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性基础设施初探: 沂南图书档案馆设计中的城市性理念

2023-12-18 11:24虞大鹏
世界建筑导报 2023年2期

虞大鹏

摘要: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性基础设施,图书档案馆可以起到塑造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城市功能提升。沂南图书档案馆是沂南城市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具有高度包容性和文化营造能力的场所,其设计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从“城市性”角度出发探索城市公共建筑设计新思路,为沂南打造具有开放性、文化性和亲民性的文化场所,打造沂南 “城市会客厅”并带动沂南城市面貌的更新与升级。

关键词:公共文化性基础设施、城市性、人民城市、城市会客厅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ublic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library and archives plays a role in fostering the image of the city, disseminating its culture and initiating improvement of its function. Yinan Library and Archives is an essential part in the cultural as well as public service construction of Yinan.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proposed by Chairman Xi Jinping that “peoples city by people and peoples city for people,” it features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design of urban public architecture, and  aims to create an “urban drawing room,” a cultural facility which is at once open and intimate and which shall initiate the innovation and upgrade of Yinan.

Keywords: Public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Urbanity; Peoples City; Urban Drawing Room

1  引言:公共文化性基础设施的城市性和功能性

过去40年,尤其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一直处在高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 1,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进入了关键发展阶段,虽然对于城市化存在不同角度的判断和认识,但中国目前城市化率超过60%2已基本达成共识,中国城市建设已经从增量发展开始转向存量发展阶段,提升城市品质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

公共文化建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意义重大,同时还是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和城市综合发展的重要空间。承担着传播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发展等多种功能,也可以增强城市居民的社会联系和社会资本。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步变化,从消费物质产品为主逐渐转变为追求打造生活方式和营造文化氛围,这进一步推动了公共文化建筑的发展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公共文化建筑不断涌现,为城市化的推进和城市形象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公共文化建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也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价值。图书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建筑的一种,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文化服务和知识资源,还是城市文化交流和互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城市文化环境改善的重要场所。

城市性3主要涉及土地利用、建筑、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与混合,它代表了多样的社会空间与环境(含亚文化、反传统文化的特殊空间与环境),保障并区分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并确保城市与区域的历史、真实性与个性能够得到感知。[1]诺曼曾說“我坚信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是一种必需品,不是奢侈品,它和生活品质与创造福祉有关。”在“城市性”理念的指导下,建筑的设计更需与城市生活和市民福祉相关联。本项目在保留原有会议中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并新建其他功能建筑,是新与旧、历史和未来的交融,是延续城市文脉的体现。“城市性”最终可以归结到像城市一样不断地更新发展,以及与所在城市一起共同成长。在“城市性”建筑设计中,内部包含着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内部各功能之间有类似城市各功能之间的互补、共生关系。[2]因此,在图书档案馆类文化建筑设计中,各功能间应更加紧密配合,融合贯通,为城市提供丰富的公共空间(图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文化建筑的功能和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单一的场所逐渐转变成为多功能、多内涵的社会活动中心。“功能复合”的意义在于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集聚效应,而不是简单地叠加和堆砌功能区块。如何创造符合现代社会快速发展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场所,是在建筑设计之初必须认真思考和妥善解决的问题[3]。因此,在方案设计中,需要突破各功能区的内容限制,使各馆的空间相互延伸并灵活过渡,从而创造一个适宜的、富有活力的公共文化环境。此外,整合档案馆、图书馆等多种知识服务机构的资源,提供更为全面、便捷的知识服务,以促进知识共享和传播,进而优化城市的知识服务体系,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另外,建筑的体量和空间构成也应该得到重视,以统合交通、环境,引导其他相关项目的总体格局和组成,考虑扩大底部公共活动空间,将城市空间引入建筑内部,从而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公共场所。通过整体的公共空间设计,实现城市与馆体之间的空间连续性和互动性,赋予公共空间社会生活的涵义,从而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

2  第三空间:作为市民交流场所的文化建筑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也愈加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的人民性,为新时代人民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4]。城市空间因为市民生活而充满活力。市民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需要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城市空间是市民交流的主要场所。在当今图书档案馆的设计建造过程中,注重“第三空间” 4的设计和打造。便于积聚资源和人气的第三空间设计得越合理,则城市的多样性越丰富,城市活力也越突出。[5]因此,在以图书馆和档案馆为代表的大型公共建筑设计过程中,尤应注重“第三空间”设计,作为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空间,力图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多样性和活力(图2)。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图书馆则是城市灵魂的寄居之所。在这个全民学习的时代,公共图书馆将承担更加广泛和多样化的社会职能。此外,当下的公共图书馆跟过去相比也有较大的变化,其公共属性、社交属性大大加强。档案馆作为城市重要的文化公共建筑,承担着社会宣传、教育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职责。在对地方特色和城市成果存档、查阅及展示的过程中,档案馆可以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并进一步増强人们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传承方式和载体。随着时代演进,方志馆已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执政党,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党史馆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的重要基地,可以推动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党史馆的建设有助于我们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3“四馆一中心”:沂南图书档案馆集合设施设计的公共性探索

沂南县隶属山东省临沂市,地处鲁中地区,古属琅琊阳都,是一座历史悠久、景色宜人的安静小城。作为以红色文化、山水生态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城市,沂南县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全国闻名的特色乡村,如常山庄、竹泉村等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又如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朱家林,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优秀范例。此外,沂南县还拥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如北寨汉墓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相对而言,沂南县城面貌却略显平庸,虽谈不上“千城一面”,但实属缺少特色。如何提升城市风貌和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特色空间,是未来沂南城市发展中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3.1项目背景与基地概况

2020年12月底,沂南图书档案馆(即四馆一中心,包括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党史馆以及会议中心,统称沂南图书档案馆)竣工并投入使用。沂南图书档案馆是山东省沂南县重大政府工程项目,于2017年底启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7工作室经过多轮方案竞选最终中标。设计希望能为沂南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场所,打造沂南 “城市会客厅”。沂南图书档案馆项目是对城市公共建筑“城市性”设计的一次探索。从“城市性”角度出发,以绿色开放的建筑观来回应被重塑的基地环境,将其作为城市未来充满活力的区域展现,努力打造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公共建筑,最终达到开放性、文化性和亲民性的设计目标。本项目即是包含上述功能的综合体建筑设计。基于以上论述,沂南图书档案馆不仅担负着自身的功能使命,更需要集中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生活风尚。从城市角度出发,在设计中如何提升沂南县城中心城区风貌品质、凸显城市特色、激活城市活力成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基地位于沂南县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三轴”5中人民路功能发展轴和朝阳路功能发展轴交汇处以西,界湖文化商业街区的位置,为原沂南县政府招待所所在地,毗邻沂南县政府,基地西侧、北侧为建成居住建筑,为上世纪80-90年代所建多层住宅,规划占地面积约14200m2。由项目的综合属性和显著的基地位置来看,该项目的建设会对沂南城市未来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此项目中,会议中心作为保留建筑,起着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环境记忆的重要作用。作为沂南县党政会议的举办场所,会议中心还有着其本职的严肃使命。

建设这样一座大型综合性文化办公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改变城市区域空间面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塑造城市空间形象,但同时需要权衡考量的因素也随之增多。

让·努维尔说:“我的每一次设计灵感皆来源于“文脉关系”,即将人们的情感和有意义的场所片段对接。”场地内部原有生长多年的高大雪松,保留原有植物可以有效保留场所记忆,因此自然联想到中国传统庭院式布局空间原型。庭院起着对外联系城市空间,对内联系建筑空间的过渡作用,是中国哲学思想、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庭院内部集中,外部封闭围合,有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与人生追求的具体体现。[6]庭院文化强调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显然,沂南图书档案馆这种公共文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也正是如此(图3)。

3.2设计愿景:打造沂南城市会客厅的功能多样性与公共性

通过对上述设计理念的总结提炼,沂南图书档案馆的设计希望既能为市民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场所,又能契合沂南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弘扬沂南的文化精神;既强调建筑内部的相互联系融合,又能与城市外部空间有效衔接。由此打造一个为沂南居民服务的“城市会客厅”(图4/5)。

由于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党史馆以及会议中心均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同时又有明确的功能差异。基于上述理念和愿景,如何统筹安排各部分并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是方案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项目基地西侧、北侧为建成居住建筑,日照限制较大;基地东侧城市道路较为狭窄,为避免产生较大的空间压力,对建筑空间体量的处理有较高要求。基地南侧面临城市主干道,需要突出主立面,以打造完整建筑形象。在按照規划控制要求退线形成景观广场之后,通过对建筑高度的把控与建筑错层设计,合理规避日照产生的影响。在“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等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庭院式的空间布局形成整体环状围合空间,对外呈现整体性的建筑形象的同时结合不同功能要求对内形成合理的空间组团,以庭院与灰色空间作为过渡衔接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空间体系和完整统一的建筑形态。通过强调档案、办公等私密空间与图书、展示等公共空间的区别以及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会议中心等不同性质建筑的功能划分,组织形成秩序中富有变化、变化中隐含秩序的有序空间。此外,沂南图书档案馆简洁明快的整体立面、台阶状的图书馆体量(寓意人类进步的阶梯)、东南侧结合图书馆入口以及庭院入口形成高大柱列入口空间(寓意百年树人),虚实结合,产生“和而不同”的空间意趣(图6/7/8/9)。

沂南图书档案馆各部分的功能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明确的差异性,相互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各自独立属性。不同的功能应对的目标人群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沂南图书档案馆项目的公共性,体现出明显的城市性特征。

由于本项目的建筑均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尤其图书馆和方志馆),空间的公共性(开放性)成为本项目方案考虑的重点之一。基地中原招待所建筑与会议中心布局呈南向打开的U形,同时基地原有生长多年的雪松等植物,因此方案之初首先想到通过保留原有植物以留存原有场地记忆,庭院式布局自然产生,形成整体环状围合空间。此外,结合交通需求,在东南角位置设置入口空间,形成城市空间与庭院空间的有机渗透,将城市公共空间引入建筑内部,内外交融,空间上相互渗透,形象上脱颖而出,建筑功能的公共性以及空间体系的公共性成为有机整体,同时也隐喻了该组空间的透明性(图10/11)。会议中心为既有建筑保留改造,主要考虑沂南县党政机关会议使用,设计需考虑会议中心使用的交通流线、人群集散问题。图书馆设置在场地南侧,面对城市主干道,一方面方便市民使用,另外也有利于营造建筑的整体形象。方志馆设置在场地东侧,毗邻城市次干道,与南侧图书馆一起形成本项目主要的城市展示面,同时也强化了本项目的文化建筑属性。档案馆需要较大而且物理环境稳定的空间,同时相对而言档案馆一般不会吸引大量人流集散,因此将档案馆设置在基地北侧,空间充裕而且相对安静。党史馆安排在方志馆楼上,提供党史馆足够使用空间的同时拓展方志馆功能,强化“红色教育”属性。各功能通过内部与外部空间的自由联系,有机互动,共同组成了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建筑(图12)。

4  结语:城市场所感2.0

沂南县图书档案馆不仅是沂南城市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具有高度包容性和文化营造能力的场所,其建设对于沂南县总体规划(2016-2035)的实施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通过合理布局和配置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本项目不仅确保了城市环境的提升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更为城市更新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本项目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积极与周边建筑、环境建立有机联系,营造出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3)本项目不仅提供基本的图书档案服务,还设置了文化展览、文艺演出、科普教育等多种文化活动,以满足市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它体现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既满足了“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又完善了与县级服务中心相匹配的综合服务功能。沂南县图书档案馆项目的建设还通过包容性设计、多元化服务等方式,吸引了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前来参观和使用,进一步促进了沂南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高度城市性服务支持属性方面,除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文化营造能力之外,沂南县图书档案馆的建设还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效减少了城市交通负荷,改善了文化生活环境,提高了空间使用效率,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沂南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提升做出了贡献。可以看出,场所包容性和文化营造能力与社会和经济效益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未来,该项目将继续发挥其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沂南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文化体验,为沂南城市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沂南图书档案馆项目自2017年年底启动设计到2020年底建成并启用,历时三年,其间设计方案历经修改调整,实施过程中也经历了诸如为建地下车库和人防系统不得不将原考虑保留的树木移栽别处;因结构原因减少入口柱子数量并加粗其直径;原设计的外立面多孔金属遮阳板系统因投资不足而取消;内庭院原设计的几处挑出阳台取消;内庭院景观设计因需要增加地面停车位而取消以及立面材料的反复犹豫抉择等等诸多的波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方案设计的细节和空间层次,但所幸项目整体风貌、空间格局都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在尚未完全建好的“犹抱琵琶半遮面”阶段就已经引起了沂南居民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建成开放后,在沂南图书档案馆驻足甚至专门过来参观项目的居民络绎不絕,甚至成为很多网红的拍摄地和拍摄目标,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沂南大白”,成为沂南县城的地标性建筑。

沂南图书档案馆项目是对城市公共建筑“城市性”设计的一次探索。从“城市性”角度出发,以绿色开放的建筑观来回应被重塑的基地环境,将其作为城市未来充满活力的区域展现,努力打造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公共建筑,最终达到开放性、文化性和亲民性的设计目标。

注释:

1 引自《 2012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2 根据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3.89%。

3美国学者路易·沃思(Louis Wirth)是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公认的城市社会学创始人。1938年他在《美国社会学杂志》第44期上发表发表了论文《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提出了城市性的概念,文中沃思把城市性定义为三个方面:其一,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大;其二,城市的人口密度较大:其三,城市里的人口和生活方式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城市性是指城市生活所具有的特性,一般是强调城市生活区别于乡村生活的特征。当代中国城乡面貌和城乡生活已然发生巨变,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城乡建设的核心议题,但显然城乡生产生活、空间面貌乃至人口特征仍然存在巨大差异同时也需要保持这种差异。本文借用“城市性”一词并进行引申,意指沂南档案馆项目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性、公共性、开放性等特征与周边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项目对于沂南县城城市面貌的塑造与提升。

4“第三空间”,是美国都市社会学家雷·欧登伯格( Ray Oldenburg) 他称居住空间为第一空间,职场为第二空间,不受功利关系限制的,像城市中心的闹市区、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城市公园等则为第三空间。

5 美国学者路易·沃思(Louis Wirth)是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公认的城市社会学创始人。1938年他在《美国社会学杂志》第44期上发表发表了论文《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提出了城市性的概念,文中沃思把城市性定义为三个方面:其一,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大;其二,城市的人口密度较大:其三,城市里的人口和生活方式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城市性是指城市生活所具有的特性,一般是强调城市生活区别于乡村生活的特征。当代中国城乡面貌和城乡生活已然发生巨变,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城乡建设的核心议题,但显然城乡生产生活、空间面貌乃至人口特征仍然存在巨大差异同时也需要保持这种差异。本文借用“城市性”一词并进行引申,意指沂南档案馆项目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性、公共性、开放性等特征与周边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项目对于沂南县城城市面貌的塑造与提升。

6“第三空间”,是美国都市社会学家雷·欧登伯格( Ray Oldenburg) 他称居住空间为第一空间,职场为第二空间,不受功利关系限制的,像城市中心的闹市区、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城市公园等则为第三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姝宇,宋代风,王绍森.兼顾城市性与生态效益的德国城郊大型住区设计——以绍尔豪森公园住区项目为例[J].新建筑,2015(02):137-141.

[2] 王桢栋,文凡,胡强.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城市性探析[J].建筑技艺,2014(11):24-29.

[3] 马宁,罗艳霞.关于档案馆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城建档案,2021(10):102-104.

[4] 彭勃.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引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 践行嘱托一年间.[N]文汇报,2020-11-11.

[5] 牛红艳.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的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03):92-95.

[6] 刘倩云. 商业公共空间的庭院式景观设计[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