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包括知识点重复和分散、侧重记忆而忽视理解与应用、缺乏互动与实践、教学内容涉及面窄、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深入分析高中地理中的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等主题的教学策略,同时提出深度学习的方法,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14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冯金友(1966—), 男,甘肃省庆阳第七中学。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关注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还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要使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需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采用深度学习等途径。深度学习不是碎片化的、浅层的学习,而需要学生通过深刻理解和领会知识,来更好地分析全球性问题并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综合素养,为自身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下面,笔者将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策略,为高中地理教师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促使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借鉴。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价值
(一)深刻理解和领会知识
深度学习是一种以理解为基础的有意义的学习。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现象,掌握地理概念、地理数据分析技巧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各地的地理现象及其联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培养系统思维
深度学习强调理解知识的意义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将不同的地理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形成综合性的地理认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习高中地理课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全面、综合地分析地理问题,提升系统思维能力,这对于他们应对有关地理的复杂挑战和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三)培养全球意识
深度学习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和现实问题的解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深度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全球性问题的关注度,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全球性问题,激发学生积极解决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问题的动力;也能使学生提高学科技能,培养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跨学科思维,树立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地协调观,发展自身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现状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与时俱进
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地理深度学习的实践也离不开地理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前,教师要对深度学习的意义、特征、发生机制、实施过程和路径等有正确的认识。但是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部分教师未更新教育理念,缺乏深度学习理论知识的储备,不了解深度学习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未制订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和引导策略。还有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难以接受深度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实践的开展更是无从谈起。
(二)教师未能达到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方面的要求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要求教师采用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另外,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评估学生深度学习的成果,也要求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传统的笔试这种评估方式,还需要灵活采用布置项目作业、评估实践表现、展开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2]。但是目前,部分教师还未能达到上述要求。
(三)学生的学习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学习本质的理解和举一反三,要求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而传统地理教学往往侧重于教授如何阅读地图和理解地图上的符号、标记等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的是一种浅表化的、机械的、无意义的学习,学生也很难将相关知识迁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学生只学习了如何看气象图表,但缺乏实际预测天气的技能。并且,传统地理课程通常会涵盖城市规划的历史等理论,但很少涉及实际的城市规划项目。這容易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实际城市规划决策的方法。例如,他们虽然了解城市绿化的原则,但缺乏提出改进城市公园建设建议的机会。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关注全球性问题,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且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因此,在学生的高中地理深度学习中,教师应当着重关注如气候变化、资源管理和城市化等方面的全球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让学生意识到地理问题的全球性影响,以及个体行动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或者分析全球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以一张作为课件背景的世界地图展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并引发学生思考:“世界各地的气温有何不同?这与太阳辐射有关吗?”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季节和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辐射是如何影响地球的温度和气候的。在深度学习环节,学生组建小组。每组需要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或极端天气事件等全球性问题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再将研究成果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总结该全球性问题与太阳辐射之间的关系,解释太阳辐射对相关现象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在各小组展示完本组的成果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太阳辐射对地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何减轻太阳辐射对地球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全球性问题。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向学生强调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的责任,鼓励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上述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性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和数据,深入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有助于树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深度学习强调不同学习内容的联结和融合。因此,跨学科学习有利于推动学生深度学习。通过将地理知识与生物学、化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地理现象,也有助于培养跨学科思维,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如教师可以通过将地理与生态学进行融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更深刻的见解[3]。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大气受热过程”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用几张地形图来展示不同地区的海拔,提出“为什么山顶的气温通常较低?”这一问题,并引入热传导原理,让学生试着从物理的角度回答,旨在引发学生对气温和海拔之间关系的思考。接着,教师简要介绍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在深度学习环节,教师为每个小组分发若干气温图和相应的地形图。每组需要比较不同地区的气温和海拔,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海拔越高,气温通常越低。然后,教师以一个案例来讲解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气温分布和气候变化,再让学生通过分析某个城市的气象数据,预测该城市气温和气候变化的趋势,以了解气象预报的工作内容。最后,教师除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重点强调跨学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深入探讨气温和大气受热过程方面的更多内容。
教师开展上述教学,旨在进行地理与物理、气象学的融合,通过对实际数据和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及跨学科思维。
(三)进行国际地理知识拓展,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由于经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的不同,不同地域的地理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将地理环境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4]。而进行国际地理知识拓展是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区域认知能力的关键策略。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学生能够认识到全球互联互通的現实意义。这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思考地理问题,考虑目前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经济体系,以更好地理解全球化的影响。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的教学为例,教师展示一张标注全球主要海洋和洋流位置的地图,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片主要的海洋吗?海洋对地球有什么重要影响?”之后,教师简要介绍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等性质,以及海水的运动,引导学生了解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对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在深度学习环节,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主要海洋或洋流作为主题,如太平洋、北大西洋流等,然后展开探究,再派代表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数据和信息,介绍所探究的海洋或洋流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在接下来的环节,教师补充一些国际地理知识,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海洋和洋流的特点,全面分析它们对全球所产生的影响,同时鼓励学生思考、研究保护海洋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上述教学,旨在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的同时,发展自身的区域认知能力。
(四)进行考察,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中,考察是开展高中地理深度学习、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地调查,可以深入了解地理环境,锻炼观察能力和调查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还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考察当地的生态系统,了解生态平衡,提出关于保护环境的更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为例,教师以一个问题引入课程内容:“你是否考虑过为什么某些商店开在市中心,而某些商店开在郊区?”之后,教师详细介绍课程内容,解释为什么在特定地点开设商店、提供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并引导学生思考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原则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学生在课后开展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与小组成员一起前往市中心的商业区和郊区的购物中心,了解不同类型的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并记录所考察的店铺类型、周围环境、交通状况等信息,拍摄相关照片。在学生完成任务、共享考察的结果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应采用的区位选择策略,找出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在总结环节,教师帮助学生回顾课程知识,同时强调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对相关企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思考未来城市和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上述教学以考察为核心,让学生对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加深他们的理解。这有助于他们学会深入思考,更好地对地理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提高地理实践力。
结语
高中地理深度学习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和现象,使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让学生树立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地理问题和全球性挑战,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引导学生开展高中地理深度学习,能够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推动高中地理教育的改革,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朱利.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3(11):46-48.
[3]王春江,杨绪华.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深度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以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为例[J].经济师,2023(4):209-211.
[4]张甲胜,林华,张曼琳.高中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与导向[J].地理教学,2022(23):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