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阔利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科技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物理教学的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较高科学素质、较强创新意识,对未来科技发展有大胆设想的人才。这也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任务。
新课标的实施为物理教学指明了方向。新课标更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发挥学科特点,关注科技前沿,注重学科渗透、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努力培养有较高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神州十六号飞船飞向太空,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顺利到达“天宫”,接过了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的接力棒,继续完成接下来的任务,这正是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展现。而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依赖的是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的人才。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教师将肩负这一使命,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提升。
一、重基础知识传承,更要注重前沿科技的引领与渗透,培养良好科学观
在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人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应试、升学,很多教学已经渐渐变成纯粹的知识灌输。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注重对考点、难点的分析,往往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信息的传递》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两章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当下社会的信息和能源问题,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前沿知识,但由于中考并不考查这些内容,导致大部分教师不重视对这部分的教学。
这一章的教学如能开展一些关于信息或能源方面的实践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让学生去探索信息的发展之路或能源的利用与生活的关系等,让学生了解信息对生活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生产和生活的重大意义。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定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学校是育人的摇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关注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面对困难时,成为学生共赴战场的兄弟。在活动中,教师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要开阔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并努力实现自己的设想,锻炼其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开展实践活动,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对新奇事物产生的想了解其究竟的一种心理倾向。强烈的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是人获得新知的根本动力。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并善于引导。三位航天英雄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了两堂“天宫课堂”,演示了多个物理实验。在直播中,学生看到这些物理实验及物理现象都很兴奋。其实,在日常物理课上,也会有一些有意思的物理实验。教师把实验器材拿到教室时,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学生们围过来,一探究竟。此时,如果被教师呵斥:“都坐好了,看什么看,弄坏了怎么办?”这样,学生们会压抑心中的好奇,坐回原处。教师的话如同一盆冷水,将学生好奇的火焰浇灭。如果教师能在课间引导学生们先观察一下实验器材,让他们猜猜器材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那么学生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兴奋起来,创新思维也会被激发,对知识的探索充满热情。教师不妨让他们试一试,即使出错,也不要紧,这更会提醒他们上课认真听讲。
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让知识得以升华,这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蒸发”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探究过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后,一起讨论生活中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去影响蒸发。其中一位学生谈到了晾晒果干,由于晾晒果干是有时节要求的,这就需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更多更快地晾晒,而空间小、晾晒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晾晒的产量。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组织有意向的学生组成活动小组,以如何更好地加快蒸发为驱动性问题,开始探究之路。为了增大表面积,学生们采用金属网作为晾晒盘。这样,既增大了表面积,又增强了稳固性。为了增加晾晒空间,学生们还采用了多层的结构。为了加快表面的空气流速,學生们发挥创造力,给中轴加装了电机。为了增强对电机转速的控制,为电机增加了芯片,采用遥控进行控制。为了解决供电问题,加装了太阳能电池板。为了驱赶鸟虫,在传动轴的顶端加装了驱鸟器。最终,经过学生们的反复实验,成功制作了“360度旋转太阳能多层晾晒盘”。在获得来自家长、教师和同学们赞扬的同时,学生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科学的魅力。学生能够利用物理知识,大胆去创新、发明、创造,并服务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巧妙地解决各种问题,这正是物理教学的终极目标。
三、突破经验束缚,企及新高度
经验是人们经过实践验证并经过总结而得到的结论。如果万事皆从头重新开始摸索,是一种资源浪费。但也不能照搬使用,要不断地进行发展、创新。经验好比坚实的地基,不可或缺,而上面的建筑则要凭借建造者的智慧。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每个新的发现,都需要前人的经验和成果,但却又是前人不曾企及的。在演示一些物理实验时,每完成一个实验,都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还有哪些不足,需要进行哪些改进。教师要提醒学生,现有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要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例如:在连接实验电路时,学生总是非常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了实验进程和学生实验的愉悦感。课后,问学生对实验有哪些改进建议时,一名学生说道:“如果让导线与接柱自己连上就好了!”我接着问:“怎样才能让它们自己连上?”学生们都陷入沉思。突然,一名学生面带兴奋地说道:“可不可以用磁铁?”在称赞这个方法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积极尝试。
课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寻找合适的材料。从网上购买了外径1cm、孔径4cm的环形强磁铁,对电路元件的接线柱进行改装。再选取合适的导线,并在导线的两端插入小铁钉。制作完成时,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实验,并获得成功。原本需要3—5分钟才能连接完成的电路,现在不到半分钟就能完成。学生们将其命名为“磁吸附电学实验盒”。在教具评选活动中,这个装置荣获区级一等奖。
四、依托科技创新大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迈向科创未来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升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依托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感受创新无处不在,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发明家。借助大赛燃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为以后的创新注入活力。
例如:学生张佳钰在生活中发现小件衣物在平时查找时非常不方便,于是对普通衣架进行改进,进而发明了“多用衣架”,将小衣物立体挂放,方便查找,她的发明最终获得天津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学生李彦萱在学习了电磁感应后,发明了“自动感应无线充电停车位”,解决了电动汽车充电难的问题,此项创新发明获得天津市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参与大赛让学生放飞梦想,拓展创新思维,丰富创新形式。好的发明、好的创意、好的科学幻想,都可以在大赛中进行展示。通过大赛,学生们的创新作品获得认可,他们也因此获得了成就感。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扬,从而促使他们在生活中更乐于创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不可以墨守成规。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影响到未来科技进步的发展。而教师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工程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努力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开展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在学生心中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在知识的滋润下,创新的种子会快快发芽,早日开出科技花儿,结出创新果儿。
(吴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