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基地建设背景下 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

2023-12-21 04:44:13彭跃龙
天津教育·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语文教师

彭跃龙

通过观摩语文的常态课堂教学,发现部分语文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重“教”而不重“学”,学习内容仅局限于课本及教辅资料,课堂以外的知识点很难涉及。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以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坚持创新导向,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通过建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人文熏陶的校园环境等途径,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品质和创新习惯,通过深入实践初步改变了课堂模式,体现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独特优势。

结合部分语文课堂存在的“填鸭式”现状,本文着力通过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建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框架,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建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徐州市“学讲计划”理念,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改革计划,构建“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四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先学

学生根据教师提前准备的导学案,自主解决字词障碍并梳理课文思路,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要紧扣中心问题,以纲带目,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作者行文思路,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形成大致的思维认知。

(二)合作助学

学习不仅是认知与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情感与心理交流的强化,通过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合作助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单维交流模式,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个人表达能力和知识筛选能力等,都得以充分锻炼。那么,怎样有效地使用这种学习方法呢?

1.成员能力均衡化。

首先要合理地构建研讨小组,每个小组最好为4人;其次,根據小组成员基础的强弱、能力的高低、心理素质、性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严格按照“同组异质”原则进行组合。

2.成员责任明晰化。

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后,要为每一个成员分配具体任务。组长负责将研讨问题的具体任务分配给其他组员,每人各负责一项任务,逐个落实,从而做到任务有分工、分工有监督、监督后有结果。

3.成员培训细致化。

小组合作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研讨活动,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组织讨论前,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各组员都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遵循基础薄弱者先发言,基础较好者补充的发言原则;二是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在倾听中提取有效信息,完善见解;三是要有质疑精神,在交流中找到自己与他人观点的不同,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

4.教师评价要及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种思维碰撞的过程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大胆阐述个人观点的能力。通过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从师生单线思维逐步转变为小组表达,最终突破学生思维与表达障碍,转向整体的思维“课堂呈现”。

(三)拓展导学

教师着力通过“交流展示”“同中辨异”“知识链接”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运转状态——联想、比较、总结、归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拓展内容的难易程度既结合中考要求,又要结合学生学情,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解决更难的问题。

(四)检测促学

检测促学,即当堂检测,明确反馈以提高达成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经常使用“感受”“领悟”这样的词语,这样的目标设置不具有检测性。学生如何感受?感受到了什么?如何领悟?诸如此类的目标是否达成,便需要通过检测得以明确。借助当堂检测,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合理,还能直观地判断课堂学习是否真正发生。

1.拟小标题训练。

结合所学内容,为一章节拟一个小标题,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例如,在《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本书共24章,学生自主先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给每个章节拟一个小标题,如“车夫祥子”“杨家拉包月”“虎妞的心计”“刘四爷做寿”“夏太太的秘密”等;在学习《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时,可以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后进行标题分类,实践发现,学生可以从内容和主题层面进行整本书阅读,从而提炼出两个大标题“人与鬼,爱与恨”“怀念与批判”,继而对所涉及篇目进行统整归类。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拟题过程也是思维活跃的过程,不要求思维统一,鼓励其发展个性化思维。

2.咬文嚼字训练。

例如,在《春》《散步》等文章教学中,要关注其中的重点字词。“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钻”和“逼”字都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这两个动词以人的情态,在反复“咀嚼”这两个字的妙处时自然感受到小草的蓬勃生机,以及春雨滋润下树叶的绿之浓郁。再如,在《紫藤萝瀑布》一文教学中,解释“挑逗”一词时,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发现,这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和阳光人格化,“挑逗”一词是贬词褒用,体现了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在这里没有贬义。因此,课件咬文嚼字训练必须结合语境理解语义,万不能脱离文本。

3.分析思路训练。

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特点,议论文、说明文的谋篇布局逻辑性较强,在学习时应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布局和写作思路,从而厘清前后关系。记叙文主要用起因、经过、结果来谋篇布局,因此更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

二、加强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增加创新思维训练机会

(一)建设人文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

校园人文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进入校园,“让梦想坚持下去,梦想就会实现”“父母的眼睛注视着你,请不要在最该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等警句耐人寻味,这些隐形的教育也在时刻激发着学生的斗志,为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导向。

(二)建设创新思维训练的学习工坊

1.语文实验教室。

学生借助网络和电子学习产品,结合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如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时,从爱家乡、爱学校、爱自己设计学习方案。探究乡村由来、民俗民风等,感悟淳朴乡情,增强学生的家乡认同感。

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语文学习尤其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因此,在语文活动中要强调以“思”为主,思考:“是什么”,让学生在认识与表达中充实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丰富感官体验;“为什么”,养成善问、好问的习惯;“怎么办”,让学生在拟订方案、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思维转化为行动,提升对学习的热情。与之匹配的评价集中于思维的两个属性:一是独特性,“我”的和“你”的不同,教学不是为了统一结果,而是百花齐放,是智慧共享;二是灵活性,一个问题有多重解决路径和多个解决方案,教师从权威转变为导辅,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交流中,学生与学生在思维碰撞、认知共振、情感共鸣中实现共同成长,形成语文思维品质。

2.表演剧场。

学生将语文课本中《孔乙己》《孙权劝学》《皇帝的新装》等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公演。例如,以《背影》为蓝本改编剧本,学生根据课文编制剧本,小组遴选优秀剧本,班级选出优胜者。学生自愿参与和推荐相结合,产生导演、演员等,非演员制作道具。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将散文改编成剧本,同时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调整台词内容、观察表演细节,形成最终的表演方案,并完整地呈现出来。语文创新思维在此得以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得以彰显。

3.微电影创作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电影常识,并利用常见的视频制作软件,将语文课本中《散步》(莫怀戚)、《咏雪》等课文设计成剧本,用相机等电子设备拍成小视频,配上音乐或文字,制作成微电影进行展播,通过影片放映的效果感受导演和演员的思维过程。同时,定期择优将这些作品在表演剧场播放,展示训练思维成果。

(三)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校本课程

第一,编写《阅读思维训练指导》,从同一作者不同的作品着手,从一篇向多篇作品扩展,从选文向整部著作扩展,从单篇向同类题材作品扩展。首先,学生独立阅读,其次小组内汇报阅读成果,最后班级内展示阅读情况。如展示读报成果时,除了能够简要介绍相关消息和重大事件,更要了解时事政治,使思想紧贴时代脉搏,同时了解新闻的其他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提前进行一些翔实的调查,然后总结阅读方法,培养学生作口头报告的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学习《写作思维训练指导》,包括日常训练、有效修改、作文升格、细节描写、融情入理、平中见奇、层次分明、表意明确。指导学生了解掌握写作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规律,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学会使用综合思維的能力。

第三,开展增强学生体验的活动。“口语训练活动”主要是听与说的训练。古人云“言为心声”,通过成立相关社团,如辩论社团、演讲社团等,开展演讲比赛、主题研讨等系列活动,训练学生登台表演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验,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第四,“语文实验活动”是指设置一些以语文研究专题为主要内容,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设备条件、资料资源等,让学生围绕专题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将“语文实验互动”与校园网站上的 “思维训练平台”相结合,尝试探索一种崭新的语文学习方式,并将其发展成为引领学校语文教学发展的新模式。

第五,“创作体验活动”通过设计社团系列活动,增加学生创作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思维训练成果,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如文学社开展“乡愁”主题的征文比赛,通过写家乡的故事、人物、亲情等,体现家乡认同;舞蹈队举行“听乡音、舞乡愁”的艺术活动展播,改编落子舞、扇子舞等,体现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改编《桃花源记》等文章,在改编过程中添加鲜明的现代家乡元素,歌颂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人民的幸福生活,感受新时代的风貌,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三、些许变化

(一)教学变革,找到“做中学”的支撑点

语文课堂从“室内”走向“室外”,语文学习“随地发生”。公园里四季变化之美的呈现、报告厅中课本剧的展示、大屏播放的学生微电影制作都成了语文课堂学习成果的一部分;语文课从“45分钟”走向语文学习“随时发生”。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认真聆听、上学途中看到的草木荣枯、课间瞥见办公室教师的伏案之姿,都会成为他们习作的素材;学生自觉探究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现象,将课堂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活动建立联系,通过探究生活中的语文感受生活化语文的魅力。

(二)找到主动学习的兴趣点

学生依靠具有人文特色的校园环境和学习工坊,充分利用真实的学习情境,发挥在场学习优势,提升实践能力。学生眼前有情境,心里有想法,在课堂上言之有物,能说出有智、有趣的话语。

(三)师生阶段成果较为丰硕

近期睢宁县中小学童谣创作评选活动中,黄奕可的《我爱你大白》、张瑞的《文明伴我行》等3名学生获得一等奖;王紫茉的《端午节》等7名学生获得二等奖。笔者在睢宁县中小学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在睢宁县读书征文评选活动中获优秀辅导奖。一年多来,学生获得县级及以上奖项14个,共150余人获得表彰,增强了自信,学会了学习与合作。

四、结语

在实践探究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教育目光短视化、教育思想功利化、故步自封等新的问题,但任何尝试都具有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基于初中语文课程建设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过程还需要不断完善,借鉴成功经验继续实践下去,正视过程中遇到的实质性问题并加以改进,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本文系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基于初中语文课程建设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课题编号:徐教研KT14099)研究成果之一。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思维语文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