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度金凯
阳光透过玻璃照进车内,秋阳下的草木野花,仿若在微醺中昏昏欲睡。绿色的塔松,无论是风雨雷电或雪霜压顶,如谦谦君子,不凋不弯。杨树的叶子比起盛夏浅了些,变黄的几片叶子落在地上。几株藤类植物,紧紧地贴在浅山的石壁上,浅绿、淡黄、深红,像特意挂上的名画。这是秋天的风从此路过,把单一的绿调成秋的五彩气韵。
恍惚间季节变换,未免轻叹流年。
山地里的豆秧已被拔去,红薯、花生、玉米也已经收获,只剩下几棵稀稀拉拉的玉米秆,被阳光晒透,被风吹干,在微风中摇曳。那些裸露的黄土地,没有了鸟儿的飞落,没有了羊的走过,也没有了牛的惦记,显得孤独清冷。
山村民居是一律的褐色,现代又典雅。屋前橘红的柿子、熟透的苹果还在几棵树上挂,柿树下散落了一地金黄色的落叶,犹如金币一样。旁边的柴草堆上,蓝色的牵牛花如嵌在天幕中的星星一般。一只小黄狗在崭新的水泥路中间晒得打盹,车到跟前的时候,只是懒散地睁开眼,一声喇叭,才慢慢地走开。
紧挨村庄周围就是菜地,白菜、萝卜、青葱、姜、辣椒,依然蓬蓬勃勃,偶尔有一两只羊在罢了园的豆角、茄子、丝瓜中,寻觅那些还带着太阳味道的青叶。
车从街道两侧经过时,只见大片大片的绿化树,树下是碧绿的杂草。近年来,城里人闲暇时光,云游此地的山水风光,这些绿化树,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草木逢秋衰连天。印象中山里的秋是西风,是枯藤,是黄叶,眼前仍是烟霞满山,仿佛一幅淋漓的水墨画。山是绿的,树是绿的,草是绿的,若不是一片片,一簇簇的小黄花,我是不会相信这就是山野秋天,真正的山野秋天。
黄是秋天最美的色彩,黄色能让人感觉温暖。路边、半山腰,石缝里,太阳能照耀的地方,都能见到它们。往年来此游玩,不知是不是来得太早,还是来得太晚,从没看过这么好看的小黄花。停车近前,始知是野菊花。这是开在山里的野菊花,几十朵开成一簇,每一簇花,蓬勃热烈,就像一块金子碎裂开来,又如一盏盏点亮了的金灯。科普书上说高山上的花为了抵御紫外线,释放大量的花青素,花朵色彩纯净透彻,清冽馥郁。
冲天香气透长安,那是诗人没有到过这里,没有闻到这菊香,城里的菊怎么也比不上山野的野菊清香。只看这小蜜蜂就行,它们在花丛里匆匆忙忙地采花,从这朵小花到那朵小花,一簇花里的蜜蜂,不是一只,也不是两只,而是十多只,一秒也停不下来,沉醉在这迷人的香中。
也许这就是秋天的况味啊,小时候常常听大人们讲,小蜜蜂采花蜜,是为了储备过冬,花期一过,就收获不到蜜了,所以它们慌啊。写作文时,赞赏老师像蜜蜂那样勤劳,今天才得以真见,世上最繁忙最勤劳的当属蜜蜂,最懂得花香的也属蜜蜂。“不是花中偏爱菊”,以前所见的野菊花,是在家乡的路边,房前屋后,沟旁河岸。如今,身在他乡,每逢秋天,想到的也是家乡的野菊花。所以这菊花看上去也亲切,亲切得就像看到家乡的老人,在院门口晒着太阳,那么温暖。不知何时,野菊花成了家乡的代名词。
其实对野菊花的真正好感,还来自一个故事。那是我中学的时候,由于熬夜上火,总是睡眠不足,年事已高的父母,每逢秋天的这个时节,就会步行到几十里的山里,采下野菊花,蒸煮后在阳光下晾晒,装枕,每天晚上枕着菊枕睡觉,睡得也格外踏实。后来在外地工作,父亲每年还给我寄来野菊花做成的菊枕。有阳光的味道,有父母温暖的味道,是父爱母爱之花,也是温馨之花。
车子在盘山公路上继续逶迤向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窗,带着野菊香味的新鲜空气立即弥漫缭绕在车内。喜鹊在树上跳着叫着,一声长叹,好像在招呼着小城的来人。山上还是一片夏的繁茂,绿色的树,绿色的草,也有牵牛花,攀附在树上、在山洼里收获过的玉米秆上、在乱石层中、在一条藤上。紫的、红的、粉的、蓝的,还有红白交错的,和着黄色的野菊花,把秋天弄得花枝招展。
群山从容地展示它们的逶迤,从山巅上望去,有像沉睡的老人,有像饱经沧桑的远古之人在捋着胡子说古论今,有的像老和尚端坐诵经,有的如有情人在两两对望。
红叶是秋天的信物,如果不看红叶,就会觉得不曾经历过秋天一样。仲秋已过,红叶用它的多姿多彩来装扮着大地的秋天。是魔术师的神手,是丹青的妙笔。从飘落到庭院里的第一片红叶,到路边的杨树落叶,从庄稼地里经霜打枯萎的田间草叶,到高山上阳光直射过的火红的叶,无不透着秋的讯息。
离山顶越来越近,秋意渐渐浓烈,从满山的绿与黄,到火红橘红,如跳动的火焰,如烂漫的云霞,山红遍,林尽染,热烈又深邃,玲珑又剔透。置身此地,如梦似幻。
越往高处,红叶越红,墨绿、嫩黄、深黄、浅红、艳红、火红,浓烈又幽静,浪漫又质朴,我们似乎也被这些感动了,停下车,在这里拍照留念。接近峰顶,仿佛已走在空中,不染纤尘的穹顶似伸手可及,好想挥手扯去那层天幕,去看看藏在天幕后的星星。再回首,看那四周及山下,房屋像一个小纸盒子,失手跌入涧底,在闪过的红叶间,路过的草间,野菊丛中,峰回路转,时隐时现,已然苍茫一片,然后消逝不见。
远近千沟万壑,望着路两旁葱绿的山峦和秋意浓郁的红叶,忽然感觉我也成了山中的一枚红叶了。
接近山顶,已是下午两点多。司机停下车,指着那家临水而立的餐馆说,餐馆就在那里。我才收回看野菊花赏红叶的目光,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见一院落,在河的对岸,不远处停着两辆轿车。
连接小院的是一座长长的锁链桥,桥由木板铺成,走上去颤颤悠悠,摇摇欲坠,闭着眼,不敢看桥下流水。白墙灰瓦,两棵老柳,生机盎然。两张饭桌是圆形巨石,临河,坐下也能看到对面的山,山上的树木、庄稼,山脚下的野花,三个人就围坐在这个大石桌边。
用高山的水洗茶冲泡,清香提神。茶叶是顶级的毛尖,是大师级的品茶专家,大学同学相送。看到对面和近前河岸上的野菊花,我忽然来了兴致,把刚刚同蜜蜂一起采摘到的野菊,放在玻璃杯里,不一会儿水变得微黄芳香,喝下这杯水,神清气爽,如同喝下了这里的山色水光。
回顾半天山中行程,一路走来,无一处不是美景,更觉口颊生香,身心快慰,犹如一首长诗,余音缭绕,耐人寻味。
一只小鸟从河里飞到岸上,在我们的旁边觅食,小鸟通体是火红色的,我是第一次见这种鸟。一个和小鸟有关的地方,总是多了一份灵秀和热爱。
石桌上添了一道菜,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叶子,加工后的叶子依然是青色,吃起来酥脆清香。还有一碟菜,像弯弯的小刀,主人称它为刀豆,刚刚还长在山脚的小树上,转眼就成了美味,与地下长出的红椒、花椒、葱姜蒜爆炒,入口即化,如同山野在舌尖上的品味。
小鱼是从眼前这河里捞出的,寸许长,肉多少刺,焦嫩。最绝的是手工擀面,色香味与别处不同。这顿饭没什么特别之处,比起城里的饭菜,普通如家常,主要是就地取材,让我不由感恩这山、这地的慷慨与博大。当我们问及这里的主人收入问题时,他说这里山高地偏,来人很少,不在乎收入。他们在县城有房子住有商店经营,只因老人十分喜欢这里,他们也便留在了这里。
邻近的那个石桌上,游者索性喝起了酒,从来时到现在,热热闹闹,挨个倒酒,连其中的美女也红着脸,这可能就是真实的醉秋吧。看着周围的山,闻着野菊的香,看着河水清澈,水底的鱼和水草清晰可见,不醉一回才怪。
离开的时候,我听见他们的车上响起了歌声,“那是你秋天依恋的风,那是你漫山醉人的红……”
是啊,享受了山野深秋之趣没有道理不高兴。
周围终于清静下来了,太阳是暖的,饭菜是妥帖的。我也可以好好地打量一下这里。
两只大白鹅先是走着“旗袍秀”,端庄美丽,步履一致,好像是在比美,又好像在谈情说爱。我们的到来,显然是惊扰了它们的美好生活,发出长长的尖叫,以示抗议。一棵柳树,有些年代了,要用两个人合抱,有点儿歪,像饱经沧桑的老人那样,老柳树最能证明这里人居住的岁月。
吸引我的是一簇簇花,格桑花和大丽花,没想到花让这里的一切都成了一道风景。好的风景画就是隔花看景,隔着花看山,山更秀;隔着花看水,水更柔,这不是摄影家想得到的最好效果么?我拍下它们,准备做一幅画,挂在我卧室的墙上。
但最好看的不是这幅,那是一棵柿树,长在河里,叶子有浅绿、金黄、浅黄、橙红、橘红、深红,绚烂多彩,交相辉映。柿树的旁边有一块白色巨石,河水清浅,流过碎石,冲向巨石,哗哗作响,仿佛一群青春活力的年轻人谈笑风生,擦肩而过,在我心底也涌起年轻的波澜。
河的上游有一排山峰,山下有两道瀑布流下来,这一湾明媚的秋水,不知缘自哪里,又不知在何处终结,也不知是水妆扮着山,还是山在陪伴着水。但这一刻,我分明感觉到了,太行山华贵、美好的精魂。
云山苍茫水如烟,群峰之秀,众泉之流,似乎都在这里了。两岸有黄色的一簇簇盛开的野菊,还有一些开在草丛中的紫苑,这一些正好可以入镜。
万山群峰叶初下,秋云无影树无声。古人眼里秋天应该是沉静的,但这里的秋却是个性张扬。所有的花草树木,都在拼命绽放,所有的生命都尽情释放,就连流水也激情飞扬,一点儿也找不到悲秋的思绪。我想好了题目:《太行秋趣图》。游遍山河,人间值得。谁说它不是一幅情采丰盈,旨意悠远的风景画,况且这幅画能让人顿生归隐山水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