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简单易学且具备极强实用性的教学辅助工具,将其灵活应用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写作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能力,让教学活动得以高效完成。本文在分析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基础上,着重对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 中学语文 写作教学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9.014
语文新《课标》着重强调,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学生的真实需求,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写作特长和写作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利用写作活动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清晰、系统地梳理文章脉络,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一、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对语文写作教学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在语言积累与建构中实现表达能力和语言整合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字应用能力,并以语文综合素养为前提,全面提升學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使其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在语文课程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帮助学生高效实现语言积累的目标,同时让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完成对语言的梳理和探究,践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进而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全面提升。
2.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是将人脑抽象思考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出来,并将各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全面展示,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不同能力的训练,如思维发散训练、水平联想训练以及垂直思考训练等,用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积累的素材灵活运用,以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方式的关键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让学生通过对书面语言的运用和总结,不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联想思维能力,而且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保证学生思维运转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3.完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
结合当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经验来看,形式各异的教学模式比较多,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学模式往往以“写作套路”的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来,并不过多关注对学生自主写作兴趣的培养,因此,学生对各种写作技巧不够熟悉,综合写作素养难以提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将素材积累、思维拓展等与写作相关的各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直观地发现写作练习的关键所在,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得到全面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思维导图实现素材积累
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大量的日常素材积累作为基础。丰富的写作素材,是保证学生作品语言生动丰富、感情饱满流畅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格外重视帮助学生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
首先是素材的开发。教师应针对写作要求,确定写作素材的开发途径,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进行教学。如写作关于家乡的主题时,家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很多具体的文化特点和生活习俗缺乏深入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果只是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皮毛进行写作,容易造成写作内容空泛、枯燥,作品缺乏灵气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素材开发,让学生深入了解与家乡相关的各种信息,以完善其写作内容。结合具体写作要求,思维导图的利用过程如图一所示:
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扩宽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途径,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在写作时保证内容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是素材的分类整理。在完成素材积累工作之后,教师要实现高效、合理地利用素材,就需要对素材进行分类整理,这一过程要结合素材的特点以及学生需要得到的相关信息来分析素材内容,并进行分类。以某个热点新闻的写作素材分类为例,该素材属于哪类热点事件的素材?其重点人物特点或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其体现的价值观念是什么?成为热点新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通过对素材内容的具体分析,能够解决学生言之无物以及文章结构混乱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利用思维导图明确文章立意
中学语文写作方面的要求相比于义务教育阶段而言要高,所以,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文章立意能力的培养。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对思维导图进行合理利用,是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立意的可行途径。
举例分析,在实际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方式让学生从去体会和思考生活,以提升其写作兴趣。如在确定写作主题“最难忘的事”之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并思考自己生活或者学习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如“做好事被表扬”“和父母去旅游”“比赛取得好成绩”等。在确定写作方向之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将相关信息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成事件主线,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人物、经过以及主张的观点进行确定,让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并结合灵感和思路选择合适的素材,从而完成创作活动。《文赋》中写到“方天机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天机”即为写作灵感,所谓文思泉涌,写作灵感是保证写作质量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文章立意,能够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方向,但是这也容易让学生失去写作方向,容易造成文章没有新意,所以,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文章写作方向的确定。
以写作主题“我爱我家”为例,这类题目是比较常见的,如果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很难创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但是利用思维导图,打开学生的思路,突破传统立意,能够帮助学生创作出更为新颖的文章。具体的运用方法如图二所示:
将这类主题升华为家国情怀以及环境保护等立意,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格局,更深化了文章内涵,具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3.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创作能力
对于写作能力而言,创作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文章的灵动性和新颖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活跃度的培养,让学生在想象中提升创作能力,从而创作出更为精彩独特的文章。另外,文字表述能力对于文章创作也有重要的作用,利用合理的文字对原有的组织框架进行填充,才能够保证文辞俱佳,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而且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在对思维导图加以运用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修饰词句,通过对本体的分析,利用思维导图抓住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对所叙述的事、物或者情绪进行修饰,如描写月亮、月光,平铺直叙的方式就是一轮明月,但是这种方式毫无文采可言,无法起到吸引读者的效果,利用思维导图,将与月亮、月光类似的事物相联系,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如图三所示:
其次,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拓展文字表述的角度,如正反对比、虚实结合以及古今中外联想等,通过运用这些不同的写作方法,不仅能够深化文章主题,也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如在描写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主题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古今中外相联系的方式,让学生联想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古诗,也可以联想到我国历代名人的励志故事。
4.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写作效率
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不能确定写作内容,对文章整体的框架梳理也不明确,从而导致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需要多次修改的问题,这种情况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写作效率,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可以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确定文章中心和主题,并根据主题进行整体框架结构的梳理,使文章框架更具整体性和逻辑性,并且利用思维导图来确定文章的重点部分,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写作难度,另一方面保证了学生的写作效率,进而明显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自信心。
具体的应用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首先是层次和段落的确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和文章篇幅确定段落布局,保证段落之間能够合理过渡,避免段落冗余,同时还能够优化文章结构。其次是文章线索的梳理,每一篇文章都需要以线索为轴,将所有内容进行串联,保证文章的整体性。文章中的线索可以分为“明线”和“暗线”,根据不同的内容,也可以将人、物或者时间作为线索,其主要作用是突出文章的主旨。最后是开头和结尾的润色,只有精彩的文章开头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兴趣,而充分提炼的结尾能够深化文章主题,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使文章整体增色。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思维导图作为写作的辅助工具,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写作效率,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逻辑混乱和同一内容重复表述的问题,学生的写作质量也能实现显著提升。
以2022年全国卷语文乙卷作文题为例,该题将我国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要求学生以“跨越,再跨越”为题写一篇文章,来体现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利用思维导图对此题进行分析,可以先确定写作主题:作为时代青年,见证国家的飞跃式进步,以此激励自己奋勇向前。然后进行“起承转合”的具体分析,从而有效节约写作时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明确写作主题思想,也能够快速地从材料中获取已知信息,整合自己积累的素材,实现高效写作,进而减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想压力。
5.利用思维导图拓宽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和解题思路具有同样的功能与效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明确写作方向和写作大体内容,而写作思路的完整性以及发散性则决定着所写文章的整体质量。在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中,仿写和扩写是最为常见的锻炼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的文笔,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丧失自己的独立观点,进而导致学生写作思维的发散性及创新性无法得到有效培养。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明显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保证学生文章创作的独特性。
以对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为例,学生在历经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而受社会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愈发明显,如果结合自己的独特经历和内心感受来写作,每一位学生的作品都应该是独特的。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以自我感受为中心,进行思维发散,在运用过程中结合个人特点和不同的情感元素,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个性化修饰,能够有效保证文章的独特性。在保证文章创新性的同时,再利用思维导图对文章的词句进行润色,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自然能够有效保证文章结构清晰、内容翔实、立意新颖,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得到有效拓展,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对景物进行描写时,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来表达情景交融的场景,如果学生对景物直接进行纪实性描写,很难将自己的情感与景物特点相结合,而通过思维导图的正确应用,学生能够将景物的个性特征、写作表现手法和个人内心感情三个方面进行结合,以情入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景物进行描写,实现情景交融的写作目标,从而保证文章的生动性和充实性。
总而言之,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明确要求,促使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做出重要改变。思维导图作为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教学工具,将其灵活且合理地运用于写作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理清思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并通过思维导图确定文章立意,掌握写作技巧。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并将其引入写作教学中,进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克东《思维导图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文成功之路》2022年第25期。
[2] 杨云芳《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年第4期。
[3] 李荷《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教学参考》202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