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让德育植根于小学语文课堂

2023-12-19 13:02:59乔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立德道德德育

乔娜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讲授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并以德育为教学目标。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此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特性,教科书当中的文章蕴含着德育的内容,能够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依据。身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以立德树人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且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加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从而构成完善的品德培养方法。

关键词: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9.030

新课改提出,普通小学语文教学要进行德育,提高学生们的文化自信,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国家及民族的良好品质,这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以语文教科书的内容为基础,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性来开展德育,进而将立德树人理念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位置,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

1.有利于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

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重视人才的综合素养及道德品质。而在教育体系当中加入立德树人的理念,能夠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同样是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我国小学教育不仅要培养高学历的人才,而且还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除了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提升学生们的道德品质,以此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教学体系中,能够抵消应试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发挥德育作用,并且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在阅读一些文章内容时,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2.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

诚实守信是各行业长远发展的基本原则。但是一些人的道德品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也导致社会上出现许多不良行为。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就要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中,并从小学时期就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小学生正处于重要的成长时期,也是道德素养提高的关键期。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发展优势开展教学活动,积极发掘立德树人的教学优势,使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让学生们在德育的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有利于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生活化特点,并且易于学生理解,语文课堂上的许多教学内容都符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从幼儿时期,小学生就开始接触语文课程,并且受到来自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语文学科是基础的学科,在学习语文学科之后,学生才能够深入理解数学及英语学科的内容。语文学科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开展语文教学能够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学习语文内容时,教师要深入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含义,通过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形成独特的体会和感受。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授语文知识内容,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含义,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积极影响,使学生们的道德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从此角度而言,立德树人理念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具有紧密的联系。

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1.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待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一些教师的关注点较为局限,教师更看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而家长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和升学问题,以此作为评判学生的主要标准。在此种较为单一的教育理念下,学生的道德品质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还具有很大的空间,应试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消极的影响,教师应该及时改善自身教育观念,对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产生清晰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从而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之中,保障德育的正常开展。

2.教育各方缺乏配合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较多。这种家庭结构下,家长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家长的溺爱导致大多数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时常会出现不为他人考虑的情况,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学生普遍较为自私。教师需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相一致的教学观念,重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家长形成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能够改善在家庭教育中缺少必要约束的情况;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道德素养教育是提高学生品德的主要途径,家长的教育方式应该符合学校的教育理念,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小学语文课堂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策略

1.通过情感渗透德育

立德树人属于思想及情感方面的教学理念,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当中的内容,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在课堂中拓展语文知识,提升学生们的道德素养。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十分重视立德树人教学任务,并且要将其融入每个教学环节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们的道德情感,并以此作为基础提高教学效果。在此种情况下,传统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教学形势,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且进一步深化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深刻的感知和体会。在以情感教育为基础的前提下,小学生的思想得以转变,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也变得更加有效。

2.合理开展情境教学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时,教师要秉持基本教学原则,按照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并且尊重学生们在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上的差异,学生的这些差异主要受到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渗透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行为和基础,因材施教。特别是教师在面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程度有限,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使小学生能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好地渗透立德树人观念。

例如,在教学《大禹治水》时,教师需要重点对大禹的奉献精神和坚强品质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洪水肆虐的时代,感受到大禹的辛苦,教师通过展示洪水的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大禹为保护民众的房屋和田地不受洪水的破坏而付出的努力,并且着重说明,在当时工具落后的情况下,大禹需要付出怎样的心血。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使小学生们对治理洪水形成深刻的认知,并且感受到大禹顽强的精神,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3.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学生需要充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渗透立德树人理念,需要把实践教学作为重点内容,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设置小组探究任务,学生带着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展开探究学习,在宽松的氛围下完成对问题的探索。在此期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乐于助人的道德素养,教师还要在其中发现班级中每位学生的优势,发现每个学生身上所特有的闪光点,进而因材施教,展开教学。

例如,在教学雷锋的事迹时,可以使学生们对军队生活形成一定的认识,并且了解到军人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学生们思考怎样将助人为乐的品德在生活中发挥出来,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对这一问题的解答,通过小组内的沟通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使班级的凝聚力得以加强。学生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随时对弱势群体伸出援手,不仅能够为他人带去温暖,同时也能够使自身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4.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在开展现代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将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之中,充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语文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而多媒体这一媒介在融入语文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使德育内容有效渗透在语文课堂当中。

比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拓展阅读范围,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加多元化的阅读素材,增强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充分渗透德育内涵。然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普遍较浅,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收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们认识到,在生活中给予他人快乐,自身也会获得更大的快乐,并且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文章能够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5.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依托学语文教材,深入探索其中的德育内容,并且在课堂上采用合理的教学活动,将立德树人理念充分渗透到教学中,并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形成品德培养的良好氛围。语文学科在教材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德育优势,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内容具有一定的意义,教师可以在课前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使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德育氛围中提升道德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德育教学受到重视,这主要体现在语文教材的内容上,其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有利于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内涵。在小学语文课本当中,大部分内容涉及人物事迹,这使学生们充分受到鼓舞,并且加强对思想道德的认识,使学生们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父爱如舟》这篇课文中,学生们通过学习,会在脑海中回忆父母辛苦工作的身影。现在大部分的家长每日都需要出门工作,并且工作比较辛苦。大部分的家长在节假日依旧坚守在岗位上。一部分的学生家长在工地、工厂等场所中工作,平时十分辛苦。因此,孩子需要具备感恩的意识。一部分小学生认为父母不给自己买玩具和零食,是因为父母过于小气。然而,大部分的父母都舍不得给自己买东西,却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元素时,要将节俭、孝顺、奋斗等品质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报答父母。教师可以在语文课文当中渗透这类德育内容,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理解父母的辛苦,从而在后续的学习当中更加努力。

此外,高尚的道德素养内容在小学语文课文当中占比较高,比如,《黄继光》《穷人》等课文。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分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人物和事迹进行理解,将德育真正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比如在教学黄继光的事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们深入体会黄继光的舍己为人精神,即便自己牺牲也要换来战争的胜利,培养学生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开展德育相关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不仅需要依托于教材,还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将更加丰富的德育内容引入课堂当中,激发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文化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教材内容开展演讲、辩论、话剧等活动,以更丰富的方式达到德育的目的。

教师可以广泛收集课内和课外的德育素材开展演讲活动,例如,《我亲爱的祖国》《狼牙山五壮士》等。教师也可以在热门的电视剧或纪录片当中挖掘德育素材,并将其引入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先辈们的纪录片中收集教学素材,例如,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等优秀工作者对祖国有着强烈的热爱之情,并且将祖国的利益放在首位。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在不断发展,学生可以在学习这些优秀人物和事例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理想,并且深入思考如何报效祖国。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自身可以形成对德育的理解,不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并且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信念。

总之,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德育内容。

参考文獻:

[1] 耿婷婷《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研究》,《甘肃教育研究》2022年第8期。

[2] 赵作栋《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效策略》,《品位(经典)》2022年第15期。

[3] 杨洪鹏、赵志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立德树人”策略——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现代教育》2020年第11期。

[4] 吴楠楠《立德树人,成人成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华夏教师》2020年第2期。

[5] 吴翠玲《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年第9期。

[6] 张樱馨《立德树人对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高的要求》,《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立德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