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顾亮亮
摘 要:三(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美育理念对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及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西融合是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理念,手工实践是设计教育的重要手段,美育则以创造力培养为目标。重新认识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的重要作用,对于树立美术设计教育中的文化自信、正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两)江师范学堂;中西融合;手工实践;美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南京三(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与中国新美术教育制度形成通观”(D/2018/01/46)阶段性研究成果;2022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非遗数字化保护及传承实践基地”(220606021214754)阶段性研究成果;2022年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课题“非遗传承背景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探索”(GS2022YB17)阶段性研究成果;2022年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20220832012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江师范学堂(后改名为“两江师范学堂”)于1903年2月正式开办于江宁府署[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重要的教育机构,也是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江师范学堂的建立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引进西方教育和现代科技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它也是中国现代教育制度和思想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两江师范学堂的教育理念是“以华夏之教化,达西洋之实用”,旨在培育有用之才,弘扬礼乐文化,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相融合,为中国造就具有现代化素养的有识之士。两江学堂的创办得到了当时皇帝的嘉奖,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政治和文化支持,成为当时江南一带最为著名的学府之一。学堂的课程设置十分丰富,包括文学、经史、算学、地理、天文、音乐、书画等多个学科,学生在学堂内还可以学习各种技艺,如纺织、制茶、制盐、制药等[2]。其中1906年创建的图画手工选科融中西方美术教育、传统手工制造技术为一体,完善的课程设置为中国现代美术及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
一、以中西融合为手段的教学模式
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的西洋水彩绘画、中国传统绘画教学并行,确立了最早的中国美术学校教育中西融合、东西方美术绘画理论体系“对应不对立、双轨却同向”的互容、互补的美术设计教育模式,初步形成双轨学制发展基本格局的雏形,也是中国美术设计教育体制的初创节点。东、西双轨体制从两江师范学堂发展至今,致力于借鉴西方的美术教育理念和技术,同时也注重中国传统美术的传承和发掘,使得中国的美术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同时又不失中国的特色和独特性,证明了美术设计教育体制自身的不断完善,其多元性和科学性正是顺应时代的步伐和要求之举。
一百多年以来,中国近现代美术设计教育制度的框架没有质的改变,自两江师范学堂开办新学,双轨模式成为教学模式的普遍格局,并且随着时间进一步完善。东西方绘画艺术同时并置于美术设计教育教学之所以能够实现,第一在于东、西方双轨美术教学的造型艺术趋同性,虽然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绘画造型实践与理论体系,但艺术形象造型的目的一致;第二在于东、西方美术教学体系的独立性,不断发生的两个教学系统的矛盾和对立是长期存在的;第三在于进一步论证当下中国东、西方美术设计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需要的上升空间,西方美术理论研究在不断发展,中国传统美术理论的突破也必须紧跟时代、更新观念,认清理论对实践创新的意义。
20世纪初的两江师范学堂,其课程内容包括修身、国文、历史、地理、英文、日文、算学、物理、化学、博物、农学、法制、教育(主科)、图画(主科)、手工(主科)、音乐(副主科)、体操等。就美术学教育而言,课程设置逐步实现了西洋画教学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体系的双轨教育体制,当时被称为正写投象、均角投影、倾斜投影、远近投影的透视画法属于立体造像,素描(铅笔、木炭写生、擦笔石膏像及铅笔速写)、水彩画(临画、铅笔淡彩、静物写生、野外练习)、油画、图案画等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3]。西方绘画体系完成了对于自然世界客体的实证与逻辑分析,证实了空间的数字化存在的平面表达,即绘画透视学说,建筑师、画家运用焦点透视法则,可以在二维平面再现客观真实的视觉场景,即与人的视觉感官趋同的虚拟空间,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数字化推论、推理任何不同角度和距离,展示和还原任何场景以及美术设计师构想的空间结构。欧洲创立的美术造型理论体系,逻辑地、科学地论证客观时空,展示了自然世界无穷的奥秘和数字美、视觉美、韵律美,以及更多的美术学包含的实用性功能。
美术学的科学教育研究并不是单一的美感经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国粹——自成体系的中国传统水墨画,强调和专注于绘画与人的关系、人对于美的感受、人对视觉图像塑造何种符号,需要重视精神层面并放置于哲学的高度进行推敲。“六法论”即为中国古代美术品评绘画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所谓“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中国绘画理论体系框架需求,要追求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達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而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仅为其次。诸如“六法论”等中国绘画理论应在今天的美术教育中加以强化。
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已经将中国画教学纳入到现代教育的科学体系中,改变了中国传统绘画口传心授、经验式的教学模式,消除了门派之分,就美术传授的内容和方式而言,中国美术的传承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随着欧洲应用设计学等美术学科走向世界,设计理论和实践已经成为中国美术设计教育教学的主体内容和学科。与之对比,中国传统美术教学、传统工艺、民间匠人早已退出学院教学体系,不可否认的是,一百多年以来,东、西方各自体系的美术理论研究、艺术实践均有不同程度的充实和积累。
双轨发展的阶段性不平衡是客观的,但并非不可逆转。在近50年的设计教育教学中,以西方现代设计、尤其是包豪斯教育体系为蓝本的设计教育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必须强化对中国传统工艺理论的研究,重新审视传统工艺理论的结构性元素,引入理性、多元、科学的论证,维护和支持中国特有的经典文化,同时投入应有的硬件,重新激活保护工艺传统和实践出新的教学研究机制。
二、以手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内容
作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府,两江师范学堂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面、多元化的教育。两江师范学堂参考东京高等师范设立的图画手工选科,除了素描、水彩画等绘画课程外,还包括手工课程,如粘土细工(陶瓷)、木工、金工(金属工艺)、纸细工(纸艺)缝纫细工、竹工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4]。手工课程在本科阶段课时达到每周5学时、速成科阶段课时每周2、3学时[5]。作为学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手工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图画手工选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基础。除了传授相关技能和知识外,图画手工选科还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图画手工选科中的陶瓷、木工和金属工艺是重要的课程,在这些选科中,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各种不同的工艺技巧,包括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如何处理材料、如何进行设计等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手工技能和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美感,以此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为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手工制作课程能够锻炼个人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耐心,对个人能力的塑造具有积极的影响。两江师范学堂的手工实践课程设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能力,也为中国的工艺美术和手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中国早期的设计教育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和手工艺方面。在现代的手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教学方案的精心设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此外,教师还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手工制作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过程,完成一个作品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尝试和调整。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不断地克服困难,直至完成作品。
手工制作在设计教学中具有很大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创造力、发掘潜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对设计过程中细节的关注和掌握,提升学生的设计素养。通过手工制作更好地理解设计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手工制作还可以帮助学生发掘潜力,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完成物品的制作,这样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多地依赖机器和科技设备来完成任务,而手工制作能够让学生重新回归到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中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品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三、从临摹到创造的美育理念
中国传统习画常以临摹入手,从而求得规矩。初创时期的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也以临摹西方教学范本为主,占据大量课时,影响美术设计教育数十年。至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对绘画艺术教育规定:“具摹写之技能,兼以养其美感”,在临摹的基础上提出了美育的要求[6]。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临摹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师作品的构图、色彩和线条,提升他们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学生通过临摹,反复练习同一个构图、线条或色彩时,他们会逐渐掌握技巧,学习到如何使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氛围。临摹可以让学生练习细致观察,培养对画面细节的敏感度,进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临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当学生观察大师作品时,他们会了解到艺术家是如何构思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的。通过学习大师作品的构图、色彩和线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想法和表达方式,进而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艺术创造力的培养首先就需要建立艺术品鉴赏的能力,通过学习和欣赏,以临摹的方式拓宽视野和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启发自己的创造力。同时,鉴赏能力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特点,为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设计提供灵感和参考。
两江师范学堂的基础课程素描、水彩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了临摹。临摹是掌握绘画技巧的一种有效方式,以相同的技法追求获得画面最终效果的一致,同时也能够建立个人画面感的成熟度。但长期、过度的临摹,不论是技法方面的、还是画面风格的,对塑造个人的艺术创新是有害而无益的。因此,临摹在实际的教学安排中只能适当的引入,毕竟在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是以创造力的塑造为核心的。
美育是通过艺术和文化教育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美育理念的核心是将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相结合,以促进人们的综合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美育教育包括注重培养人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观察力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和环境的敏锐感知和理解能力,表现力则是指人们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能力,创新能力则是指人们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临摹为创造的美育理念旨在通过让学生在模仿传统艺术作品的基础上,逐渐掌握艺术技巧和语言,最终实现艺术创造和个性表达。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构图知识后,让他们模仿经典的艺术作品,从中学习和吸收艺术精髓。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技巧,还可以让他们了解艺术史和文化背景,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临摹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发掘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学生在模仿经典作品的同时,可以通过调整构图、色彩、线条等元素,加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保持传统美学基础的同时,发掘自己的创造潜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结论
美术设计教育的中国化过程经过一个世纪的实践,其中的冲突、包容、借鉴、模仿等,对当下美术设计学科如何传承中国文化具有借鉴意义。作为中国现代美术设计教育起点的两江师范学堂历经开创与探索的阶段,所创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美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斐然,姜丹书、吕凤子等学生在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美术设计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需要重新认识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树立美术设计教育中的文化自信、正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价值,尤其在设计教学中强化传统设计的精华。19世纪欧洲艺术西学东渐,亚洲国家、特别是沿海国家,包括中国开始了解、模仿和接纳西方科学文化,完成了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开创性转型,也可以认为这是把中国传统教育模式首次尝试与西方欧洲进行接轨。20世纪初的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以及中国各地纷纷出现的新式学堂,显示了中国有识之士的眼光,同时也是时代的发展要求。21世纪今日开放中国“一带一路”的方针大略实施,教育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世界离不开中国,反之中国对于世界的影响力需要强大的文化底蕴。当务之急是找到现行中国美术设计教育教学体制进一步科学完善和发展的制约瓶颈,同时也不能忽略教育在思想和制度方面的障碍。
参考文献:
[1]杨振亚.三江师范学堂创建史补遗[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160-162.
[2]苏迟.李瑞清与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J].美育学刊,2011(4):1.
[3]公丕普,谢建明.对“李瑞清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第一人”说的辨析——兼与陈振濂先生等人商榷[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4):146-149.
[4]尹文.从三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到中央大学艺术学系[J].艺术学界,2014(10):11-34.
[5]田菁.管窥晚清两江师范学堂设计教育的办学形式[J].艺术教育,2016(7):64-65.
[6]曹庆晖.蔡元培的美育蓝图及其对国立美术学校创办的推动[J].美术,2018(1):6-9,11.
作者简介:
周静,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設计史与理论研究。
顾亮亮,南京财经大学科研处实验师。研究方向:科研管理与产业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