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托卡列娃小说中的女性爱情观

2023-12-20 13:13杨峥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21期
关键词:爱情观女性形象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俄罗斯女性文学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开始蓬勃发展,维·托卡列娃便是俄罗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善于以小见大,通过描写女性琐碎的家庭生活反映现实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倡导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爱情是维· 托卡列娃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女性千万年来的永恒追求,作家筆下的女主人公们徘徊在道德与爱情之间,她们大多数向往难得的爱情,却无法违背内心的道德底线,这种两难的处境往往迫使她们作出牺牲。维·托卡列娃的作品常常描写了不幸的婚姻,她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奈,在哀叹其命运的同时,也思考这种不幸婚姻的根源在哪,呼吁女性不再隐忍。本文以维·托卡列娃的三部作品为例,探究其笔下女性的爱情观。

[关键词] 维·托卡列娃  女性形象  爱情观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3)21-0066-05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她们开始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斗争,争取自己的选举权、就业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虽然抗争有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女性在社会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在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女性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女性开始审视造成自己面临不平等处境的根源,将目光转移到“父权社会”与两性文化上,她们开始更多地追求性别平等,与此同时,也涌现出大批女性主义文学作品。20世纪80年代,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女性主义经历了第三次发展浪潮,这一时期女性主义的发展开始趋向多元化,性别对立不再是女性主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女性主义研究开始关注女性自身价值。总的来说,女性主义思潮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不断涌现出新的内容,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也不会止步。

受女性主义的影响,女性文学开始成为俄罗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俄罗斯也出现了很多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如俄罗斯女性文学的“三套马车”——乌利茨卡娅、彼得鲁舍夫斯卡娅、 托尔斯泰娅。作为俄罗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维·托卡列娃与其他女性作家一样,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观察、描摹作品中的人物,尝试洞悉女性的内心世界,关注女性在社会生活中遭遇的难题与困扰。这些女性作家的写作风格极具后现代特点,如创作主题上解构苏联模式的崇高追求,揭示俄罗斯社会现实,关注“小人物”及其生存状态;叙述手段上通过重组主流文学及其正面批评的材料以消解现实主义诗学,叙述策略“激进变革”,带有明显的“试验性、先锋性——改变既有的文学体制和存在方式,在消解传统问题概念过程中改变文学传统意义”,运用错位叙述“制造无可诠释的空间,在事实上颠覆按传统阅读方式从注释与原本之间寻找‘真理和‘思想的做法”,“弱化作者叙述功能,凸现虚拟事实的描述意义”[1]。作品中的语言机智、随意,并带有较强的揶揄和调侃风格。在个人写作风格上,与其他女性作家客观审视的后现代写作风格相反,维·托卡列娃的创作风格延续了传统路线,作品以描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主题,充满了浪漫主义与理想色彩。在维·托卡列娃的小说中,读者常常可以通过女性角色感受到爱情的温暖与浪漫,走进女主人公丰富的情感世界。

一、维·托卡列娃作品中的爱情

从古至今,爱情常常是小说创作的主题,人的精神世界需要情感的慰藉,同样,情感也占据了女性的大部分生活。维·托卡列娃在访谈和作品中不止一次提到爱情存在的意义,在小说《爱情与旅游》之中,她借主人公之口强调了爱情的重要性:“生活要是没有了爱情,那它就是一种病态,要是不及时治疗,那么心灵也会跟着死亡。”托卡列娃的小说虽然处处充满着爱,但女主人公往往要历经挫折才会拥有美好的爱情。在维·托卡列娃的小说中,“对美好爱情的憧憬、爱情的缺失、爱情与道德的角逐”[2]构成其作品的主要内容。

1.细水长流的爱情

在小说《粉玫瑰》中,托卡列娃向我们展示了一生都在追求轰轰烈烈爱情的女主人公莉列克,在知天命之年,才发现自己渴望的爱情一直都在身边。小说由莉列克在生日当天退休之时收到的一束粉玫瑰展开,用倒叙的手法描述了莉列克前半生的情感经历。女主人公猜测玫瑰出自何人之手,从年轻时的初恋对象热尼亚、到婚后遇到的挚爱马克西姆,再到年轻的装修工,甚至想到了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已逝作家契诃夫,却唯独没有考虑到玫瑰有可能来自自己的丈夫廖尼亚。在莉列克心中,她与丈夫的感情确实有过浪漫的时光,但很快就被两人不同的生活圈消磨掉了,变得同任何一段看似稳固的婚姻一样枯燥无味。莉列克是名护士,她心地善良,对待病人非常热心;而廖尼亚是个务实的人,律师的身份让他见证了人性的卑鄙与丑陋,他一生贯彻的原则就是“为自己而活”[3]。家庭将两人捆绑在一起,两人在最初也曾有过如胶似漆的时候,“甚至连睡觉都要握着彼此的手”[3],但这份激情很快就被莉列克的征服欲冲淡了,她总想得到她还没得到的东西,但东西“已经在她手里了,就不好玩了”[3]。莉列克渴望在感情中心跳澎湃的感觉,与此同时,廖尼亚没有发觉妻子的变化,他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上班下班,处理工作,长年累月地帮助离婚夫妻进行财产争夺让廖尼亚的心变得麻木。他想与妻子保持稳固的婚姻关系,却不愿花费时间与精力去维持两人的感情。

正因了解自己丈夫枯燥无味的性格,莉列克开始陷入对送花之人的猜测之中,她猜想了所有与自己有过暧昧关系的对象并一一打电话求证,最后甚至怀疑自己被坏人盯上,着急地给丈夫打电话,才被告知玫瑰花出自丈夫之手。维·托卡列娃让莉列克感知到,自己所寻求的爱就在身边,因为一束粉玫瑰,莉列克重新爱上了自己的丈夫,她发现丈夫送来的粉玫瑰异常美丽,散发出迷人的光芒,这种平淡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惊喜让莉列克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婚姻。在小说的最后,莉列克找回了与廖尼亚最初恋爱时的浪漫与激情,她重新化作一个温柔如水的女性,醉酒的丈夫在她心里也变得可爱起来。

莉列克是万千普通女性的一个缩影,她们也许一生都在追求着爱情的新鲜感,渴望充满激情的爱情,最后却发现真正的爱情是相濡以沫,润物细无声。爱情中的激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作了陪伴在身边的安全感,莉列克发觉自己有可能被坏人盯上时,没有先打电话报警,而是第一时间打给了自己的丈夫。维·托卡列娃用温柔的笔调从女性视角阐释了细水长流的温暖爱情,带领读者去发现身边最容易被忽视的感情。

2. 克制的爱情

维·托卡列娃的作品带有一种“轻微、细腻的幽默”[4],这使得主人公在面对不幸的遭遇时,既显得有些荒唐可笑,又令人哀叹同情。在小说《我一生都在等你》中,维·托卡列娃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阿尔塔莫诺娃一生都在等待着基列耶夫的故事。女主人公阿尔塔莫诺娃在年轻时爱上了一个有家室的男同学基列耶夫,他的才华不被同学认可,可在阿尔塔莫诺娃心中他却是才华横溢的。阿尔塔莫诺娃压抑着对基列耶夫强烈的情感,作为挚友陪伴在他身边。说不出口的情愫化作日复一日的陪伴,双方都把彼此当成知己。阿尔塔莫诺娃温柔善良,单纯且卑微地爱着基列耶夫,强烈的道德感让她不敢向基列耶夫表达自己的情感。彼时的基列耶夫虽然为了爱情娶了年长自己十岁的女人,但生活的贫穷早已磨灭他对妻子的热情,年少的一时冲动无法换来甜蜜的生活。基列耶夫感受到阿尔塔莫诺娃对自己的情感,但由于家庭的羁绊亦无法给她回应。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两人都在爱情与道德的边缘挣扎着。直到基列耶夫醉酒的一次冲动后,阿尔塔莫诺娃发现自己怀孕了。强烈的道德感始终压迫着阿尔塔莫诺娃,让她无法对基列耶夫如实相告。这时候的阿尔塔莫诺娃是自卑且小心翼翼的,她怕破坏两人微妙的平衡关系,也怕影响所愛之人的婚姻,她压抑着自己的爱情,默默承受了一切。此时的基列耶夫在两人的关系中作为掌控者,他明白阿尔塔莫诺娃对自己的感情,无法推拒也无法回应,却默默享受着阿尔塔莫诺娃对自己的柔情,寻找在婚姻中无法得到的自尊。

失去了孩子的阿尔塔莫诺娃起初常常会感到空虚,但渐渐发展起来的事业填补了她内心的空白,她认为有了自己的事业,就不需要丈夫,在与日思夜想的基列耶夫再会时,她心有余悸地发觉曾经的她差点儿因为这个人而毁了自己的一生。阿尔塔莫诺娃很快醒悟,是她自己的犹豫毁了两个人的生活。但维·托卡列娃还是选择给了两个人一个美好的开放式结局——基列耶夫也在一直等待着阿尔塔莫诺娃,因两人的犹豫而压抑着的爱情,终于修成正果。

阿尔塔莫诺娃作为经历过迷惘苦痛的女性,却没有放弃热爱生活,反而追逐事业,在困境中体现出“与柔弱相反的强大的觉醒力量”[2],在悲剧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阿尔塔莫诺娃是维·托卡列娃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的代表之一——即使遭遇了不幸,也依然满怀信心期待着爱情,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忘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同时,在小说中,维·托卡列娃将女主人公的心理刻画地细致入微,阿尔塔莫诺娃面对心爱之人时既崇拜,觉得他是最有才华的男子,又小心翼翼,害怕自己袒露心声后两人“不能像从前那样一起在学校食堂排队,一起吃小灌肠,一起喝咖啡”。阿尔塔莫诺娃的爱情炽热又卑微,她要求的仅仅是作为朋友陪伴在基列耶夫身边,这种克制的爱情也是当代万千女性的缩影。

3.超越生命的爱情

如果《粉玫瑰》中,托卡列娃给了女主人公一个完美的结局,那么在《幸福的结局》中,女主人公就不得不在道德和情感之间做出抉择,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成全爱情。在小说中,女性角色常常会面临爱情与道德的挣扎,女主人公也往往因此面临悲惨的结局,例如在《幸福的结局》中,“我”深受道德与感情的折磨,长期面临婚姻的不幸与良心的不安,最终选择结束生命来成全自己的情感。故事帷幕在女主人公死后徐徐拉开,维·托卡列娃运用其惯用的写作手法,即“神秘的现实”[2],抹除了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死去的主人公以“我”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家人与周围环境。在“我”死后,“我”看到了儿子因提前得到“我”的嘱托而表现出的坚强勇敢,看到了亲人的伤心悲痛,看到了好友的深切同情,唯独丈夫对“我”的死亡表现得冷漠麻木,甚至在内心深处觉得“这只是我耍的把戏而已”[5]。丈夫的置身事外更反映了这段婚姻的悲哀,也让读者理解了为什么女主人公要去寻求婚姻之外的爱情,她需要的是一个心灵上的安慰,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爱情是她与麻木冷漠的丈夫长期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违背了世俗伦理的爱情始终折磨着女主人公,使她良心不安,但如果没有了这份爱情,她便无法在与丈夫的婚姻中苟延残喘,于是主人公只能通过服下安眠药来成全自己的爱情,将自己从两难的境遇中解放出来。

傍晚女主人公的母亲从外地赶来时,怒斥其丈夫,表示宁愿把女儿的东西撕烂也不留给他,母亲认为在女儿的死亡问题上“他是有责任的,最好死的是他”[5]。母亲的激烈反应更加说明了“我”生前婚姻的不幸,渴望得到丈夫的关心却永远被冷漠,同样作为女性,母亲更能理解在这段婚姻中“我”的难处,而丈夫在被母亲斥责一番后仍不醒悟,依然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视机看比赛,仿佛一台没有感情的冰冷机器。丈夫的行为让读者理解女主人公看不到出路的绝望,让我们站在女性视角上理解她们在不幸婚姻中的无奈。维·托卡列娃重视女性的内心世界,渴望通过作品为女性寻找出路,让读者探究女主人公不幸的根源,关心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

虽然这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生前遭遇了婚姻的不幸,但在她死后,维·托卡列娃还是给了她一个幸福的结局,她在死后得到了上帝的宽恕,并被上帝带往心爱男子的身边与他通话。小说以女主人公与男子隔着电话彼此沉默为结尾,“我们可以这样沉默好久,但我们并不感到乏味”[5]。爱情的力量成为女主人公的精神支柱,维·托卡列娃让读者明白,在生活饱受折磨的情况下,爱情是女性永恒的追求。

二、爱情中的女性

1.道德重于爱情

渴望追逐爱情却又无法逃避伦理道德始终是维·托卡列娃笔下的女性角色面临的一道难题,不管是《粉玫瑰》《我一生都在等你》,还是《幸福的结局》,女主人公们的爱情无不备受煎熬,她们在婚姻中是不幸的,是被忽略的一方,无法得到丈夫的关心爱护,只能把爱情寄希望于他人。她们内心备受煎熬,一边承受着良心的谴责,一边又不愿放弃难得的温暖。在这三篇小说中,女主人公在面临无法逃避的选择时,都放弃了爱情,坚持了内心的道德。在《粉玫瑰》中,女主人公莉列克婚后遇到了生命中的挚爱马克西姆,面对丈夫的枯燥乏味,莉列克把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马克西姆身上。即使已年过三十,莉列克依然觉得自己的热情同年轻姑娘般“像火一样燃烧”[3],甚至当马克西姆生病时,莉列克还装作护士来他家里探望他。而就是这次病中探望,使莉列克决心离开马克西姆,因为她发现了马克西姆的妻子济娜是如此善良、单纯、无私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即使是深爱着马克西姆的莉列克,在直面他的妻子后,也不愿再破坏他的家庭。作为女人,莉列克同济娜一样明白丈夫无法回应自己时的痛苦,她不愿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另一个女人的痛苦之上。同样,在《我一生都在等你》中,女主人公阿尔塔莫诺娃因为不愿破坏基列耶夫的家庭,一直把自己的爱恋深藏在心中,即使不小心怀了他的孩子,也毅然决定打掉。因为内心强烈的道德感,阿尔塔莫诺娃在几十年的生活中独自守着这个秘密,即使她知道自己再也无法有自己的孩子,即使在婚姻中因无法怀孕而受到婆婆与丈夫的冷落,阿尔塔莫诺娃也选择瞒着基列耶夫曾经发生的一切。为了维护道德观,她默默忍受了一切。在维· 托卡列娃笔下,陷入爱情中的女性常常是不幸的,但她们又非常强大,因为爱情成为她们的精神力量,可以让她们为之付出一切,包括生命。

维·托卡列娃笔下陷入爱情与道德挣扎中的女性,往往放弃了来之不易的爱情来维护内心的道德感,女性在婚姻中往往渴望激情与呵护,面对道德与爱情的两难抉择,她们仍然能够选择前者,这是难得的品质。对女性的同情,是促使她们做出这个选择的重要原因,同样身为女性,她们懂得被丈夫忽视的痛苦,因此不愿看着这种痛苦殃及另一名无辜的女性,女性的细腻、善良在维·托卡列娃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2.爱情中觉醒的自我意识

维·托卡列娃笔下的女主人公大多相貌平平、身份普通,是社会中最平凡的一类人,但她们并不自怨自艾,而是努力生活,追求幸福。陷入爱情的女性也并不盲目,她们在困境中觉醒,开始尝试主宰自己的命运。“在传统的父权制度社会的蹂躏下”[6],女性开始认识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我一生都在等你》中,阿爾塔莫诺娃经历了两段不幸的婚姻,第一段婚姻平平淡淡,“没有爱的愉悦,分手也没有忧伤”[4],而在第二段婚姻中,因为无法生育,她遭受婆婆的冷眼对待。面对困境,阿尔塔莫诺娃始终没有放弃自己,两段失败的婚姻让她清醒,于是她全心全意扑在了事业上。阿尔塔莫诺娃的事业取得成功,甚至被授予“功勋工作者”称号,她不再需要出色的丈夫,“事业可以供她吃,供她穿,让她享受,让她旅行,让她结识朋友,给她社会地位”[4]。苦涩的爱情没有摧毁阿尔塔莫诺娃,而是成就了她,维· 托卡列娃用一个个女主人公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女性,让她们开始寻找自我的价值,而不是仅仅依附于男人。

在《幸福的结局》中,女主人公通过主宰自己命运获得了幸福的结局。主人公陷入两难找不到出路,在理解自己与情人的关系后,她不愿再回到冷冰冰的家庭,过着凄惨的生活。自杀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也是她抗争命运、摆脱不幸生活的一种方式,所幸她的遭遇得到了上帝的同情,最后女主人公得以与爱人进行长久的通话。维·托卡列娃笔下的女主人公们虽然一直渴望爱情,但并没有变得盲目,相反她们在逐爱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清醒,不断地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她们用积极的眼光审视生活中遇到的苦难并在苦难中成长。维·托卡列娃在用这样的方式“激发传统女性独立思想的觉醒,在精神上给予女性改变命运的支持与鼓励”[1]。

三、结语

维·托卡列娃用温柔的笔调将一个个普通女性对爱情的向往娓娓道来,她们渴望爱情,得到的却是对家庭不管不顾的丈夫和备受冷落的婚姻。维·托卡列娃让读者明白,爱情不总是美好的,它也会带给人折磨和痛苦,但追逐爱情的过程却让女性变得强大,帮助她们成长。她们渴望爱情,却并不迷失自我,作为女性,她们外表柔弱但内心坚强,她们彼此同情,共同抗争命运。维·托卡列娃的作品给了我们鼓舞,也让我们开始思索女性在爱情中屡遭挫折的根源,帮助我们去改变女性在社会中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马晓华.论俄罗斯后现代女性作家写作风格特色[J].作家,2012(2).

[2] 元园.维·托卡列娃女性主义小说中的主题与形象[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

[3] 范惺惺.关于维·托卡列娃小说《粉玫瑰》的翻译报告[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4] 孙超,高伟.于幽默中寻找自我——托卡列娃小说艺术风格探析[J].学术交流,2011(2).

[5] 维·托卡列娃.幸福的结局[J].俄罗斯文艺,1999(3).

[6] 张坤,国月.精神生态视角下维·托卡列娃女性形象[J].理论观察,2020(7).(特约编辑 孙丽娜)

作者简介:杨峥,安徽大学外语学院,研究方向为俄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爱情观女性形象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玫瑰与面包并存的爱情:《傲慢与偏见》爱情观的分析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