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藩国赋作探原

2023-12-18 13:31王妍
美与时代·下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刘安

摘  要:汉高祖刘邦鉴于秦行郡县二世而亡的教训,恢复封建,大封同姓。汉初诸侯享有一定程度的人事自主权,积极吸纳于中央朝廷无法谋得官职之士前往依附,藩国逐渐形成几个文学与学术中心,其中以淮南王刘安、梁孝王刘武豢养文人集团影响最大。淮南、梁园文人擅长制赋,其赋作在形式结构、表现内涵上奠定了汉赋勃兴基础。本文拟就上述两方面深入分析,探究藩国赋发展情况,并对聚讼纷纭的淮南王刘安《屏风赋》主旨问题加以剖辨。

关键词:藩国赋;屏风赋;刘安

一、藩国形成文学学术集团的原因

汉初藩国能够形成成熟的有规模的文士团体,是历史和现实的双重作用。

首先,是受选官路径狭窄影响。周朝宗法制度确立之后,世卿世禄制随之出现,有爵之家嫡脉世袭,其余支孽子孙亦皆可为官。嬴秦虽用保举、耕种、通法、吏道、征聘等法取士,但都未成主流。刘邦居处草泽,马上夺得天下,因此承袭秦旧奖励军功势在必行。汉初中央朝廷官职,军功勋贵占据绝多席位。元老亡故,恩荫后代,膏粱子弟源源不断进入朝堂。理论上来讲,出身低微而家世无靠的有识之士很难扎根长安为国效力,为谋生计他们必然会不断向外寻找机会,于是富饶的藩国就成了那块理想中的沃土。

其次,是受养客遗风的影响。周末诸侯林立,战争频仍。在你死我活的严酷环境中要想保持国家独立并夺取更大生存空间,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强大的武力,一是强大的头脑。故而各国统治者纷纷敞开怀抱,许其高官,给以厚禄招贤纳士。战国以客出仕者众多,如秦孝公任用卫公子鞅为大良造,秦惠文王任用魏人张仪为丞相。不仅国君,公卿养客现象也很常见,最负盛名的四君子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常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他们门下之客甚至超过三千人。即使在封建罢废、郡县兴起、贵族权能极大削弱的秦朝,养客风气仍然不绝如缕。《史记·李斯传》记载:“于是二世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1]2561足证权门养士事实。汉朝初年的诸侯王吸纳门客显然有模仿学习前代的痕迹,我们可以称其为历史惯性。

再次,是受汉初诸侯王个性的影响。汉高祖称帝后,分封异姓功臣臧荼、韩王信、张耳、韩信、英布、彭越、吴芮等七人,同姓亲属刘交、刘肥、刘如意、刘恒、刘恢、刘友、刘长、刘濞、刘建等九人为诸侯王。吕后死后,除长沙王吴芮外“非刘氏不王”。文帝采纳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将原齐国(刘肥封国)分裂为六、原淮南国(刘长封国)分裂为三,王国总数共有十七个。封国数量到景帝末达到汉初峰值,增长为二十二个。那么,在如此众多的诸侯国中为何只有淮南和梁国成了一时学术与文学之中心呢?我们认为这是与两国最高首领——刘安和刘武个人有着无法分割的密切关联的。对于淮南王刘安的个性,《汉书·淮南衡山列传》记载道:“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2]2145且不论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2]2144目的如何,单“好读书”一条,就是他吸引同好的金字招牌。再来看梁孝王刘武,他与汉景帝同为嫡出,封国“居天下膏腴之地”,领土“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2]2208,母亲宠爱兄长疼惜,加之本人在抵御七国之乱中立下的汗马功劳,使他所得“赏赐不可胜道”。他不仅钱财上丰盈富足,而且享有使用天子旌旗和使用“从千乘万骑,出称警,入言?”的殊荣高规格仪卫的特权。从初次接见公孙诡挥手便赐千金、给官中尉的做法,可见他对门客的豪爽大方。这样一位与皇帝亲密无间又对投靠士人友好良善、出手阔绰的藩王,当然对各色人等都有很强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梁孝王本人对文学十分热爱,史载司马相如以赀为郎时,“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人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1]2999。正是梁王对文学的看重,使司马相如心甘情愿地放弃在朝为官的既有优越条件,毅然出走。

二、藩国赋作的形式结构和表现内涵

门客与藩王之间存在依附与被依附的准寄食关系,因而前者有义务为后者提供其所需的服务。文人主要负责的部分自然是满足领主的审美需求,藩国赋作的形式结构和表现内涵很能体现这种迎合。首先,藩国赋大都是体制短小的,用四言或以四言为主而杂以六言,有时还间用三、五言及散体、骚体等不同句式的诗体赋。这一方面与皇族发源地文化和皇族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与作赋情境有关。刘邦占籍丰沛,对发楚声、用楚语的歌辞深深喜欢。在击败英布路过家乡宴请父老时,他曾作《大风歌》一首: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389

中间“兮”字语气助词的使用正是楚辞作品的一大特色。刘邦后代虽然大部分已经离开家乡往别处居住,但受父祖熏染,仍对楚辞体歌诗念念不忘,于是藩国文人作赋时注意骚体句式的遣用。如枚乘《梁王菟园赋》曰:“若乃夫郊采桑之妇人兮,袿裼错纡,连袖方路,磨貤长发,便娟数顾,芳温往来,神连未结,已诺不分,缥併进靖,傧笑连便,不可忍视也。于是妇人先称曰:春阳生兮萋萋,不才子兮心哀,见嘉客兮不能归,桑萎蚕饥,中人望奈何。”[3]24又如公孙诡《文鹿赋》曰:“呦呦相召,《小雅》之诗。叹丘山之比岁,逢梁王于一时。”[3]62

自孔子编定《诗》三百而以之为君子教科书以来,《诗》的政治功用逐渐显现。汉高祖本人没有什么文化,曾认为读书无益,故素“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辄解其冠,溲溺其中”[1]2692。至陆贾临危不惧,义正辞严顶撞,直陈“居马上得之(天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1]2699,他才意识到《诗》《书》的重要价值,进而允许陆贾讲诵儒家经典,集成《新语》十二篇呈送御前。晚年的刘邦逐渐接受和尊重儒家,先是亲至鲁地以太牢祭祀孔子,后又特別接见了名动当时的古《诗》学者浮丘伯与申公培等师徒。汉文帝延请申公培为博士,将鲁《诗》正式升格为官学。《汉书·文三王传》记载:“梁怀王揖,文帝少子也。好《诗》《书》,帝爱之,异于他子。”[2]2212这说明皇族教育很可能是包括《诗》《书》内容的。《诗》以四言句式居多,如《颂·清庙之什·振鹭》曰: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斯有容。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4]758-759

也有四言为主,兼用它言的篇章,如《风·召南·殷其雷》等,兹不举赘。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4]36-37

《振鹭》两句一偶,“雝”“容”同属上古音东部;“斁”“誉”一属铎部一属鱼部,音近对转。《殷其雷》除重章复沓之外,两句一组,隔句押韵。第一组“阳”“遑”属阳部;第二组“侧”“息”属职部;第三组“下”“处”属鱼部。

刘安、刘武都是天子子孙,接受雅正教育,门下文人投其所好,作赋模范《诗经》句法,讲求韵律和谐。如公孙乘《月赋》:

月出皦兮,君子之光。鵾鸡舞于兰渚,蟋蟀鸣于西堂。君有礼乐,我有衣裳。猗嗟明月,当心而出。隐员岩而似钩,蔽修堞而分镜。既稍进以增辉,遂临亭而高映。炎日匪明,皓碧非净。躔度运行,阴阳以正。文林辩囿,小臣不佞。[3]58

作品四、六言相间,偶句尾字“光”“堂”“裳”“出” “镜”“映”“净”,除“出”破韵外,其余皆属阳部;“正”“佞”属耕部。全文声韵宛转悠扬,富有节奏美,已经充分体现了作者锤炼字句的努力。

据葛洪《西京杂记》卷四记载:“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集诸游士,各使为赋。枚乘为《柳赋》……路乔如为《鹤赋》……公孙诡为《文鹿赋》……邹阳为《酒赋》……公孙乘为《月赋》……羊胜为《屏风赋》……韩安国作《几赋》不成,邹阳代作……邹阳、韩安国罚酒三升,赐枚乘、路乔如绢,人五匹。”[5]178可知七赋皆乃奉和应制之作。在宾客宴饮把酒相欢的场合中很难想象会突然冒出篇幅较长、结构宏伟、铺张扬厉、晦涩难懂的大赋,或者凄恻幽怨、悲伤哀切的骚体赋,倒是朗朗上口、节奏明快、下笔即成的小赋更加应景。

其次,藩国赋表现内涵主要有体物颂圣、讽喻劝诫两种类型,其出现顺序与藩王处境变化紧密扣合。以梁孝王为例,在其春风得意的早期,门下文人赋作几乎全部以描摹物象、赞美君王为主题。如邹阳《酒赋》,开篇介绍酒的品类——清酒、浊酒,然后描述酿酒所需原材料以及生产工艺,再阐说酒中名流的品牌,曲终则祝祷“吾君寿亿万岁,与日月争光”[3]55。路乔如《鹤赋》,刻写白鹤的外形、体态、动作、脾性,末尾用“故知野禽野性,未脱笼樊,赖吾王之广爱,虽禽鸟兮报恩。方腾骧而鸣舞,凭朱槛而为欢”[3]60作结,高唱梁王德深泽厚、被及禽兽赞歌。以栗太子刘荣被废,梁王卷入汉嗣争夺为导火索,汉景帝兄弟隔阂陡然加深,刘武虽未至因此丧身失国,政治地位却也大不如前。这一时期,充满闲情逸致的小赋踪迹难觅,蕴含讽谏的大赋滥觞《七发》及标志大赋体制确立的《子虚赋》问世。

我们重点来看枚乘《七发》。《七发》假设楚太子有疾,借吴客之口从七个方面分析其病情病因,指出疗愈妙法。首陈欣赏音乐的乐趣:采“龙门之桐”、抽“野茧之丝”、用“孤子之钩”、以“九寡之珥”制成部件,“使琴挚斩以为琴”,“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次陈品尝美食的乐趣:取“犓牛之腴”“肥狗之和”“楚苗之食”“安胡之飰”上等食材,请“伊尹煎熬,易牙调和”。次陈驾驭车辕的乐趣:选“钟岱之牡”,命“伯乐相其前后”,“王良、造父为之御,秦缺、楼季为之右”。次陈游玩宴饗的乐趣:登“景夷之台”,远望荆善、汝海、江湖,使“博辨之士”考察山川,辨物属类,置酒虞怀宫,看壮美景观、欢歌艳舞。次陳田猎奔逐的乐趣:“驯骐骥之马,驾非軨之舆,乘牡骏之乘”,弯弓搭箭射杀虎豹鸷鸟、麋鹿野兔。次陈观览波涛的乐趣:眺江水逆流、波涌云乱、荡取南山、背击北岸、覆愧丘陵、平夷西畔。最后正面提出养生之“要言妙道”,即结交天下有识之士论天下之微,理万物之是非。如此一说,使楚太子“涊然汗出,霍然病已”。作品没有采用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的方式进谏梁王,而是通过主客对答结构层层递进,用色彩绚丽的辞藻写成文句,循循诱导,表达希望梁王谨言慎行、不要以卵击石对抗朝廷的主旨。这样的方式在满足梁王的审美需求的同时能够起到提醒规正的作用,是对梁王喜好的热烈迎合、也是对其权威的试图保护。

三、刘安《屏风赋》主旨新论

刘安本身即藩王,其创作目的与寄食文人自然有所不同。《古文苑》收录刘安之《屏风赋》,章樵题注:“因木有自然奇怪之形,连合为屏风,譬世有遗弃之材,遭时见用。”[6]100在章氏看来,“屏风”为喻体,其本体乃“遗弃之才”,即天下贤良。自他之后,人们普遍将《屏风赋》主旨定作“招贤广告”。如龚克昌在《全汉赋评注》中说道:“刘安并不安分,他不甘久居诸侯国之位。在这里,刘安似在招募宾客。他向众文士豪杰指出,只有投靠到他的门下,才能发挥个人的专长,才有光明的前途。”[6]278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屏风赋》是借物自喻。如魏红星指出:“这篇赋细致描写了乔木由始被弃到终被用的命运转折,很大程度上是刘安本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写照。”[7]105那么,两种意见究竟孰是孰非呢?笔者认为,托物自述说合理,理由如下:

第一,屏风,《释名·释床帐》曰:“以屏障风也,扆在后所依倚也。”[8]200从《礼记·明堂位》“天子负扆南面而立”记载分析,屏风在周为天子专用器物。由蔽、障义生发,“屏”在分封时代政治语境中常常用来联系拱卫王室的诸侯。如《大雅·生民之什·板》曰:“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4]665“大邦维屏”即释作“邦国诸侯是王室的屏障”。稍后出现的“藩屏”“屏藩”二词,也取此意。例如《左传·定公四年》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9]2104辅弼王室者,文王之子周公也。汉朝继踵三代施行分封,人们同样习用“藩屏”代指皇亲侯王。例如《汉书·叙传》曰:“太祖元勋,启立辅臣,支庶藩屏,侯王并尊。”[2]4240《燕剌王旦传》曰:“昔高皇帝王天下,建立子孙以藩屏社稷。”[2]2758刘安乃“亲高皇帝孙”,可作汉廷“藩屏”,屏风自喻恰当合宜。相比之下,两汉典籍未见以“屏藩”称草泽贤才之语例。

第二,从作品中“根深枝茂,号为乔木”[3]66一句看,“屏风”之喻人,其本体应为出身大族且家世显赫的人。考核文献,淮南集团核心成员“八公”及大小山诸位,有族属来历交代的只有伍被。《汉书·蒯伍江息夫》记载,伍被者“或言其先伍子胥后也”。这里班固用词十分保守,一个“或”字隐含着对其身世的不确定。事实上,即便伍被确实是伍子胥后人,也算不上名门望族。吴越争霸时,伍子胥因与夫差政见不合被赐自尽,独子托付齐国鲍氏抚育,伍氏香火几乎断绝,哪里有“根深枝茂”气象。反而是刘安,他出生在帝王之家,系高祖之孙、文帝亲侄,天潢贵胄是谓“根深”,兄弟众多可称“枝茂”。

第三,作品“孤生陋弱,畏金强族。移根易土,委伏沟渎。飘摇殆危,靡安措足。思在蓬蒿,林有朴樕。然常无缘,悲愁酸毒”[6]91诸句所表现的林木状态,与刘安兄弟漂泊辗转,惶恐孤立的童年经历非常吻合。史载:吕后大杀刘姓,高祖七子仅刘恒、刘长二人幸存人世。吕后死后,大臣推戴年齿居长的代王入宫登基,是为文帝。淮南厉王刘长“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2]2136,在封国更是“出入警跸、称制”,俨然一副土皇帝作派。朝廷的放纵无形助长了厉王的嚣张气焰,以致忽而接到帝舅薄昭谏书指责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闭门自省畏惧瑟缩,而是恼羞成怒骤生叛心。反事败露,刘长废爵迁蜀,绝食死于途中,当时其“子四人皆七八岁”。“孤生陋弱”观照刘安幼龄失怙的凄惨遭遇。随迁蜀严道邛邮,一路上跋山涉水、朝不保夕,小小的刘安兄弟饱尝艰辛酸楚,与“移根易土,委伏沟渎,飘摇殆危”的无根之木极似。从淮南失国到裂土封疆,刘安兄弟整整十年都以庶人身份流落民间,和杂乱倒伏林中的“蓬蒿”“朴樕”何异?

第四,作品中“中郎缮理,收拾捐朴,大匠攻之,刻彫削斲”与中央在诸侯国置丞相督导、师傅管教的事实呼应。《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2]741景帝削平七国后,“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2]741既然朝廷从未放弃过对王国的干预,那么以“中郎”“大匠”谓汉官便是顺理成章的了。章樵以为“中郎”“大匠”是淮南臣之喻,显然缺乏对刘安的了解。就连武帝如此强权的君主,下达给这位叔父报文赐书时都要“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可见其作文之精细严谨。用“中郎”“大匠”来比喻自己的僚属,无异将招兵买马另立山头的“司马昭之心”公布于众。章氏说一是不符合刘安一贯的低调作风,一是低估了刘安处理文词含而不露的能力。

四、结语

在汉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藩国形成文学学术中心势在必然。藩国文人为取悦君王,创造出了适合其审美趣味的体物颂圣小赋和色采绚丽大赋。藩国赋作无论在形式结构上还是表现内涵上都与藩王审美心理密切相关。刘安《屏风赋》作为物、我双写的小赋杰作,其缠绵哀切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精到的器物刻画,为东汉抒情小赋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可供取法的对象。因此,汉初藩国赋研究理应引起人们重视。

参考文献:

[1]司马迁.裴骃,集解,司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班固.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校注.全汉赋[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4]王秀梅,译注.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5.

[5]葛洪.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6]龚克昌,等,评注.全汉赋评注[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

[7]魏红星.汉初藩国文化与文学[M].秦皇岛:燕山大学出版社,2021.

[8]刘熙.毕沅,疏证.王先谦,补.祝敏彻,孙文玉,点校.释名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8.

[9]郭丹,等,译注.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8.

作者简介:王妍,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刘安
交不为利
交不为利
交不为利
柔软的惩罚
柔软的惩罚
鸡犬升天
柔软的惩罚
蜡像女友
柔软的惩罚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访邵阳市隆回县第一中学高一学生刘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