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体验的公共空间疗愈景观设计研究

2023-12-19 10:24李晓嫚
美与时代·上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

摘  要: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时时接触自然,特别是在疫情下的隔离生活,造成了“自然缺失”的局面。社会竞争、行业压力、学业内卷和人际关系等压力源加速了人们心理和其他健康问题的产生。本设计在尊重“九里云松”地块原有景观环境的基础上,挖掘历史文化,结合周边建筑空间并进行改造,试图构建一个人与人、人与场景、场景之间互动体验的公共空间及疗愈性景观,有效激活场地空间活力,以人的情感为中心,增加参与者的体验感受。将“互动体验”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对人们的精神体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动体验;公共空间;疗愈景观

2019年“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给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从疗愈景观设计视角出发,结合“互动体验”打造公共空间自然、健康、生态的疗愈景观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从互动体验视角出发,结合相关疗愈景观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将互动体验的策略融入到公共空间疗愈景观设计中,并以“九里云松”场地为例提出设计方案,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从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疗愈景观

对于疗愈景观空间,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学者Eckerling视疗愈景观空间为一种具有康复功能,给人以安全、舒适的空间。学者J.Westphal将疗愈景观空间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观察式,以通过与自然环境接触放松身心为主,例如冥想花园、疗养花园等;一种是主动参与式,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沟通中缓解压力,获取积极情感,例如体验花园、医疗花园等[1]。结合前人的观点,笔者认为疗愈景观应该是一个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帮助的自然元素,并且可以进行互动体验,帮助使用者减轻压力,舒缓心情,得到治愈的空间。

二、研究背景

(一)项目背景

2020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日”暨“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正式启动。本次项目来源于杭州“西湖·西溪”一体化的“双西绿道项目”,双西绿道项目作为“双西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贯穿西湖和西溪美景的重要路径。双西绿道路线全长约4.85km,通过山林区与社区内部道路,在老东岳社区道路连接西溪路,最后通过地铁站进入西溪天堂,完美实现西湖与西溪的结合。

本次项目总体的设计规划场地为“九里云松游客枢纽”,位于钱塘十景之一的“九里云松”处,为双西绿道项目的一处端点。设计场地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路18号,规划总面积约为39504㎡。此次设计规划将总场地划分为三块,分别为“霁月”“松间”“问溪”。笔者设计规划的场地(如图1)规划面积约为8800㎡,名为“松间”。设计场地规划用地性质为城市绿道,主要是进行市政段绿地园路及人行道的拓宽改造。

(二)设计场地现状分析

1.设计场地周边建筑分析

(1)设计场地周边多为民宿、酒店以及居民楼

远离城市商业区,居民的业余文化活动相对匮乏。文化娱乐设施和文化场所的缺乏,难以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

(2)超五星级酒店——九里云松度假酒店

九里云松度假酒店是由占地面积约8000㎡陈旧国营招待所改造的项目,建筑样式为现代中式。该项目从2010年3月签约,到2012年12月竣工,花费近三年时间[2]。外表简约轻巧,具有浓厚的中式茶意以及禅意气息。

2.设计场地周边植被分析

设计场地周围植物种类繁多,绿化覆盖率高,以香樟、桂花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为主。该区域有2542㎡的茶田,3棵12m左右的毛榉,场地内植被高度差较大,品种多、层次多,包括大乔、中乔、灌木、地被类等。

3.设计场地现状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设计场地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九里云松”景区旁;地形平坦,且植被覆盖率高;周边有丰富的住宿条件与资源,可为游人提供休憩服务;人文历史气息浓厚。

(2)劣势(Weaknesses)

场地内植被虽然丰富但缺少后期维护,部分植株生长杂乱无章;场地内无道路流线,缺乏可供人停留、欣赏、休憩的场地空间,灰空间过多;难以凸显“九里云松”的文化特色。

(3)机会(Opportunities)

位于双西绿道的一处端点,会有更多的客流;可充分挖掘“九里云松”文化设计出符合场地文化内涵的景观;通过对植物的修剪和保护,可以将茶文化引进到茶园中。

(4)威胁(Threats)

现场必须对道路的交通流线进行再设计;要将“九里云松”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景观设计,以吸引游客。

4.設计场地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保留原址的茶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景观设计

场地内存有大面积的茶田,如何基于场地的现状条件——自然资源、茶田肌理、建筑肌理等——进行互动体验式设计,最大程度地激发场地的茶园文化体验,同时合理规划场地空间,适树适种,是本次设计首要思考的问题。

(2)规划道路交通流线,合理设计景观节点

原来的场地没有规划好的道路,游客或居民在狭窄的茶园间隙中穿行,会影响游览时的观感。为了满足游客和居住者的需求,必须对场地的道路进行改造,并与景观节点相结合。

(3)结合“九里云松”文化,改造场地原有建筑

场地内原有建筑是较为陈旧的住宅楼,可结合“九里云松”文化,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以凸显出当地特色。

(4)激发场地活力,融入互动体验式景观

美国景观大师约翰·西蒙兹认为:“人们设计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设计的是一种体验,—种具有人性的、活生生的、重要的体验。”[3]原本的土地上只有大片的植物,没有足够的活动和休息的空间,很难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交流。可将互动体验式景观融入到现场,以激发现场的生机。

三、“松间”公共疗愈空间设计构思

(一)英国马吉疗养中心案例借鉴

1.英国马吉疗养中心总体概况

英国奥尔德姆市的马吉疗养中心由dRMM公司设计和建造。该中心旨在为患者提供实际、情感和社会服务,有时还具有绿洲、信使和灵感启发的作用。设计师将自然、阳光、地面和天空的景色都融入到了室内。一颗参天大树,坐落在一片参差不齐的院落之中,而整座建筑在庭院之上,让人分不清到底是在树屋里面,还是在外面[4]。

2.公共空间下的疗愈空间设计措施

注重内容而不是形式,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打造出一个高质量、比例合理、简洁的“惊喜盒子”(如图2)。

(1)对于建筑的处理

dRMM公司主要从事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并探讨其对人们的生活和感觉的影响。整体采用了重钢、轻钢、木质结构等,建筑结合工业木材和玻璃,外墙和顶棚都是裸露的,内部使用了自然材质。建筑外墙采用了一种经过热处理处理的波纹木制,营造出一种类似于舞台幕布的感觉[4]。

(2)对于空间的处理

私人隐私是业主所关心的问题之一。整个建筑有着开放式的庭院,从南边的花园一直延伸到了北方的地平线,头顶的天空都可以一览无余。荷兰画家佩特拉·布莱斯专门设计了一块落地围帘,营造出温馨的包围空间,并重塑光线、色彩、声学和隐私[4]。

(3)对于景观的处理

设计师在院子里栽种了一棵大树,天井是一片天然而又野性十足的风景,整个设计风格简单、大气,与周围的建筑浑然天成。病人可以在天井下面和大自然近距离交流,也可以透过玻璃窗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3.案例经验总结与可借鉴性分析

(1)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疗养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业主、设计团队和承建方从建筑、园林、家具等方面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彼此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整个设计达到了一种和谐的效果[4]。

(2)人文关怀的细节体现

不管是窗户上茂盛的阴影,椅子的高度、质地和颜色,甚至是郁金香的圆桌,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4]。马吉中心是一座健康的建筑,癌症让患者失去了安全感,而马吉疗养中心却给了他们关爱与谅解。

(3)整体设计凸显“共生”的概念

无论是植物与建筑,还是人与自然,抑或是人与人之间,都体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概念,充满希望、人性、尺度与温暖。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筑、景觀与人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可以将以上的经验运用于建筑与景观的设计中,凸显“九里云松”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和谐共生。将互动体验与设计相结合,也可有效地激发设计现场的活力。

(二)互动体验的公共空间疗愈景观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将互动体验融入到公共空间的疗愈景观设计之中,必须首先注重安全性。特别需要关注儿童与老人的活动范围,保证其所处场景的安全性,给予其安全感。避免一些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设备、易引发过敏或有毒植物等。

2.舒适性原则

疗愈景观中的设计应以人为本,要以人为中心,使用对象的需要和行为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因素[5]。因此,舒适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则,要确保人们在场地中能够舒缓身心,减轻压力。

3.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可以最有效地激活场地内的生机。从孩童开始,大多对有趣的事物充满着一种好奇心,例如儿童喜欢游戏,喜欢嬉戏玩耍。这也使儿童表现出超出成人的好奇心。因此,设计出一些充满趣味的设施会为疗愈景观增添活力。

4.功能多样性原则

由于设计场地公共空间是一处可供游人随意进入的场地,所以需要尽量满足人群多种的需求。疗愈景观中的功能分区设计要尽可能多样化,例如提供交往互动、安静休憩、亲近自然、禅意冥想、园艺活动等多方面的功能[6]。

5.使用者心理需求原则

不同的群体对场所的心理需要也是不同的。比如,孩童对快乐、玩耍以及游戏的期望更高;工作繁忙者更期望能有时间放松与休息;游人们更期望能有美丽的景观与特色的体验项目;年老者更期望能够养生,保持身体康健等。依照不同的群体,可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心理需求。

(三)互动体验的公共空间疗愈景观设计策略

1.精神层面的疗愈

笔者所设计的场地名为“松间”,是“九里云松”游客枢纽总规划场地的一部分。以“明月松间照”为意境,设计出一处仿佛步入画中的公共疗愈空间。并以“创意”“五感”“相遇”“疗愈共生”为主要构思概念(如图3)。大自然给人以舒适的环境来缓解压力,将此运用于场地设计中。人们可以在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中得到治愈,增强思维的主动性,增强抗压、心智等精神上的健康。

2.感官层面的疗愈

(1)通过视觉塑造整体风格与意境

视觉是一切感觉的主宰,而园林设计则是从认识视觉审美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对视觉感觉的依赖性远远大于其他一些感觉因素。人类接收到的信息大多是由眼睛捕捉,而人类的视觉感知则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信息,传递最直接的感觉[6]。因此,在设计场地时就要将场地特色充分融入其中,使人第一眼看过去就能感受到此处的别样风情,感受其中独有的意境。

(2)通过听觉营造舒适的氛围

在城市园林景观中,主要有两种类型:天然声和人造声。某些景观声响可以让人联想到某些特定的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景观认同[7]。植物在无外界干扰下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但在风和雨的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声响。通过“借风”,配合植物设计,可使场地营造出自然的舒适氛围。

(3)通过触觉获取丰富的心灵体验

触觉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满足,只有触碰到了,才会感受到真实。通过不同的材质和植物的配置,可以让人在触碰的时候体会到不同的表面纹理,从而得到丰富的精神体验。

(4)通过嗅觉和味觉创造有记忆的公共空间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嗅觉与味觉在景观设计中也是重要因子。基于味觉,章俊华教授曾说:“园林景观的味觉刺激感受是通过景观环境的体验行为和饮食活动相结合来实现的。”[8]有时候,人们在生活中闻到熟悉的气味,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某一个场景。这就启示设计师在设计场地时加入一些带有独特气息的元素,创建一个具有回忆的公共空间。

3.社会层面的疗愈

Ulrich认为,绿色植物、花卉、水等天然物质在人类的情绪和生理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9]。作为一处疗愈景观,该场地的核心理念就是营造一个舒适、休闲、陶冶、疗愈的一个公共绿色空间,让周边市民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得以放松、舒缓。同时作为双西绿道的起点和终点,人们不仅能在此感受有关西湖、西溪的文化,也能在四季中都能观赏到宜人的景色。

综上所述,通过对精神、感官、社会层面等展开研究与设计,让人们在此处暂丢烦恼,享受当下,试图为都市人们浮躁而忙碌的生活找到一片“绿洲”。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达到疗愈共生。

四、“松间”公共疗愈空间总体布局

(一)场地设计意象推演

结合“九里云松”文化,笔者在场地设计上加入“云”与“松”的元素。使场地在简洁的状态下,呈现出一种静谧与安详的感觉,让人们在都市纷乱中寻得一丝宁静。

1.建筑体块推演

由“云烟”和“青松”二种意象展开,主要从形态上推演建筑体块,通过穿插、变形,最终实现建筑体块的组合(如图4)。

2.场地元素提取

由“云彩”和“松针”两种意象展开,通过变形将两种元素运用到场地设计中,让人在场地中也能感受到漫步此处的意境(如图5)。

(二)功能分区与总体设计

围绕茶田与建筑,规划场地交通流线,并设计满足游人需求的景观节点(如图6)。从互动体验视角出发,让人们在此疗愈共生、慰藉紧张的心灵。本次设计将场地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文化体验区、松下休憩区、茶田游览区、景墙观赏区和植被观赏区(如图7)。

(三)互动体验的公共空间疗愈景观设计方法

1.人与人的互动体验

人是群居动物,在生活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泽伦斯基等人发现,在大自然的包围下,人类之间的合作也会变得更加紧密[10]。在公共空间的互动体验中,人是最基础的要素,人也是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人类的交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文字、语言、行为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场地设计中,通过茶田采摘、松下漫步、品茶交流、茶艺体验等方式可实现人们之间的互动体验。

2.人與场景的互动体验

英国学者凡德伯格在2005年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疗愈环境的四个基本要素:自然、阳光、新鲜空气、安静的环境,并认为这四大要素设计可以扩展到所有的建筑类型[12]。这为设计场地建筑改造以及景观设计提供了一条思路,可通过设计使人与自然、阳光、新鲜空气以及安静的环境产生“亲密对话”。

3.场景之间的互动体验

场景不只是一处独立的景色,除了与动态的人互动,场景与场景之间也可以产生互动。例如,设计场地中的几棵松树与松下的怪石,松的排列与石的组合二者再一次构成一幅画卷;太阳东升西落,自然风雨相交等也会与设计场地进行互动,形成独特的奇妙景观。

五、“松间”公共疗愈空间详细设计

(一)建筑主体构造与设计

通过云与松的意象推演,结合中国传统屋顶样式,设计出具有现代中式气息的建筑(如图8)。建筑主体颜色为纯净的白色,搭配周边的绿色植被,使人感受到轻盈与舒缓。建筑主体构造由沥青贴瓦、高承托钢架、白色混凝土、玻璃幕墙、木质楼梯等构成。

(二)总体效果图与场景设计

白色与绿色的碰撞,设计出凸显九里云松文化特色的场地(如图9)。人们可在松间体验馆中休憩交流、看书饮茶、体验茶艺和观赏独特的文创产品;也可在庭中漫步休闲,一览茶田风光;或走到九里松下,触摸此处的松树,感受自然的气息……

(三)主要景观节点设计分析

1.“九里松下”节点

在九里松下(如图10)中,笔者设计了九株黑松,并在松下搭配一些怪石,构成一处充满禅意和文化意境的冥想空间。纯白的建筑与墨绿色的松树交相辉映,游人可在草甸上静坐冥想,也可以用手抚摸,感受松与石的纹理。视触结合,东方的风韵与艺术的雅致,共同营造出空间清净、古朴典雅的气质美学。

2.“漫步云松”节点

充满趣味的云朵状的硬质铺装(如图11),一端连接着松间体验馆,一端连接着休憩长廊。白天呈现出玉石般温柔的白色,而在夜晚行人经过时,设置的触控装置将会呈现出温柔的黄色光线。铺装周围则是绿地、茶田和松柏类植物的组合。

3.“休憩长廊”节点

在休憩长廊处停留(如图12),向远方眺望,满眼是静谧的茶田。长廊上设有供行人休憩的长椅,廊柱上刻有描写“九里云松”的诗词,文字呈凸起状并设有对应的盲文,让人在闲暇之余也能静静地感受到“九里云松”的文化内涵。走进茶田,还可以零距离地进行采茶活动,触摸、闻嗅茶的芬芳。一芽一叶,新鲜的空气,娇嫩的茶叶,跳跃的指尖,构成了茶园里最美的一幅画。

六、结论与展望

随着全球都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将会不断增加,人口密度、都市污染、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都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在景观设计中引入“互动体验”中,对于心理体验和心理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结合更多城市空间,引入互动体验式景观,促进人们的健康生活。

本文以“九里云松”游客枢纽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文化,通过互动体验的视角打造一处游人与市民需要的公共疗愈空间。体验经济时代,提倡全民参与,互动体验,提高城市园林利用率,是发展互动体验的本意。交互性体验能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有效沟通[13]。都市中从不缺乏精心雕琢的园林,但要在城市空间中寻找静谧的疗愈景观,就很难了。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理念。基于互动体验的“九里云松”公共空间疗愈景观设计研究正是如此。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深入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将会更巧妙地疗愈共生下去。

参考文献:

[1]刘婷.精神压力疏解下的景观疗愈空间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8.

[2]张东,唐子颖.“中式”极简的道与术——杭州九里云松度假酒店的改造与重生[J].中国园林,2015(11):35-43.

[3]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谷德设计.英国玛姬疗养中心钢木结构建筑和PVC地板应用案例[EB/OL].[2022-05-15].https://mp.weixin.qq.com/s/kgZnG1bcPyHj7eBP_hprjQ.

[5]杨丹晨.中学校园疗愈庭园景观设计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6]张煜子.多感官体验式互动景观的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7]沈冉冉.城市公园景观中的感知体验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6.

[8]欧洲景观设计基金会.欧洲景观设计学——实地分析[M].香港:香港时代出版社,2008.

[9]ULRICH RS. Effects of Gardens on Health Outcomes:Theory and Research[M].New York:Wiley,1999.

[10]TIMOTHY B. Biophilic Cities:Integrating Nature into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M].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2010.

[11]周思羽.基于互動体验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12]BERG A E,DEN V. Health Impacts of Healing Environments:A Review of Evidence for Benefits of Nature,Daylight,Fresh Air,and Quiet in Healthcare Settings[M].London:Dutch Trans,2005.

[13]王育瑶,王文恩,王媛媛,等.互动体验式园林设计——康复景观案例分析[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22(1):46-52.

作者简介:李晓嫚,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
试析文化中心公共空间设计要点及措施
公共空间突发事故灾难逃生应急导识研究现状
高校教学楼空间多元化设计要素分析
让光在城市中跳舞
公共视觉传达系统在历史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购物中心公共空间分析
城市更生的公共空间:香港旧城华人历史街区的保护发展经验
关于汉画像石图形符号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摭谈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