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文化宣传片字幕翻译的连贯重构

2023-12-21 06:36
长春大学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连贯图文字幕

许 敏

(重庆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一、文化宣传片字幕翻译的多模态性

模态(modality)是“社会形成、文化赋予的意义构建资源”[1],是交流的管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和音乐等符号系统。多模态则是指“通过整合、编排或编织多种不同模式的符号资源而形成的语篇”[2]。从人类感知通道的角度,多模态就是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人类生活在多模态的世界里,人们通常运用多模态来感知和相互交流。国内外学者对多模态现象的关注与研究由来已久,当代多模态研究以英国学者Kress和Van Leeuwen所著的《阅读图像》(ReadingImages)和《阅读图像:视觉设计的语法》(ReadingImages:TheGrammarofVisualDesigns)两本书为开山之作。Kress提出transduction一词,由词根trans-和-duction两部分构成,意思是跨越模态形式的生产、建构意义。翻译的过程可被视为一个跨模态的过程,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媒介、体裁、意义等都会发生一系列的转换[3]。在多模态文本的翻译中,需要对文本中的多种模态信息进行翻译、传递,既需要对语言文字模态进行翻译,还应该关注图片、声音、颜色等其他非语言模态的翻译、转化,以实现整体意义的阐释和建构。

在新媒体时代,用于信息传播与互联的各类文本充分运用了多模态的形式,从而达到更有效的传播交际效果。文化宣传片正是一种集语言、音频、图像于一体的多模态文本。对一部文化宣传片而言,其视频图像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字幕则是对视频图像的解说和扩展。两者相互协调,共同建构观众可以理解的意义。在一部文化宣传片中,字幕和视频图像并非各自独立,两者只有彼此呼应、互相衔接,其共同负载的意义才能为观众所理解。在翻译字幕时,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译者的工作并非仅仅针对语言材料,还包含用于信息传播、与信息传播相关的所有其他形式的符号”[4],译者要考虑的不仅是原文字幕语言呈现的信息,还要考虑这些语言出现的场景,考虑与字幕同时出现的视频图像传递的信息,以及视频图像和字幕所表达的信息之间的关联。简言之,文化宣传片字幕翻译绝不仅仅是对语言模态的翻译,更是对文化宣传片中语言和非语言模态所传递信息综合考量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翻译。文化宣传片字幕翻译的这种多模态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受到视频画面空间限制和画面切换导致的时间限制,在双语、图文及两种文化之间成功实现连接与转换,达到前后文连贯、图文连贯及文化连贯的文本交际效果。

二、文化宣传片字幕翻译中的连贯重构:问题与策略

连贯是语篇特质之一,因为“话语不是杂乱无章地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而总是以某一个话题的连贯性为规律合理地展开”[5]。朱永生认为,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指的是话语内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6]。而对于文化宣传片这样的由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共同构建语篇意义的多模态语篇,其连贯性不仅包括随图像切换导致不在同一空间的前后语句之间的联系,还包括字幕语言和屏幕图像之间的关联。因此,翻译文化宣传片字幕,不仅要考虑前后文语言的连贯,还要考虑图文的连贯。此外,由于语篇的连贯性取决于信息受众的认知和理解,而翻译又是一项跨文化的传播活动,因此,字幕翻译还需考虑目标受众需要借助原语文化知识实现的连贯,也就是文化连贯。

(一)前后文连贯策略

不同于静态的纸质语篇,宣传片中的字幕文字伴随图像出现,也随着画面切换消失,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很短;同时由于空间限制,一个完整的句子有可能被分割到多个画面,而观众的短时记忆又非常有限,相邻句段之间的直接关联便显得尤为重要。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抓住信息传递这一关键要素,借助信息的有序排列达到前后文的连贯。与纯文本翻译相比,视频中文字的信息排列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两三排的一段话,若是出现在纯文本中,读者视线可以随时前后移动,前后文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出现在读者视野中,只要前后文总体意义相关,语篇连贯性不会受太大影响。但在视频中,两三排的文字差不多会分割到好几个画面中,随着画面的切换,新的句子出现时,先前的句子就会消失。而前一画面的信息在观众大脑中停留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前后文连贯,就必然需要意义最接近的信息在一起,遵循“就近原则”[7]。一般情况下,原语字幕设计都会有这样的考虑,但由于英汉语言信息分布的差异,若翻译时不考虑这一问题,就会导致前后信息在目标观众看来不连贯。如在一部介绍杭州茶文化的文化宣传片中有一段字幕:

中文:因此龙井茶与虎跑水的搭配,被称为西湖双绝。今年的西湖双绝会,除了展示虎跑水与龙井茶的搭配,还融入了禅茶元素。

英文:So Dragon Well Tea with Tiger Spring is known as Two super things of The West Lake. The tea party this year added Zen tea except for exhibition of collocation of Tiger Spring with Dragon Well Tea.

这段字幕,前半部分介绍龙井茶与虎跑水的搭配,提到今年的西湖茶会将有所展示,但后半部分将话题转入禅茶元素的融入。随后的内容是对禅茶的介绍。从中文字幕来看,信息呈现是非常连贯的,但英语译文改变了原文的信息布局,将今年茶会“除了展示虎跑水与龙井茶的搭配”这则信息作为状语放到了句子末尾,整段话的信息变成了:龙井茶与虎跑水的搭配被称为西湖双绝——今年的西湖双绝会融入的禅茶元素——会展示龙井茶与虎跑水的搭配。“龙井茶与虎跑水的搭配”这一出现两次的信息,本应置于最邻近的位置,但被“融入禅茶元素”这一信息分割,且中间间隔了至少两幅画面,如此便显得不太连贯。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按“就近原则”调整译文信息呈现的顺序,实现前后文的连贯性。如下面修改的译文:

So Dragon Well Tea with Tiger Spring is known as two super things of The West Lake. In the tea party this year,except for exhibition oftheir collocation,we added Zen tea.

在修改后的译文中,除了保留原文语序,将“展示龙井茶与虎跑水的搭配”与“龙井茶与虎跑水的搭配成为西湖双绝”放置在一起,也用了their collocation指代重复出现的“龙井茶与虎跑水”,使译文显得更简洁。

有时中国人说话不太讲究逻辑,导致语言中充满了冗余,也就是语言表述的信息是上下文已经体现的。若译成英语,这些冗余表达完全可以省略。如图1所体现的视频片段。

图1 杭州河坊街

这段视频是对杭州河坊街的介绍,这里可以看到很多茶叶店铺,但第三个画面的字幕“和茶相关的茶肆茶楼”就是一处语言冗余表达,茶肆茶楼自然与茶相关,因此,这里的“和茶相关”便完全可以省略不译。可见,要在文化宣传片字幕翻译中兼顾双语共现的特点实现前后文连贯,译者应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即遵循“就近原则”而“并”,使译文简洁而“删”。

(二)图文连贯策略

文化宣传片是图文共屏的多模态文本,传递意义的并不只是语言。在文化宣传片中,语言甚至不是传递意义的主要方式,只是对视频图像的解释和补充,引导观众去理解图像。字幕需要依附于画面,其“优劣的标准已并不单纯从文章的谋篇布局、段落划分、遣词造句的好坏来定,最根本的是看其与画面的协调和配合关系。一句话,就是为‘观看’而写作,为‘感知’而解说”。若是字幕与画面不符,视频节目的整体表现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即使再好的画面也弥补不了“文不对画”的缺憾。因此,在进行字幕翻译时,除了传达原文字幕的意义,还需特别考虑译文呈现的信息和视频图像的一致。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成分排列上的差异,即使完全译出原文的意义,译文呈现的信息也有可能与视频图像不一致。一般说来,导致图文不一致的有三种情况。一是信息呈现顺序不当导致的图文不一致,如图2所示视频片段中的字幕:

图2 中国茶的分类

中英文字幕如下:中国茶根据制作方法和发酵程度的不同,分为六大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

Chinese tea falls into six categories,namely green tea,white tea,yellow tea,Oolong tea,black tea and dark tea based on different production methods and fermentation degree.

从该字幕每一部分匹配的画面来看,中文字幕和视频图像是一致的。第一个画面显示的是制茶方式,第二个画面也是制茶方式,但突显了茶叶,其字幕“分为六大类”和画面一致,后面两个画面则是不同类型的茶,特别是最后一个画面,分别对应字幕中的六种茶。但若只看英文字幕,会发现字幕和视频图像明显不对应,第一个画面的英文字幕没有提到图像表示的制作工艺,而第四个画面是六大茶类,字幕却是制作工艺和发酵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图文一致,需要调整信息呈现的顺序,如下面修改后的译文:

Based on different production methods,and fermentation degreeChinese tea falls into six categories,namely green tea,white tea,yellow tea,Oolong tea,black tea and dark tea.

导致图文不一致的第二种情况是信息分割问题,如图3所示的视频片段:

图3 中国茶的革新

第二个画面的英文字幕Chinese tea continued to show self-innovation and realized clean中的has realized clean显示的明显是第三个画面的内容。而While inheriting traditional technologies,Chinese tea continued to show self-innovation所产生的意象并不具体,可与任何图像匹配。可见,图文不一致现象一般出现在语言传达的意象比较具体的情况下,而语言传达的意象越具体,对图文统一连贯性的要求就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图像不能改动,在翻译文字时往往便需要灵活处理,适当地进行意译。

第三种情况是字幕和视频图像完全无关,如图4所示文化宣传片的结尾:

图4 蓬勃发展的中国茶

第一个画面的“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是汉文中常用的表决心的口号式语言,英国是海洋文化国家,这样的翻译较为贴切。但西方读者读到Riding the wind and waves,it is high time that we set sail自然会产生出海场景的联想,而这里的画面却是茶山,明显和读者的想象不一致。加上英语国家很少喊口号,为了避免图文不一致,这句的字幕最好直接省去不译。

图文共屏的多模态特征决定了文化宣传片字幕翻译需要遵循图文连贯策略,信息呈现顺序、信息分割不当或图文完全无关都可能出现宣传片的图文不一致的现象,因此,译者应当通过“调整信息顺序”、“适当意译”或“删减口号式语言”的方式进行翻译。

(三)文化连贯策略

语篇的连贯性是字幕翻译成功的关键。而要实现语篇连贯,不能仅仅依靠语言文字,因为语言文字不是语篇的全部。存在于作者与读者认知结构中的不同语言单位所链接的各种语言外知识也很重要,作者与读者的共知语境也是语篇连贯的关键。也就是说,在理解语篇时,读者的各种语言外知识会决定篇章是否具有连贯性。而语篇中借助文化知识实现的连贯可称作文化连贯。文化宣传片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元素对原语受众而言容易接受和理解,却会给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目标语受众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一般而言,视频文本有生动直观的视觉图像会降低读者理解的难度。然而,有时字幕的信息和视频图像显示的意象并无直接联系,而字幕体现的又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信息,如果目标语受众不了解这种文化信息的背景知识,便会影响译文文化连贯性的实现。如图5所示视频片段。

图5 李叔同在虎跑出家

在这个片段中,原文字幕提到“李叔同在虎跑出家”这一文化信息。这条信息被译为Because Mr. Li became a monk in the Tiger Spring会令西方读者很费解。对国内来讲,李叔同是一个知名人士,但对西方人来说未必如此,加之英文用的是“Mr. Li”,就更让西方人茫然无知了。如果读者对李叔同没有认知,也就无法明白这里的因果关系,字幕就成了无效字幕。而这条信息又和前后的解说都有密切联系,不能简单删除,在无法改变视频的情况下,就需要添加简单的文内注释:“Li Shutong,a celebrated musician and art educator in China.”当然,除了文内注释,也可以超链接的形式添加关于李叔同的详细介绍,以填补意义上的空缺,实现文化之间的连贯性。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宣传片的繁荣,作为一种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多模态文本,文化宣传片视频画面与字幕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因此,其字幕翻译不可避免地带有多模态属性,呈现出不同于纯语言模态文本翻译的特点。如何在双语、图文及两种文化之间成功实现连接与转换,成为此类多模态文本翻译的核心问题。从语篇连贯性角度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找到有效的翻译方法。本文通过对相关译例的诠释与分析总结出了前后文连贯、图文连贯及文化连贯的翻译策略:认为译者应遵循“就近原则”而“并”,使译文简洁而“删”;为使译文达到前后文连贯的要求,通过“调整信息顺序”、“适当意译”或“删减口号式语言”等方法,实现译文的图文一致;通过增加文内注释的方式,增补必要的原文化信息,实现文化宣传片翻译的文化连贯。当然,多模态视角下的字幕翻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其中所涉及的图文关系更是值得深入挖掘和探讨,这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连贯图文字幕
Word和Excel联手字幕添加更高效
画与理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图文配
图文配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