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两角一拐点”美学标准的提出及在精致下颌缘打造领域的临床应用

2023-12-19 17:16:19黎京雄
医学美学美容 2023年21期

【摘 要】医疗美容的属性与特征要求医生在进行医美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美学的加入和指导,目前大众审美对于下颌缘美观度的评价标准难以有效指导临床治疗,为了给精致下颌缘打造提供一个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美学标准,在充分考虑到下颌缘问题适应症的多样性与成因的复杂性基础上,引入轮廓美学与立体打造两个新理念,本文提出“三面两角一拐点”这一美学标准,借助这个标准,以期提升下颌缘的美观度,在精致下颌缘打造以及面部整体轮廓改善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积极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下颌缘;美学标准;“三面两角一拐点”;整体轮廓改善

中图分类号:R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3)21-0053-03

The Proposal of the Aesthetic Standard of "Three Sides, Two Corners, and One Inflection Point"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Exquisite Mandibular Margin Creation

LI Jing-xiong

(Shenzhen Xiangmi Lige Medical Beauty Clinic, Shenzhen 51800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The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beauty require doctors to add and guide aesthetics in the process of medical beauty treatment. At present, the public aesthetic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aesthetics of mandibular margin are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guide clinical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a more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and efficient aesthetic stand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xquisite mandibular margin, combined with the diversity of indications and complexity of causes of mandibular edge problems, based on contour aesthetics and three-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a new aesthetic standard of "three sides, two corners and one inflection point" is proposed. With the help of this standard, the aesthetics of mandibular edge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it has positive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mandibular edge construction and overall facial contour improvement.

【Key words】Mandibular margin; Aesthetic standard; "Three sides, two corners, one inflection point"; Overall contour improvement

面部美觀是人们获得自我评价及社会评价的重要依据,外表美观易使人获得自信,也更易获得他人好感及尊重。美容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的本质特征正是对美观度的关注,医疗美容行为服务的对象通常是非病理性患者,其诉求是改善自身容貌或者体态,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消费者本身[1]。在进行医疗美容治疗时,美学在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尤其是下颌缘打造这类“以美观度提升”为主的治疗时,功效性主要是通过美观度的提升加以体现,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将美学原理灵活运用到疾病治疗、手术规划、体像重塑中[2]。下颌缘部位作为中下面部的核心部位,目前国内对该领域的综合美学评估较少,针对下面部各个美学要素方面的研究并不少见,却鲜有研究探讨这些要素间的关联及综合影响[3]。而大众审美对于下颌缘美观度的评价标准难以有效指导临床治疗,医生在进行精致下颌缘打造的过程中,常常陷入顾此失彼、适得其反的窘境,行业亟需新的美学标准来指导临床治疗。本文提出“三面两角一拐点”这一美学标准,并分析其在精致下颌缘打造领域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下颌缘的定义及面部轮廓打造中的重要意义

下颌缘即下颌骨在面部和颈部交界的弧形边缘线条,是面部和脖颈的分界。由表到里包含皮肤、脂肪、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肌肉和骨骼等5个主要结构,下颌缘美观与这5个主要结构具有紧密联系[4]。相比于较为细节的五官而言,面部轮廓更能决定人的整体印象[5]。从面部结构来看,打造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中下面部,而下颌部位居于整个中下面部的核心位置,在面部整体轮廓打造中具有重要意义。

1.1 美学角度 面部轮廓是构成面部正、侧面影像形态及面型的主要因素,对人的整体美观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正面部美学来看,下颌缘是轮廓美学体系中外轮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颌缘正面线条的顺畅度、下颌缘皮肤的紧实度、下颌缘组织容量的平衡度等直接影响外轮廓的美观度。而侧面部美学在面部轮廓美学中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由于对形体的追求和社会因素等原因,女性对侧貌的评价要更加苛刻[7]。下颌缘侧面线条的顺畅度、下颌角拐点的高低、下颌角的角度等都会影响侧面部轮廓的美观度。下颌缘的末端下颏部对于侧面部美学的影响巨大,其中以鼻尖、下唇唇红与颏前点在一条直线上评价最高[8]。因此,从美学角度来看,下颌缘在面部轮廓打造中同样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1.2 心理和社会评估角度 清晰、美观的下颌缘能使脸部线条更加立体流畅,使面部整体轮廓更加灵动轻盈,给人一聪明、精致、干练、清爽的印象。而模糊的下颌缘则易使人产生一种笨拙拖沓的印象,若再叠加上比较严重的双下巴,则观感上会显得臃肿、油腻、肥胖和老态。

2 下颌缘打造的影响要素与重难点

面部的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和表浅肌肉腱膜系统、支持韧带与组织间隔5个层次的厚度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但其之间的相对关系是恒定的[9]。下颌缘衰老是骨骼、肌肉、韧带筋膜、脂肪与皮肤共同作用的结果。

2.1 骨性问题 人体骨骼在成年后,新骨的增生伴随着陈骨的吸收,使下颌骨不断向外向下延展。随着年龄增长,牙齿脱落后牙槽突缺失,下巴内缩,下颌角角度增大,因缺少骨骼支撑,皮肤和脂肪组织在重力作用下向下位移,导致在中下面部堆积。从侧面看,轮廓短且模糊,尤其是下颌缘位置,会失去清晰立体的轮廓感。

2.2 组织容量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皮下组织的支撑力减弱,面颊部及眶下脂肪胶原蛋白等加速流失,肌肉层变薄,皮下脂肪萎缩下垂,松弛、老化、凹陷,组织缺失,骨骼凸显,面部饱满度下降,皮肤及深层软组织大范围下移,堆积在中下面部,同时,随着面颈部老化现象的出现,其皮下脂肪组织也会出现增生,多以脂肪颗粒明显肥大为主[10],中下面部组织容积的进一步堆叠。造成明显的口角囊袋等症状,下颌缘也随之失去年轻时清晰流畅的线条感及紧致度。

2.3 肌肉问题 若咬肌过于肥厚,同样影响下颌缘的观感,同时,起至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向上至于下颌缘和口角的颈阔肌如果过于紧张,收缩时会产生让面部向下收缩的力量,导致下颌缘模糊。

2.4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和面部韧带问题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逐渐关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和面部韧带。SMAS是指颅顶和面颈部皮下组织深面的一层连续性肌肉腱膜结构。SMAS结构包括黏液、弹力纤维和细胞外基质,其胶原含量以每10年6%的速度递减[9],由此可引发一系列明显的面部老化特征,表现为明显的鼻唇沟、眉尾下垂、下眼睑延长、下颌缘松弛以及下颌脂肪堆积的产生[11,12]。韧带是坚韧且灵活的结缔组织短带,由许多单独的纤维组成,是一种致密的结缔组织,人体有大约900条韧带[13]。与下颌缘密切相关的韧带包括下颌支持韧带以及颈阔肌耳韧带,这两个韧带的松弛程度直接影响下颌缘皮肤的紧实度,容易造成皮下组织的下移并发生堆积,影响下颌缘美观度。在临床中,各种因素往往是综合发生的。因此,下颌缘打造的重难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解决适应证问题,如解决组织的松、垮、垂和容量的冗余或缺失,甚至肌肉及骨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治疗时需要从全局着手,过度强调局部改善,难以在临床中获得预期效果。二是解决美学问题,使疗效进一步显现,全面提升下颌缘乃至面部整体轮廓的美观度。下颌结构是不规则的三维立体结构,不能将下颌线的打造简单地放在一个平面中来进行,而应该放在一个立体中来打造,要综合考虑下颌的形体、空间、体量等多种要素,而支配这些要素的微观环节则是点、线、面这些基本的造型元素。因此,在进行精致下颌缘打造时,不仅要考虑侧面上下颌角拐点与下颌线之间的点线关系,下颌线与整体面部轮廓线之间的线线关系,而且要综合考虑立体中下颌线与颌面之间的线面关系以及侧面、颌面与颈面之间的面面关系。通过对点、线、面的位置、曲度、折叠度、松紧度的综合把控,来塑造下颌缘的线条、弧度、角度以及相应的立体感。

3 “三面两角一拐点”美学标准与临床应用

“三面两角一拐点”的三面即侧面、颌面以及颈面;两角即颌(颏)颈角与下颌角,其中颌(颏)颈角的理想度数为105°~120°,下颌角的理想度数为120°左右;拐点即下颌角的拐点。精致下颌缘打造,可以运用多种不同术式进行治疗,如手术、注射、光电、聚焦超声等,但无论采取何种术式,都应该遵循相同的美学标准。临床试以欧洲之星Fotona4D Pro 2.0联合注射的方式为例,结合美学理念,解讀在下颌缘打造过程中对“三面两角一拐点”美学标准的具体运用。在三面的打造中,重点关注侧面皮肤多层次“四维一体”,即实现深层筋膜紧致、中层脂肪纤维隔压实/溶脂、真皮紧致、韧带提升加强、颌面的溶脂,颌面皮下结缔组织的收紧以及颈面平整度的打造;在线条打造方面,引入轮廓美学,主要关注下颌线的清晰度与流畅度,通过组织容量的调整或组织紧实度的提升来改变轮廓的线条,其中,组织容量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加减的艺术,通过注射填充来做加法,通过光电溶脂来做减法;在角度打造方面,重点关注下颌角和颌/颏颈角,特别是对颌/颏颈角的打造,主要采用松紧的艺术,深紧浅松,以松促紧,适当保持颌面皮肤的松弛,形成深紧浅松的状态,便于在下颌缘部位形成一个符合美学标准的内折的颌颈角,这是下颌缘打造过程中对效果影响显著却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点;在此基础上,叠加光影美学,打造高光轮廓线,并借助视错觉原理,通过构造人工的视觉拐点,进一步优化下颌缘的美观度,从而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

4 总结

“三面两角一拐点”美学标准是为下颌缘打造设计的全新美学标准,为下颌缘打造提供了一个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标准,能够有效提升下颌缘的美观度,让疗效有的放矢,且不受治疗方式与治疗设备的限制,在下颌缘打造以及面部整体轮廓改善的临床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哈书菊,刘沫含.论医疗美容的法律风险及其规范管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8):109-112.

[2] 杜安通.基于美学几何数理建模的3D打印截骨导板在下颌截骨术中的应用及评估[D].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22.

[3] 杜荣旭.基于中国人群的下面部美学要素及审美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2018.

[4] 张寒,雷状,黄文.面颈部吸脂联合双极射频对下颌缘塑形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21,27(6):520-522.

[5] 王定升,赵国瑞.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21-22.

[6] 马庆云,李会斌,段风.基于MRI的辽宁汉族成人面部软组织侧貌角度测量及分析[J].解剖学研究,2021,43(4):350-353.

[7] 杨柳青,张文君,李军,等.年轻女性侧貌美学指标与审美评价的相关性[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20,26(1):43-46.

[8] 王志军,白承新,李冠一,等.面颈部分区及其局部结构解剖学:面颈部软组织层次[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0,31(2):128-133.

[9] 王沐钍,张晨.微聚焦超声技术在提升面部皮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7,28(10):617-620.

[10] 王炜,马树林,付莉.不同术式在中下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及美学效果对比[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3):62-65.

[11] 黎京雄,李钊,颜林,等.聚焦超声用于面部年轻化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23,13(3):32-39.

[12] 董婷,叶年嵩,袁玲君,等.颏部突度改变对面部美学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2019,28(5):518-522.

[13] 卢颖,周鹏武,李罡.面部人工韧带重建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153-154.

编辑 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