低项目难度,教师可以创建学生更加了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任务具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情境下展开高效学习。例如,在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构建共享单车这一真实情境,将项目式教学任务对象设定为共享单车,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际体验,并在课堂上呈现不同类型共享单车的结构和使用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APP上如何看到共享单车的位置,依靠哪些功能获取位置信息,手机扫码开锁主要利用了哪些功能,锁车后是否可以进行远程支付等。学生在情境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能够有效将信息系统这一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利用用户体验数据,根据教材中的重要信息点收集相关数据,保证项目式教学高效开展。
(三)增加趣味性活动设置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技术类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认为学习内容枯燥,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项目式教学中适当增加趣味性活动的设置。比如,在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信息》这一单元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初步认识数据和信息的概念内涵,了解二者之间的关联,体验数字化、信息化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生动地呈现相关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超市付款凭证、医院化验单等,这些五颜六色的照片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数据信息的作用。付款凭证和化验单上的数据信息可以体现采购情况和身体素质,记录并传达相应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入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天气预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通过视频和音频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这种活动,学生能够意识到数据的基础包括数字、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技术进一步了解数据内涵,更深刻地了解相关知识。
(四)设计生活化项目主题
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的开展,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案例作为项目主题,以学生有所了解、有所经历的基础生活为背景进行案例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设计合适的生活化项目,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其主动参与项目式教学活动,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同时,为了保证项目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必须合理设置主题任务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控制任务的难易程度,保证任务主题的可行性。比如,在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用算法结构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项目任务,鼓励学生设计入校测量体温项目。在入校测量体温工作中,如果采用人工方式,测量和记录过程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计算,积极利用计算机的优势编写相应的工作程序,利用算法结构解决测温和记录问题,提高工作成效。在联系生活项目主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和相关平台,相互交流,获得了更好的探究成果,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五)布置自主探究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充分利用项目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合理的项目任务,注意科学设定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启发学生探究方向,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比如,在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安全与保护》教学过程中,针对计算机病毒这一部分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现阶段的知识积累情况。一般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其防治手段大多停留在360杀毒软件或电脑管家的自动防控功能上,缺少对病毒真正形成原因和作用机制的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计算机病毒防治作为该部分学习的项目主题,通过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如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危害?如果受到病毒侵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快速投入思考状态,有方向地进行探索,提出合适的观点并不断丰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六)組织小组合作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交流和优势互补的重要途径,也是项目式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之一。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综合素养。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明确各小组的探究任务,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其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达到项目式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引导学生探索人工智能的影响。首先,全体成员共同确定项目任务,明确执行流程。其次,做好小组成员安排,如2名学生负责收集网络资源等相关资料;2名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将资料整合制作成课件;2名学生总结归纳探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学生相互分享经验,提供不同的认知角度,对人工智能形成不同的理解,取长补短,更有利于促进项目式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使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七)构建全面评估体系
在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每个项目结束后,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评估都影响着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应当综合分析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和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估,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构建全面的评估体系,为之后的项目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项目评估过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和谐的班级关系。通过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丰富教学评价模式,实现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根据项目中的知识技能运用、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表现情况,综合总结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在相互点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再次审视自己,而且可以学习其他同学的闪光点,提高对项目活动的总结反思能力,积累更丰富的信息技术项目实践操作经验。全面的评估体系既有利于促进项目式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通过项目式教学科学设置教学活动,可以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能力,获得更大的学习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