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梅
(扬州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
自古以来,日本就有收藏中国典籍的传统。自唐代以来,他们对大量汉语典籍复加传抄、精心保存和著录,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典籍。与中国不同的是,除了经史等典籍外,日本对中国通俗文学的收藏也颇为重视,无论是小说、戏曲,还是说唱文学,都有颇为丰富的收藏[1]。晚清至民国间,日本学人长泽规矩也、泽田瑞穗、滨一卫、仓石武四郎、波多野太郎等通过政府留学基金资助或自费形式,纷纷到中国访学、访书,搜集了大量的中国说唱文献资料。这些文献后来被收藏在各大学校图书馆文库内。据统计,日本国内图书馆收藏唱本的文库有早稻田大学图书馆风陵文库(约1 370册),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约652册)和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仓石文库(约170册)[2]。作为收藏俗文学资料的另一个重要公共收藏机构的九州大学附属图书馆的滨文库中亦藏有大量的说唱文学资料。滨文库和其他文库的命名一样,是为纪念捐赠者——中国文学研究者滨一卫教授而创立的文库,主要保存与中国戏剧相关的文献资料,也藏有大量的说唱文学资料。据《滨文库(中国戏剧相关资料)目录》统计,滨文库藏有光绪八年(1882年)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的唱本约1 053件,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藏书机构。从出版地来说,以北京居多,还包含郑州、洛阳、西安、青岛、烟台和苏州等地。这些唱本资料中有子弟书、莲花落、鼓词和相声等文献,为中国说唱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文献资料。
中国戏剧研究家滨一卫(1909—1984年)出生在日本大阪,1933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 (现京都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专业,1938年到松山高等商业学校(现松山大学)任教,1949—1973年任教于九州大学,1969—1973年曾担任九州大学图书馆教养部分馆馆长。他根据毕生收藏的文献,潜心治学,发表6部著作,近40篇论文,研究领域为中国戏剧系、中日文艺交流史,是中国戏剧表演研究和表演史研究的先驱[3]。1984年他因病去世,经过教养部合山究教授的努力,在九州大学附属图书馆教养部分馆(六本松分馆前身)设立滨文库,当时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田仲一成教授对滨一卫教授收藏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评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86年滨文库成立,1987年由当时教养部分馆负责人落石清编成《滨文库(中国戏剧相关资料)目录》。之后山田敬三、岩佐昌暲继续对滨先生研究室内未整理的资料进行整理,于2005年岩佐昌暲离任时被保存在附属图书馆六本松分馆。2008年9月这些资料被转移到箱崎校区的中央图书馆贵重书库内,就是现在的滨文库[4]。
滨一卫来华三次,其收集的俗文学资料基本都是在第二次来华期间获得的。第一次是1931年暑假跟随一个参观团来到中国,这次参观奠定了滨一卫的学术基础。滨一卫毕业于浪速高等学校,于1930年4月考入京都帝国大学专攻中国文学。而周作人的长子周丰一于1931年4月考入浪速高等学校之前,则与滨一卫相识,后来一直交往甚密[5]。此次访华恰逢周丰一回国探亲,他热情地招待了滨一卫。第一次访华期间,滨一卫第一次在北京观看了京剧和直隶梆子,为自己后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
1934年5 月到1936年6月,滨一卫作为日本外务省文化事业部派遣的留学生前往北平(现北京)留学。因和周丰一有私交的缘故,他留学北平期间,寄宿在周作人北京八道湾的四合院内,一直住到1936年6月回国。因为喜欢中国戏剧,滨一卫在北京留学的两年十个月期间,除了频繁出入北京各个戏院,着迷于看戏之外,还购买了当时比较流行的戏曲的脚本。同时,也购买了包括鼓词、相声、秧歌、莲花落和子弟书在内的说唱文献资料。和泽田瑞穗等其他收藏家一样,在北平购书期间,因为购书慷慨之故,书店老板会特意送书上门,因此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根据《再论日本学者对中国戏剧表演史研究的开拓》一文记载,滨一卫在留学期间,曾两次到中国各地考察旅行。第一次是1936年2月29日从北平出发,去了天津、曲阜、徐州、开封、洛阳、西安旅行,写下了《曲阜徐州开封洛阳西安旅行记》和《曲阜徐州开封洛阳西安旅行记笔记》两篇文章。第二次是1936年4月到5月,从北平到了天津、大连、奉天、上海、杭州、苏州、南浔等地[6]。在旅行期间,滨一卫购买了戏剧和说唱文学方面的许多资料。在《曲阜徐州开封洛阳西安旅行记》中他记载了自己于1936年3月3日在开封相国寺内小摊上买了唱本的事宜。由此可以推断滨文库中保存的郑州、洛阳、西安和苏州等地的唱本基本上是这两次旅行途中购得。1939年滨一卫利用暑假假期第三次访华。三次访华期间,滨一卫倾力搜集了包括说唱文学文献在内的俗文学资料,成为滨文库的重要文献资料。
唱本作为俗文学的一部分,包括京剧、梆子、大鼓书、子弟书、莲花落在内的各种形式,具有较高的民间文学价值。滨文库成立后,图书馆的负责人对文库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编目。其中唱本资料有18帙,九州大学语言文化中心研究院中里见敬教授等对滨文库所藏18帙唱本按照名称、索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抄刻时的状态、页数、册数、大小、卷首、封面、卷尾、版心等进行了详细编录。通过这些编目,可以清楚地了解该文库中所藏说唱本的基本状况。
第一帙共64册,第二帙99册,主要是北京的木版本。此部分有说唱文献子弟书和莲花落。如子弟书《新刻春梅遊旧院子弟书》的情况介绍:
新刻春梅遊旧院子弟书 滨文库/集162/6(7)
北京文萃堂刊本十二页2册唐小
(卷首记)新刻春梅遊旧院子弟书卷上(封面记)京都新刻子弟书、春梅遊旧家池馆/中本 文萃堂梓行(板心记)春梅 (本文卷头)堪叹人生聚散频 荒凉池馆最消魂
除此之外,子弟书还有《新刻刺汤子弟书》(北京文萃堂刊本,2册,和风陵文库版本同版)、《新刻悲秋子弟书》(刊本,七页,1册)、《新刻悲秋子弟书》(北京刊本,十四页,2册)、《西厢子弟书词六种》(北京学古堂,1册。),莲花落有《新刻老鼠告狸猫》(刊本,四页,1册))和《新出耗子告狸猫全段莲花落词》(北京刊本,九页,1 册)。
第三到第五帙中,除北京刊本之外,还有上海和郑州等地出版的唱本资料[7]。第三帖72册中收录了《新出耗子告狸猫全段莲花落词》(北京宝文堂刊本,九页,1册。)和第二帙中的版本不同。第四帙收录了唱本16册,主要是北京锦文堂、聚文堂和致文堂刊本。第五贴共23册,主要是郑州聚文堂民国时期的刊本,还有富文斋、大文斋刊本。此部分收录的郑州刊本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和早稻田大学图书馆风陵文库中没有,故显得珍贵。
第六帙27册,多为苏州恒志书社刊本,有《上本新编时调莲花落》(苏州,恒志书社,刊本,三页,2册)。第七帙23册,多为西安德华印书局刊本,另有养正堂、德兴堂、易俗社等出版的刊本。这两帙中的唱本和第五帙一样,藏有双红堂文库和风陵文库所没有的唱本[8]。
第八帙共13册[9],为西安刊行的唱本,其版本比其他的唱本要大一些。第九帙收录了38册北京致文堂、锦文堂、萃文堂、泰山堂、聚魁堂、宝文堂等刊行的梆子腔。第十帙共36册,为洛阳出版的唱本,刊本和石印本各占一半,洛阳新民社、魁文书局、文兴印刷所多为石印本;雪苑山房、(汴省)文聚堂、酉山堂、友文堂等为刊本。西安和洛阳的唱本也是双红堂文库和风陵文库所没有的珍贵藏品。
第十一帙中藏有青岛和烟台出版的唱本76册,其中石印本21册,铅活字本55册[10]。石印本主要为青岛乐新书局,铅活字本为青岛永昌书局、烟台启明书局出版的书籍。滨一卫从北平留学回国后,1939年7月打算经青岛、济南再次访问北京,因此此部分的收藏有可能是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来华时的收藏[11]。
第十二帙贴共80册,为西安德厚祥书局刊发的石印本。风陵文库藏有义兴堂书局和翊华书局刊发的6种石印本,其体裁和滨文库的西安唱本相同[12]。
第十三帙到第十五帙均为铅活字本,第十三帙和第十四帙为北平学古堂铅活字本,分别为101册和255册[13]。第十四帙有《新出耗子告狸猫全段莲花落词》、《醒世金铎》(文明大鼓书词第十九册)/《北平土话夸阳历大鼓书》、《王二姐思夫卷一大鼓书》、《王二姐思夫卷二大鼓书》、《王二姐思夫卷三大鼓书》、《王二姐思夫卷四大鼓书》、《大鼓书长坂坡》等说唱文献[14-16]。第十五帙由北平泰山堂刊行的铅活字本95册组成[17]。根据滨文库中《泰山堂书庄最近出版新书目录》中封底“各种花面戏本唱本类”有276种的记载,可以推测出滨一卫在北平留学时只购买了三分之一的泰山堂刊行的唱本。学古堂本和风陵文库藏本重复的比较多,泰山堂本和双红堂文库重复的也不少。
第十六帙主要收录了北平宝文堂、学古堂、致文堂等铅活字本19册。第十七帙收录了铅活字本共11册,为1931—1934年由北平中华印书局、泰山堂、学古堂和宝文堂等刊行出版的书籍[18]。这两部分唱本双红堂文库和风陵文库没有收藏。其中鼓词类有 《鼓词汇编 河间齐家本选辑》(北平中华印书局,136 页)、《鼓词新编》(北平中华印书局,124 页)、《鼓词三编》(北平中华印书局,126 页)、《鼓词四编》(北平中华印书局,126页)等,另有相声类《相声大观》(北平宝文堂,124页)等。
第十八帙主要由北平宝文堂书局、中华印书局、学古堂铅活字本7册组成。另有民众小说戏曲读本32册,为北平世界书局民国年间的铅活字本[19]。
除了滨文库内的18帙之外,图书馆另藏有《中国古典戏剧删节本》17册和《新印京调合编》23册,其中有《新刻升禅说唱鼓词》2册[20]。
滨一卫教授去世后,其后人把他毕生的收藏捐献给了九州大学图书馆,为中国俗文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献资料。但由于刚开始时文库保存条件不佳,在2001年中山大学黄仕忠教授造访时,发现其室正当太阳西晒处,又无降温之设施,纸质多已黄脆,令人扼腕[21]。虽然2008年文库资料已转移到中央图书馆,收藏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但是脆黄部分已不能复原,有些可惜。如何让纸质的文献资料得到更好的保存和使用,许多收藏机构都做出了具体的举措。例如,双红堂文库获得2006—2007年度东京大学新规教育研究事业经费的资助,完成了古籍电子化,通过“双红堂文库全文影像资料库”和“汉籍善本全文影像资料库”读者可以查阅相关俗文学文献。2008年风陵文库完成了所藏俗文学资料的电子化,2009年面向读者公开。文献资料电子化的举措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纸质文献,还可使研究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国内外文献动态,有助于扩大收藏于海外的中国俗文学文献研究的广度和深度。2009年1月《滨文库(中国戏剧有关资料)目录》的电子画像在“九州大学贵重书画像数据库”和“九州大学所藏藏品目录数据库”相继公开发表,方便了使用者查阅。关于滨文库内所藏唱本的目录制作,中里见敬教授等得到了日本学术振兴会的资助,相继完成了《滨文库所藏唱本目录稿(1—14)》的编目工作,为将来文献电子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期待滨文库的纸质唱本文献能早日实现图像电子化,让更多的俗文学研究者展开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滨一卫和其他诸如长泽规矩也、泽田瑞穗、仓石武四郎等学者一样,在华留学期间,出于自己的学术兴趣,搜集了大量的中国俗文学资料,为此领域的研究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为中国俗文学在日本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这些文献资料,可以了解这些文献资料背后的时代背景和当时出版业的文献流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