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引导的小学数学高效化学习

2023-12-18 14:50周美娟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32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课堂

周美娟

(南京市月华路小学,江苏 南京 211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宁区教育规划课题第十一期个人课题“利用多元评价优势,实施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T231784)

当前,基于问题引导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思想认知不足、应用途径单一、学生配合低效等,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深入分析,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数学学科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教学工作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而且要引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高效率与高质量.问题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和思考潜能,并且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基于问题导向,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等实现知识的内化,从而引导学生展开高效化学习.此外,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教学工作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基于问题引导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用亲身经历活化数学,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展开高效化学习[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基于问题引导的小学数学高效化学习研究,不仅可以增强小学数学教师的问题意识,能够主动将问题导向应用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课堂教学质量.

2 基于问题引导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2.1 思想认知不足

思想认知不足,是基于问题引导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之一.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多数小学数学教师的思想观念陈旧,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对于问题导向的认知了解较少.再加上部分教师虽然听闻过问题导向方法,但是缺乏深度、全面的了解,因此无法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2].第二,学校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的培训机会较少,影响着教师对于问题导向的理解认知.比如未能定期组织观摩学习课及相关的主题活动,导致教师了解问题导向方法的途径较少,阻碍了教师的成长.第三,由于学校内部缺乏浓郁的氛围,缺乏相应的支持,因此无法实现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高效、灵活运用.

2.2 应用途径单一

基于问题引导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需要教师采用多元、高效的方法,才能发挥其价值与作用.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应用途径单一的问题.第一,在设计环节中,未能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特征,导致问题设计不够合理与多元;第二,在应用环节中,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应用,并且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组织的课堂对话较少,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3 学生配合低效

学生配合低效,也是现存的问题之一.第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习惯,且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够浓厚,因此无法高效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第二,由于教师留有的思考探究时间较少,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因此不愿主动回答课堂问题,也不愿展开问题的深度探究.

3 基于问题引导的小学数学高效化学习策略

3.1 做好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关乎着学生兴趣的激发、自主性的调动.因此在引导学生展开高效化学习时,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先做好问题设计工作,从而正确把握教学方向.

第一,设计思考问题.首先,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等,都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将教学重难点作为核心,通过思考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重难点,展开高效化学习.在问题设计中,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展开整理、描述分析,展开冷静思考与自主学习[3].其次,基于教材中的疑惑点进行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明白知识的由来,保障学习的高效性.在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困惑,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存在意义、背后价值,从而解决疑惑,掌握知识,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性.最后,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知识的关联点进行问题的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用处,做到内化吸收.数学知识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需要教师将新旧知识的关联点设计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系统、完整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二,设计导向问题.数学课堂的时间有限,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高效学习,就需要教师设计导向问题,指导学生展开高效率、高质量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的重点设计导向问题,并且突出教学重难点.其次,围绕着教学内容的混淆点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直观理解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区别,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增加了学习难度.作为数学教师,就可以设计导向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摸索知识点的本质.最后,围绕着教学内容的生长点设计问题,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承上启下作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知识的生长点能够引发学生展开深度的思考,获得更多的新知.

3.2 做好课堂实施

在问题设计之后,就需要做好课堂实施工作,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高效学习.

第一,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出来,然后做好课堂导入工作.首先,教师采用谈话的方式,进行问题的呈现与导入,激起学生的疑问,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且内心充满了疑问.作为数学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放下心中的戒备与疑虑,将自身的想法说出来.比如,在“百分数”相关知识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大家对于百分数,都有着怎样的看法与想法,欢迎大家举手发言.”接下来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与表达,从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了解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其次,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呈现问题,引发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真实、多元的教学情境,能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最终实现情感共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展开联想与交流、实践与探究,最终解答心中的疑惑,展开高效性学习.比如,在“圆”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师生一起完成投篮游戏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还要注重问题核心的提炼,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并且大胆提出问题,最终不断提升自我.

第二,通过对话的方式呼应问题,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深度互动交流.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心灵沟通的过程,是深度交流的过程.因此在基于问题引导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教师组织不同的对话来呼应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与技能,发挥数学思维,从而学会学习,展开高效率学习.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提出问题,组织对话,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并且将相关的知识呈现出来,运用在问题的解决中.无论是在新知学习,还是在复习中,都可以组织相应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其次,数学教师还需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机会与空间,引导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对话,在相互补充中提升自我,进行问题的解答与难点的突破,最终展开高效率学习.在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展开,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想法等表达出来,最终获得相互成长.

第三,教师还要适当地拓展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问题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本质,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比如借助生活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引入,设计趣味多元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激情、深度探索.

3.3 做好课后评价

课后评价反思既是上一次课堂教学结束的总结,也是下一次课堂教学开始的准备.基于问题引导的小学数学高效率学习,还需要教师做好课后评价反思工作,才能引导学生不断改进、提升自我.

第一,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课前问题的设计工作,从而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智慧、能力等发展.在问题设计中,需要从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分析型、评价型、创造型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并且做好不同类型问题出现的次数,以及动态跟踪学生的课堂生成,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改进.

第二,做好课堂问题解决方法的总结工作,并且将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比如在课堂对话中,采用的是提问对话、追问对话、同伴对话,还是辩论对话、多元对话、生本对话.同时,还要密切关注不同对话方式是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是否能够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否达到高效率学习.

第三,密切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情况,从而及时找出问题并改进,最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积极性、活跃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引导的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课堂质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通过课前设计、课堂实施、课后评价三个角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智慧等发展,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