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研究

2023-12-20 00:00曾青生柯政彦张海峰
教育与职业(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曾青生 柯政彦 张海峰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依托各自优势专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中文+职业技能”成为培养来华留学生的主流模式,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输出成为增强职教话语权的基本途径,评估认证成为衡量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还存在专业开发国际化率偏低、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设滞后、留学生管理机制合理性欠佳、留学生教育保障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对策:加强区域国别调研、开发“三匹配”专业集群、聚集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立趋同化管理机制、打造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国际教育资源;趋同化管理机制

[作者简介]曾青生(1965- ),男,江西赣州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教授;柯政彦(1985- ),男,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张海峰(1956- ),男,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江西  九江  33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优质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ZD090,项目主持人:曾青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23-0048-06

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要逐步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并宣布每年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该文件发布之后,尤其是“双高计划”将“提升国际化水平”列入“十大”建设任务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大力开展留学生招收培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其中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笔者试图在分析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留学生招收培养的特征、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现状分析

随着“双高计划”的实施,“国际化发展”逐渐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开展留学生招收培养,有些省份还创造性地推出“留学生招收”专项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前来学习,留学生数量与国别数量同步增长。

1.招收留学生数量稳步增长。在教育部2022年5月24日召开的第三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时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介绍,“目前,400余所高职院校和国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全日制来华留学生规模达到1.7万人”。其中经济发达地区招收的留学生比较多,如广东省有21所高职院校126个专业共接收来华留学生2833人,比2021年增加了2202人,增长了3.48倍。浙江省高职院校2022年接收国(境)外留学生专业数达到62个,接收国(境)外留学生人数567人。其中,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文+跨境电商”培训帮助温州企业培养海外营销人才,实现海外本土一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中塞旅游学院围绕“中文+中式烹饪”职业教育特色开展人才培养,共招收103名学生。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走深走实”,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积极效仿普通本科高校建设海外分校,协助中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鲁班工坊”项目的带动下,高职院校遵循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律,持续扩大技术技能教育国际供给。江苏、山东两省还推出了“留学江苏”“留学齐鲁”等专项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我国高职院校学习。

2.留学生大多来自沿线国家。从国籍来划分,我国高职院校招收的留学生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据教育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184号(教育类012号)提案答复的函》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44所高等学校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举办28个境外办学机构、47个项目,涵盖2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高职院校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招收留学生约4.8万人,其中多数来自东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从2017年开始,江苏省高职院校约90%的留学生都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例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2021—2022学年吸引了孟加拉国、印尼、老挝3个国家的142名留学生来华留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招收留学生98人,大部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老挝、孟加拉、印尼、泰国、塔吉克斯坦、乍得、南非等。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3.依托优势特色专业招收留学生。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高职院校大多以本校优势特色专业为依托,与境外同类院校开展分段联合培养留学生项目,以跨境项目化合作办学模式招收培养留学生。例如,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从2015年起启动留学生招生工作,来自肯尼亚、喀麦隆、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孟加拉等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就读于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6个专业;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优势专业,借助学校承担的江苏省“优才计划”等项目开展留学生招收培养工作,面向东南亞、中亚地区已连续招收四届学历留学生,至今已有来自老挝、印度尼西亚、吉尔吉斯斯坦、埃塞俄比亚的学历留学生84名、短期留学生215名。

二、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特征表述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依托各自优势专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在人才培养、教育输出、质量保证等方面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

1.“中文+职业技能”成为培养来华留学生的主流模式。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以国际中文教育为基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介,以职业技能教育为特色,积极推进中文与职业技能有机结合。通过采用校校合作推荐学生、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以及“走出去”中资企业定期推荐当地学生的途径招收各类留学生,以“中文+专业+文化”的形式培养学生。

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走出国门融合发展”,探索出“中文+中式烹饪”“中文+旅游”“中文+跨境电商”等一系列“中文+职业技能”培养模式,促进了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基于地方产业优势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中文+职业技能”的特色项目,涉及高铁、经贸、旅游、航空等领域,为各国学员提供了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发展的机会。高职院校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指导和扎实的职业技能训练,提高了留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充分结合中山市沙溪镇“中国休闲服装生产基地”、中山南区“国家火炬中山南区电梯特色产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开发了“现代与传统服装设计的碰撞,感受时尚之美”“电梯安全与维护,让城市生活更美好”2个“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招收了30名老挝留学生。

2.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输出成为增强职教话语权的基本途径。随着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越发重视“话语权”建设在彰显中国职业教育特色、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声望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多的优质高职院校把话语权建设作为对外交流合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把标准化建设作为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的“牛鼻子”,把变革办学理念、重塑教学体系、再造管理流程,加强职教模式的理论化、系统化研究和各类标准输出作为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2022年,我国高职院校开发并被国(境)外机构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数和课程标准数持续增加,专业教学标准达1117个,课程标准达6438个,分别较上年增加26.8%和13%。这些以境外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普遍欢迎,在留学生培养中广泛运用。我国独创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模式,以及“鲁班工坊”所产生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成为国际品牌,这些都有效增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权。

3.评估认证成为衡量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在留学生培养中,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评估认证工作对于留学生培养质量的促进作用,通过第三方来评估认证教育教学质量。

在国家层面,在教育部的统一安排下,各接收留学生的高职院校均需实施“来华留学生质量认证”工程,即教育部委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牵头实施的来华留学生质量再认证工作专家组进校进行现场审查,通过现场听课、查阅学生培养档案和再认证自评支撑材料、学习生活设施考察、师生座谈、校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座谈等方式,对各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在省级层面,各地积极探索和开展本省留学生培育管理评估工作。例如,江苏省委托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会对高职院校招收留学生的办学条件、培养能力、保障机制等进行考察评估;云南省通过第三方评估和教育厅随机抽查等方式对17所招收留学生的高职院校在招生录取、培育目标、教学管理等方面是否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在院校层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织并完成了“全国来华留学高等教育质量认证(高职院校类)指标体系”研发,为后期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问题透视

虽然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和沿线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凸显出来。

1.专业开发国际化率偏低。专业开发与专业设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比后者更具有开创性和动态性。高职教育的“地方性”与“职业性”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开发“适销对路”的专业,而不能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按照既定的专业目录来设置专业。因此,高职院校留学生培养要在依托本校优势特色专业的同时,根据生源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开发“一带一路”建设所需专业。

然而从整体上看,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实践大多处于外力驱动下的“顺其自然”的状态之中,主动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开发专业的学校并不多见。这导致相关课程国际化发展的“专业载体”和“内生机制”相对缺乏,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的引入也往往流于形式,“淪落”为招生前的一种宣传。作为留学生招收培养的依托,专业开发国际化率偏低的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专业教学与国际标准的对接,而且从长远角度看,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2.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设滞后。这里的国际教育资源,包括“引进的”国外教育资源和“自建的”服务于国际教育的资源。国际教育资源是留学生培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该伴随着留学生培养的发展不断开发和积累。然而,目前无论是“引进的”还是“自建的”国际教育资源,都跟不上留学生培养的步伐。

从人力资源看,一方面是掌握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方式的高职院校教师不多;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国际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不足,外籍和港澳台教师在教师人数中占比很低,在国际教育组织、学术性协会任职的、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师更少。从学习资源看,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通用性的国际化课程资源不足。从国际化品牌资源看,截至2022年4月,天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20个“鲁班工坊”,但相比于本科院校在海外建立的“孔子学院”不仅数量相差甚远,而且建设规模也相对较小。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设滞后,制约着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影响着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3.留学生管理机制合理性欠佳。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留学生管理大都采取“归口管理”模式,即设置专门部门集中管理留学生,一般由留学生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负责实施管理。在留学生招收培养初期,来华留学生规模小、国别少,这种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有效性、经济性与合理性,但随着留学生招收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源国别的相应增多,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归口管理”模式往往由于专职管理人员配置不足,难以履行相应管理职责,导致留学生群体游离在相关预警体系之外,很难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及时帮助。此外,来华留学生很少与中国学生交流互动,这不利于拓宽留学生的交际面,增强留学生的归宿感。

4.留学生教育保障不足。留学生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的生命线。应该说,高职院校对“教育质量”是越来越重视的,并且将“评估认证”作为衡量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评估认证”是不足以保障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因为这个手段只能产生“导向性”或“促进性”作用,其本身并不具备质量保障体系的“保障性”功能。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高职院校留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从留学生招生录取、培养过程到毕业审核的制度体系并不完善,生源质量管理、教育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还不到位。个别高职院校甚至在留学生招收环节把关缺失,毕业环节降低标准,处于“来者不拒,去者放行”的放任状态。由此带来生源质量降低、學业成就预期降低、不同生源国留学生质量不均衡等各类问题。因此,如何确立“全程质量观”,从招生、培养到就业加强质量保障,是高职院校留学生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对策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通过加强区域国别调研、开发“三匹配”专业集群、聚集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立趋同化管理机制、打造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等方式予以解决。

1.加强区域国别调研。能否搞好区域国别调研,决定着高职院校留学生培养能否“走实走远”。原因很简单,高职教育的区域性特点决定了留学生培养不能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只有切实把握生源国发展现状,才能科学研判留学生培养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只有准确预测生源国发展趋势,才能为生源国未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因此,随着职业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必须把区域国别调研放在优先位置抓实抓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术水平,培养方案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调整。

为准确体现区域国别特色,高职院校应与生源国教育机构组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协商指导委员会,准确定位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细化教学计划、考核方式和毕业要求。为促使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施,我国教育部门应组织相关高职院校共同研究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确保高职院校真正培养出受生源国欢迎、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

2.开发“三匹配”专业集群。如上所述,优势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的依托,但并非所有的优势特色专业都能作为留学生招收培养的依托,能作为依托的专业必须与生源国的产业吻合。这里的“与产业匹配的专业群”,是指在规模、结构与水平三个方面与产业(群)相吻合的专业(群),可以称为“三匹配”专业集群。

为了切实实现“三匹配”,需做好三件事:一是对生源国产业规模进行调研,了解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解决专业规模与产业规模严重脱节的问题,杜绝“毕业即失业”现象;二是与生源国相关部门共同打造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结构带来的变化,解决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的问题,防止结构性失业发生;三是深化与国内头部企业合作,及时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教学内容,并引进头部企业高端人才,解决专业水平不足以支撑生源国产业经济的人才需求的问题,避免“用昨天的知识,育今天的人才,干明天的工作”。

总之,高职院校应积极行动起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专业,以此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学历教育的吸引力,提高留学生教育的质量。

3.聚集优质国际教育资源。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聚集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引进”与“开发”双管齐下。

一方面,通过畅通与相关国家政府部门、教育机构、著名高职院校以及国际教育组织的交流渠道,借鉴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方式,引进国际优秀师资和高端人才,引入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优质课程资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学历生培养上,高职院校应该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需要和人才需求,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对接重点项目,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打造留学示范基地开发国际教育资源。实践证明,打造留学示范基地是开发国际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2013年和2014年,教育部连续公布了3批共52所本科院校为留学示范基地院校,但遗憾的是没有高职院校入选。作为一种教育类型,高职教育也需要建设留学示范基地。通过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集中力量推进校本课程国际化改革和国际课程本土化改造,开发一批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通用性的国际化课程资源,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国际化品牌资源。

4.建立趋同化管理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从表面上看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从深层次来讲是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所以应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很显然,传统的“归口管理”与该理念是相悖的,因为它阻碍“共同发展”。这就需要跳出“归口管理”窠臼,实施趋同化管理。

早在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留学中国计划》就提出“积极推动来华留学人员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文件精神落在实处。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将留学生教育事业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聚集各种资源完善趋同化管理条件,并瞄准“共同发展”目标进行制度设计。趋同化管理应该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趋同”,在“精准施策”的基础上“发展”,不搞“一刀切”,不漠视“差别”,为各国留学生“共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此外,在来华留学生越来越多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打破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隔阂,尽量提供一体化的环境,并且创建一些能够吸引留学生参与的学生社团和举办一些活动,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往创造机会,使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语言和习俗,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

5.打造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留学生教育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全环节”管理。

首先,抓好預科教肓工作。高职院校留学生录取门槛较低,素质参差不齐,所以有必要针对那些不具备学科专业基础和中文语言能力的候选人进行预科教肓,改变因生源质量低而导致的培养进度难以把控的现象。其次,抓好培养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一方面,建立由政府、第三方机构、社会公众等参与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针对留学生教育的专业资源、教育条件和培养质量等进行评估;另一方面,成立专门的内部质量保障机构,实现留学生质量评价制度化。最后,完善留学生人才培养规格和考核标准并严格执行,避免“来者不拒,去者放行”的现象发生。

总之,在留学生教育事业进入全面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要把留学生教肓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切实贯彻《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肓质量规范(试行)》精神,实现留学生教育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汤晓军,李胜.职业教育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问题表征与优化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3(2):95-100.

[2]梅倩.进一步扩大开放背景下高职来华留学生精准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2):71-75.

[3]李富,王湘蓉.中国职业教育跨境输出:时空特征、面临问题及发展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22(22):45-51.

[4]吕景泉,赵文平.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的发展形态与提升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3(1):89-98.

[5]唐现文,吉文林.新时期高职教育国际化:形势、对策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2019(7):44-51.

[6]刘红霞.“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现状和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2(11):12-15.

[7]李云梅,王妍.职业教育“鲁班工坊”国际化发展的成效与展望[J].职教发展研究,2019(1):96-102.

[8]袁茜.“趋同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50-54.

[9]张海峰.论高职专业开发的目标、原则与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3(7):18-20.

[10]刘进.“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提升来华留学生招生质量——奖学金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20(1):29-39.

[11]教育部.关于印发《留学中国计划》的通知[EB/OL].(2010-09-21)[2023-01-12].http://www.moe.gov.cn/jyb-xwfb/moe-2082/s6236/s6811/201209/t20120903-141518.html.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