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傲雪 岳湘黔
结合电子商务专业行业特点与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指导下,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致力推动“课证融通”的持续改革,将学历教育、岗位要求和技能培训有机融合起来。本文将结合当下市场需求,重点围绕“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课证融通”的相关举措展开具体归纳分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在我国各高职院校中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保证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说,“1+X”证书制度是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有效补充,通过X证书的补充考核,学生往往可以得到更强的职业技能和社会更大的认可。
1.物流管理岗位技能多样,课程系统庞大。在《高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物流方向)的课标体现在,培养具有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理念,掌握物流管理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必备的物流管理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良好职业素养,能从事电子商务网络零售平台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商品收发管理、采购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商品与店铺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快递运作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操作和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这一目标以及市场岗位需求,高职电子商务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仓库管理类、运输组织与管理类、物资配送类这三个不同的方向。但随着国内物流服务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服务业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电子商务物流人才需求各类问题凸显。从课程体系上分析,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计上主要是立足电子商务物流过程展开的,课程分为电子商务物流实务、跨境电商物流、快递运营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物流成本管理等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庞杂,大多数理论知识偏多,实训内容偏少,真正接触企业的项目不足,造成培养的学生达不到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的需求。伴随着“1+X”证书制度的推出,就可以有效强化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的技能培养,通过技能考核认证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实操性专业技术,并在学习过程中精准明确个人的努力方向。此外,得益于“1+X”制度的落实,企业们在筛选人才时还多了一个可参考项,就是以“学生是否获得大量证书”为依托,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2.行业发展速度快,岗位技能不断变化。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内都会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的时间一般在学生入学前,同时在学生学习期间,方案并不会轻易地调整。这类方法虽然具备一定优势,但却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具体来说,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尚短,再加上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所以业态短期变化较大,甚至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新岗位、新技能层出不穷,在以上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适应物理管理专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而“1+X”证书制度在缓解结构性就业上的效果相当显著,相对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而言,X证书的标准更灵活,而且更新速度较快,学校完全可以结合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未来发展的X证书,通过证书和专业课程融通的方式,可以大幅提升专业课程体系的灵活度,避免人才培养陷入固态模式。
1.将X证书的培训目标和人才培养总目标融通在一起。在展开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坚持“培养专业化技术人才”的目标不动摇,将其作为教学的基本纲领,在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围绕该准则展开,而为确保X证书与专业课程实现高度融通,就要保证X证书方向与人才培养目标维持统一,综合以上几个因素后,高职院校教师在选择X证书时,需要密切立足市场发展大环境,在了解证书内容、支撑的职业岗位方向后,进一步筛选X证书,如互联网发展下的跨境、新媒体、社交电商等,有针对性地将其内化于人才培养总目标中,如此才可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2.将X证书的标准和课程体系融通在一起。所谓X证书与专业课程的融通,并非以单一课程承接X证书课程的相关内容,也并非设定一门专门课程,用来讲述与X证书相关的知识点,更不是在融通、形成专业课程后,新课程就可以直接脱离主教材的内容体系,“课证融通”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为切实推进“课证融通”,教师需要将X证书的培训纳入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对X证书涉及相关技能的强化。高职院校教师需要立足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全局,让证书的考试内容可以在教材教学中得以承接。如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分为基础理论、综合知识应用以及实际操作三个部分。将考证内容这三部分融入课程,切不可将X证书所涉及的内容局限在某一堂课中。通过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有意识地把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融合到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基于“1+X”证书制度下电子商务物理管理专业以“产业—专业—就业”的线性行动逻辑,以高端产业关系逻辑为出发点,以专业构成逻辑为过程,以就业行业逻辑为结果,采取以下举措。1.展开颗粒化教学资源建设。所谓颗粒化指的是教学资源的一种组织形式,颗粒化教学资源具有“独立”和“可拓展”等特色。经论证,在高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证融通”教学模式下,如果教师可以落实好颗粒化教学资源建设,其正向效果将非常突出。众所周知,“课证融通”指的是,课程和证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实现全方位的融通,教师采用颗粒化模式展开教学,不但可以对知识点进行独立化设计,同时借助于独立化的教学资源,还可以保证课程实现更深度融通。在融通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并不需要就原来的课标展开大面积调整,只需要对颗粒性的内容进行及时补充、完善即可,融通的效率高。事实上,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技能具有突出的独立性能,如果能做好颗粒化资源建设,往往能够取得更明显的成效。2.以证书为依托展开校企合作。将企业引入院校,在“课证融通”平台上展开教学,可以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优化的资源,在未来,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推广这类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选拔人才,不但可以借助企业的经验优势,保障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同时也可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向企业直接输出,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如此一来就可以实现校企的双赢。在推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国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学校和企业在教学方式上不统一”就属于一个突出的矛盾,在授课过程中,企业较注重技能,高职院校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通过X证书作为导入推进校企合作,就可以化解该矛盾,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更好地促进“课证融通”过程。在企业合作中推进以X证书为桥梁的“课证融通”,满足企业的岗位工作标准,同时兼顾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如此设定与安排,不但可以更轻松地建构合作关系,而且随着合作的逐步推进,往往还可以让校企合作进程日趋深化。3.充分利用集中实训课程。所谓集中实训指的是,在某一时间段内,学生连续性地围绕着某一课程展开专业性学习,在那一段时间里只学该课程。目前我国的集中实训式课程一般都是借助“岗位实践”方式展开的,设计集中实训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学生沉浸式、全方位地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证书涉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经论证,在助推“课证融通”方面,集中实训式的方法正向作用凸显。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将学生集中授课,并引导学生接受集中式实训,加强记忆,避免实操内容的遗忘。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借助实操形成更全方位的补充,同时,此举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技能的全面实践,将X证书涉及的技能更完整地学习践行到位,实现理论实操双提升,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论的更新。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经济结构持续变化,各种新行业、岗位技能纷纷涌现,这也给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带去了全新的挑战,特别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受市场的影响极大。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未来,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需要借助“1+X”证书制度的改革契机,在日常教学中认真强化“课证融合”,不断去钻研教材、课程、教法、学法、评价等多角度的电子商务物理管理专业教学,不断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不断去找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证书两者的有机结合点,去更深度的融合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
引用出处
[1]李政,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背景、定位与试点策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职教通讯,2019(03):30-35.
[2]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3]袁秀英,刘淑敏,高雅萍,实现高职教育“课程融合”需把握的八个关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27-30.
[4]赵瑜:三教改革背景下基于““1+X”证书”高职会计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J],会计师,2020(1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