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文 宋聚生
4. 1994~2000:规模扩张中管理规范化的开始
这一时期世界格局变化巨大,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使得世纪初建立的社会主义体系受到巨大冲击。美苏博弈随苏联解体而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由多边关系变为单边独大,由两极对立变成单极霸权。中国的发展相对稳定,积聚改革开放十几年的成果,开始走向规范化的时代。事物的发展都有先发展再规范的特点,经历相对自由的发展时期,国家及深圳地方都开始制定一些政策、规则,确定系统化的发展策略,建立规范化的发展机制。深圳城市的发展、深圳境外建筑设计的发展也符合这样的规律。
4.1境外设计的发展背景
全球化是从1993年出現的历史学术语,1994年开始成熟[1]。随着苏联、东欧解体,其巨大财富被西方攫取之后推进了WTO,所以1994年被当作全球化起步的第一年。随着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霸权。在领导北约(NATO)的基础上,美国于1994年与加拿大、墨西哥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进一步增加全球的影响力。1997年及1999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开始施行政治上一国两制的重大变革。1994年中国的GDP为5643亿美元,位列世界第八位,世界第一的美国为7.29万亿美元、第二的日本是5.0万亿美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已进入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2000年,中国GDP达到1.08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六,美国为9.82万亿美元,日本为4.76万亿美元。纵观这一阶段的始末,中国的GDP翻了将近一倍,日本的不升反降。由此可见中国在世界的角色,越来越接近舞台中心。
1994年,中国开启出口导向的工业产业,全面加入全球化。1994年对于中国而言是名副其实的改革年,国家推出了多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措施,同时也面临大力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及失败的风险。幸而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国成功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了经济软着陆。经历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中国已进入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各地财政实力大幅上升。这一时期,北京、上海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上海浦东陆家嘴的建设只用10年就创造了相当于法国30年的建设量,其中80%的设计项目与境外合作[2]。该时期境外设计在国内发展迅速,美国、日本、欧洲的建筑师在中国设计的建筑近60项,近半为美国设计师作品,分布于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3]。1994年,建设部开始全力推进注册建筑师执业制度,并下发《关于建立注册建筑师制度及有关工作的通知》。注册建筑师执业制度在国际上通行,其建立使得我国建筑设计与国际设计界顺利接轨。
1994年江泽民同志考察深圳,勉励经济特区要增创优势更上层楼。同年国家实行分税制改革,深圳的财富将由深圳及中央直接进行分配,不必通过广东省。税改后的1996年,深圳财政收入取得巨大突破,首次超过百亿达到131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49%。深圳城市发展中心逐渐往西移动,由罗湖区转移至福田区,市政建设上开通了福田区长途汽车站、打通了滨河大道、深南大道等。并于21世纪前后,城市发展中心再度西移至南山区。1994年,深圳规划国土委设立中国第一个城市设计处,进行深圳的城市设计尤其是中心区城市设计[4],并大力推行城市设计指导下的建筑设计,开始了境外设计规范化管理的开端。1999年,深圳市总体规划荣获阿伯克隆比奖荣誉提名,深圳不仅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样板,而且成为世界上快速增长城市的奇迹。
4.2静态历史中的客观呈现
1994~2000年是境外建筑设计在深圳的第二阶段,境外建筑设计项目共有19个,包括办公、商业、住宅、文化、交通、景观、城市设计等多种功能与设计形式。在此首先进行这一阶段境外设计的客观呈现,从境外设计的基本状况、时空分布等方面进行论述。同时,仍以现场考察的方式走访这些建筑,来观察时光之笔对他们的涂画,感受城市生长对他们的描绘。
4.2.1境外设计的当年概况
这一段时期境外设计项目有19个,约为上一时期的两倍,数量不算多,但具有一定的开启创新的意义。其中公共建筑10项,有许多重大项目在这一时期建成的。首先迎来了境外设计的第一个小高潮,建成当时亚洲第一高楼——地王大厦。该项目被赋予特定的政治意义,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深圳二次创业的象征。一站式购物商场(Shopping Mall)的引入也是那个时期的重要贡献,罗湖太阳广场便为深圳的居民及来深的商旅客人提供了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不仅商业模式的大力推广,还有商业与文化融合的创新尝试,康佳展销馆便是如此。而文化建筑则以何香凝美术馆的建成树立了时代的标杆。就连近年来极力倡导的建筑标准化,那个时期已有非常先进的表达。联想集团研发中心,采用9米×9米×4米的基本模块包容所有功能,是一个至今都极具示范意义的尝试。公共建筑之外还有居住建筑9项,这一时期,开始停止福利房的分配,全面转向商品房发展,使得设计在商品房之上的需求更加凸显。同时因为稳定的城市发展及经济的迅速增长,使得人们有较强的意识及足够的资本去自由选择住房。加之住宅市场化的改革政策已逐渐明确,商品房市场开始繁荣,商品房品质的要求也大幅上升,境外设计中住宅的数量也明显加大。
1995年,美国华裔建筑师张国言(KY Cheung)进行设计的地王大厦建成,大厦主要功能为办公及商业。楼高384米,建成时是亚洲最高,为当时全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图1),见证了那一时期中国建筑领域的国际合作和设计创新,是境外设计在深圳取得突破性成就的里程碑[5]。该项目还有着特定的政治意义,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的标志性项目,是深圳二次创业的象征。该阶段的2000年,还建成一个重要的办公建筑,为美国李名仪/廷丘勒建筑师事务所(Lee/Timchula Architects)设计的联想集团研发中心(图2)。该设计采用能够融合首层公共复合空间、各个楼层办公空间、地下车库停车空间的9米×9米×4米的基本模块,堆积成逐级退台、左右对称的阶梯形体量。无论模块之中的使用内容如何变化、模块的空间容积始终不变。模块空间含有内在的互换性与互动性,不仅有利于多种功能的延展,也有利于结构和设备等专业的规格统一,有利于设计施工、选材安装的便利,也利于降低造价、加快进度、提高质量[6]。
1999年,香港胡周黄建筑设计(国际)有限公司设计的罗湖太阳广场建成(图3)。太阳广场是较早引入国际流行的一站式购物商场(Shopping Mall)的商业建筑,为深圳的居民及来深的商旅客人提供了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1996年建成的华侨城东部市场与太阳广场不大相同(图4),太阳广场以内部中庭空间组织各个功能,东部市场组织各个功能的中庭则是自然气候下的灰空间。此空间由当时还是先进技术的张拉膜覆盖。灰空间下的内街采用骑楼式空间塑造手法,加以斑斓色彩的涂刷,配以郁郁葱葱的绿植,体现出热带气候的特点,同时又充满现代之感。1996年建成的康佳展销馆与华侨城东部市场都为新加坡SGD设计与规划公司进行的设计。展销馆以当时的高科技建筑技术与材料塑造了康佳集团产品的“橱窗”,构成华侨城东部入口的标志(图5)。展销馆即是销售电子产品的商业建筑,也是展现科学技术的文化建筑。1997年建成的何香凝美术馆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以收藏、研究和展示何香凝书画作品为主,并组织海内外高水准的艺术展览(图6)。美术馆融合了现代建筑与中国园林的空间塑造手法,不仅创造了多个室内展厅,也将景观变为露天展场,形成建筑与环境的良好交融[7]。1993年,中国民航局将深圳宝安机场列为国际机场,1996年美国派森斯海外设计公司进行了深圳旧飞机场航站楼扩建设计(图7)[8],这是深圳第一个大型交通类功能的境外设计。深圳与国际的交流更加便捷,对境外设计人员的到来起到更大作用。
1998年底,在华侨城落成了雕塑走廊与喷泉走廊。雕塑走廊在深南大道南侧绿化带,自何香凝美术馆向西延展至世界之窗,设置了多种形态及风格的雕塑(图8)。作品既有单独欣赏的价值,又贯穿于整个走廊的环境主题。喷泉走廊建于雕塑走廊深南大道的对侧,贯穿华侨城集团大楼、华夏艺术中心等建筑,是90米长的双层跌水及一处地面涌泉(图9)。喷泉走廊与锦绣中华、民俗村遥相呼应,与雕塑走廊一起成为那个时代的华侨城景点。
1994年,深圳市城市规划院编制了《福田中心区城市设计》,指导中心区的开发建设及招商运营。1995年,举行中心区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国际咨询,1996年评出美国李名仪/廷丘勒建筑师事务所的方案为优选(图10)。该方案确定了土地功能及开发强度,设计了由莲花山向南延伸的中轴线公园、二层连廊步行系统、大鹏展翅的市民中心、办公与居住的融合、商业功能的布局等,至今仍起到规划深化及建筑设计的支撑与指导作用[9]。
同一阶段还有9项居住建筑,占总量的47%,显示出深圳与北京、上海的境外设计以公共建筑为主的不同特点。这些住宅设计师多来源于香港及新加坡,反映了地缘、气候、华人文化对境外设计进入深圳的影响。香港设计师占据5项,何显毅建筑工程师楼设计建成的有3项,为1996年建成的南油太子山庄(图11)、1998年的梅林一村(图12)、1999年的庐峰翠园(图13)。1999年建成的金海湾花园,由香港王董国际有限公司设计(图14)。1999年建成的共和世家为香港巴马丹拿设计(图15)。新加坡设计师主笔的有两项,均在2000年建成,为雅科本规划建筑咨询顾问公司设计的东海花园(二期)和港丽豪园(图16、17)。另外两项为1999年建成的美国RTKL国际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香榭里花园(图18),和2000年建成的日本株式会社JSD建筑设计进行设计的天健名苑(图19)。
4.2.2境外设计的空间分布
第二阶段境外设计在深圳的项目共有19个,数量比上一阶段有所增加(图20)。但罗湖的境外设计反而减少至3项,说明罗湖的建设逐渐完成,老区发展的局限也慢慢显现。但罗湖落成的地王大厦是重量级建筑,也反映了罗湖的建设正值顶峰。此阶段宝安区的境外设计数量为1项——深圳机场航站楼扩建设计。深圳特区成立后所需的国际交往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迫切需要开辟航空客、货运输业务,兴办民航空运事业,使得深圳建设航空枢纽的计划提上日程。
这一阶段,深圳城市中心由罗湖向福田转移,在福田建立中心区。1994年,深圳在规划国土委员会管理机构中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设计处,大力推进深圳、尤其是深圳中心区的城市设计。进行了多个城市设计的境外设计工作,也开展了城市设计指导下的建筑设计工作。追溯城市设计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哈佛大学国际研讨会,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物质空间和建筑环境的设计与组织[10]。深圳城市设计的管理、研究、设计等均学习于美国的规划及城市设计体系,城市设计处的设立也源于此。深圳规划体系中加入城市设计以后,有着鲜明的与国际化接轨的特征。此阶段福田区的境外设计数量为8项,较上一阶段有较大幅度提升。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发端与探索后,深圳需要一个集金融、商贸、文化、會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商务文化中心,真正走向国际化现代大都市之路。经历1980~1988年的构思规划与土地征收、1989~1995年的确定详规及建设规模的阶段后,福田区由莲花路、彩田路、新洲路和滨河路合围的共计6平方公里用地将被打造为福田中心区。1996年,深圳市中心区核心地段城市设计国际招标确定了福田中心区主体规划结构,城市设计完成后大量地块建筑招标都集中于福田中心区。在城市设计处的管理之下,在以城市设计处组织形成的城市设计成果的控制之下,开始陆续进行市民中心、中轴广场、景观、商务金融办公、文化建筑的招标及建设,使作为行政、文化、商务中心的福田中心区形成规模并逐渐完善。
此阶段南山区的境外设计数量为7项。蛇口码头与罗湖口岸承载的跨境经济文化交流变得愈发频繁,国家对外汇及境外投资的关注度也大大提升。这一时期华侨城的发展继续沿袭生态城区规划理念,以欢乐谷、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村等主题公园为纽带,并逐渐提升片区的绿化生态环境及人车分流的慢行系统,成功打造了旅游加地产的开发建设模式。华侨城片区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为日后吸引华侨和外商投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南山区的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先行条件。期间华侨城建成了5个境外设计项目,包括1996年建成的华侨城东部市场、康佳展销馆,1997年建成的何香凝美术馆,1998年底落成的雕塑走廊与喷泉走廊。这一阶段,1996年在蛇口建成了南油太子山庄,2000年在南山区深南大道的重要路段建成联想集团研发中心。
4.2.3境外设计的当前境遇
这一阶段境外设计项目建成距今已二十余年,如今再去回访发现许多变迁。最为明显的是商业建筑的变化,大型商业建筑如地王大厦及太阳广场呈现出明显的疲态,也许和罗湖这些年来的没落有着关系。而小型开放式的华侨城东部市场倒是生机勃勃,和华侨城片区的繁荣交相辉映。何香凝美术馆经过了前几年的翻新和改造,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而成果最为明显的是中心区城市设计,当年的图纸,而今变成一片城区。考察居住建筑之时,发现建筑的老化现象非常明显,但小区内的景观植被非常茂盛,这得益于时间的积累。可以说人工建筑将必然衰败,而绿色生命会持续繁盛。
第二阶段罗湖的境外建筑设计多靠近繁华的东门商圈,地王大厦与太阳广场仅相隔不到两个街区,住宅区庐峰翠苑则位于距二者两三公里外的黄贝岭片区。地王大厦作为深圳早期发展阶段的城市地标,以及曾经的深圳第一高楼,承载着过去的时代记忆(图21)。2017年地王大厦成为深圳首批历史建筑, 2018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录。如今再次走近大厦,建筑师的职业病令我思考,大厦当年沿场地基本中轴对称而没有体现与深南大道肌理的方式是最为合适的吗?如今的地王大厦仍是集办公、商务公寓、购物、饮食、观光等功能为一体,与过去并无太大区别。但随着办公及商业模式的迭代,地王大厦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从地铁站出来的人流基本都走往万象城方向,地王大厦的底层商业店铺大多撤店关门,整体商业氛围显得凋敝不堪。如今罗湖区也建成了其他超高层办公楼,如何适应新的商业办公模式成了地王大厦等旧时代建筑亟待解决的问题。
太阳广场曾是罗湖老街片区有名的百货商场,在商业综合体模式出现之前,是市民休闲购物的一站式场所。由于前几年疫情的影响及商业综合体的分流,如今的太阳广场相比以往显得冷清。为增添商业氛围,商家将巨幅鲜艳的广告张贴于建筑立面,与原有青绿色的玻璃幕墙形成强烈的对比冲击,为老旧步行街带来新的视觉标志物(图22)。
华侨城东部市场位于华侨城创意园及华侨城东部组团住宅区的中心位置,如今作为各类餐饮及生活超市的集合地,为周边工作及生活的人群提供全面的生活配套保障。笔者曾经在华侨城办公多年,几乎每周都会去光顾半地下的诚兴超市和楼上的餐饮设施。如今回望,仍印满生活痕迹(图23)。康佳展销馆已经拆除,只能在历史资料中寻找其存在的痕迹(图5),其用地如今正在建设龙光锦绣公园壹号,体现了历史变迁浪潮中建筑的解构与重组。
何香凝美術馆经过了前几年的翻新和改造,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如今会定期举办各类高品质文化展览,形式与内容深受各年龄段人群喜爱(图24)。雕塑走廊及喷泉走廊依然存在,仍为华侨城片区增添活力。雕塑走廊的一部分位于何香凝美术馆负一层室外,可由深南大道辅路旁的台阶到达。形式各样、不定期更换的现代雕塑不仅为简约典雅的何香凝美术馆的景观场地增添趣味,也为参观者提供了空间与视觉的引导,使何香凝美术馆与周边片区形成连续的序列(图25)。位于深南大道北侧的喷泉走廊,结合两侧路径,以连续的界面在空间上串联了沿途建筑,以跌落式多层次水景的形式,结合公园及空中轨道等元素,共同构筑出复合多样的景观场景,是周边居民日常休闲散步的活力场所。
自2013年11月深圳机场T3航站楼启用后,T1、T2航站楼跑道正式关闭,后一段时间内改造为展览空间。根据最新规划,深圳机场目前正在推进包括三跑道、T1、T2 航站区及配套设施、东区跑滑优化项目、运控综合大楼、东北站坪项目等 21个重点客运设施建设,未来机场片区的活力将会被重新激活。
自1996年美国李名仪/廷丘勒建筑师事务所中标深圳中心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后已过27年,整个福田中心区遵循城市设计的原则进行建设,以莲花山、市民中心、会展中心为中轴线,方格形路网为整体构架,城市行政办公、文化设施、CBD等主要功能均沿中轴线向两侧布置(图26)。以深南大道为界,行政办公和文化设施大多布置于北侧,CBD核心办公区、商业综合体则布置于南侧。如今随着福田中心区的建设逐渐完善,各区域、建筑及地上地下枢纽融合成了立体复合、简洁高效的共同体。不过也有遗憾,当年设想的中心区二层连廊体系至今仍未完全贯通,南北两区的交流不便依然存在。
同为李名仪/廷丘勒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联想集团研发中心,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屹立在深南大道与高新南一道之间,前沿的设计理念至今仍值得学习借鉴,层叠的退台空间给办公人群带来了休憩散心的场所,垂直绿化的蔓延生长给建筑带来了勃勃生机。联想集团研发中心设计中的模块化、高效化、灵活化的理念对如今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2023年初的联想集团研发中心所处城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看到其西侧的中国储能大厦(左)、深铁金融科技大厦(右)两栋超高层亦已建成(图27)。
第二阶段的住宅项目相比于公共建筑,功能及使用情况变化不大。走访过程中发现,每个项目的建筑都已陈旧,访谈个别居民,尤其对设备老化摇头叹息。建筑的寿命可以是70年,但埋入墙内的电线电缆的寿命通常25年。单户住宅内的管线都更新不只一轮,但整个社区的设备管线对物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幸住宅依托的周边优越地理环境的情况基本得以保持,如南油太子山庄依托大南山(图28),梅林一村背靠塘朗山(图29),香榭里花园、东海花园(二期)紧邻香蜜湖(图30、图31),金海湾花园直面红树林(图32),共和世家贴临皇岗公园(图33),庐峰翠园依靠黄贝岭(图34),天健名苑与莲花山公园对角相连(图35)、港丽豪园与中心公园街区相隔(图36)。住宅周边景观山体及绿地的现今状况,反映了深圳多年发展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4.3动态进程里的多维探求
我们在静态史观中论述历史演进和社会发展中的稳定事物,使之呈现史实观点。同时也在动态史观中发现历史变革和社会变迁的发展元素,来表达史论观念。回望历史,感慨万千。经过上一时期的粗放发展,以深化改革开放催生的境外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演进,引入了19个项目。在新的时期,过去以华裔圈层为主引入、单个建筑式的设计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规范化建设制度的逐步完善势在必行,宏观管控体系的进一步建立也是大势所趋。
4.3.1规范完善的设计引入制度
深圳的经济发展重心在这一阶段从罗湖逐渐西移至福田。1994年,深圳规土委设立城市设计处,开启了深圳尤其是中心区城市设计指导、控制之下的建筑设计,进一步使得深圳的境外建筑设计走向规范化。1996年深圳市建立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负责中心区规划许可、土地出让、建筑过程等管理工作[11]。1990年代开始,深圳参考香港经验,对城市规划体系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在《城市规划法》基础之上的深圳五层次规划体系[12]。其中城市设计既有串联于城市规划的五阶段,也有单独编制的特例情况[13]。一般地区的城市设计与法定图则一起编制,重点区域的单独编制。
深圳在多年的具有国际化背景的设计交流中,形成了国际化、法制化的运行方式。具体的做法包括国际咨询(Consultation)、国际征求方案(Drafting Proposals)、国际竞赛(Competition)、国际招标(Inviting Bid)、国际委托(Entrustment)等。在中心区项目之中,采取国际咨询方式的为美国李名仪/廷丘勒建筑师事务所进行的核心地段城市设计及市民中心方案设计,国际竞赛为日本矶崎新建筑事务所进行的音乐厅及图书馆,国际委托为日本黑川纪章进行的中轴线公共空间系统规划,国际招标为少年宫是少数境内设计机构中标并实施的项目。在多年的设计项目运作中,深圳市形成了国际咨询、竞赛招标、 国际委托等符合国际惯例的多种设计来源模式,也形成了对境外设计的组织协调及邀请、成果要求及提交、评选规则及过程、费用计算及支付、合同拟定及签署等符合国际惯例及境内法规的运作流程。
1994年,境内开始注册建筑师考试,大力实行注册建筑师制度。注册建筑师是国际上通行的执业建筑师制度,我国大力开展注册建筑师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建筑设计文化接轨。同时大力推行境内与境外注册建筑师的互认,目前卓有效果的是大陆与香港注册建筑师的互认工作。注册建筑师制度要求建筑师通过考试,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建筑文化价值观、渊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职业经验、丰富的沟通能力、强大的管理才智等。注册建筑师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深圳境外设计的进入与发展也起到积极推动。笔者在当年注册建筑师考试之时,学习的第一本考试指导就是建委统一派发的美国注册建筑师资料。可见,注册建筑师制度构建了一个境内外建筑师的相通语境,为境外建筑师进入境内进行设计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便利。
4.3.2更多来源的境外设计进入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14],这既是对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深刻洞悉,也从侧面证明了要获得经济利益角逐中的胜利,归根到底需要从政治领域发力。政府机构的建立、法规政策的确立都是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独特条件,这些条件保证了境外设计在深圳能够得以顺畅进行,使得境外设计文化与深圳的城市发展能够充分融合。规范化、法制化的运行环境,确保了境外优秀设计单位的持续进入,为深圳良好的设计品质提供了保障。
同时,经济的发展对境外设计的进入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国际化的运作方法也代表着国际化的经营模式与设计取费。深圳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环境逐步完善,自由度极大地增强。在经济发展的刺激下,建筑设计的包容度也逐步增强,资本对建筑文化的影响初露端倪。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外资的注入使得深圳的境外设计发展迅速,英国阿特金斯设计公司1997年于深圳成立分部,标志着境外设计机構开始走向本土化的历程[15]。随后,多家境外设计公司逐渐在深圳成立分公司,为规模的扩张及管理的规范化做着铺垫。深圳制定各项招投标政策并大力推行后,更多的境外建筑设计机构开始积极参与深圳的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地王大厦等标志性建筑的建成使国际公开招标机制在深圳市场扩大,福田中心区的各项城市设计更是加速了欧美设计师来到深圳的进程。相对于上一阶段,境外设计项目数量接近翻倍,境外设计来源地增加了美国与日本。第二阶段境外设计共19项,建筑师多来源于亚洲。中国香港仍然是境外设计的主力为9项,新加坡4项,日本1项。美国建筑师数量开始增加为5项,成为继香港之后境外设计的第二主力。(图37)
这一时期,文化节点也起到巨大的作用,其呈现是与境外设计文化的交流大幅增加,以及大范围的向境外学习观念的强化。期间民族认同因素的影响降低,不只华侨华裔,外籍外裔设计人员大量进入深圳。随着国际咨询、国际竞赛、国际招标、国际委托等设计引入方式的展开,境外建筑文化中的设计理念、价值观念、管理方法及工程技术等方面也大量涌入。地王大厦在融资、设计、建设、管理等建筑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加强了国际合作的力度。所有招标工作均在香港进行,主要的分包商多数是日本和西方公司的香港分公司。在当时,中国尚没有针对三百多米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规范。消防审批过程中,设计团队进行了消防模拟演示,政府工作人员在赞赏之余谦虚地对张国言说:我们不懂,听专家的[16]。设计方案最终获得顺利通过。
4.4小结
境外设计在深圳,经过改革开放初期引入时自由发展的第一阶段,进入了规模扩张中规范化管理的第二阶段。相对于上一阶段,境外设计项目数量接近翻倍。其中建成了曾为中国第一高楼的地王大厦,进行了深圳中心区的城市设计,并且完成了极具深圳特色的9项居住建筑——这里的特色是指居住建筑占据大量境外设计的特点。以现在的视角回望这些设计,发现有一项被拆除,一项改换了功能。居住建筑改变不大,公共建筑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较大变化。反映历史巨变的是中心区城市设计,由当年的图纸历经二十余年变为现在的繁华都市。
最重要的是,在这一阶段,深圳市境外设计的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1994年规土委设立城市设计处,1996年建立中心区开发办,大力推进深圳、尤其是深圳中心区的城市设计,开展城市设计指导下的建筑设计工作。这一阶段,形成了国际化、法制化的运行方式,包括国际咨询、国际征求方案、国际竞赛、国际招标、国际委托等符合国际惯例及境内法规的运作流程。同时大力推行中国注册建筑师与境外注册建筑师的互认,深圳作为特区,对大陆与香港注册建筑师的互认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对建立境内外建筑师共通交流的话语平台起到促进作用。
(未完待续)
图片来源:
图1:引自《深圳地王商业大厦》.世界建筑导,1994(01):80-83.
图2:引自https://www.szdesigncenter.com/city_buildings?
data_nub=A2&locale=en
图3:引自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005/61101
42143001221.shtm
图4、5、8、9:引自《华侨城规划与建筑》.世界建筑导报,1999(05):34-43.
图6:引自陈治国、王虹论文《传统四合院的现代演绎──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新建筑,2001(01):31-33.
图7:引自陈雄论文《湾区机场航站楼设计的加速发展──以广州机场、深圳机场和珠海机场为例》.世界建筑,2020 (06):24-29.
图10:引自《深圳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国际咨询》.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编
图11:引自https://ningbo.leyoujia.com/xq/detail/846.html
图12:引自祝林浩《梅林一村》.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05):82.
图13:引自https://ningbo.leyoujia.com/xq/detail/860.html
图14:引自《深圳金海湾花园:带您走进智慧服务下的焕新生活》.住宅与房地产,2019(01):113-114.
图15:引自https://sz.centanet.com/xiaoqu/xq-prrdaaeeig/
图16:引自张勇、韦洪兴论文《深圳市东海花园二期小区环境》.建筑知识,2002(05):49-52.
图17:引自https://zhenjiang.leyoujia.com/xq/detail/412.html
图18:引自《香榭里花园》.世界建筑导报,1999(05):62-65.
图19:引自李欢硕士论文《境外建筑师及设计机构在深圳的住宅设计研究》.深圳大学,2018.
图20、37:笔者自绘
图21-36:吴汉廷拍摄
参考文献:
[1] S.康拉德. 全球史导论[M]. 陈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2]李英武, 毛坚韧. 從"狼"到友——谈中外合作设计的变化[J]. 时代建筑, 2005(01): 31-33.
[3]薛求理.海外设计在中国(1978-2010)[J].新建筑,2012(03):18-25.
[4]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深圳市中心区核心地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宋科,谢殷睿.深圳地王大厦的国际性与中国性——关于中国当代建筑史的一个案例研究[J].建筑学报,2020(06):113-119.
[6]乐民成,朱宣.开拓理性构思展现真纯之美——谈深圳市联想集团研发中心大厦设计[J].建筑学报,2001(8):8
[7]华侨城集团规划建设部.华侨城规划与建筑[J].世界建筑导报,1999(9):40-43
[8]吴越. 深圳机场航站楼扩建方案设计[J].建筑学报,1996(6):36
[9]陈一新.深圳市中心区规划与城市设计[J].世界建筑导报,1999(5):28
[10]陈一新.深圳市福田中心区(CBD)城市规划建设三十年历史研究(1980-2010年)[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5.
[11]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6.
[12]孙骅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圳市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涉外经历[J].世界建筑导报,1999(5):12-15..
[13]金广君.城市设计:如何在中国落地?[J].城市规划,2018,42(03):41-49.
[14]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1.
[15]刘水.世界著名建筑事物所访谈——阿特金斯(一)[J]. 建筑与文化, 2009(5): 52-55..
[16]郭灿.论特区“第二次创业”[J]. 学术研究, 1996(1):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