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挥文化馆在推进三明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2023-12-17 02:19方雅嫔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7期
关键词:客家文化红色文化融合发展

方雅嫔

【摘 要】三明是历史悠久的客家祖地,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精髓。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之间在三明这片热土上互相融合和渗透,如何发挥文化馆在推进三明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是建设全市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文化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7—180—03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反抗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是由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它体现了革命者浴血奋战中视死如归的精神,表现了革命者在极端恶劣的斗争环境中艰苦朴素、团结奋斗的精神。

三明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实践地。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共产党亲手创立的城市,三明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山劈岭,奋勇拼搏,建设了工业之城,又在改革开放后建设了三明新市,并在1987年成为了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在三明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蕴藏着深厚的红色文化精髓和内涵,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明是客家祖地,十二个县市区中有十个县(市、区)是客家县,三明大部分本地人都是客家人。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三明历史中最突出的特色文化。它既继承了黄河流域的汉民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地区的客家本土文化,是客家人在适应闽粤赣环境中创造的文化成果。客家文化的内涵丰富,它是客家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包含客家人与自然、人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囊括客家人传承本土文化的思想和方式等。在革命战争时期,三明客家儿女为了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红色革命精神,客家文化也充分展现了强烈的红色爱国主义情怀。

文化馆作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窗口单位,承担着研究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群众文化干部和业余文艺骨干,扶植群众文艺团队,组织、指导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整理、搜集和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开展文化宣传教育,以及建设公共数字文化等惠民服务等职能。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之间在三明这片热土上已然互相融合和渗透,如何发挥文化馆在推进三明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是建设全市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课题。

一、大力创作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共存的文艺作品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文化馆在推进三明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融合发展中最需要發挥的作用就是加大创作力度,将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的精髓融合进文艺作品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红色客家文化作品,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多方面提升全市文艺创作的活力。

一是围绕重要纪念日开展创作。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改革开放纪念日等,特别是做好重点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的选题创作,用优秀的文艺作品营造节日的浓厚氛围,积聚创作正能量,提振群众精气神。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的经济和文化复苏的重要一年,也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文艺作品更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明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目的。

二是积极从学习党史中汲取创作力量。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史学习常态化,可以让创作者们领悟革命者们奋不顾身、忠贞爱国的革命精神,结合客家人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家国情怀,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都值得在各类文艺作品中高度体现和赞颂。

三是积极开展采风创作活动。三明全境都是中央苏区,学习革命历史、瞻仰革命遗址对文艺创作有巨大的帮助,文艺干部和创作爱好者应当根植客家文化,迈开脚步,深入人民群众,从采风中寻找创作灵感,从交流中碰撞创作火花,做到时刻触摸时代脉搏、聆听社会心跳,讲好三明红色故事,传承客家文化精神。

四是积极落实创作经费保障。要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专项创作经费,不断加大对文艺作品创作的扶持力度,开展音乐、舞蹈、书画、器乐等各门类文艺作品的征集、比赛、选拔、展演活动,切实发挥扶持政策和奖项奖励的激励促进作用,从比赛中选拔精品作品,从活动中挖掘优秀作品,不断提高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五是依托非遗展示活动,创作非遗文艺作品助推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融合发展。文艺创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离不开日常生活,更离不开这片热土上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的传承。做好红色文化、客家非遗的传承工作,创造出能体现和弘扬非遗精神的文艺作品,让蕴藏于非遗中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彰显时代精神,是广大文艺创作者的重要责任。

六是引导全市文艺骨干和各类文艺团队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为内涵,呈现除了音乐、舞蹈、书画以外,鼓励美术、小品、戏剧、摄影、民俗文艺等多种门类的舞台艺术,打造出创作门类百花齐放的局面,不断创造出更有底气、更接地气的文艺精品作品。

七是大力培育文艺创作团队。文化馆文艺创作干部数量少,创作经费有限、创作水平不足,创作出的文艺精品数量少……这都是文艺创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断完善文艺创作的扶持政策和运行机制,让文艺创作爱好者们得到更多的学习和磨练,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创作水平和创作积极性,肩负起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和传承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的使命和责任,培育一支强有力的文艺创作团队势在必行。

二、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相融的文化活动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馆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相融的文化活动。

一是依托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弘扬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精神。该数据平台含首页、活动资讯、项目名录、传承人名录、活动报名、资源展示、非遗场馆、网上展厅、直播、资料下载等栏目,全面展示我市205个非遗项目、83名传承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相关客家文化数据资料,发布非遗传承人在弘扬红色文化中做出的成绩。

二是依托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及非遗展示区,传承和保护三明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及非遗展示区已同步开馆。这是三明市传承保护、宣传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也是广大市民了解传统客家文化的重要窗口。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展馆面积为800㎡,展馆以三明市文化地图开篇,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展示、场景还原、视听播放、手工体验等传统展示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多元表现方式,唤醒人们的客家文化记忆。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面积为1100㎡,分客家服饰、民间工艺、民间民俗、郭居敬二十四孝、传承人工作室等五大展区,以专题展区与综合展示相配合,同时与三明学院合作开设客家蓝染技艺文创作品展示区,探索三明市客家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新路径。

三是依托年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宣传三明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以成功开展的三明市非遗美食线上推广活动、沙县美食购物节活动、大田县“八闽美食非遗购物节”主题活动等“八闽美食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为例,三明市非遗美食线上推广活动还邀请了明溪肉脯干制作工艺的省级传承人罗显光、嵩溪豆腐皮传统制作技艺的市级传承人兰爱珍、将乐红糖制作技艺的市级传承人肖六金、建宁通心白莲制作技艺的项目代表人物张翼四人到市艺术馆的非遗艺学堂演播厅直播推广三明客家美食产品,通过线上数字化宣传推广客家传统饮食文化。

四是依托非遗戏曲进校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客家文化。青少年是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的希望。三明有永安大腔戏、泰宁梅林戏、尤溪小腔戏、宁化木偶戏、建宁宜黄戏和沙县越剧等优秀戏曲文化,在地方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地方戏曲也蕴含着浓厚的客家文化内涵,将本地红色文化融入地方戏曲当中,走进学校,走近学生,通过艺术教育拉动美育,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对培育青少年的爱国爱乡情怀有重大推动作用。

五是依托文化馆品牌活动,传承发扬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以三明市艺术馆为例,有少儿春晚、艺术普及、免费开放、文艺轻骑兵下基层、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方言展示、“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活动、群众广场文化活动等品牌活动,通过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群众送去文化大餐的同时,传递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内涵;除了开展文艺演出以外,还可以创新服务形式,为基层群众义务拍照送照、赠写春联福字、赠送客家文化剪纸作品、捐赠红色文化书籍等。

六是依托对外文化交流的契机,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我市与外市、外省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交流活动,重点在美术、书法、摄影、非遗项目上倾斜,在推动不同地区群众文化之间交流的同时,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传递三明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宣传人才队伍

文化馆应当整合全市文化部门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宣传人才队伍建设,筑牢客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根基,整合文化、生态、旅游、人文等资源,培育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休闲旅居、文化美食等新業态、新产业,将三明的红色文化融入新打造的闽西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推广工作中,推动三明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上下联动汇合力。成立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宣传工作机构,在对红色和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和项目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名人名居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客家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文化传承人培养,挖掘现有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

二是强化内外兼修,培厚土壤育人才。广泛开展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学习教育活动,培育基础人才,将红色三明故事、客家戏曲山歌等客家文化引进中小学校,开展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知识培训、文艺培训,有意识培育青少年在故事宣讲、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兴趣爱好。要分类培训文化宣传骨干人。开展青年干部培训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举办客家小吃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景区景点讲解人员培训班等培训班,提升专业素养;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聘请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研究的相关专家老师前来授课和开展业务培训;引导宣传活动与高等院校合作,“借力”和“借脑”发展,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培育本土的文化宣传人才队伍。

三是强化扶持引领,搭建平台聚人才。要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对该各级客家文化传承人给予扶持奖励,优化人才创业环境,积极构筑聚才高地。要注重实践锻炼提升。组织各类型的技艺人才参加竞技比赛、文艺演出等,充分展现红色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魅力和深厚积淀,以开展文化活动集聚人才。要注重传承民间民俗文化,积极开展师徒传承活动,大力扶持发展民间民俗文化年轻传承人;支持举办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打造民间民俗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红色客家文化。

全市各文化馆应当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弘扬工作,利用互联网、LED屏幕、公众号、党建阵地、周末讲坛、群文活动等,大力宣传客家文化在红色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使两种文化交融深入人心。在对客家文化的大力传承与保护方面,继续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非遗系列活动,完成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各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持续加强客家文化的保护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对客家文化的传承保护意识。今后,文化馆应当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三明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融合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红色文化融合发展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谈客家擂茶文化及其传承