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年?李佳佳
【摘要】人类出版活动中,出版社通过联结作者和读者并实现双方需求,使需求满足性成为出版社桥梁作用的基础性内涵。这种内涵在中国出版“一带一路”走出去过程中有着充分体现,并衍生出促进文化互通与文明互鉴、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话语体系与叙事体系建构等内涵,具有国际性、使命性、政策性和跨文化的特点。“一带一路”视域下,出版社的桥梁作用可通过出版产品策划、内容呈现、形态制作、市场营销和跨国经营等路径得以实现。
【关 键 词】“一带一路”;出版;走出去;桥梁作用
【作者单位】潘文年,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佳佳,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9.26【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9.008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意在通过发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进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共同打造互信、融合、包容的责任、利益与命运共同体。经过十年建设,该倡议成就斐然。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152个沿线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一带一路”共建文件[2],2013—2022十年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额超过19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6%;与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累计接近4000亿美元,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就接近2500亿美元[3]。十年间,“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共赢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向。
聚焦、致力于“一带一路”倡议和时代主题,并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实践,是中国出版责无旁贷的历史担当。2013年以来,在有关部门出台的鼓励出版业沿“一带一路”走出去政策、规划及相关工程项目如“丝路书香工程”、《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上海新闻出版‘一带一路资助项目”等的推动下,我国出版业通过不同方式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实践,并产生了明显的成效。以“丝路书香工程”为例,据笔者统计,该项目从 2015 年到 2022 年8年累计资助的图书数量已达 2921 册,年均资助数量约 365册,涉及阿拉伯语、英语、俄语、柏柏尔语、达里语、阿非利卡语、库尔德语、鞑靼语、俾路支语、以班图语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60多个语种,全国共247家出版机构申报的图书获得过该项目资助。这表明,在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的共同推进下,我国多数出版社都在通过不同方式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在此过程中,一系列经过精心策划的,蕴含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优秀出版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化、分众化、个性化表达和精准传播,使得出版社的桥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与体现。
一、出版社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的桥梁作用
在出版物的生产过程中,出版社通过出版物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环节充分体现联结作者和读者,并实现双方需求满足的桥梁作用,这也是出版社桥梁作用的基础性内涵。“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出版在走出去过程中,作为内容供给的作者和內容消费的读者彼此之间的空间位置由国内延伸至国外,从而使得出版社的桥梁作用在原有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内涵。
一是承载着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出版产品的传播,实际上也是中华文化和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对外传播,沿线国家的读者也因此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独特内涵和深厚底蕴,出版社的桥梁作用由此衍生出文化互通和文明互鉴的内涵。二是一系列有利于塑造“真实、全面、立体”国家形象的出版产品的策划、生产与传播,实际上也是在进行“可信、可爱、可敬”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从而使出版社的桥梁作用衍生出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内涵。三是不同类型的出版产品的内容策划,实际上也是出版社在进行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叙事体系和国际传播战略体系的建构,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从而衍生出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建构的内涵。
这些丰富的内涵使出版社在“一带一路”走出去过程中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在作用范围上,出版社已成为联结国内作者与国外作者、国内出版市场与国外出版市场、中华文化与海外文化、中华文明与海外文明的桥梁和纽带。二在作用性质上,出版社通过出版内容策划和出版产品制作,在满足沿线国家读者阅读需求的同时,逐步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缩短了“中国声量”与“中国体量”之间的差距,讲好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国声音,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出版社的桥梁作用由此呈现明确的使命性特点。三在作用驱动上,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国内出版社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4],从而使得出版社桥梁作用发挥的程度和效果与政策驱动密切相关,呈现显著的政策驱动性特点。四在作用效应上,“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出版业走出去过程中,出版社的各项出版活动都具有明显的跨文化特点,出版社桥梁作用的效应也因此呈现跨文化特点。
二、“一带一路”视域下出版社桥梁作用的实现
上述分析表明, “一带一路”视域下,在中国出版业走出去过程中,出版社这一行为主体的独特桥梁作用主要是以出版产品为中心,通过出版产品的生产制作、出版市场的海外开拓、出版政策的贯彻响应和出版活动的跨国经营等具体出版活动体现,也由此形成了出版社桥梁作用的实现路径。
1.精准策划出版产品
出版业是一个内容为王的产业,出版社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读者市场的调研和读者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中国出版“走出去”相关政策内涵的准确理解而进行的内容产品策划,不仅充分满足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读者阅读需求,而且同时进行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海外传播,以及国家形象的海外重塑和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
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以“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核心的、兼具包容性与持续性的中国治国理政经验,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了新的路径,为希望兼顾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新经验、新借鉴[5]。在这种情况下,以“故事中国”和“中国故事”的方式介绍中国道路的图书,势必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读者的需求热点。出版社据此策划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挑战?》《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怎样治理腐败问题》等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热销,使出版社顺利实现了桥梁作用。
此外,既有助于读者短时间了解相关问题的基本情况和来龙去脉,又能为期待深入探讨相关问题的读者提供知识图谱和知识索引的“概说”类图书,因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读者的接受程度而有着很高的认可度,出版社据此策划的中国经济概论类图书深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读者喜爱,销售数量惊人。这类图书中,《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等勾画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透彻分析了目前中国经济变革中的核心议题,《破解中国经济十大难题》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全局性和关键性问题进行了阐述式解惑,有效促进了新时代中国经济领域动人故事的国际传播和国家形象的海外重塑。
2.多维呈现出版产品形态
出版符号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发明并用以记录人类思想成果的一种表意系统,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文明形态、思维方式与阅读习惯。传统意义上的出版符号经过漫长的演变与存汰赓续,最终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成熟的出版符号系统,并一直延续至今,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图形、图像等静态符号进行内容信息的呈现。现代出版则在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进制代码进行音频、视频等动态信息的记录、承载与传播,实现了出版符号的创新。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出版走出去过程中必然面临沿线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区域文明的差异。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无线化”网络趋势十分明显[6]。因此,出版社呈现产品内容时,既可选择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文明的汉字符号系统,也可选择对象国的区域文字符号系统;既可选择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图片等静态符号,也可选择现代意义上常见的数据库、电子书等数字化形式,以及以音频、视频等动态信息符号与新媒体的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和沉浸化体验,提高内容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传播效能,在走出去过程中发挥独特的桥梁作用。
如: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发的“走出去E丝路”平台,力争打造全球儿童汉语互动阅读推广运营平台;中青(英国)国际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设计出具有区域个性特色和智能搜索功能的数字版《中国艺术百科全书》,以数据库形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迎合了当地读者对中国文化与艺术的浓厚兴趣[7];五洲传播出版社自主研发的that' s books数字内容商业运营平台快速成长,目前已能同时出售20多种语言文字的电子图书产品,涉及英文、法文、西文和阿文等不同版本,有效满足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阅读市场的需求[8]。广西教育出版社经过深入细致的海外市场调研,主动组织申报了“广西教育出版社教育资源MPR整合推广服务工程”,很好地满足了东南亚国家出版市场语言文字读物的急迫需求和巨大缺口。该服务工程包括东南亚国家语言辞书数据库、东南亚国家实用口语数据库、东南亚国家及地区语言配音劳动技能知识库和实操微视频三个数字出版产品,在市场推广和文化传播上成绩斐然[9]。
3.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纸质图书的形态制作是采取一定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把策划完成的精神内容固化在物质载体上的过程。出版社在进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图书产品形态制作时,需充分认识到图书产品的内容只有与外在形式设计相协调,才能实现精神内容和外在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充分实现出版社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中的桥梁作用。封面是图书的门面,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反映图书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内容呈现、文化传播和形象塑造,甚至直接影响读者的消费。因此,出版社在进行“一带一路”封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沿线国家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数字喜恶、色彩喜忌等因素。
4.积极发挥营销作用
客观而言,出版社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读者开发个性化出版产品、拓宽营销渠道、向目标读者介绍出版产品内容、价值意义、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时,实际上也在进行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海外宣传及国家形象的海外重塑,出版社的橋梁作用由此充分体现。
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图书展团以主宾国身份先后参加了印度新德里世界图书博览会、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书展、罗马尼亚高迪亚姆斯国际图书展、白俄罗斯明斯克国际图书展销会、伊朗德黑兰国际书展、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书展、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阿布扎比国际书展、古巴哈瓦那国际书展、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国际书展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书展,广范围、多频次、高密度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沿革及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现状,给沿线国家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旋风”不时在各地不同的场馆中掀起[10]。这种书展主宾国活动的成功举办、相关文化交流活动的不断展开,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夯实了沿线国家的民意基础。同时,出版社还积极举办“品读北京——北京出版集团2017澳大利亚精品图书展”“波兰华沙中国主题图书巡回展”“东南亚中国图书巡回展”等图书巡回展览展销活动[4],并在活动期间成功举办了多场出版合作座谈、版权交流、图书展览展销等活动,有效推动中国图书走进“一带一路”,向沿线国家多角度、全景式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风采与中国形象。
2017年6月,在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之前,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图书馆举行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文版首发式,境外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赠阅图书迅速被抢阅一空。该书为哈萨克斯坦人民重新认识、感知、了解和观察中国提供了一个新窗口,为国家治理经验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个新平台,成为中哈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彼此交流互鉴的新见证[11]。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向邓小平学习》一书,为哈萨克斯坦读者极好地诠释了当代中国的快速崛起。根据哈萨克斯坦出版社的营销提议,出版方把书名翻译成《伟大的改革家邓小平》,这样更具国际视野和形象感召力,有利于消减意识形态的推介意味,使该书受到了哈萨克斯坦读者的追捧。
5.不断拓展跨国经营业务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出版社除通过实体图书销售、图书版权贸易、举办大型书展等传统方式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还通过国际合作出版,设立国际编辑部,以合资、独资、兼并、收购方式设立跨国分支机构等方式,不断拓展跨国经营业务。
为了更好地满足目标对象国读者的阅读需求,便于出版业务的本土化运作,一些出版社开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国际编辑部。如:中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合作成立了“中译—罗奥中国主题国际编辑部”,五洲传播出版社在阿联酋设立编辑部,有效推动了图书出版业务在沿线国家出版市场的本地化运作。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则和沿线优质合作对象共同成立“丝路童书联盟”,主办“‘一带一路童书互译工程”,充分利用目标对象国图书市场的本土发行渠道推动童书出版走出去[12]。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出版集团的24个国际编辑部中,有12个是建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目前,我国出版社在境外投资或设立的450家分支机构中有100 多家机构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4]。人民天舟(北京)出版有限公司通过设立阿联酋、摩洛哥海外出版分支机构的方式,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法语、阿拉伯语、英语等畅销书市场,仅第25届卡萨布兰卡国际书展上就销售图书超过3000册。山东友谊出版社打造的我国首个公益性海外交流平台“尼山书屋”2013年在马耳他首次揭幕,目前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9 家。该书屋不仅在当地提供图书免费借阅服务,还在海外读者中传播中华文化,培养海外读者黏性,为我国出版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自主发行渠道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基础。
此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黎巴嫩开设了分社,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成立的友邻出版社和友邻图书发行公司运行良好,湖北出版外貿公司顺利建成了“尼泊尔·中国新闻出版城”,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也相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多家出版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以举办国际书展、文化产业博览会,以及“中国书架”“中国书坊” “丝路书香”“中阿出版合作论坛”“阿文百部经典图书” “中阿作家对话”等经典文化品牌活动的形式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彰显了出版社在跨国经营中的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作用。
三、结语
在中国出版走出去过程中,出版社桥梁作用的独特内涵和特点使得我国出版社在沿“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走出去过程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不断推进,这种作用会愈发凸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出版社需抓住历史机遇,创新实现路径,为“一带一路”沿线中国话语体系、叙事体系和国家战略传播体系的构建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互通交流与文明互鉴学习贡献更多的中国出版智慧,取得更好的传播效能。
|参考文献|
[1]陈积敏. 正确认识“一带一路”[J]. 学习时报,2018-02-26.
[2]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EB/OL]. (2023-07-18)[2023-09-1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1744975017187053&wfr=spider&for=pc.
[3]共建“一带一路”十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2400亿美元[EB/OL]. (2023-10-14)[2023-10-15].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79665748073650905&wfr=baike.
[4]刘莹晨. 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推动出版国际化发展:我国新闻出版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的情况分析[J]. 出版广角,2019(22):6-9.
[5]陈雪莲. 治国理政经验的国际传播:兼谈中国故事内容多元化构建[J]. 对外传播,2018(7):7-9.
[6]王文. 数字“一带一路”:进展、挑战与实践方案[J]. 社会科学战线,2019(6):72-81.
[7]邱红艳. 五洲传播出版社that' s books多语种平台在阿语和西语地区的发展[J]. 全国新书目,2015(7):8-9.
[8]焦聪聪. “一带一路”视域下数字出版如何走出去[J]. 传播与版权,2018(7):127-118.
[9]范军,邹开元. “十三五”时期我国出版走出去发展报告[J]. 中国出版,2020(10):3-10.
[10]曾晓武. “一带一路”视域下翻译出版“走出去”路径探析:基于民族出版社与哈萨克斯坦出版界的交流合作[J]. 民族翻译,2018(2):70-76.
[11]王大可、李本乾.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思考[J]. 国际传播,2020(2):86-96.
[12]聂震宁. 我国出版“走出去”进入新阶段:兼谈“一带一路”我国出版“走出去”的新举措[J]. 现代出版,2018(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