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利, 刘彦玲 ,饶小娟
糖尿病是危及人类健康一种常见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1-2]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为糖尿病常见类型之一,约占90%以上,主要由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isistence,IR)和(或)胰岛素分泌障碍所致[3-4]。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istal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DSPN)为T2DM常见并发症,具备起病慢、隐匿性强、不易逆转、症状逐步加剧等特征,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可能与氧化应激、高血糖、多元醇通路等有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6]。因此了解DSPN发生的影响因素对其早期防治意义重大。本研究选取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者384例,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DSPN的影响因素。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3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2例,女192例;年龄47~74(60.52±6.34)岁;病程2~8(5.19±1.13)年。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7]中关于T2DM的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4)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审批号:XZHX 20210104 0003)。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或者其他糖尿病;(2)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例如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3)可能诱发神经病变其他病;(4)伴精神或者认知障碍而无法沟通者。
1.3 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一般资料包括性别、病程、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实验室指标包括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总蛋白、白蛋白、尿酸、WBC、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PDW)、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压升高状况(收缩压≥120 mmHg或(和)舒张压≥80 mmHg)。研究对象入院后次日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Beckman Coulter Unicel Dxc 800型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G、TC、HDL-C、LDL-C、白蛋白、总蛋白、尿酸水平,Beckman Coulter LH 750型号血液分析仪检测PLT、WBC、Hct、MCV、PDW、MPV含量,BIO-RAD VARIANTII型号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Al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
1.4 观察指标 (1)DSPN发生率。DSPN参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8]中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尼龙丝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温度觉检查、振动觉检查等确诊。(2)T2DM患者发生DSPN的危险因素。
2.1 影响T2DM患者发生DSPN的单因素分析 384例T2DM患者中170例发生DSPN,发生率为44.27%(170/384)。2组间年龄、T2DM病程、BMI、血压升高、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性别、TC、HDL-C、LDL-C、TG、总蛋白、白蛋白、尿酸、PLT、WBC、Hct、MCV、PDW、MPV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T2DM患者发生DSPN的单因素分析
2.4 影响T2DM患者发生DSPN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DSPN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Logsi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年龄≥60岁、T2DM病程≥5年、BMI≥24 kg/m2、HbAlc>8.44%、血压升高、空腹血糖>11.05 mmol/L、餐后2h血糖>15.13 mmol/L为T2DM患者发生DSPN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Logistic回归方程如下:10.309+年龄×1.239+T2DM病程×1.242+体质量指数×1.325+HbAlc×1.308。
表2 赋值表
表3 影响T2DM患者发生DSPN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据WHO统计,到2025年DM患者可达到3亿[9-10]。长期高糖状态可引起神经细胞损伤,损害周围血管,引起周围神经细胞供给紊乱,致周围神经病变;高血糖状态也可间接致邻近血管堵塞,使营养不能通过周边血管传到附近神经细胞,引发周围神经病变[11-1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多同时产生神经系统与邻近血管受损[13]。DSPN为DM并发症,发生机制由多个因素共同引发,其中免疫因素、细胞因子异常等为重要诱因[14-15]。本研究选取384例T2DM患者,其中170例(44.27%)发生DSPN,高于邓波等[16]研究结果。分析原因可能与病例选取时间、样本量差异等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0岁、T2DM病程≥5年、BMI≥24 kg/m2、HbAlc>8.44%、血压升高、空腹血糖>11.05 mmol/L、餐后2 h血糖>15.13 mmol/L为T2DM患者发生DSPN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T2DM患者发生DSPN受多个因素干扰,联合分析上述因素可有效预测DSPN发生风险。(1)年龄:梁玲霞等[17]研究指出,年龄为DM者发生DSPN危险因素,>60岁老年DM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达70%。高龄者机体功能逐渐退化,多伴有并发症,提高神经功能障碍发生风险。(2)病程:王黎等[18]研究结果,病程越长,社区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几率越高。长期高血糖使血液处在高凝状况,致血流异常,极易导致微血管平滑肌增生与血管硬化等,引起周围神经病变。(3)HbAl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于晓濛等[19]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为T2DM者发生DSPN的危险因素。HbAlc为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监测HbAlc已变成DM管理的重要渠道。长时间高血糖状态使磷脂肌醇信号途径被激活,提高晚期的糖基化终末期产物,使血管硬化闭塞、细胞受损、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加快DM慢性并发症发生[20-21]。
笔者等结合自身经验与本研究结果所得影响因素制定了干预建议,具体为:(1)将具有较高风险T2DM患者重点管理,进行护理等级评定,配合医生制定早期干预措施;(2)按时用药和监测血糖,通过远程视频和管理手册进行餐饮宣教,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3)强化T2DM患者及家属的科普宣传,增加其对DSPN认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尽干预;(4)通过倾听音乐、家庭聚会等心理干预,协助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年龄≥60岁、T2DM病程≥5年、BMI≥24 kg/m2、HbAlc>8.44%、血压升高、空腹血糖>11.05 mmol/L、餐后2 h血糖>15.13 mmol/L为T2DM患者发生DSPN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对具有上述因素的T2DM患者早期干预,防范DSPN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