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建设应用好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构建具有首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推进首都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于2022年全面投入应用,涵盖13个业务子系统、93个功能模块,支撑10个方面、82个执法场景应用;平台设计覆盖全部执法职权的265种检查单的全面应用,一线执法人员依托“执法城管通”累计开展执法检查1100余万次,平台建设应用初见成效,进一步推进城管综合执法工作数字化转型升级,为首都环境秩序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支撑。
着眼首都城市治理全局,着力基层治理创新,统筹推进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闻风而动、接诉即办”综合执法改革,并將平台建设作为首都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数字化支撑,全面推进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智慧城管深化发展。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三项工程、19个建设任务,重点打造“一库、一图、一网、一端”。
“一库”:通过一库汇聚融合多源数据,不断夯实智慧执法基础。一是整合历史执法数据、热线举报数据、专项执法工作数据、物联感知数据及社会共享数据,并通过平台共享相关市级部门管理、许可相关数据,内联外通辅助精细化执法。二是基于执法数据、共享数据和社会数据,构建全要素智慧城市治理数据模型,形成19大类94小类城市治理基础单元数据,从而构建平台的基础数据底座。三是推进“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的工作模式,支撑执法人员通过巡查检查实时校对、更新辖区城市治理基础单元数据,形成8大类20小类执法专项台账,支撑分类分级执法、挂销账管理、双随机执法等工作。四是梳理平台数据标准,开发平台数据共享对接标准数据接口,并落实110余类执法数据资源上链,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数据资源的融通共享。五是依托基础数据支撑分类分级执法工作,根据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执法信息,对执法检查对象进行了分类分级,积极推进执法工作向基于风险和信用的监管转型。
“一图”:通过一图指挥调度一体化建设,积极落实“到人、到点、到事”。一是以全市“一张图”为基础,叠加人、车、探头等13个方面的执法资源,逐步实现可视、可管、可控,为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提供实时准确的支撑。二是围绕核心业务,初步形成综合分析、日常指挥、执法检查、执法办案、执法队员、相对人等专题一张图,更加深入地感知综合执法工作。三是以重大活动、重要时期环境秩序保障为切入点,基于历史数据梳理出重点区域的10余类、4000余个监控点位与违法形态匹配,并进行分组自动轮巡,提升非现场监管的效率和精准性。四是数据上图支撑管理决策,对“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巡查检查、执法办案等470万条历史数据进行了清洗并上图标注,初步形成“三高”问题分析、检查对象分析、检查类型分析、交叉对比分析等数据分析,指导市区街三级开展精准执法和指挥调度,积极推动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城市治理模式。
“一网”:通过一网协同联动,强化联通共融培育综合执法新动能。一是全力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系统市区街三级执法联动,提升综合执法系统协同效能。二是通过平台开展联合执法并探索线上问题线索移送流程,提升执法部门间的协同效率。三是通过执法与管理部门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推进执法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治理,对接市信用监管平台推进联合惩戒,并利用监管单统筹推进重点疑难问题解决。四是研究与供电、供热、燃气等专业公服企业之间的联动需求,逐步推进执法与公共服务企业之间的协同。五是建立“我爱北京”市民城管通的维基协作政企共治互动应用试点,推进执法与企业、商户、市民协同共治,积极探索体验、试验、检验“三验”众创机制和构建城域开放众创空间,支撑社会各方参与城市众创共治。
“一端”:通过一端智慧执法再造执法流程,建成综合执法的“一卡通”“百宝箱”,为基层综合执法赋能增效提供支撑。一是依托平台建设全面升级执法城管通终端,新一代执法城管通实现了统一的用户管理、终端管理、权限管理,强化了统一登录、统一认证、统一安全管理。二是强化数据赋能一线,将91部法律法规、693项职权、784个案由、265种执法检查单等数据全部实行“嵌入式”管理,提供菜单式服务,支撑执法事项“掌上查”“指尖办”。三是集成电子支付、非接触签字、证照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当事人核录”智能识别、“地理位置”精准锁定、语音智能填报,“检查对象”基础台账、检查记录等信息智能推送,使执法工作各环节衔接更紧凑、流程更简单、操作更便捷。四是畅通12个任务处置渠道,利用AI技术智能识别重复问题进行合并派单,在掌端实现一次录入、全网使用、跨网共享,自动生成各类报表,提升执法效率,为基层减负赋能。五是通过数字化流程规范与再造,对案件办理控流程、控时限、控标准,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存证固证,实现事件处置全过程记录、全过程追溯。六是完善执法城管通与市民城管通的基层城市治理数字协作闭环,进一步探索专兼结合、政府与社会协同的综合巡查监察数字化体系,为基层城市治理创新赋能增效。
1.夯实了执法数据采集基础。以数据共享为基础,建立了8大类20小类执法专项台账,支撑执法数据“同步采集,规范录入,一次核录,全网应用,实时分析”。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全面应用执法检查单,并基于平台功能和重点执法工作启动“三类场所”、液化石油气非居民用户、施工工地三类专业执法台账的数据核对工作,结合执法检查、维基协作同步持续更新执法工作底数。
2.完善了专兼结合、政府与社会协同的“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数字化体系。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据、网格数据、公服企业数据、商户自检自查数据、社会舆情数据、市民需求数据的数字化对接设计,完善了问题数据来源,促进社会发现、管理巡查与执法巡查紧密关联,从而促进执法与前端管理部门、公服企业、社会公众协同治理城市。市区街三级正在结合执法业务需求逐步推进各项对接工作。
3.推动了数字化执法方式变革,探索从“粗放型管理”向“精准治理”的城市治理手段转变创新。平台把执法从“纸上”搬到“指尖”,初步实现法律法规自动匹配、案由分析自动获取、处罚措施自动推送等功能,方便执法应用。在“掌端”对执法办案“全过程监测”,形成流转、审批、记录、追溯的管理闭环,统一裁量标准,利用区块链存证固证,有助于规范执法行为、赋能减负增效。强化智能分析应用,精准识别高频执法事项;强化对分类分级和差异化执法的技术支撑,执法效率和精细化水平得到提升。
2022年年底,平台入选市级政务信息系统绩效评价典型应用清单,被评价为“基于大数据系统再造业务,充分体现了数据意识”的典型项目,并被评为智慧城市建设五星系统。下一步,平台将紧密围绕综合执法需要,坚持在实战中检验、在应用中完善,推动数据驱动的综合执法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持续提升首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责任编辑:张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